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卓越之师”:来自上海卓越高中校长的声音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e5ne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行各业中。总有一些人格外出色。他们成就卓著,其行为表现被视作业界典范。我们总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广博的学识、熟练的技艺、准确的诊断、适恰的决策。等等。在教师行业中。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被称为卓越教师:他们深受学生爱戴,总能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的课堂充满生气,总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他们似乎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总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难……
  “是什么使他们如此卓越?他们又是如何走向卓越的?”为了给更多努力追求卓越的教师传递信仰与指引,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诚邀八所上海著名高中的校长。深入探讨“何为卓越”“卓越何求”等教师内涵式发展的相关话题。一同探寻走向卓越教师之路。
  一、卓越教师的职业选择:心系家国。勇于担当
  八位校长本身无疑就是教师中的卓越者。谈及当初成为一名教师的初衷时,八位校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上海中学冯志刚校长自小痴迷并擅长数学,成为一名数学家是他儿时的梦想。后来在实习期间的一件小事让他立志扎根于教育事业。那是1990年的盛夏。有一天下午上完课,他满头大汗地回到办公室,看见办公桌上放着一瓶盐汽水。当询问同事得知是学生所为时。一股暖意涌上心头,虽然他至今仍不知那位学生是谁,但这却成为冯志刚校长从事教师职业并坚守至今的原初动力。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陈永平校长则幽默而自谦地说道,“因为我读大学时是在师范专业学习的。毕业后感觉自己也做不了别的行当,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教师。”但是,陈永平校长与生俱来的好胜心与兢兢业业的行事风格。让他一次次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也让他深深地爱上了教育事业。
  职业选择是一个人“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从八位校长进入教师行业的情形看,存在着两种导向:“志愿导向”(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立志成为一名教师)和“环境导向”(由于特定形势背景所趋而成为一名教师)。但不论是主动的选择。还是形势所迫的结果。八位校长之所以能一路坚守并达致卓越。是因为他们自成为一名教师之日起,便承担了社会和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那份责任。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李志聪校长所提及的,“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一个教师只有心系家国,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引领者。”这种家国情怀无论是在一开始便与热爱教育事业的原初志向天然契合。还是因从事教育事业而逐步养成。都是一名教师在艰辛而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寻求突破而通往卓越所不可或缺的恒久动力。
  二、卓越教师的教育理念:關照个性。扬长补短
  在谈及教育理念这一问题时。几位校长纷纷提到了“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一观点。上海市建平中学杨振峰校长认为:卓越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体现出价值取向上的多元性,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个性,教育的真谛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适切的发展,适切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各美其美的高素质人才。李志聪校长也特别指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禀赋,不同的精彩”,教师需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亮点,引领学生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即“卓然独立、越而胜己”。
  上海市格致中学的张志敏校长立场鲜明地强调教师要率先垂范。首先做到“成为最好的自己”。与学生一样,每个教师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可谓“卓”,当这一特质使教师在领域中处于领先位置时。他就会成为不可替代的存在,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越”。冯志刚校长提出卓越教师应做到“一专多能”。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领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就如同他痴迷于数学一般。然后立志做到该专业的顶尖,并将这种追求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此外,冯志刚校长还指出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一专”的基础上坚持不断学习,发展其他的才能。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引领学生发展亦或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层面,几位校长均认同关照人之个性差异的“扬长补短”路线,并不提倡所谓的“取长补短”之均衡发展观。
  三、卓越教师的专业素养:厚德笃行,博学明辨
  现代社会对教师需具备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与要求。上海市市西中学董君武校长从“教师入职条件”和“卓越教师标准”两个方面阐述了他的观点。在教师入职条件上,董君武校长首先明确教师要“理念正”,才能保证教育的方向不出错,才能保证教师不是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然后强调了“功底厚”和“素养好”。功底既包括学科功底也包括教育功底。素养既包括科学素养也包括人文素养:当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落实上述要求,需要“责任强”,只有肯担当的人,才会尽其所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自己和学生持续进步。在卓越教师标准方面,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民主的精神、包容的心态、专业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在董校长看来,前面的要素都比专业功底更值得关注。当然如果教师前面四个要素都做好了,那么他的专业功底也不会差到哪里。
  陈永平校长认为,当下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敏感心、好奇心、忍耐心、知识建构力、思维能力等。这些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于教师入职前,其中接受教师教育的历程尤为重要。教师入职后。好胜心、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成功的教育体验。则成为教师持续发展专业素养、攀登卓越之峰的关键。上海市延安中学李德元校长给出了卓越教师所需的七大核心素养:沟通与合作、信息素养、创造性与问题解决、自我认知与自我调控、会学习与终身学习、批判性思维、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他还特别强调了卓越教师所需养成的引领能力(跨界学习、学以致用)和修复能力(包容错误、矫正错误)。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王洋校长将自己求学、任职的经历娓娓道来,让人感同身受般地意识到在通往卓越的道路上。“实践反思”带给一位教师的诸多价值。杨振峰校长将具备专业素养的卓越教师概括为“爱教育的聪明好人”,并且言简意赅地阐释道,“‘爱教育’才能让教师告别迷茫,扎根于教育事业:‘聪明’才能学会如何去教育学生:‘好人’才能走近学生,引领学生走向光明。”
  四、卓越教师的养成:文化浸润。勤勉坚持
  与会八位校长对“如何成为卓越教师”表达了各自的观点。杨振峰校长认为。一种卓越学校文化的沿袭和浸润对培养卓越教师至关重要。对此。建平中学的做法是“三导师制”,即给每一位年轻教师配备学科、德育、伦理三个方面的导师。给予年轻教师传帮带式的引领。张志敏校长同样认为,学校应努力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与平台,格致中学长期注重营造“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氛围。王洋校长则特别强调了在教师成长中“伯乐”的重要作用。他十分庆幸自己在教师生涯中遇见了多位引领、扶持其成长的前辈。认为这种师徒式的传承对于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而言。能够真正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除了学校提供发展的契机与支持之外,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持久努力也必不可少。几位校长不止一次地强调卓越教师不一定出自卓越学校,但却一定出自自身的勤勉与坚持。可见。卓越教师的养成需从两条路径协同展开:其一。学校全力创设支持教师发展的平台。让教师浸润其中,潜移默化地走向卓越:其二,教师自身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地融入到奔向卓越的浪潮中。由此,教师走向卓越之路形成“集体一个人”相互交融又相互成就的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品质的整体提升。
  教师通往卓越之路艰辛漫长但也充满了乐趣与成就。诚如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教授对本次论坛的总结:尽管我们的教师发展之路、教师教育改革之路还很长,但追寻卓越是我们永远不变的追求。
  (编辑 许丽艳)
其他文献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一门学科,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教授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是必须肯定的一点是,不管教师课讲的如何的出色,少了学生的配合那绝对算不上一节好课.因此,一个优秀的课堂少不了和谐二字.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项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呢?本文就和谐课堂的构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使学生正确使用物理实验仪器和工具,获得较准确地信息,并会处理数据、分析误差、归纳结论,提高应试技巧.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总结如下.  1 物理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1 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用实验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包括:A.正确选择实验方法与实验器材;B.学会控制实验条件;C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实际情况.在对初中学生观察中我们发现,初中生正处于13到17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具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堂学习中,表现积极主动,但容易注意力分散,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优化课堂提问,用问题的科学性、启发性、思维性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才能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电学实验之一,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中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3题考查了多用电表内电池电动势和电阻“×1 K”挡内部电路总电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有这样一句名言:“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积累了一些寓教于乐,激活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与同行们探讨.  1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显得枯燥乏味,在教
物理作为一门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不同于别的学科,它对逻辑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于物理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能够很快地吸收,还有一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较为缓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不断进步,真正学好
人教版普通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选修3-4》中第十四章第三节介绍了有关电磁波发射和接收的知识.物理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主要结合电路图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电磁波发射和接收过程.教学中涉及到调制、调频、振荡频率等物理概念都是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又缺少感性的认识,教师对概念的直接讲授会显得生硬和枯燥,学生理解困难.为此,我们制作了“简易无线话筒演示实验”演示电磁波的发射,通过真实的
一轮复习是中考复习的中考前的第一场演习,它的复习效率直接决定着后续复习工作的开展,还决定着中考质量的提升,更决定着学生的后续发展.笔者结合《物态变化》的一轮复习,谈
物理学主要是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运动形态、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学科,一般来说,物质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或制约,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全面地考虑到所有因素,才能化解难题.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应该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在解题时将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突出,忽略次要因素,然后根据这些条件构建反应事物本质的理想模型.最后能够根据理想模型来建立一个科学的抽象模型,从而能够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