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首曲阿万仓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i680296168029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天的时候,我投奔到了甘南玛曲的怀抱。在牧草丰美、河沼密布的阿万仓湿地,好像回到了诗歌和图画的家乡。
  黄河穿行在草原的腹部,向天边蜿蜒。太阳一如从前地挂在高空,从蓝的深处洒下光芒,均匀地照耀着山水草木。整个大地都公平地沐浴在光芒带来的恩泽中。我知道,已经没有几个这样的远方等待着投靠,更没有几个远方的纯净,可以比这片湿地草原深远广大。这个牧草绵密、溪流潺潺、牛羊成群的地方,正是当下日渐浓稠的乡愁,试图投奔靠近的远方。走过玛曲以后,没人会对“亞洲最美湿地草场”的美名生发异议。如同我们对母亲和故乡的记忆,除了感恩,就是信任。
  河,藏语称之为“曲”,如同“江”在藏语里称之为“藏布”一样。贡曲、塞尔曲和道吉曲三条河流,在草原上迂回环流,犹如细密的掌纹,蜿蜒交错于平缓开阔的泥炭湿地,在阿万仓汇入黄河后,展现出黄河上游最柔情的面孔。黄河自青海流入甘肃,环流玛曲全境四百三十三公里,玛曲因此有黄河“首曲”之称。而藏语玛曲,正是“黄河”之意。在正式认定黄河源以前,当地民众一直把阿万仓湿地草原当作黄河源区的中心。黄河浸润的若尔盖、尕海、曼扎塘湿地,同时也是青、甘、川三省交汇地最为丰美的牧场,保留了高寒草原的纯正血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缘关系,使得这片草原在历史上,又一直处在游牧部落政权争夺的中心,并与中原和西域联系密切。吐蕃、匈奴、吐谷浑、蒙古、土、回、撒拉等民族的先民们,在过去的岁月变迁中,于此相互融合交汇,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安多草原文化。它所保管的时间边界清晰可辨,继续着的声音、色彩和形状,具有原生和稀缺属性。
  远远看去,耸峙在黄河两岸的拉日玛峰和沃特峰,像两个身披铠甲的忠勇老兵,虽历经蹉跎,满身沧桑,仍顽强地值守在黄河之上,既牵手白云相偎于高天,也安怀融雪相拥于长河。我深信,民族英雄格萨尔王的马蹄、长剑和歌声,大多源自他们坚强的身心。险要的贡赛尔喀木道,正是从这里开始,并向青藏高原腹地延伸。两座大山雄踞于扇形河面,形成双峰夹流的天然屏障,进入木道的地形很险要,峡谷幽深。两百平方公里的贡赛尔喀木道深处,雪峰推拥,高山深切;谷盆间溪流汩汩,水草丰美。对于军事野心和政治图谋,当属必争要地。事实上,这块天然牧场,属于大自然的恩赐,也是首曲牧民游牧转场陇南、川西和青海牧场的必经要道,从来不缺频闪的刀光剑影。“欲得首曲,先占贡赛”之说,亦非纸上谈兵。历史上,为争夺这片草原,有众多惊动世界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贡塞尔喀木道及周边草场。
  贡赛尔喀木道,藏语意为贡曲、赛尔曲、道吉曲与黄河汇流之地,最早为西羌白鹿图腾部落栖息地。党项、吐谷浑、吐蕃、蒙古等民族,先后于此建立游牧部落政权。仅吐蕃时期,藏王赤松德赞,就领兵驻扎于阿万仓赛尔霞沟十年之久,并以此作为攻打四川松州(今松藩)、甘肃洮州(今临潭)和青海轨州(今果洛)的后勤保障基地。留在赛尔霞沟的军事指挥部遗迹,就是对阿万仓古老往事的回述。
  1875年,在玛曲草原中心地区阿万仓,为争夺玛曲归属权,拉卜楞寺与果洛木塔多玛部落发生“万兵战役”,果洛兵败。拉卜楞寺在玛曲地区的统治地位基本奠定,贡赛尔喀木道,也于此纳入拉卜楞寺的管辖范围。
  过客在阿万仓,自然听不到“黄河在咆哮”,那是中华民族在过去年代里,通过声音对民族精神的造型。要听到河流和大地在说着什么,可能需要俯身静默,像草一样扎进泥土根部,跟河流一起同源脉动。我所知道的阿万仓先民,就一直跟自然保持着和谐相生的亲密关系,不管马蹄和刀剑是如何急促和血腥,部族又是怎样被战争驱来赶去,人心始终坚守着万物平等的恒久信念,紧跟在皇帝般的牛羊身后,年复一年,通过险要的贡赛尔喀木道,游牧于黄河两岸。因为信任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则,过着独立而自由的游牧生活。
  天空高蓝,渺远深邃。娘玛寺和赛日玛寺,分属藏传佛教前弘期宁玛派和后弘期格鲁派,心身相连地矗立在开阔的扎西贡色草滩之上,四周被河流环绕。井然有序的建筑群落、长长的转经回廊、低矮的石头小屋,包括刻满经文咒语图符的玛尼堆、经幡阵,与青葱草地融为一体。像灯盏,温暖并照耀着草原向善的道路。人们在广袤的旷野见到它,单调寂寞的游牧岁月,就不会像事实上那样孤寒无依。我在贡乃村附近河沼,远远望见它的时候,内心就有被什么触摸的感觉,跟阳光一样温暖。
  在河汊密布的湿地漫游,没有明确方向。偶尔和埋头吃草的牛羊相遇,与满脸笑容的牧人点头示意之后,怀绕我的是弯曲舒缓的溪流,辽远深长的寂静。湿地草原水流纵横、沼泽遍布、大小湖泊星罗其间。行迹于此,不是被沼泽围困,就是被溪流断路。时有觅食的水鸟,突然扑打着翅膀飞过你的头顶,冷不防就吓你一跳。在湿地草原穿越,经常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好在有细细的羊道,以及还未干结的牛屎马粪,沿着它可以穿沼过河。
  站在湿地边缘,或距离广阔草原的高处,风光和景致表面呈现的安详和静谧,具有平抑一切焦虑和不安的力量。初见草原的感动,瞬间就让纷乱的心绪归于平静。一旦进入它的内部,看似和平的湿地深处,是另一个鲜活无常的世界。
  经历了春天的生育,夏天的水鸟喜欢独自活动。它们悠闲地游弋在河滩浅岸和湖沼,不断起飞降落,觅食游鱼,看上去自由、从容而悠闲。草甸上,越来越多的洞穴,多属老鼠和野兔的居所,正以惊人的繁殖力和破坏力,伙同沙尘损毁着草地。云飞蓝天,苍鹰在上,随时准备低空俯杀。旱獭家族喜欢群聚,经常结伴于沙丘和草地相间地带,趴在洞穴附近晒太阳。必有家族成员,独自巡游在高处。它负责发现并预警来自空中和地面的危险。狐狸和黄鼠狼习惯在夜间活动,此时或许还在暗处昏睡。手棒河鱼、人麂同饮一湾溪水的旧时景象,已经很难见到。至于那些狼,高寒草原最为狡猾的猎食者,多年前就被猎枪和陷阱吓跑。正是狼和众多猎食者的逃离,老鼠、野兔和旱獭没了强敌,得以快速发展和壮大,草甸子因此深受祸害。
  自然界有众多存在。比如,时间何以永恒?光在高处,照见了黑暗。阿万仓给我的安静,可能是假象。我最初用安静定义它的时候,站在刚好能看见它的远处,其间隔着无数的河流和山丘。之前,在四川境内唐克乡,九曲黄河第一湾的辽远和舒缓,给我已有的经验以冲击,很突然,力量十分强大,马上就使用了“柔情”这个词汇,它对应的是经验世界里的黄河壶口。正是事实对经验的颠覆,黄河上游这片广阔的湿地草原,以温情的面孔进入内心。新经验似乎由此开始,但随着旅程的深入,走过若尔盖、尕海、曼日玛草原之后,在靠近阿万仓湿地边缘,个人经验正式成型。悖论如此,经验对真相是一种绑架,尽管每个人认知世界的方法、立场和观念不同,但对美好事物的辨识基本一致。   一切都在发生。一切都在结束。
  行迹草原,大地总是以令人颤抖的柔肠,缠绕着旅行者的感官。蓝天、阳光、草甸、河流、湖泊,构成了湿地草原迷人的光影世界。无风的时刻,我一次次钉子样,固定在水岸或湖畔。彼时彼刻,连流水和牧草,似乎也停止了呼吸,河流和湖水就成了鏡面。天空和大地倒影其间,互为镜像。阳光澄澈,天蓝如安。时间好像忘记了摆动,或者说高原的时间更像早晨,天空过着它的童年。草原呈现的这种景象,或许就像水的照见,你在我心中,我在你怀里。这一切因了光的存在。如果没了光,就没了形状和实相。在光的作用下,大地上的一切以实相和色彩具显。那声音呢?声音出生何处。任何响动,都可以让感官清晰地具象经验事物。经验世界,如同科技实证,原本就不是生命的本真。佛的向上道路,似乎就是要祛除经验,祛除附着于心的假象和枷锁。也只有在阿万仓的无风时刻,没有任何声音和活动迹象的江河湖沼,才让我肤浅走到了神性高原的门口。或许,水和物的互见,是一种暗喻,直接指向高原人生与自然万物的相依为命。于我,有如梦境。我想象的世界就是这个式样,没有喧嚣、污染、恐惧和焦虑。世界以完全敞开的方式存在。天地有大美而无需叫喊。诗就在这里,就在此时此地。耳目所及,风生水起。在如此安详如归的地方,很多人都想改变身份。我就想用一只羊的眼睛,试着与蓝天白云交谈,学一匹马的耳朵,听雪山草原说话,感受并经验“物我一体”的自然圣境。水,在静静地流,草,在青青地长。雪山脚下那些乳白的炊烟,和岁月缠绵了很多年。那是母亲们坚守的时间,无冬历夏,从没被忧伤和苦难剪断。我希望怀揣烈酒,像一个真正的牧人,骑着河曲大马,一生都追随水流和羊的行迹。黄昏降临的时候,赶着牛羊,回到青稞和酥油飘香的石头小屋,坐在家人中间,围着火塘大块吃肉吃茶,享受人生安静祥和的天伦之乐。
  高原上的阿万仓,深厚静美,保存了我们对大地和自然最原初的记忆。人们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一切事物都呈现出真实、原始、安静、质朴和传统的格调。但牧歌时代的风物和桑烟,只是匆匆路过它的游人,容易触摸和感动的部分。有更多的美好和神奇,依然隐藏在大地的根部,既完全离开了你的经验,又充满当然的忧伤和幸福。
  河曲大马和安多酥油,是玛曲草原最具特色的物品。去玛曲不喝酥油,就像没见到河曲大马一样,会在离开玛曲多年以后,躲在夜晚的褶皱黯然神伤,乃至抱憾余生。河曲马的强壮、手抓肉的鲜美、安多酥油的柔润、草地牧民的纯朴,让我对一条河的感触异常具体,别是一番历久弥新的美好记忆。
  操说安多方言的阿万仓,还保留着一些旧的事物,暂时不至于因为时事的变化和文明的进步产生动摇。尽管,性急的草原在寻求变更的途中,可能因为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陷入短暂的精神迷途,但传统和信仰,依然是草原人和草原努力捍卫的精神领地。传统是建立在时间基础之上的,信仰在这里深入人心。大地上的一切,有信仰作根基,万物都在同一片天空下和合一体,因缘相生。也是怀揣乡愁的行吟者,试图靠近家园的祖祠旧屋。
  然而,物质科技的一统天下,给草原带来发展和变化的同时,也给古老的人心植入了焦虑和疑惑。逐水草而栖居的牧歌生活,经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幸运的是,阿万仓湿地风土依旧,水草如故,为寻找和缅怀留足了空间。于今,作为草原沙化治理具体措施之一,牧民大多定居于干净整洁的新建社区,结束了绵延千年的游牧生活,跟我们一样,开始享受现代文明的建设成果。配套完善的牧民新居,也正在逐渐取代过去的土掌房和土墙房。无疑,集中居所的环境和配套,顺应了发展和变革需要,更加适合人居。
  在阿万仓当一个牧人,或者行吟诗人,应该很幸福。
其他文献
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红军长征是打着灯笼走夜路。  ——毛泽东  ——题记  人多如蚁的地球,大路小路已多如蛛网,红军打着灯笼走出的漫漫长征路,却仍在无数人心中延伸。红军长征胜利后,民族魂鲁迅先生不胜欣喜,曾想为之写一部长篇小说。虽终未动笔,却有魏巍同志写成一部《地球的红飘带》,获茅盾文学奖。如今,地球上无限延伸的红飘带,已无法测量其短长。君不见,高速公路、铁路、航
有一则故事说:从前,有位画师要考三个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大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大徒弟想了一会儿,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呢,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画师看了他俩的画,并不赞许。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见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外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画师这才点头称赞道:“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
一、完善组织结构,明确责任义务海安县技工学校作为退伍士兵技能培训的主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力以赴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退役士兵培训领导 First, i
羊年新春的大年初四我收拾行囊开始了一段不算太短的行程,此行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到千里之外的孔圣之乡——曲阜,在那里了却一个夙愿——在孔夫子像前虔诚地膜拜。动机有二:一
《彗星划过夜空》送审时,编辑李晁君谈起对小说的阅读感。我注意到他描述小说使用的词语,比如“在别处的生活”、“内心的不安定”、“时代的面目”、“人物的不甘与不堪以及最终的爆发”、“建立在时代之下,个人冲撞之上。”这些陈述性词语契合我的体验。  小说阅读和送审时间之快让我意外,2016年7月16日发出,7月19日编辑就阅毕送审。很多时候,我因为国内文学期刊送审过程的缓慢低效而对这个行业产生不信任感。从
某种意义上讲,一本书一旦问世,如同人一样,就有了自己的命运。被禁毁还是被推崇,以什么样的方式流传下来,似乎都是一种宿命。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讲述个人的悲欢离合。这
很喜欢一种小花,名叫太阳花。花朵赤橙黄绿紫,五彩杂糅,点缀在绿色的枝叶间,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就像一张张绽放的笑脸,将短暂的生命演绎得如诗如歌,如火如荼,因为总是迎着太
这个阳光明亮的正午,我家的屋子里突然进来四个人,屋里显得拥挤了。那个神情寡然的中年男人坐在靠近窗户的木椅子上。他跷着二郎腿,左手里捏着一根燃烧的烟卷。他不时把烟卷塞进嘴巴里,猛吸一口,丝丝袅袅的青烟笼罩着他糙黑的脸。他偏头打量我,黑白分明的眼珠缓缓地移动,让我感受到了一股说不出的坚硬。倚靠着中年男人身边的那个男孩子,应该有十几岁的样子。自从进屋之后,这个男孩子就饶有滋味似的啃着自己的大拇指,一言不
男的越来越秀气,脸上的粉底越来越厚,其实人家是赤裸裸地告诉你怎么做女人。伪娘———对于不太懂得修饰自己的女人而言,简直就是励志人物。他们雌雄难辨的模样,总让我想起那
主编荐语:这是一篇接地气有生活的小说作品,题材的选择显示出作家对当下乡村情状的稔熟与关爱,对当下乡村生态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警醒意义;叙述绵密自然,文字朴实顺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