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很大的地方,它聚集了很多人口,很多工作机会,它像一块磁石,吸引着人们前来闯一闯。这又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因为在这里,真正属于你的地方很少,一间小小的房子,一个漂亮的街心花园,一份让你有存在感和价值感的工作,只有这些,才是让你心底获得安全感的小小一角。
这里生活节奏很快,生活选择很丰富,你每天可以遇到许多不同的人,听到不同的新鲜见闻,见证不同的故事。这里有时候让你觉得疲惫,厌倦,想逃离,但若真去了想象中的“田园”,你却忍不住开始怀念这里每晚热热闹闹的夜宵摊、熙熙攘攘的地铁站或者安安静静的咖啡馆……这个地方,叫做城市。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13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登高俯瞰长安城。那是一个清晨,整座城市将醒未醒,只有官员上朝时照明用的灯火明明暗暗,燃烧成了一条星河。
那时的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米,全城周长36. 7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比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大1.4倍,是古代罗马城的7倍。从无数描绘长安城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华美恢宏的盛唐气象:整座“大长安”分为三个建筑群,位于北部正中的是皇帝和皇族居住的宫城;宫城南面是中央政府机构所在地的皇城;两者之外是外郭城,主要是居民区和商业区。
高耸的外城墙上,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贯通12座城门的6条大街则是全城的交通干道。朱雀大街是中轴线,把长安城分为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东西各有一个商业区,被称为“东市”和“西市”。城内南北共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110坊,其形状就像是白居易诗中所言,是一个規整的大棋盘。这座城市规划合理、分区明确,居住人口最多时达到百万,每一个来唐的外国人,都曾惊讶于它的宏伟和秩序井然,日本的奈良、京都,皆仿造唐长安城而建成。
时间的针脚前行1200多年,改革开放初期,作家高晓声笔下,记录了一个农民进城的“奇遇记”。“漏斗户”陈奂生一大早进城卖油绳,想给自己买一顶帽子,他先去百货商店转悠了一大圈,又去了火车站附近摆摊,晚上10点以后,所有的油绳都买完了。劳累了一天的他突然生了病,偶遇县委书记吴书记,吴书记把他送到宾馆休息。
在陈奂生眼里,城里的高级宾馆是这样的:“这房里的一切,都新堂堂、亮澄澄,平顶白得耀眼,四周的墙,用青漆漆了一人高,再往上就刷刷白,地板暗红闪光,照出人影子来;紫檀色五斗橱,嫩黄色写字台,更有两张出奇的矮凳,比太师椅还大,里外包着皮,也叫不出它的名字来……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然后才真的悄悄开门,走出去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乡差距比现在要大得多,那时候的乡下人进城,看到的一切都觉得新奇。
再往后40年,在北京打拼的“跑腿小哥”孔祥达,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是由顾客的下单时间决定的。凌晨2点,他骑着小摩托,飞驰在依然灯火通明的大马路上,去长途汽车站替顾客取一只宠物狗。凌晨6点,太阳刚刚升起,他又骑着共享单车,去花市替客人寻找花种。下午3点,他又来到机场,一名女顾客要从国内带一本英文书去伦敦,在国际航班候机厅,他几乎问遍了所有去伦敦的乘客。
孔祥达的工作让他见识到北京这座城市的不同面貌:有高端精致的生活,他曾替女顾客挑选购买3000元一件的内衣,然后送到指定的高星级酒店;有温情流露的瞬间,他曾连续一周,每天去同一个地方给一名孩子送早餐;也有各种光怪陆离、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喜欢这份能够帮助到他人的工作,也喜欢这个给了他无数工作机会的城市,虽然每个月挣钱不多,但他真真切切体验到在这座城市生活的美好:逛不完的免费博物馆和公园、听不完的公益讲座、看不完的展览,移动支付和网购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因为每年都有很多国际盛会在这里举办,他还会接一下国际友人的订单,和他们打交道多了,他的英语也逐渐好了起来……孔祥达觉得,北京就像一个万花筒,装满了他想象和想象不到的一切,从偏远家乡来到这里“见世面”,虽然辛苦,但很值得。
在美国加州的萨克拉门托,一名17岁的女高中生克里斯汀给自己取了一个听上去很“洋气”的名字“lady bird”。萨克拉门托是一个小地方,小到根本不够一个叛逆期的女高中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她一成年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纽约,在那座大城市里,她觉得自己终于成为了一只展翅高飞的小鸟……这部叫做《伯德小姐》的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外共同的主题,到城市去。
千百年来,城市一直是人们尤其是“小地方”人们向往的地方。大家为什么向往城市?可能根本原因在于,作为人类文明社会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城市发展始终和社会发展共振,呈现出一种不断变化的态势。
城市面貌在与时俱进。
绿色的田野、袅袅的炊烟、在土地里辛勤劳作的农人、散养的家禽……这样一幅乡村风景图,不论是放在千年前的古代,还是2019年,都是可能存在的。但将《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都城东京与21世纪的中国首都北京相比,我们会发觉,两者很少有相同的地方。建筑的形态变了、交通工具变了、商业业态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了,两座繁华的首都,显示出完全不一样的面貌。 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诗人北岛,在阔别13年后再次回到故乡,在飞机快降落时,俯瞰整座北京城,他“大吃一惊”,觉得自己的记忆被城市的建设发展速度覆盖了。变,是城市不竭的生命源泉之一。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最丰富绚烂的文化艺术品都会首先在城市落地,7年前,你可能还不知二维码为何物,现在,城市街头已经流行起了“刷脸”支付。博物馆的展览每个月都不同,那家开了很多年的小书店,每天都有新书上架。
城市的功能在不断完善。
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城”主要是为了防卫,指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管子?度地》中就提到了“内为之城,外为之廓”这种说法。“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从这个角度而言,城市最早的功能无非是两个:第一,防御,第二,交易。
发展至今,城市的功能在不断完善。一座城市往往承载了商贸、医疗、教育、休闲、国际交流等多重的功能,具体细化到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中,表现为我们的工作机会和选择更多、生活更有品质、学习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化。
城市精神越来越鲜明。
因为在不断变化,所以城市具有开放、包容、进取的精神共性,这一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越来越鲜明。
过去,城市的“准入门槛”更高,在乡下人眼里,城市是“高不可攀”的存在,它高冷地屹立在那里,以一种“傲慢”的姿态打量着每一个想要来城里“讨生活”的人,在古代,很多城市甚至要专门征收“进城税”。现在,因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它的开放程度更高,它的面目变得更加可亲,它慷慨为大家敞开大门,欢迎更多人在城里安居乐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各区域之间的流动性显著增强,城市的包容度也随之提升,各种观念、各种产业、各类人群,都可以在同一座城市之中找到立足之地。
当然会有人怀念乡村的“慢生活”,向往“从前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浪漫,但我们知道,在飞速向前发展的新时代,我们都需要保持随时应对变化的能力和进取的心态,在哪里能够迅速锻炼出这个本领?城市无疑是首选。
“变奏”中的城市在不断进步,但也有一些“城市病”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种情况目前在我国较为突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据统计,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4年的55%。城市的基数大了,一系列发展中的問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很多城市,出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关系的“失调”的问题,这些“城市病”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
我们当然希望,如今的城市能够更加符合我们的居住需求,更加满足我们安居乐业的梦想。如何在城市建设中谱写出更加动听的“变奏曲”?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不断发展去解决——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让城市与乡村不再“二元对立”,解决好人与人“失调”的问题。
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也是破解城乡二元对立问题的良方。它将农业与工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乡村居民看做一个整体,综合去做统筹规划、产业布局、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这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是发展方式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上的革新。
正在建设中的雄安新区,就是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一座北京城,除了是我国的政治中心,还是一座欣欣向荣的特大型城市,它身上承担了太多“责任”,对于北京本身而言,已经有些不堪重负,进而引发了一系列交通拥堵、人口膨胀、空气污染等问题。而雄安新区的横空出世,将有效疏解北京一些非首都的功能,用给北京“减负”的方式,帮助它治疗“大城市病”。
同时,起点高、站位高的雄安新区,也成为拉动河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雄安新区产业发展方向是高端高新产业,将会大规模引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资源,与北京在公共服务方面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这对于提升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蓬勃发展的雄安新区告诉我们,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能够产生“1 1>2”的双赢局面。
为城市插上智慧的翅膀,让城市更“蓝”一点、“绿”一点,解决好人与环境“失调”的问题。
如果要用一种颜色代表“科技”,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灵动的蓝色。蓝色,是大海的颜色,是天空的颜色,是一种可以孕育一切又包容一切的色彩。从这个角度而言,正在进行的智慧城市建设,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蓝”。
相信在很多影视剧里,大家都看到了未来智慧城市的模样:万物互联、大数据让城市的供水、供电系统变得更加精准;智能控制中心甚至能根据车辆多少调整红绿灯切换的时间;出门开车,可以启动无人驾驶系统,走得太匆忙忘记关电视了,没关系,通过远程遥控系统就能轻松搞定。
这些场景,很多已经成为现实,到2025年,智能移动应用的城市有可能将平均通勤时间减少15%到20%;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动态电价以及一些移动应用能将碳排放量减少10%至15%;结合了高级计量和数字反馈信息的用水跟踪机制可以在用水量较多的城市促使人们减少15%的用水;像垃圾按量收费这样的数字化跟踪应用则可以将人均固体垃圾减少10%至20%……总之,插上了科技翅膀、有思考能力的城市,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调节自身状况,能够推动大家树立更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从而让我们的城市更“绿”一点,解决好人与自然“失调”的问题。
守住城市文脉,告诉每一个人“从哪里来,向何处去”,解决好人与城市本身“失调”的问题。
如果说,智能城市是从硬件上给“城市病”开出了药方,那么守住城市的文脉,则是从情感上让人和城市的关系更为密切。城市在飞速前进,但无论怎么变,应该始终重视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让城市“把根留住”,因为有历史,才有未来。
城市文脉为何如此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城市的精神基因,隐藏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园。
上海提篮桥地区,有一片犹太建筑保护区,它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了逃避纳粹的疯狂清洗,成千上万的德国犹太人流亡海外,中国上海对这帮“无家可归”的人敞开了大门,很多犹太人在提篮桥地区聚集,这里逐渐发展成颇有特色的犹太聚居区。如今,每年都会有犹太人来这里“寻根”,他们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们,看一看小时候生活过的里弄,操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回忆那段时光……这就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城市的独特之处。
我们热爱城市,热爱这个承载着我们生活记忆、定格了我们拼搏瞬间、实现了我们奋斗梦想的地方,我们迫切希望着,在波澜壮阔的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的“变奏曲”能够越奏越优美。曾看过一个有趣的说法,看一座城市是否和谐、宜居,应该看街头上的“婴儿车”数量。小小一辆婴儿车,背后能反映一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便利程度、空气清洁程度,更能反映出人们休闲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希望未来,在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能看到这样大大小小的“婴儿车”。
这里生活节奏很快,生活选择很丰富,你每天可以遇到许多不同的人,听到不同的新鲜见闻,见证不同的故事。这里有时候让你觉得疲惫,厌倦,想逃离,但若真去了想象中的“田园”,你却忍不住开始怀念这里每晚热热闹闹的夜宵摊、熙熙攘攘的地铁站或者安安静静的咖啡馆……这个地方,叫做城市。
城市24小时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13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登高俯瞰长安城。那是一个清晨,整座城市将醒未醒,只有官员上朝时照明用的灯火明明暗暗,燃烧成了一条星河。
那时的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米,全城周长36. 7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比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大1.4倍,是古代罗马城的7倍。从无数描绘长安城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华美恢宏的盛唐气象:整座“大长安”分为三个建筑群,位于北部正中的是皇帝和皇族居住的宫城;宫城南面是中央政府机构所在地的皇城;两者之外是外郭城,主要是居民区和商业区。
高耸的外城墙上,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贯通12座城门的6条大街则是全城的交通干道。朱雀大街是中轴线,把长安城分为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东西各有一个商业区,被称为“东市”和“西市”。城内南北共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110坊,其形状就像是白居易诗中所言,是一个規整的大棋盘。这座城市规划合理、分区明确,居住人口最多时达到百万,每一个来唐的外国人,都曾惊讶于它的宏伟和秩序井然,日本的奈良、京都,皆仿造唐长安城而建成。
时间的针脚前行1200多年,改革开放初期,作家高晓声笔下,记录了一个农民进城的“奇遇记”。“漏斗户”陈奂生一大早进城卖油绳,想给自己买一顶帽子,他先去百货商店转悠了一大圈,又去了火车站附近摆摊,晚上10点以后,所有的油绳都买完了。劳累了一天的他突然生了病,偶遇县委书记吴书记,吴书记把他送到宾馆休息。
在陈奂生眼里,城里的高级宾馆是这样的:“这房里的一切,都新堂堂、亮澄澄,平顶白得耀眼,四周的墙,用青漆漆了一人高,再往上就刷刷白,地板暗红闪光,照出人影子来;紫檀色五斗橱,嫩黄色写字台,更有两张出奇的矮凳,比太师椅还大,里外包着皮,也叫不出它的名字来……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然后才真的悄悄开门,走出去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乡差距比现在要大得多,那时候的乡下人进城,看到的一切都觉得新奇。
再往后40年,在北京打拼的“跑腿小哥”孔祥达,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是由顾客的下单时间决定的。凌晨2点,他骑着小摩托,飞驰在依然灯火通明的大马路上,去长途汽车站替顾客取一只宠物狗。凌晨6点,太阳刚刚升起,他又骑着共享单车,去花市替客人寻找花种。下午3点,他又来到机场,一名女顾客要从国内带一本英文书去伦敦,在国际航班候机厅,他几乎问遍了所有去伦敦的乘客。
孔祥达的工作让他见识到北京这座城市的不同面貌:有高端精致的生活,他曾替女顾客挑选购买3000元一件的内衣,然后送到指定的高星级酒店;有温情流露的瞬间,他曾连续一周,每天去同一个地方给一名孩子送早餐;也有各种光怪陆离、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喜欢这份能够帮助到他人的工作,也喜欢这个给了他无数工作机会的城市,虽然每个月挣钱不多,但他真真切切体验到在这座城市生活的美好:逛不完的免费博物馆和公园、听不完的公益讲座、看不完的展览,移动支付和网购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因为每年都有很多国际盛会在这里举办,他还会接一下国际友人的订单,和他们打交道多了,他的英语也逐渐好了起来……孔祥达觉得,北京就像一个万花筒,装满了他想象和想象不到的一切,从偏远家乡来到这里“见世面”,虽然辛苦,但很值得。
“变奏”中的城市
在美国加州的萨克拉门托,一名17岁的女高中生克里斯汀给自己取了一个听上去很“洋气”的名字“lady bird”。萨克拉门托是一个小地方,小到根本不够一个叛逆期的女高中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她一成年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纽约,在那座大城市里,她觉得自己终于成为了一只展翅高飞的小鸟……这部叫做《伯德小姐》的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外共同的主题,到城市去。
千百年来,城市一直是人们尤其是“小地方”人们向往的地方。大家为什么向往城市?可能根本原因在于,作为人类文明社会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城市发展始终和社会发展共振,呈现出一种不断变化的态势。
城市面貌在与时俱进。
绿色的田野、袅袅的炊烟、在土地里辛勤劳作的农人、散养的家禽……这样一幅乡村风景图,不论是放在千年前的古代,还是2019年,都是可能存在的。但将《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都城东京与21世纪的中国首都北京相比,我们会发觉,两者很少有相同的地方。建筑的形态变了、交通工具变了、商业业态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了,两座繁华的首都,显示出完全不一样的面貌。 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诗人北岛,在阔别13年后再次回到故乡,在飞机快降落时,俯瞰整座北京城,他“大吃一惊”,觉得自己的记忆被城市的建设发展速度覆盖了。变,是城市不竭的生命源泉之一。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最丰富绚烂的文化艺术品都会首先在城市落地,7年前,你可能还不知二维码为何物,现在,城市街头已经流行起了“刷脸”支付。博物馆的展览每个月都不同,那家开了很多年的小书店,每天都有新书上架。
城市的功能在不断完善。
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城”主要是为了防卫,指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管子?度地》中就提到了“内为之城,外为之廓”这种说法。“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从这个角度而言,城市最早的功能无非是两个:第一,防御,第二,交易。
发展至今,城市的功能在不断完善。一座城市往往承载了商贸、医疗、教育、休闲、国际交流等多重的功能,具体细化到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中,表现为我们的工作机会和选择更多、生活更有品质、学习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化。
城市精神越来越鲜明。
因为在不断变化,所以城市具有开放、包容、进取的精神共性,这一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越来越鲜明。
过去,城市的“准入门槛”更高,在乡下人眼里,城市是“高不可攀”的存在,它高冷地屹立在那里,以一种“傲慢”的姿态打量着每一个想要来城里“讨生活”的人,在古代,很多城市甚至要专门征收“进城税”。现在,因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它的开放程度更高,它的面目变得更加可亲,它慷慨为大家敞开大门,欢迎更多人在城里安居乐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各区域之间的流动性显著增强,城市的包容度也随之提升,各种观念、各种产业、各类人群,都可以在同一座城市之中找到立足之地。
当然会有人怀念乡村的“慢生活”,向往“从前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浪漫,但我们知道,在飞速向前发展的新时代,我们都需要保持随时应对变化的能力和进取的心态,在哪里能够迅速锻炼出这个本领?城市无疑是首选。
奏出更悦耳的“城市变奏曲”
“变奏”中的城市在不断进步,但也有一些“城市病”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种情况目前在我国较为突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据统计,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4年的55%。城市的基数大了,一系列发展中的問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很多城市,出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关系的“失调”的问题,这些“城市病”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
我们当然希望,如今的城市能够更加符合我们的居住需求,更加满足我们安居乐业的梦想。如何在城市建设中谱写出更加动听的“变奏曲”?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不断发展去解决——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让城市与乡村不再“二元对立”,解决好人与人“失调”的问题。
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也是破解城乡二元对立问题的良方。它将农业与工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乡村居民看做一个整体,综合去做统筹规划、产业布局、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这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是发展方式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上的革新。
正在建设中的雄安新区,就是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一座北京城,除了是我国的政治中心,还是一座欣欣向荣的特大型城市,它身上承担了太多“责任”,对于北京本身而言,已经有些不堪重负,进而引发了一系列交通拥堵、人口膨胀、空气污染等问题。而雄安新区的横空出世,将有效疏解北京一些非首都的功能,用给北京“减负”的方式,帮助它治疗“大城市病”。
同时,起点高、站位高的雄安新区,也成为拉动河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雄安新区产业发展方向是高端高新产业,将会大规模引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资源,与北京在公共服务方面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这对于提升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蓬勃发展的雄安新区告诉我们,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能够产生“1 1>2”的双赢局面。
为城市插上智慧的翅膀,让城市更“蓝”一点、“绿”一点,解决好人与环境“失调”的问题。
如果要用一种颜色代表“科技”,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灵动的蓝色。蓝色,是大海的颜色,是天空的颜色,是一种可以孕育一切又包容一切的色彩。从这个角度而言,正在进行的智慧城市建设,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蓝”。
相信在很多影视剧里,大家都看到了未来智慧城市的模样:万物互联、大数据让城市的供水、供电系统变得更加精准;智能控制中心甚至能根据车辆多少调整红绿灯切换的时间;出门开车,可以启动无人驾驶系统,走得太匆忙忘记关电视了,没关系,通过远程遥控系统就能轻松搞定。
这些场景,很多已经成为现实,到2025年,智能移动应用的城市有可能将平均通勤时间减少15%到20%;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动态电价以及一些移动应用能将碳排放量减少10%至15%;结合了高级计量和数字反馈信息的用水跟踪机制可以在用水量较多的城市促使人们减少15%的用水;像垃圾按量收费这样的数字化跟踪应用则可以将人均固体垃圾减少10%至20%……总之,插上了科技翅膀、有思考能力的城市,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调节自身状况,能够推动大家树立更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从而让我们的城市更“绿”一点,解决好人与自然“失调”的问题。
守住城市文脉,告诉每一个人“从哪里来,向何处去”,解决好人与城市本身“失调”的问题。
如果说,智能城市是从硬件上给“城市病”开出了药方,那么守住城市的文脉,则是从情感上让人和城市的关系更为密切。城市在飞速前进,但无论怎么变,应该始终重视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让城市“把根留住”,因为有历史,才有未来。
城市文脉为何如此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城市的精神基因,隐藏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园。
上海提篮桥地区,有一片犹太建筑保护区,它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了逃避纳粹的疯狂清洗,成千上万的德国犹太人流亡海外,中国上海对这帮“无家可归”的人敞开了大门,很多犹太人在提篮桥地区聚集,这里逐渐发展成颇有特色的犹太聚居区。如今,每年都会有犹太人来这里“寻根”,他们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们,看一看小时候生活过的里弄,操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回忆那段时光……这就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城市的独特之处。
我们热爱城市,热爱这个承载着我们生活记忆、定格了我们拼搏瞬间、实现了我们奋斗梦想的地方,我们迫切希望着,在波澜壮阔的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的“变奏曲”能够越奏越优美。曾看过一个有趣的说法,看一座城市是否和谐、宜居,应该看街头上的“婴儿车”数量。小小一辆婴儿车,背后能反映一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便利程度、空气清洁程度,更能反映出人们休闲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希望未来,在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能看到这样大大小小的“婴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