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娄烨很“简单粗暴”
说到和娄烨的初次接触,齐溪说那已经很早了,是比“明明”还早的故事。
娄烨在筹备《春风沉醉的晚上》时,齐溪还是个晃晃悠悠的大学生,每天泡咖啡馆跟人聊天聊理想,“那会儿文艺死了”。接到试戏通知,毫无表演经验的齐溪懵着去懵着回,直到接到副导演的电话,“他在电话里问我多大啦,什么星座,会不会说法语”。后来齐溪从别人嘴里得知这是为《花儿》在选角色,此外《春风》这部电影想找寻一个浮萍般的女孩,虚无、没有存在感。娄烨觉得齐溪的个人气势很抢眼,而且不会法语,所以暂时放弃了和齐溪的合作。等到拍《浮城谜事》时,娄烨几乎没有选角色,直接定了几个主演。齐溪说她到片场看了定妆照,发现居然还是自己2008年第一次试戏拍的那些照片,“娄烨真是‘简单粗暴’,他认定的没有可能改变”。
虽然没有当成女主角,但齐溪还是去《花儿》里客串了一把——饰演一名在酒吧里嗑瓜子的女孩,齐溪说到这儿时自己都笑得不行,自嘲这就是被“演员等等等”概括了的角色。也幸亏有了这次拍摄体验,让齐溪对电影没有什么抵触,“因为当时只演过话剧,没有电影拍摄经验。幸好娄烨的剧组是很自由的,没有走位之类的规矩,我觉得很好玩”。
《浮城谜事》讲述了男主角永兆与妻子陆婕和情人桑琪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两个女人因嫉妒而最终导致一次意外杀人事件的故事。刚开始,娄烨给齐溪看的剧本是陆婕,也就是郝蕾的角色。齐溪把自己完全融进这个角色,所以特别恨剧中的“小三儿”,“当时看完剧本我上大街看谁都像小三儿,还老跟我男朋友宋宁发脾气,觉得男的都是一个样”。试戏时发现自己演的是小三儿,齐溪一下子心就凉了。为此她把自己放空,只是单纯的想如果自己碰到这种事会怎么办。
在戛纳看片时,齐溪有句台词把全场都逗笑了,她特别奇怪地问娄烨,“这句话是我说的吗?你是不是事后给我配音了?”齐溪说自己那段状态非常空白,所以现在很多台词和情况都不记得了。不过有一场戏齐溪印象特别深:“这场戏是我和郝蕾深刻聊天之后,秦昊和郝蕾都走的戏,演了半个小时了,他们都走了。我一个人把女人在伤心时的表现都演完了,摄影机还没有停。我在那哭,念词,收拾东西,到最后我也不知道干吗了,我就瞪着摄影机。”后来剧组的人都说这段演的特别好,虽然成片是肯定会被剪的,但是娄烨跟我们说这才是拍电影时的乐趣,把我们性格中的可能都逼出来。
我的青春期来得比较晚
齐溪最早上的是解放军艺术院校,那会家里父母认为女孩子去考军艺是个铁饭碗,于是给她报了名,齐溪的运气非常好,全国只招收18个人,她就是其中之一。
远离父母的齐溪,原以为可以过段自由日子,谁知军队生活的刻板与军事化让齐溪非常不适应,她在采访中老说一句话就是“我的青春期是在大学之后”。军队的生活不仅让齐溪推迟了青春期,连同周围同学的思想爱好都差不多,身边根本没有叛逆的土壤。那几年,齐溪只是在年龄上长大,内心依然不知道自己的方向。
从军艺毕业后,齐溪被分配到了济南军区。生活并没有迅速脱离单调的轨道,在济南军区,齐溪干的最多的就是下部队慰问演出,另外就是在电视台给一些歌手伴舞。此时,齐溪接触到了欧美的电影和音乐,视野一下子被打开了,现实的枯燥更加明显的与内心的渴望发生冲突,那会她每天趁宿舍关灯后,和几个要好的同学翻墙出去唱KTV,蹦迪,把自己完全沉浸在高分贝的舞曲和嘈杂的电子乐中,几个激烈的音符成为现实枯井中的救命稻草。
因为叛逆,齐溪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也因此跟“明明”结缘。至今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被选上的,只是去试镜的时候觉得孟京辉的剧团很自由,可以自由大声地讲笑话,来晚了也没人管。记者问齐溪自由和轻松是不是对她很重要,因为说到娄烨和孟京辉的团队时都提到了这个氛围。齐溪大笑道“你是不是也觉得我特别自由散漫”?
孟京辉曾经评价齐溪是“最冷的明明”。齐溪觉得她对待不爱的人就是很冷,恰好马路就是这么一位不被明明爱的男人。“我和明明都是很情绪化、极端敏感的人。我对待不爱的人就是很冷,没法跟他保持长久的热情,哪怕是敷衍也不行。但对于我爱的人,我非常热情”。
齐溪从一个投入的状态脱离出来后,总是会忘记当时的情形。《浮城谜事》是这样,《恋爱的犀牛》也是如此。“我现在常常回想起自己演明明时的事情,觉得都不是自己干的”,为了保持情感上的敏感,齐溪每天都在自我折磨,把恋爱中的一点小事放大到撕心裂肺,“当时廖一梅都知道我特别喜欢一个男孩,也就是我现在的男朋友宋宁,可他质疑我是真的这么喜欢他还是为了有个寄托。”,《恋爱的犀牛》演到后期,齐溪仔细考量了内心,沉淀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于是她和宋宁终于在一起了,“不过我也要感谢这部话剧,让我学会了什么是坚持”。
在演戏之前,齐溪立志要当个技术性演员,走“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路数,后来发现不走心根本当不了好演员,“不掏心窝子,不把自己搁进去,怎么能够演好呢”。不过跟《恋爱的犀牛》那阵比,齐溪越来越会更好地“戏后疗伤”了,电影就是齐溪的治愈药。“拍完《浮城谜事》后,我好像又回到演话剧后那种压抑不快乐的状态”,为了让自己尽快调整过来,她接了一部轻松的爱情片《大鱼吃小鱼》,每天只要把自己傻大姐的性格表现出来就可以,“我对于角色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是希望根据自己的心理状况演电影”。
虽然电影之路刚刚开始,但齐溪并不打算大跨步地向前走,“梳理平和的心最重要”,在“明明”中走过了敏感偏执的青春期,齐溪在电影中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成长。
说到和娄烨的初次接触,齐溪说那已经很早了,是比“明明”还早的故事。
娄烨在筹备《春风沉醉的晚上》时,齐溪还是个晃晃悠悠的大学生,每天泡咖啡馆跟人聊天聊理想,“那会儿文艺死了”。接到试戏通知,毫无表演经验的齐溪懵着去懵着回,直到接到副导演的电话,“他在电话里问我多大啦,什么星座,会不会说法语”。后来齐溪从别人嘴里得知这是为《花儿》在选角色,此外《春风》这部电影想找寻一个浮萍般的女孩,虚无、没有存在感。娄烨觉得齐溪的个人气势很抢眼,而且不会法语,所以暂时放弃了和齐溪的合作。等到拍《浮城谜事》时,娄烨几乎没有选角色,直接定了几个主演。齐溪说她到片场看了定妆照,发现居然还是自己2008年第一次试戏拍的那些照片,“娄烨真是‘简单粗暴’,他认定的没有可能改变”。
虽然没有当成女主角,但齐溪还是去《花儿》里客串了一把——饰演一名在酒吧里嗑瓜子的女孩,齐溪说到这儿时自己都笑得不行,自嘲这就是被“演员等等等”概括了的角色。也幸亏有了这次拍摄体验,让齐溪对电影没有什么抵触,“因为当时只演过话剧,没有电影拍摄经验。幸好娄烨的剧组是很自由的,没有走位之类的规矩,我觉得很好玩”。
《浮城谜事》讲述了男主角永兆与妻子陆婕和情人桑琪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两个女人因嫉妒而最终导致一次意外杀人事件的故事。刚开始,娄烨给齐溪看的剧本是陆婕,也就是郝蕾的角色。齐溪把自己完全融进这个角色,所以特别恨剧中的“小三儿”,“当时看完剧本我上大街看谁都像小三儿,还老跟我男朋友宋宁发脾气,觉得男的都是一个样”。试戏时发现自己演的是小三儿,齐溪一下子心就凉了。为此她把自己放空,只是单纯的想如果自己碰到这种事会怎么办。
在戛纳看片时,齐溪有句台词把全场都逗笑了,她特别奇怪地问娄烨,“这句话是我说的吗?你是不是事后给我配音了?”齐溪说自己那段状态非常空白,所以现在很多台词和情况都不记得了。不过有一场戏齐溪印象特别深:“这场戏是我和郝蕾深刻聊天之后,秦昊和郝蕾都走的戏,演了半个小时了,他们都走了。我一个人把女人在伤心时的表现都演完了,摄影机还没有停。我在那哭,念词,收拾东西,到最后我也不知道干吗了,我就瞪着摄影机。”后来剧组的人都说这段演的特别好,虽然成片是肯定会被剪的,但是娄烨跟我们说这才是拍电影时的乐趣,把我们性格中的可能都逼出来。
我的青春期来得比较晚
齐溪最早上的是解放军艺术院校,那会家里父母认为女孩子去考军艺是个铁饭碗,于是给她报了名,齐溪的运气非常好,全国只招收18个人,她就是其中之一。
远离父母的齐溪,原以为可以过段自由日子,谁知军队生活的刻板与军事化让齐溪非常不适应,她在采访中老说一句话就是“我的青春期是在大学之后”。军队的生活不仅让齐溪推迟了青春期,连同周围同学的思想爱好都差不多,身边根本没有叛逆的土壤。那几年,齐溪只是在年龄上长大,内心依然不知道自己的方向。
从军艺毕业后,齐溪被分配到了济南军区。生活并没有迅速脱离单调的轨道,在济南军区,齐溪干的最多的就是下部队慰问演出,另外就是在电视台给一些歌手伴舞。此时,齐溪接触到了欧美的电影和音乐,视野一下子被打开了,现实的枯燥更加明显的与内心的渴望发生冲突,那会她每天趁宿舍关灯后,和几个要好的同学翻墙出去唱KTV,蹦迪,把自己完全沉浸在高分贝的舞曲和嘈杂的电子乐中,几个激烈的音符成为现实枯井中的救命稻草。
因为叛逆,齐溪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也因此跟“明明”结缘。至今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被选上的,只是去试镜的时候觉得孟京辉的剧团很自由,可以自由大声地讲笑话,来晚了也没人管。记者问齐溪自由和轻松是不是对她很重要,因为说到娄烨和孟京辉的团队时都提到了这个氛围。齐溪大笑道“你是不是也觉得我特别自由散漫”?
孟京辉曾经评价齐溪是“最冷的明明”。齐溪觉得她对待不爱的人就是很冷,恰好马路就是这么一位不被明明爱的男人。“我和明明都是很情绪化、极端敏感的人。我对待不爱的人就是很冷,没法跟他保持长久的热情,哪怕是敷衍也不行。但对于我爱的人,我非常热情”。
齐溪从一个投入的状态脱离出来后,总是会忘记当时的情形。《浮城谜事》是这样,《恋爱的犀牛》也是如此。“我现在常常回想起自己演明明时的事情,觉得都不是自己干的”,为了保持情感上的敏感,齐溪每天都在自我折磨,把恋爱中的一点小事放大到撕心裂肺,“当时廖一梅都知道我特别喜欢一个男孩,也就是我现在的男朋友宋宁,可他质疑我是真的这么喜欢他还是为了有个寄托。”,《恋爱的犀牛》演到后期,齐溪仔细考量了内心,沉淀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于是她和宋宁终于在一起了,“不过我也要感谢这部话剧,让我学会了什么是坚持”。
在演戏之前,齐溪立志要当个技术性演员,走“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路数,后来发现不走心根本当不了好演员,“不掏心窝子,不把自己搁进去,怎么能够演好呢”。不过跟《恋爱的犀牛》那阵比,齐溪越来越会更好地“戏后疗伤”了,电影就是齐溪的治愈药。“拍完《浮城谜事》后,我好像又回到演话剧后那种压抑不快乐的状态”,为了让自己尽快调整过来,她接了一部轻松的爱情片《大鱼吃小鱼》,每天只要把自己傻大姐的性格表现出来就可以,“我对于角色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是希望根据自己的心理状况演电影”。
虽然电影之路刚刚开始,但齐溪并不打算大跨步地向前走,“梳理平和的心最重要”,在“明明”中走过了敏感偏执的青春期,齐溪在电影中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