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来源 :学习与科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2004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对于初中学生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难度,教学时如果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非但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还会造成学生的排斥心理,影响整个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历史教师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教学历史教学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历史的书写,从结绳记事到二十四史的延续,历史一直被官方所重视。铭记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拓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次会议中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对于个人而言,学习历史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鉴于此,笔者就从陶冶学生情感、推动教学进程、培养自主探究三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进行探讨。
  一、创设语言情境,陶冶学生情感
  历史是一门具有很强人文性的学科,而语言作为最基本、最普遍的教学传输方式,教师应注重其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用引人入胜的语言来解读历史学科中的人物和事件,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印象,提升学生的历史了解,并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我们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发挥语言的魅力,使之能为课堂教学增添无限色彩。
  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渲染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笔者在课堂开始做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今日的繁荣昌盛,是由无数炎黄子孙的血泪堆积而成的。重重灾害叠加,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华人民不屈奋斗的血泪史。在我国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屈辱的历史,但在同时,我们也有许多为之反抗与奋斗的民族英雄。下面就让我们根据历史,回到1894年,一起来缅怀一下我们的民族英雄。”学生的情绪仿佛都被感染了,都认真聆听着。笔者也趁机引入本课所要讲的内容,开展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如此,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就能很好的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就能很好的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情感基础。
  二、有效问题驱动,推动教学进程
  问题是知识的有效载体,问题的提出不仅是教学互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借以激发学生思维、推动教学进程的重要武器。所以说,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需要结合历史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基本认知来精心设计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与历史思维,从而驱使学生主动进行问题的分析、推理和探究。
  例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太平天国运动前的社会背景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学习本节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对教学进行预习,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时期的社会背景,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和失败的主要过程,待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后,笔者为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问题如下:结合教材分析,是谁提出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美好梦想是怎样萌发的呢?这场腥风血雨的运动又是如何失败的?太平天国運动爆发之前,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着哪些严重的社会危机?问题提出后,笔者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一段时间后,学生结合课本得出了结论,随后,笔者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归纳。这样一来,笔者通过有效问题的驱动,就调动了学生的思考动机,推动了教学进程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建立学习小组,培养自主探究
  在新课改中,我们一直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但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发言和讨论的机会很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受到了严重束缚,学习变成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建立学习互助小组,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分析以及解决问题,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并利用小组内成员的互帮互助,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这一课时,笔者就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自主探究。首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笔者让学生分组进行搜集史料的工作,有的小组负责搜集“同盟会的建立”等资料,有的小组负责搜集“革命党人的起义经历”,还有的小组负责搜集“武昌起义的经过”,经过这样的明确分工之后,学生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等渠道查找了很多资料。然后笔者让学生探究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为什么20世纪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掀起一场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呢?”通过这种问题,来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要摆脱原有“固执”的思想,要依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来创设教学方式,以此来促进学生对于历史课堂的喜爱,提升初中阶段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为学生今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7(09):95.
  [2]韩雪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学周刊,2016(28):72-73.
其他文献
摘 要:七年级学生刚升初中,对初中的教学环境比较陌生,对新学校的教师以及教学模式也不是很熟悉,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适应新环境,在适应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学习无法跟上教师的进度,会产生过厌学的情况。在数学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环境,有效的提升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本文从情感教育走进课堂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渗透情感教育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大众化和普遍化,应试教育实现了向素质教育的深入转变,情感教学的地位日益凸显。情感作为人类内心活动的表达,能够形成师生之间的了解和认同。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通过引入情感教育,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察感情、感知课文,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升课堂效率的目标。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利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当前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以
期刊
摘 要:目前,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新的教材重视直观教学,着重培养、促进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增加了相关的内容,表达能力的培养成为现代数学教学课堂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提高途径  1.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数学表达能力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能力之一。它是目前数学教育要求培养的一种重要学习能力,是通过生活经验和数学表达能力活动形成的
期刊
摘 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使得如何提高幼儿园 教育水平成为了诸多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幼儿正处于成长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幼儿园教育应该把幼儿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摆在首位。因此,本文从立足生活体验,充实幼儿生命内涵;开展主题活动,关注幼儿情感体验;尊重个性差异,促进幼儿自主建构三方面对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 体验式教学 生活体验 主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传统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夫妻离异现象日益增多,农村中学里的单亲子女也随之增多。而由于家庭环境的突变,有很多单亲家庭子女或多或少的会存在着一些心理创伤,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家庭、学校和教师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以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对策  一、农村中学单亲家庭学
期刊
摘 要:教学与科研一直是教育界长期热议的经典话题,教学与科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方面教学对科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科研反过来也能推动教学。本文探讨如何将小学体育教学与科研有效融合,认为:首先要打破偏见,树立正确的科研意识;其次要以课堂教学为科研的重心,加强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再次要协调好上课、竞赛和科研的关系;最后要提供外在的物质和激励机制,为实现教学与科研融合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这样的豪言壮语的依据是杠杆的应用。杠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简单机械。但學生对杠杆概念的理解有些局限,他们会认为支点的选择是唯一的,所以在解决支点变换问题时,不能灵活选择支点。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杠杆;重力;平衡  例:师生二人用扁担合抬一筐重力为600N的砂石,教师把筐绳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可以为今后学习数学学科奠定基础,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的起始点,应当备受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了解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間的关联。还应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时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让学生更好的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实现小学数学学科有效的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本文就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进行自己的观点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以“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为例,尝试引导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去感受和体验,并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概括和抽象出生命现象的本质属性,从而逐步建构核心概念,理解概念,应用概念,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倡导的课程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概念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实验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过氧化氢制氧气实验中,对于催化剂的理解是一个重难点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有限时间内为学生清楚的演示并讲解。在本节课中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对课本实验进行了改进,将粉末状的二氧化锰粘附在玻璃棒表面,这样有利于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分离、二氧化锰的称量及操作简便、省时等。  关键词:催化剂 化学性质 质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