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波及到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省市,其中,尤属甘肃南部的陇南、成县、文县、武都、舟曲等八县一区灾情严重。
抗震救灾,十万火急。在地形复杂,交通断绝的甘肃地震灾区,生命的希望在飞翔:紧急机降部队、紧急运送伤员、紧急空运物资,新疆军区某陆航团官兵用赤诚和大爱开启了一条条“空中生命线”,谱写了一曲曲陆航人抗震救灾的动人篇章。
千里驰援重灾区
“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5月12日晚,紧急赶到灾区的温家宝总理说。
余震连连,山石滚滚,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与死神的赛跑,新疆军区某陆航团坚决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号召,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就近迅速出动直升机飞往灾区展开空中救援。
5月13日下午17时02分,远在陕西并刚刚执行完演习任务的该团副参谋长、特级飞行员钟建文接到团里的紧急命令:现任命你为长机机长,迅速率712等3架直升机飞往陇南灾区解救受困群众。
情况危急,时间紧迫。钟建文当时只有一个信念:“早一秒钟出发,早一秒钟救援,灾区人民就多一份希望。”他顾不上吃晚饭,立即召集机组人员,摊开地图,量划航线,默记地标,确定方位,仅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燃料补充、机务检查和物资准备。18时04分,3架直升机从临潼上空紧急编队起飞,并于当晚降落在了天水机场。随后,他们迅速与天水场站、驻地军分区、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专家取得联系,一起研究飞行计划,连夜制订好了多套救援方案。
5月14日清晨6时,天刚蒙蒙亮,3架直升机就满载药品、食品、帐篷和通信设备等救灾物资飞向陇南灾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飞行,直升机编队终于到达武都市以东5公里的东江镇上空。随着黎明前的黑暗慢慢散去,机组人员借着微露的曙光,逐渐看清了眼前灾区的惨状:这里房屋成片倒塌,无数间危房张着黑洞洞的大嘴,四处可见。乡政府周围的村子状况更惨:农民自己搭建的土坯房几乎全部倒塌,满是废墟;大段公路出现裂缝……灾区一片狼藉,机组人员都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同志们!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尽早把物资送进去,把伤员拉出来,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钟建文通过无线电台及时稳定机组人员情绪,可此时的他又何尝不心酸?但他清楚,陇南地区山高谷深,天气变幻莫测,飞行环境和气象条件复杂,以往尚没有直升机在该地区飞行的先例,在这样陌生的山谷空域飞行,最害怕遇到强气流,稍有不慎就可能撞上山崖造成机毁人亡:他更知道,灾区人民不需要悲伤、不需要怜悯,需要的是飞行员的冷静果敢、需要的是军人的奉献精神。为了确保安全驾驶,他和其他飞行员们紧握操纵杆,穿梭在崇山峻岭中,最终将直升机稳稳降落在一处空旷的农田上,打通了“空中救援通道”。此时,一条条通向“孤岛”的生命线在空中延伸。直升机,成了灾区群众心目中的“希望神鹰”。
直升机犹如一个飞翔的“空中货仓”,给灾区人民送来补给,带来希望。5月14日下午,直升机满载3吨多的食品、药品、矿泉水等救援物资飞临城关镇、碧口镇、清水坪乡等地。看到直升机来了,受困群众挥舞着双手,奔跑着、呼喊着,不顾一切地冲了过来。直升机刚刚降落,许多群众一下就围了上来,有的紧紧抱住机组人员半天说不出话来,有的扑倒在地失声痛哭。一位老大妈拉着钟建文的手泣不成声地说:“我们房子塌了,水也停了、电也断了,吃的喝的都没了,你们来了,我们就有救了。感谢解放军!感谢共产党!”14日、15日、16日,短短3天时间,钟建文就率3架直升机起飞了42个架次,飞行38小时35分,向陇南武都、文县、徽县、成县和两当等受灾地区空运物资18吨,转运受灾群众66人,其中重伤员17人。
生死关头无所惧
5月17日下午,机组奉命向文县尚德镇运送救援物资。刚刚进入山区,气象雷达就显示红色预警:前方出现对流云,而且正在发展之中!霎时,天色昏暗下来,气流越来越猛,直升机操纵越来越难。此时,只有降低飞行高度才能保持稳定状态。
但是,下降速度过快,会使直升机失速,导致发动机停车:下降速度过慢,可能进入对流云,后果不堪设想。就在这危急时刻,直升机下方出现了一个云洞,说时迟那时快,直升机编队抓住时机,对准缺口,猛地俯冲下去,强烈的失重使大家几乎从座位飘了起来。机舱里,有的抓紧座椅、有的紧贴机体,大家的心都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里,强忍着失重造成的眩晕和恶心。
直升机躲过了对流云的侵袭进入峡谷后,天又下起了雨,能见度很低,峡谷两侧山高壁陡,最窄处不足100米,稍有不慎就会撞上山体。直升机像河水中的一片树叶,紧贴着山体,左右避让,艰难地向前飞行。突然,钟建文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高高凸起的山包,他赶紧拉动桨距,提升高度,原先下沉的机头猛然抬起,刚好越过山顶。要是反应再慢一点点,就可能机毁人亡。就这样,飞行员们驾驶直升机穿云破雾,在长长的山谷中飞行,在狭窄的山峰间回转,在强烈的气流中颠簸,凭着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和军人特有的胆略,将一批又一批救灾物资及时送到了灾区。
生的希望在飞翔
5月19日清晨6时50分,甘肃榆中某机场机声隆隆、铁翼飞旋。新疆军区某陆航团派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四架直升机从这里紧急编队起飞,运载受灾群众急需的4.2吨棉被等救灾物资,向甘肃南部的舟曲县飞去。
5月18日晚,地处甘南的舟曲县震灾之后大雨又至,气温骤降,几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导致部分道路被冲毁。甘肃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经过连夜紧急磋商,命令陆航团天一亮就派直升机向舟曲县空运4000床棉被,以解当地群众的燃眉之急。
据介绍,该县共有13万人,其中藏族4万多人,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这次大地震中,这个县已有15人遇难,全县19个乡镇的房屋被毁,受灾群众多达12万多人。
舟曲县地处甘南山区,这里四面环山,山高沟深,地形复杂,连夜的大雨又使山谷里浓雾弥漫。直升机克服能见度较小,缺少地面导航等困难,于7时15分顺利到达舟曲县上空。从飞机上可以看到,群众们把唯一一块草地开辟成了临时停机坪,但4架直升机无法同时降落。副团长李勇俊通过机载电台同其他3名机长商议决定,采取一架飞机先落。其它飞机在上空盘旋等待,而后依次降落的办法。第1架飞机于7时30分落地,其余3架飞机也于8时10分依次将所运棉被全部卸完。
从地震发生开始,该团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飞行员们常常一飞就是8个小时以上。由于飞行条件复杂,时刻都要保持精力高度集中,因此在灾区飞1个小时所耗的体力相当于平时飞行的几倍。有时,顾不上吃饭,渴了就喝口矿泉水,饿了就啃口干面包。持续9天的不间断飞行,机组好多同志的眼里充满血丝,一个个面容憔悴,但大家的精神却始终非常饱满,干劲十足,坚持要求再飞。大家从内心深处道出的同一心声就是“特别想不停地去救人。”天空,见证了陆航团官兵对灾区人民群众的一片赤诚。如果说地震是大地带给人民的灾难,那么战鹰就是天降神鸟,它用钢铁旋翼托起了灾区人民生的希望。在抗震救灾期间,该团7架直升机共安全飞行132个架次283小时,成功抢运伤员123人,运送物资63吨,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抗震救灾,十万火急。在地形复杂,交通断绝的甘肃地震灾区,生命的希望在飞翔:紧急机降部队、紧急运送伤员、紧急空运物资,新疆军区某陆航团官兵用赤诚和大爱开启了一条条“空中生命线”,谱写了一曲曲陆航人抗震救灾的动人篇章。
千里驰援重灾区
“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5月12日晚,紧急赶到灾区的温家宝总理说。
余震连连,山石滚滚,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与死神的赛跑,新疆军区某陆航团坚决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号召,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就近迅速出动直升机飞往灾区展开空中救援。
5月13日下午17时02分,远在陕西并刚刚执行完演习任务的该团副参谋长、特级飞行员钟建文接到团里的紧急命令:现任命你为长机机长,迅速率712等3架直升机飞往陇南灾区解救受困群众。
情况危急,时间紧迫。钟建文当时只有一个信念:“早一秒钟出发,早一秒钟救援,灾区人民就多一份希望。”他顾不上吃晚饭,立即召集机组人员,摊开地图,量划航线,默记地标,确定方位,仅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燃料补充、机务检查和物资准备。18时04分,3架直升机从临潼上空紧急编队起飞,并于当晚降落在了天水机场。随后,他们迅速与天水场站、驻地军分区、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专家取得联系,一起研究飞行计划,连夜制订好了多套救援方案。
5月14日清晨6时,天刚蒙蒙亮,3架直升机就满载药品、食品、帐篷和通信设备等救灾物资飞向陇南灾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飞行,直升机编队终于到达武都市以东5公里的东江镇上空。随着黎明前的黑暗慢慢散去,机组人员借着微露的曙光,逐渐看清了眼前灾区的惨状:这里房屋成片倒塌,无数间危房张着黑洞洞的大嘴,四处可见。乡政府周围的村子状况更惨:农民自己搭建的土坯房几乎全部倒塌,满是废墟;大段公路出现裂缝……灾区一片狼藉,机组人员都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同志们!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尽早把物资送进去,把伤员拉出来,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钟建文通过无线电台及时稳定机组人员情绪,可此时的他又何尝不心酸?但他清楚,陇南地区山高谷深,天气变幻莫测,飞行环境和气象条件复杂,以往尚没有直升机在该地区飞行的先例,在这样陌生的山谷空域飞行,最害怕遇到强气流,稍有不慎就可能撞上山崖造成机毁人亡:他更知道,灾区人民不需要悲伤、不需要怜悯,需要的是飞行员的冷静果敢、需要的是军人的奉献精神。为了确保安全驾驶,他和其他飞行员们紧握操纵杆,穿梭在崇山峻岭中,最终将直升机稳稳降落在一处空旷的农田上,打通了“空中救援通道”。此时,一条条通向“孤岛”的生命线在空中延伸。直升机,成了灾区群众心目中的“希望神鹰”。
直升机犹如一个飞翔的“空中货仓”,给灾区人民送来补给,带来希望。5月14日下午,直升机满载3吨多的食品、药品、矿泉水等救援物资飞临城关镇、碧口镇、清水坪乡等地。看到直升机来了,受困群众挥舞着双手,奔跑着、呼喊着,不顾一切地冲了过来。直升机刚刚降落,许多群众一下就围了上来,有的紧紧抱住机组人员半天说不出话来,有的扑倒在地失声痛哭。一位老大妈拉着钟建文的手泣不成声地说:“我们房子塌了,水也停了、电也断了,吃的喝的都没了,你们来了,我们就有救了。感谢解放军!感谢共产党!”14日、15日、16日,短短3天时间,钟建文就率3架直升机起飞了42个架次,飞行38小时35分,向陇南武都、文县、徽县、成县和两当等受灾地区空运物资18吨,转运受灾群众66人,其中重伤员17人。
生死关头无所惧
5月17日下午,机组奉命向文县尚德镇运送救援物资。刚刚进入山区,气象雷达就显示红色预警:前方出现对流云,而且正在发展之中!霎时,天色昏暗下来,气流越来越猛,直升机操纵越来越难。此时,只有降低飞行高度才能保持稳定状态。
但是,下降速度过快,会使直升机失速,导致发动机停车:下降速度过慢,可能进入对流云,后果不堪设想。就在这危急时刻,直升机下方出现了一个云洞,说时迟那时快,直升机编队抓住时机,对准缺口,猛地俯冲下去,强烈的失重使大家几乎从座位飘了起来。机舱里,有的抓紧座椅、有的紧贴机体,大家的心都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里,强忍着失重造成的眩晕和恶心。
直升机躲过了对流云的侵袭进入峡谷后,天又下起了雨,能见度很低,峡谷两侧山高壁陡,最窄处不足100米,稍有不慎就会撞上山体。直升机像河水中的一片树叶,紧贴着山体,左右避让,艰难地向前飞行。突然,钟建文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高高凸起的山包,他赶紧拉动桨距,提升高度,原先下沉的机头猛然抬起,刚好越过山顶。要是反应再慢一点点,就可能机毁人亡。就这样,飞行员们驾驶直升机穿云破雾,在长长的山谷中飞行,在狭窄的山峰间回转,在强烈的气流中颠簸,凭着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和军人特有的胆略,将一批又一批救灾物资及时送到了灾区。
生的希望在飞翔
5月19日清晨6时50分,甘肃榆中某机场机声隆隆、铁翼飞旋。新疆军区某陆航团派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四架直升机从这里紧急编队起飞,运载受灾群众急需的4.2吨棉被等救灾物资,向甘肃南部的舟曲县飞去。
5月18日晚,地处甘南的舟曲县震灾之后大雨又至,气温骤降,几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导致部分道路被冲毁。甘肃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经过连夜紧急磋商,命令陆航团天一亮就派直升机向舟曲县空运4000床棉被,以解当地群众的燃眉之急。
据介绍,该县共有13万人,其中藏族4万多人,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这次大地震中,这个县已有15人遇难,全县19个乡镇的房屋被毁,受灾群众多达12万多人。
舟曲县地处甘南山区,这里四面环山,山高沟深,地形复杂,连夜的大雨又使山谷里浓雾弥漫。直升机克服能见度较小,缺少地面导航等困难,于7时15分顺利到达舟曲县上空。从飞机上可以看到,群众们把唯一一块草地开辟成了临时停机坪,但4架直升机无法同时降落。副团长李勇俊通过机载电台同其他3名机长商议决定,采取一架飞机先落。其它飞机在上空盘旋等待,而后依次降落的办法。第1架飞机于7时30分落地,其余3架飞机也于8时10分依次将所运棉被全部卸完。
从地震发生开始,该团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飞行员们常常一飞就是8个小时以上。由于飞行条件复杂,时刻都要保持精力高度集中,因此在灾区飞1个小时所耗的体力相当于平时飞行的几倍。有时,顾不上吃饭,渴了就喝口矿泉水,饿了就啃口干面包。持续9天的不间断飞行,机组好多同志的眼里充满血丝,一个个面容憔悴,但大家的精神却始终非常饱满,干劲十足,坚持要求再飞。大家从内心深处道出的同一心声就是“特别想不停地去救人。”天空,见证了陆航团官兵对灾区人民群众的一片赤诚。如果说地震是大地带给人民的灾难,那么战鹰就是天降神鸟,它用钢铁旋翼托起了灾区人民生的希望。在抗震救灾期间,该团7架直升机共安全飞行132个架次283小时,成功抢运伤员123人,运送物资63吨,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