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路径思考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a36354684566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化专业群的建设对中职学校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不但是实现现代化中职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中职学校专业布局和办学特色形成的基石。因此,就2019年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视导(盐城四所中职学校)的所见、所闻与所感,从现代化专业群建设视导中所见成效、存在的问题及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路径思考三个方面,对中职学校加强专业群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职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内涵建设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是专业设置特殊要求的体现;是中职学校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专业群建设能较好地节约投资,形成实践教学低成本优势,有利于形成师资队伍优势,增强专业竞争力;更能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形成学校的特色和品牌优势。笔者在视导中发现,正如《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5〕38号)所言,“十二五”期间,省内各中职学校努力建成了一批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为各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1]但从总体看,中职学校专业群建设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成效与问题同在。
  一、中职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成效
  (一)专业群建设向地方产业看齐
  四所中职校专业群建设能较好地发挥了省示范、品牌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围绕盐城地区特色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紧密贴合区域产业发展,主动对接区域支柱产业,较好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培养了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例如:盐城高职校依据区域“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积极适应盐城将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定位为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之一,建设区域性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和重点产业集群的政策;以省品牌专业“机电一体化”为核心,提出了“一体两翼”的组建方针,将专业群建设主动对接区域支柱产业。
  (二)专业群内涵建设不断增强
  四所中职校通过专业群建设,致力于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校企合作融合度。例如:响水中专师资队伍配备合理,专业群教学团队年均师资培训经费占群教师工资总额的12.5%;盐城高职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让学引思”“做学教合一”理念改革教学;大丰中专注重产教融合发展,引企入校,与“笃行机械”共建校内综合实训车间,实现了消耗性实习向生产性实习转变。
  (三)重视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四所中职校普遍重视专业群实训基地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实训设备总值、生均仪器设备值均达到省现代化专业群建设要求。响水中专的实训基地是“国家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近三年,学校投入500多万元,专业群实训室建成以实训为主体功能,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实训室共享率达62.5%;大丰中专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经费投入充足,硬件基础设施比较到位,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为大丰区公共实训基地、全民创业基地、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基地,近三年,培训各类社会人员近5 000名,社会服务成效初显。
  二、中职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问题
  视导中发现,各中职学校普遍重视现代化专业群的创建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个淡化、一个脱节”。
  (一)专业群建设淡化行业、区域特征,内涵理解度较差
  现代化专业群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要在充分调研当地产业结构的基础上优化组合,以地方主导产业为先导,体现地方行业、区域特征。《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低碳、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全力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及高端装备产业为主导产业。”视导中发现,个别中职学校组建专业群过程中虽有当地产业结构调研,专业群建设论证,但只是出现在文字表达上,并未能真正落到实际建设中,写是写、做是做。甚至提供的佐证材料为机械加工专业相关材料,但申报的却是数控技术专业群,对专业群的组建概念模糊、内涵理解度较差,更谈不上以当地产业为先导,体现地方行业、区域特征。
  (二)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转型升级及技术进步要求脱节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中明确提出,中职学校要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产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每年都应依据当地产业发展变化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管理者、专业教师要不断接受地方产业发展变化的洗礼。事实上,中职学校提供的人才培养方案除了年份上的区别,其它的内容大同小异,甚至只字未变,这显然与地方行业、产业的发展脱节。
  以上两个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学校在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依据与方法欠缺、为评而建,在专业调整和专业群组建过程中仍是凭经验、靠感觉。专业群组建及内涵发展的策略欠缺,仍处在相对散碎乱的阶段。其次是學校综合改革不到位,地方政府综合保障对策不力,导致中职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专业群建设发展后继乏力。
  三、中职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路径
  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是行业、产业的需求,现代经济社会对产业人才需求已出现了结构性变化,新兴岗位需求已逐渐由基础性、执行力岗位向分析型、策划型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转移。要适应这样的转变,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育人链”,中职学校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现代化专业群组建的着眼点是优化专业结构
  现代化专业群的概念来源于经济学领域中的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是基于资源集聚的优势而带来的集聚效应、效率效应、规模效应以及扩散效应,进而提高绝对竞争力,其目的是实现成本最经济、效益最大化。[2]所以,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应着眼于群内专业的优化。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对于现代化专业群的认识,现在还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相近理论”,即现代化专业群是由若干个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同、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共同组成的集合。二是“合力理论”,即现代化专业群是围绕核心专业,通过核心专业的带动和专业间的相互依赖、促进,提高整个专业群的教学水平、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集合。无论以何种理论组建的现代化专业群,其关键都是由“物理组合”向“化学反应”转变。   现代化专业群组建的过程中,应遵循中职教育内、外部规律,着眼于优化专业结构。[3]一是以“四维度”分析方法,多向度测评专业发展状态,即行业需求是根本,办学定位是目标,技术基础是支撑,教学资源是基础。二是“两主一辅”组群方式,组建行业特质的专业群。即分析行业需求和专业特征,确定主干(龙头)专业;按照以“职业岗位相关、技术(技能)基础相近、专业基础相通”为主;以“资源共享、行业业务相连”为辅的方式组群。
  视导中所见的盐城高职校“一体两翼”组建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该校依据区域“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积极适应盐城将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定位为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之一,建设区域性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和重点产业集群的政策,提出了“一体两翼”的组建方针。“主体”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深度对接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模式;“制造翼”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探索实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向3D打印(增材制造)专业拓展并服务于汽车、装备制造业;“维修翼”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选择电气控制系统运行与维修专业方向,面向汽车、装备制造业设备的维修。该校机电技术应用现代化专业群的组建和建设正是“四维度”分析,多向度测评的典范,将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同时,也为该校其它专业群的建设提供范例,以点带面,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二)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着重点是师资培养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类别的教育”。职业教育有着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的组成也应该不同于普通教育。
  现代化专业群的建设要着重考虑群师资培养,用师资队伍的成长不丈量专业群的发展。专业群的师资培养无非两点:走出去,请进来。在国家、省、市各级教育部门都明确要求中职学校教师群体中“双师型”教师要达到一定的比例,但这种“双师型”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考个证了事。没有经历企业具体实践,依然可能出现上述笑话中的现象。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必须走出学校大门、进入企业实践,才能真正接触地方行业、产业,学到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但几乎没有一所中职学校能做到这一点,原因有二:一是教师本身的问题,在假期休息时间进入企业顶岗锻炼需要的不仅是学校的考核考评,更需要教师的自我追求。二是中职学校师资力量问题,没有足够数量的专业师资支撑,轮换着进入企业实践,既能保证学校课堂不开天窗,又能让这群人真正跨入企业。
  所谓“请进来”指的是请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的企业师傅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这既是专业群建设的必须,也是较好解决上述教师走不出去的办法之一。目前专业群建设中,学校是按照评审的要求邀请了小部分企业兼职教师,但效度和信度是值得进一步考量的,甚至也仅仅是出现的纸上,或者蜻蜓点水式的做上几个讲座已是极限。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会安排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经费,足够保障专业群建设中企业兼课人员的费用,只是中職学校在思想认识上没有进一步提高,落实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着陆点是课程改革、教材开发
  课程改革、教材开发是现代化专业群融职业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最重要标志[4],是破解目前校企合作困境的“最后一公里”,或者说教材开发、课程育人是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原点。
  目前,中职课程设置相对刚性,以国家统设课程为主,教材更是以国标、省标教材为主。中职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往往是以静态、间接甚至是过时的知识作为主要内容,很难消除企业用工需求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间的结构性矛盾。
  要解决“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及技术进步要求脱节”问题,承载企业用工的职业要求,实现中职教育的价值导向,教材改革必须深入企业调研。组织企业专家、教学专家共同归纳行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并将此作为专业群教材开发的起点。
  因此,现代化专业群的建设要着陆于群的教材改革,结合目前中职学校教学实际,确定以专业群为单位的职业能力模块库,开发利用好三种类型的教材。一是用好经典型教材,此类教材以国标、省标教材为主,注重夯实中职学生专业理论基础。二是开发活页式教材,此类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与时俱进,以地方主导产业生产流程为模块编写,使学生所学最大程度上对接区域行业、产业需求。三是兼顾实物式教材。此类教材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甚至可以是小到一个零件的制作过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今后的职业活动项目。
  (四)现代化专业群发展的着力点是产教深度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独立理想王国,必须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方能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中职教育更是如此。多年前,黄炎培先生就提出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业教育教学原则,目的就在于养成学生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现代化专业群的发展只有致力于真正的产教深度融合,才能促进群的发展、专业 的发展,培养出地方产业所需的人才。
  在产业结构的人才需求变化的新形势下,应该进一步深化“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原则,不仅仅是让学生在模拟或仿真为主的环境下实习、实训。可以是根据专业群面向的技术和服务领域,将专业群的实习室组合成若干个技术或工程中心,以“校中厂”的模式呈现,用最终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作为考评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更应该遴选专业群相关的企业建设成校外实训基地,将企业资源引进教学,形成“厂中校”。
  产教深度融合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顶岗实习,可以建立企业中的“学校培训室”和学校中的“企业培训室”,将与专业群相关的合作企业的产业理念、生产技术、企业文化等贯穿于实习、实训活动中,参与育人过程。
  四、结语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的颁布,中职教育必将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教育模式也将不断创新。现代专业群建设已经成为中职学校适应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中职学校内涵建设中组织变革的创新。抓好现代专业群建设将会改变中职学校的资源配置方式,不断增强中职学校办学活力。
  参考文献:
  [1] 江苏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通知[EB/OL]. [2015-12-28].http://www.jsve.edu.cn/articles/2015/12/28/58765.htm.
  [2] 潘家俊.对职业教育的20个判断[EB/OL].[2019-02-07]. http://www.sohu.com/a/293663643_497872.
  [3] 中国高职发展智库.专业群建设:高职迈向“一流”的必由之路[EB/OL].[2017-03-17].https://www.sohu.com/a/129195704_451178.
  [4] 潘家俊.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趋势与相关问题研究[J].职教发展研究,2019(1):19-23.
其他文献
摘 要:以目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为导向,以建筑类专业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为研究内容,引入建筑类企业深度参与职业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访谈、问卷等方法开展调研和论证工作,完成符合建筑类企业实际需求的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工作,在校企合作视域下构建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促进建筑类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筑类专业  基
期刊
摘 要: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对扬州市中职学校数学教师TPACK能力进行了调查,并与南通市中职学校数学教师的TPACK能力进行了比较,发现中职数学教师普遍存在TPACK能力不足问题。为此,研究者提出将中职数学教师TPACK能力建构融入到中职数学教改、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提升教学有效性之中,同时,以中职数学教师的TPACK能力建构为抓手,建立、完善规避教师专业成长倦怠的机制,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摘 要:《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是我国政府新近颁布的提高技术人才待遇的重要政策性文件。以政策内容条目为单元进行编码,以内容型激励理论对政策文本的激励性措施分析为视角,从职业选择、职业认同和职业发展的角度探讨技术人才政策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  关键词:技术人才政策;内容型激励理论;职业教育吸引力  基金项目: 2017年度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课题“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合作制度创新研
期刊
摘 要:继续教育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举措,自主学习是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而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元认知监控和因果性归因等因素影响学习效果。中职教师只有根据自身学习特点,科学设定学习目标,采用灵活的学习策略和积极的自我评价,借助于外部良好的环境支持,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中职教师;自主学习;影响因素;促进策略  作者简介:荀大勇,男,高级讲师,
期刊
摘 要:社区教育政策执行是社区教育执行者采取相关措施有效转化社区教育政策内容,进而实现效果的过程。然而,社区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波动较大,导致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境。从分析社区教育政策的执行背景出发,分析了社区教育政策执行的相关概念,并基于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经典模型,从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执行环境四个子系统来分析有关社区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优化路径
期刊
摘 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应用为目标,需要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教育管理内涵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具有高度的契合。以卓越绩效模式为模本,建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卓越绩效模式的映射关系,探索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七维度”模式,提出远见卓识的领导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推动力,科学的培养方案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向力,社会与市场的需求是培养应
期刊
摘 要: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制造业的一种精神,如今已发展成为一种价值观,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发展理念,一种传承品质。因此,培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是时代之需、学前教育发展之需,也是中职学生专业发展乃至终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德国的工匠精神培育,源于其“双元制”的特色课程建设,学习和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经验,对于贵州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摘 要:非遗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断代失传、工艺创新瓶颈等传承危机。职业教育作为传承非遗文化的有效途径和创新方式,在传承观念、传承主体、传承机制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传统学徒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意蕴,如注重默会学习、充满人文关怀、学艺必精等。为此,梳理了传统学徒制的内涵与特点,提出从师生关系、课程开发、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发掘其对于职业院校传承非遗文化独特的养分与滋养。  关键词:职业院校;非物质文化
期刊
摘 要: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对学生评教系统中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数据及教师背景性因素的探索,发现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整体较好,教师能够投入热情积极备课,教学态度认真负责,但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并且由于受学历、职称、企业经验、骨干教师、专兼职、任教课程等因素影响,教学效
期刊
摘 要: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既是内在要求,也是外部条件。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对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了新的要求,下企业实践,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都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必要途径。针对目前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保障企业生产能效、规范学校管理和协同校企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教师企业实践服务;校企协同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