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分析
(1)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为四部分,即苯酚的分子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从教材整体上看,芳香族化合物在中学化学里面,教材只着重介绍两种物质——苯和苯酚,其中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而苯酚既是很重要的芳香烃衍生物,又是酚类物质的代表。可见,《苯酚》在高中有机化学里面也处于较重要的地位。
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面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入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的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本节内容安排在此还有对比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对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将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此外,在学生掌握苯酚性质的同时又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教材的这一安排以及本节内容的知识特点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成为可能。
(2)以往教学设计的弊端。笔者参阅了很多有关本节的教学设计,在苯酚的酸性这一问题上,不论是生活引入还是实验引入,都无一例外是直接告知学生:“苯酚具有酸性,而且是具有弱酸性,比碳酸还弱,请验证。”这些设计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的思考与训练,缺乏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创新和探索的方法与技巧的培养。
(3)教学设计初衷。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并通过各自代表物的性质的对比,理解醇羟基与酚羟基的区别,体会官能团与取代基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思想,为后续的有机化学的学习提供方法打下基础。所以,教学设计思路定位在以问题为中心,以结构、性质、用途为主线,学生从认知结构出发,设置问题链,让问题与活动来驱动教学进程,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实验探究方法。
二、变验证为探究——《苯酚》教学设计
(1)本节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②过程与方法:通过以问题为驱动的自主实验探究过程,培养类比推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综合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与人沟通、争辩、交流的勇气和合作意识。
(2)教学设计及效果。实验魔术引入:将锥形瓶中的“茶水”倒入两个烧杯中。(变色)。揭秘:“茶水”氯化铁溶液,变血红色的烧杯事先用硫氰酸钾溶液润洗,变紫色烧杯事先用苯酚溶液润洗。创设情景“一石四鸟”: ①引人入胜,激活课堂;②同时复习旧知;③检验新知预习成果;④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学习效果。
探究苯酚的酸性:展示苯酚模型图片,提出问题:①之前学过的物质哪些含有羟基?②它们的化学性质有何共同点?根据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可知谁的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更强?③与水相比较,苯酚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又如何呢?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学生自主设计出了对照实验钠块分别与水、苯酚稀溶液反应,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苯酚具有酸性。
探究苯酚酸性强弱:学生板演苯酚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果有的产生NaHCO3,有的写成CO2,学生当即做实验,并就实验现象讨论得出结论(酸性:H2CO3>苯酚>HCO3- )
追根尋源:乙醇不显酸性而苯酚显酸性,说明了什么?从分子内基团相互作用来解释。从结构角度入手探究,最终从结构角度归根,让学生深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
探究羟基对苯环的影响:实验操作与flash动画结合,比较苯、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
综上,本节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得到一定提高。课堂是抛砖引玉的代名词,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使得学习永无止境。
(1)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为四部分,即苯酚的分子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从教材整体上看,芳香族化合物在中学化学里面,教材只着重介绍两种物质——苯和苯酚,其中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而苯酚既是很重要的芳香烃衍生物,又是酚类物质的代表。可见,《苯酚》在高中有机化学里面也处于较重要的地位。
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面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入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的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本节内容安排在此还有对比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对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将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此外,在学生掌握苯酚性质的同时又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教材的这一安排以及本节内容的知识特点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成为可能。
(2)以往教学设计的弊端。笔者参阅了很多有关本节的教学设计,在苯酚的酸性这一问题上,不论是生活引入还是实验引入,都无一例外是直接告知学生:“苯酚具有酸性,而且是具有弱酸性,比碳酸还弱,请验证。”这些设计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的思考与训练,缺乏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创新和探索的方法与技巧的培养。
(3)教学设计初衷。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并通过各自代表物的性质的对比,理解醇羟基与酚羟基的区别,体会官能团与取代基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思想,为后续的有机化学的学习提供方法打下基础。所以,教学设计思路定位在以问题为中心,以结构、性质、用途为主线,学生从认知结构出发,设置问题链,让问题与活动来驱动教学进程,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实验探究方法。
二、变验证为探究——《苯酚》教学设计
(1)本节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②过程与方法:通过以问题为驱动的自主实验探究过程,培养类比推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综合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与人沟通、争辩、交流的勇气和合作意识。
(2)教学设计及效果。实验魔术引入:将锥形瓶中的“茶水”倒入两个烧杯中。(变色)。揭秘:“茶水”氯化铁溶液,变血红色的烧杯事先用硫氰酸钾溶液润洗,变紫色烧杯事先用苯酚溶液润洗。创设情景“一石四鸟”: ①引人入胜,激活课堂;②同时复习旧知;③检验新知预习成果;④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学习效果。
探究苯酚的酸性:展示苯酚模型图片,提出问题:①之前学过的物质哪些含有羟基?②它们的化学性质有何共同点?根据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可知谁的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更强?③与水相比较,苯酚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又如何呢?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学生自主设计出了对照实验钠块分别与水、苯酚稀溶液反应,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苯酚具有酸性。
探究苯酚酸性强弱:学生板演苯酚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果有的产生NaHCO3,有的写成CO2,学生当即做实验,并就实验现象讨论得出结论(酸性:H2CO3>苯酚>HCO3- )
追根尋源:乙醇不显酸性而苯酚显酸性,说明了什么?从分子内基团相互作用来解释。从结构角度入手探究,最终从结构角度归根,让学生深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
探究羟基对苯环的影响:实验操作与flash动画结合,比较苯、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
综上,本节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得到一定提高。课堂是抛砖引玉的代名词,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使得学习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