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保障性住房是住房供应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构,且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对象为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因此,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应建立在满足家庭居住生活的基本功能。基于此,文中笔者结合乌拉特前旗保障性住房进行分析对保障性住房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保障性住宅;建筑设计;住房
一、前言
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对象为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在设计上以满足家庭居住生活的基本功能为前提,对面积和造价都受到严格控制,但住房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物质载体这一根本属性没有改变,同样应体现社会先进性和公正性,充分考虑安全、卫生、生理、学习等方面的需求,为居住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指示,按照“规划科学、配套健全、环境优良、工程优质”的要求,加快推进大型居住社区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乌拉特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的东南部,黄河北岸,河套平原东端。总面积7476平方千米,总人口34万人(2004年)。乌拉特前旗保障性廉租住房建设从2009年开始,共计建设保障性廉租房7.4万平米,1552套。2013-2015年计划每年建设保障性廉租住房22500平米,450套,以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2011年乌拉特前旗公共租赁住房项目14890平米,256套。截至目前,小佘太镇政府公租房36套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西小召公租房110套全部配建,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工作。2013-2015年计划在工业园区内每年新建公租房600套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
二、规划布局的特点
1、小区规划选址合理
要保证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保障房的选址规划是主要因素之一。保障房的含义不仅是面积小的小户型房屋,同时也要成为居民生活的一套解决方案。近期,保障性住房的选址规划备受关注。许多有资格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市民也提出,希望项目地能方便生活就业,最好能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便利、生活环境宜居,且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在相关省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中也规定,保障性住房居住区域公交站点设置应当以安全、实用、便捷为原则,要求保障性住房选址宜优先选择生活环境宜居、周边配套较成熟、公共交通便捷的已开发地区或邻近区域,宜在公交站点500m半径覆盖范围内;城市及县城的保障性住房宜设置在市政道路通达处。此外,保障性住房宜建设在设有相应的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配套设施的区域。同时要求进一步为居民锻炼和儿童玩耍设置必要的室外健身器械与儿童活动器材,并在小区内建设相关公共活动场所,以方便居民生活、娱乐。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合理(容积率、绿地率、日照间距、停车位)
容积率:在建筑设计当中,容积率不是越高越好,但也不是越低越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是灵活的基础是在建造运营成本和居住品质上达成一个平衡。在一般情况下,提高容积率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但是建造容量的增大,会带来建筑环境的劣化,降低使用的舒适度。另外容积率过高,后期运行费用太高,包括电梯运行、自来水的输送等且安全隐患过大,特别是对于高层消防方面,我国缺乏成熟的经验。高容积率的住宅安防系统一定要跟上,不仅要加大监控设备的密度,而且也需要更多的巡逻人员来保证住户的安全。但是低容积率的开发,服务成本高,社会交往机会少。根据我县土地资源,气候环境,居住习惯,经济实力等综合考虑。
绿地景观系统:地块内总体景观用地,按处于各分区的不同性质分为以下用地:集中公共绿地、组团公共绿地、居住区与公建区间过渡绿地,公建区公共绿地,防护绿地这几大类,区绿化率可达到35%。居住区内有足够的中心绿地和宅间绿地及活动场地,小区东有45.5m宽的绿化带,充分地利用城市资源,良好的居住区绿化,不仅能美化小区环境,而且对于住宅建筑节能有重要的作用。
日照间距:日照间距符合县规划要求,在规划设计中很好地利用日照原理,合理地确定建筑的朝向,间距以及研究房屋体型和房屋阴影造成的影响,使居民在冬季获得充足的日照,在夏季获得良好的通风,房屋间距保证了私密性的要求,防止视线干扰,注重人文关怀,保证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三、保障性住宅规划设计的研究
保障性住房工程属于民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住房的建设质量同时也要对住在的区位、空间制度、套型拼接等相关建筑构造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处理,从而能够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
2、保障性住房区位选择的研究
保障性住房的区位选择不仅会影响到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同时对于建设投资以及未来的获益情况也会具有一定的影响。保障性住房的开发与商品房的开发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其面临着特殊居住群体,因此它的开发与建设会关系到更多的社会问题。按照城市空间的划分来说,保障性住房的开发范围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近郊区、城市郊区。
(1)城市中心区
如果城市中具有足够的可发展建设用地,可以将保障性住房项目选择在城市中心,这对于项目前期的建设是十分有利的。保障性住房处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在一定程度能够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就业保障以及生活配套保障,但是城市中心的地价也偏高,因而项目完成后,保障房的补助标准以及价格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2)城市近郊区
为了确保项目投资的经济性,也可以将保障性住房项目选择在城市的边缘区域,这部分区域属于城市的外围,具有较为密集的工業、企业,能够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相应的就业保障,同时该区域内的消费水平也较低,符合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而且可以依赖于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生活服务设施。此外,近郊区域具有良好的绿化环境。对于周边区域以及未开发的地段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3)城市郊区
城市郊区具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有利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但是由于距离城市较远,缺乏基本的生活配套设施,因而住房项目开发的同时,也需要进行配套服务设施的开发,这就会造成保障性住房项目前期投资较大,但是优势在于土地价格较低,能够满足中的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3、保障性住房套型拼接设计的研究
保障性住房套型的拼接形式主要包括套型平面组合、塔型平面组合以及其他平面组合的形式。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进行研究,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汇聚了数量庞大的外来人口,随着人口的越来越多,对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庞大。大部分的外来人口的收入普遍偏低,因此,面对尖锐的住房问题的急剧升温,由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以下为北京最新开发的保障性住房項目的设计方案及相关的改进措施。运用巧用端套、暗卫、短外廊加天井等策略可以改进不同类型的一梯多户住宅平面:
(1)巧用端套可以改进单元式与廊式住宅的平面,争取更多的东西向采光。保障性住房套型面积标准限定,可以有增加端套户数,与将面积限定的大户型置于端部两种方法。
(2)采用暗卫平面可以取消点式与廊式住宅的卫生间采光凹槽,加大住宅进深,提高平面紧凑性,降低住宅的体型系数。有要求规定:“卫生间宜自然通风,如无通风窗口,应设置通风换气措施”。设置适宜断面的排气竖井或通向外墙面的排气通道,可以尝试在类似上海地区条件限制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中,推广暗卫。
(3)外廊加天井,可以改进点式与廊式住宅中套不通风的问题,利用天井可以满足厨卫的采光通风,使住宅的主要使用功能房间均有良好的直接采光,使平面更紧凑,增加出房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住宅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物质载体,应具有居住、舒适、耐久、经济等基本要求,保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实现“居者有其屋”,成为国家和国际行动中的一个基本准则,方便、舒适、和谐是未来住区的主题,保障性住房的开发、设计,建造者们应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探索,真正使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建设水平更上一层楼,让住户感受到住区的品质与便利,找到自豪感与归属感,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蔚然,闫磊,荀平:《重庆保障性住房套型特点与优化设计》,《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梁小青:《日本住宅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及措施》,《中国建设信息》,2004年21期
[3]田玉忠黄真帅:《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发展可持续性探讨》,《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杨鸣:《城市保障性住房问题研究》,《科技信息》,2011年12期
【关键词】 保障性住宅;建筑设计;住房
一、前言
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对象为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在设计上以满足家庭居住生活的基本功能为前提,对面积和造价都受到严格控制,但住房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物质载体这一根本属性没有改变,同样应体现社会先进性和公正性,充分考虑安全、卫生、生理、学习等方面的需求,为居住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指示,按照“规划科学、配套健全、环境优良、工程优质”的要求,加快推进大型居住社区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乌拉特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的东南部,黄河北岸,河套平原东端。总面积7476平方千米,总人口34万人(2004年)。乌拉特前旗保障性廉租住房建设从2009年开始,共计建设保障性廉租房7.4万平米,1552套。2013-2015年计划每年建设保障性廉租住房22500平米,450套,以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2011年乌拉特前旗公共租赁住房项目14890平米,256套。截至目前,小佘太镇政府公租房36套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西小召公租房110套全部配建,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工作。2013-2015年计划在工业园区内每年新建公租房600套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
二、规划布局的特点
1、小区规划选址合理
要保证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保障房的选址规划是主要因素之一。保障房的含义不仅是面积小的小户型房屋,同时也要成为居民生活的一套解决方案。近期,保障性住房的选址规划备受关注。许多有资格申请保障性住房的市民也提出,希望项目地能方便生活就业,最好能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便利、生活环境宜居,且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在相关省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中也规定,保障性住房居住区域公交站点设置应当以安全、实用、便捷为原则,要求保障性住房选址宜优先选择生活环境宜居、周边配套较成熟、公共交通便捷的已开发地区或邻近区域,宜在公交站点500m半径覆盖范围内;城市及县城的保障性住房宜设置在市政道路通达处。此外,保障性住房宜建设在设有相应的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配套设施的区域。同时要求进一步为居民锻炼和儿童玩耍设置必要的室外健身器械与儿童活动器材,并在小区内建设相关公共活动场所,以方便居民生活、娱乐。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合理(容积率、绿地率、日照间距、停车位)
容积率:在建筑设计当中,容积率不是越高越好,但也不是越低越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是灵活的基础是在建造运营成本和居住品质上达成一个平衡。在一般情况下,提高容积率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但是建造容量的增大,会带来建筑环境的劣化,降低使用的舒适度。另外容积率过高,后期运行费用太高,包括电梯运行、自来水的输送等且安全隐患过大,特别是对于高层消防方面,我国缺乏成熟的经验。高容积率的住宅安防系统一定要跟上,不仅要加大监控设备的密度,而且也需要更多的巡逻人员来保证住户的安全。但是低容积率的开发,服务成本高,社会交往机会少。根据我县土地资源,气候环境,居住习惯,经济实力等综合考虑。
绿地景观系统:地块内总体景观用地,按处于各分区的不同性质分为以下用地:集中公共绿地、组团公共绿地、居住区与公建区间过渡绿地,公建区公共绿地,防护绿地这几大类,区绿化率可达到35%。居住区内有足够的中心绿地和宅间绿地及活动场地,小区东有45.5m宽的绿化带,充分地利用城市资源,良好的居住区绿化,不仅能美化小区环境,而且对于住宅建筑节能有重要的作用。
日照间距:日照间距符合县规划要求,在规划设计中很好地利用日照原理,合理地确定建筑的朝向,间距以及研究房屋体型和房屋阴影造成的影响,使居民在冬季获得充足的日照,在夏季获得良好的通风,房屋间距保证了私密性的要求,防止视线干扰,注重人文关怀,保证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三、保障性住宅规划设计的研究
保障性住房工程属于民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住房的建设质量同时也要对住在的区位、空间制度、套型拼接等相关建筑构造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处理,从而能够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
2、保障性住房区位选择的研究
保障性住房的区位选择不仅会影响到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同时对于建设投资以及未来的获益情况也会具有一定的影响。保障性住房的开发与商品房的开发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其面临着特殊居住群体,因此它的开发与建设会关系到更多的社会问题。按照城市空间的划分来说,保障性住房的开发范围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近郊区、城市郊区。
(1)城市中心区
如果城市中具有足够的可发展建设用地,可以将保障性住房项目选择在城市中心,这对于项目前期的建设是十分有利的。保障性住房处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在一定程度能够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就业保障以及生活配套保障,但是城市中心的地价也偏高,因而项目完成后,保障房的补助标准以及价格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2)城市近郊区
为了确保项目投资的经济性,也可以将保障性住房项目选择在城市的边缘区域,这部分区域属于城市的外围,具有较为密集的工業、企业,能够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相应的就业保障,同时该区域内的消费水平也较低,符合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而且可以依赖于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生活服务设施。此外,近郊区域具有良好的绿化环境。对于周边区域以及未开发的地段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3)城市郊区
城市郊区具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有利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但是由于距离城市较远,缺乏基本的生活配套设施,因而住房项目开发的同时,也需要进行配套服务设施的开发,这就会造成保障性住房项目前期投资较大,但是优势在于土地价格较低,能够满足中的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3、保障性住房套型拼接设计的研究
保障性住房套型的拼接形式主要包括套型平面组合、塔型平面组合以及其他平面组合的形式。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进行研究,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汇聚了数量庞大的外来人口,随着人口的越来越多,对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庞大。大部分的外来人口的收入普遍偏低,因此,面对尖锐的住房问题的急剧升温,由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以下为北京最新开发的保障性住房項目的设计方案及相关的改进措施。运用巧用端套、暗卫、短外廊加天井等策略可以改进不同类型的一梯多户住宅平面:
(1)巧用端套可以改进单元式与廊式住宅的平面,争取更多的东西向采光。保障性住房套型面积标准限定,可以有增加端套户数,与将面积限定的大户型置于端部两种方法。
(2)采用暗卫平面可以取消点式与廊式住宅的卫生间采光凹槽,加大住宅进深,提高平面紧凑性,降低住宅的体型系数。有要求规定:“卫生间宜自然通风,如无通风窗口,应设置通风换气措施”。设置适宜断面的排气竖井或通向外墙面的排气通道,可以尝试在类似上海地区条件限制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中,推广暗卫。
(3)外廊加天井,可以改进点式与廊式住宅中套不通风的问题,利用天井可以满足厨卫的采光通风,使住宅的主要使用功能房间均有良好的直接采光,使平面更紧凑,增加出房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住宅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物质载体,应具有居住、舒适、耐久、经济等基本要求,保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实现“居者有其屋”,成为国家和国际行动中的一个基本准则,方便、舒适、和谐是未来住区的主题,保障性住房的开发、设计,建造者们应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探索,真正使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建设水平更上一层楼,让住户感受到住区的品质与便利,找到自豪感与归属感,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蔚然,闫磊,荀平:《重庆保障性住房套型特点与优化设计》,《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梁小青:《日本住宅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及措施》,《中国建设信息》,2004年21期
[3]田玉忠黄真帅:《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发展可持续性探讨》,《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杨鸣:《城市保障性住房问题研究》,《科技信息》,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