从《望江亭》、《赵氏孤儿》试探元杂剧之“发现”艺术

来源 :艺术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qz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现"是亚理斯多德在其理论性巨著<诗学>中总结和概括出的古希腊戏剧家在安排情节、结构布局方面成功使用的一种独特技巧、手法.那么,"发现"在元杂剧中是否同样存在呢?以亚氏有关"发现"的论述为理论依托,从具体分析<望江亭>、<赵氏孤儿>为切入点,就这一问题可以进行一次饶有趣味的探究.
其他文献
“秧歌”是汉民族所特有的民间舞蹈音乐。在众多秧歌舞蹈中金湖秧歌是较具代表性的一种秧歌形式,本文从歌词、歌曲主题动机、旋律特点、调式调性等方面深入研究它的思想内涵
一、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改变学生对写生角度和造型过分依赖参照作品的局限。在美术教学中的实物写生课中,学生的向师性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直是传统教学中一个难解之题
元杂剧士妓之恋作品中存在褒官贬商现象.这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现实有关,也与士子、青楼女子的情感、心理有关.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是套用专业音乐学院的办学模式。课程结构的不尽合理,造成学生在知识结构、技术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实行改革后的学校变“一专多能”为
倚晴楼曲描写爱情时,并不把爱情作为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来写,而把爱情放在轻于社会生活中功业、科举等活动的地位,还把爱情与礼教尖锐对立,对于女性则倡导抑制感情以便
书画作为文艺领域中的一个部分,同是古文家表现"道"的一种方式.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书画理论,自然也是他们整个文艺观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在唐代"行卷"之风的影响下
polonaise有人将其音译为:波罗乃兹,即波兰舞曲,也有人把波罗乃兹干脆直接翻译为波兰舞曲。波罗乃兹的确最早属于波兰民间舞蹈的伴奏舞曲,据说它是16世纪以来,在波兰流行的一种民
阐说产生于清代初、盛、衰不同时期的<秣陵春>、<桃花扇>和<秣陵秋>之间的承传,以及它们各自呈现出来的地域文化气息.
李叔同(1880-1942)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的创始人之一。他 1910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先后在天津、上海、南京和浙江第一师范担任音乐、美术教师。尤其是在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