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各种读书方法,具备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完成这一目标,教师除了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还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培养兴趣
小学生处于成长期, 辨别读物质量好坏的能力有限, 不善于选择恰当的课外读物, 教师要准确把握选择的尺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例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独自一人读书的能力。所以,我们提倡的是父母与孩子共同读一本书,由父母陪同读书,目的是引领更好的理解阅读内容,引导孩子进入书的世界。进入三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独自欣赏图书。不过他们还缺乏选择合适书籍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教师推荐的书应具有教育性、知识性、针对性, 既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 又要考虑到文本的内容、体裁, 使学生读后能够提高智力、陶冶情操。
另外,教师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 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 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主动阅读的需要。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必须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让学生由课堂教学得到启发去阅读课外书籍,由某一个问题所激发的兴趣而开始人生的第一本藏书。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完善课内学习所得到的知识体系, 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有一种读书所获得的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二、养成习惯
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创造阅读条件,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时间。其次,各科教师要相应增加阅读作业, 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便利条件。第三是在教室里,创设图书角,为学生提供阅读空间。另外教师要不定期向学生介绍一些好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例如对低年级的学生,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能简单的复述故事内容,积累好的句子、词语。对高年级的学生,不仅能概括文章内容,学会积累,还要写出阅读文章的感受。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让学生坚持做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提高水平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 要想搞好课外阅读, 关键在于教给学生方法, 使学生会读。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 则终生受用无穷”。教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根本保证, 是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持续、稳定开展的一个根本条件。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保证阅读活动的积极有效的开展、深化, 并取得成效。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批画旁注法、卡片法。学生可以准备大小相同、便于整理的卡片, 在上面记录编号、所读书( 篇) 名、主要内容、摘录、读后感等等。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段剪下来, 贴在剪贴本上。这样既可以积累素材, 也便于日后翻阅、查找。主题法。为了对某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而设置主题,通过这些方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文章,而且会快速的提高阅读水平。
四、在写作中应用
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读写结合,例如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段,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精彩片段中的好词佳句,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圈点、批注等。可以指导学生制作阅读卡片,在卡片中可以设置这样的栏目:“文章的主要人物”、“内容概括” 、“我学到的词汇”、“我最喜欢的段落”等。
有检查才会有落实,要使读写结合落到实处,教师要定期开展检查、评比。课外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展示成果的方式应是多种形式的,可采用读书报告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层层深入。
总之,进行课外阅读, 需要我们教师高度重视, 努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当然, 阅读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一、培养兴趣
小学生处于成长期, 辨别读物质量好坏的能力有限, 不善于选择恰当的课外读物, 教师要准确把握选择的尺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例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独自一人读书的能力。所以,我们提倡的是父母与孩子共同读一本书,由父母陪同读书,目的是引领更好的理解阅读内容,引导孩子进入书的世界。进入三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独自欣赏图书。不过他们还缺乏选择合适书籍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教师推荐的书应具有教育性、知识性、针对性, 既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 又要考虑到文本的内容、体裁, 使学生读后能够提高智力、陶冶情操。
另外,教师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门学科, 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 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主动阅读的需要。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必须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让学生由课堂教学得到启发去阅读课外书籍,由某一个问题所激发的兴趣而开始人生的第一本藏书。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完善课内学习所得到的知识体系, 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有一种读书所获得的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二、养成习惯
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创造阅读条件,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时间。其次,各科教师要相应增加阅读作业, 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便利条件。第三是在教室里,创设图书角,为学生提供阅读空间。另外教师要不定期向学生介绍一些好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例如对低年级的学生,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能简单的复述故事内容,积累好的句子、词语。对高年级的学生,不仅能概括文章内容,学会积累,还要写出阅读文章的感受。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让学生坚持做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提高水平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 要想搞好课外阅读, 关键在于教给学生方法, 使学生会读。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 则终生受用无穷”。教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根本保证, 是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持续、稳定开展的一个根本条件。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保证阅读活动的积极有效的开展、深化, 并取得成效。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批画旁注法、卡片法。学生可以准备大小相同、便于整理的卡片, 在上面记录编号、所读书( 篇) 名、主要内容、摘录、读后感等等。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段剪下来, 贴在剪贴本上。这样既可以积累素材, 也便于日后翻阅、查找。主题法。为了对某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而设置主题,通过这些方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文章,而且会快速的提高阅读水平。
四、在写作中应用
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读写结合,例如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段,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精彩片段中的好词佳句,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圈点、批注等。可以指导学生制作阅读卡片,在卡片中可以设置这样的栏目:“文章的主要人物”、“内容概括” 、“我学到的词汇”、“我最喜欢的段落”等。
有检查才会有落实,要使读写结合落到实处,教师要定期开展检查、评比。课外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展示成果的方式应是多种形式的,可采用读书报告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层层深入。
总之,进行课外阅读, 需要我们教师高度重视, 努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当然, 阅读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