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创业强化培训,选址在芷江县槐花农庄。2012年9月20日晚上,槐花农庄迎来了芷江县老年大学声乐班的老师,他们受庄主所邀,特赶来为年会助兴,特意献上了一台他们精心准备的歌舞节目,给整个年会增添了光彩。农庄的主人阳宗立,年届七十,是不折不扣的创业者,曾是当地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9月21日,记者采访了庄主阳宗立,了解到他背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建起麻纺厂
阳宗立是湖南怀化芷江县人,一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靠给人家做针线活把他和三个姐姐养大成人。虽然家境不好,但母亲却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阳宗立喜爱读书,擅长写作。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阳宗立当上了芷江县经委秘书,负责全县的工业。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那时县里的工业才刚刚起步,规模不大,产品结构单一,整个县城没有自己的支柱产业,与其他几个县比起来,芷江的经济落后。阳宗立是个有心人,他通过调查找出了原因:一是芷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二是缺少带头人;三是现有的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四是没有龙头企业。
芷江有丰富的苎麻资源,可没得到有效的利用。如果在苎麻身上做好文章,把苎麻做成当地的龙头产品,借此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过多方的考证,1981年,他向上级递交了《大力发展麻纺工业》的论文,得到了县委领导的重视,并组成了12人的考察队,去外省考察。考察回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递交到县里,县委马上组成了由县长任总指挥、阳宗立任副指挥的班子,全力以赴筹备苎麻加工厂。
筹集到的资金只有6万元,建加工厂远远不够。最终,他们找到一家废弃的造纸厂,厂房刚建了一半,没有封顶,仅用这点钱完成了后期的工程。可还没等到筹集资金购买设备,阳宗立却接到了上级的指令,麻纺厂停建。还没上马的麻纺厂下马,好比盼望已久的胎儿死于腹中,无奈的阳宗立很难接受这一事实。一直跟随他的工人不知何去何从,这时阳宗立下定决心,坚持到底,绝不放弃。
没有资金,他想到了借鸡生蛋。阳宗立当即就带了几个人去贵州考察了几家麻纺厂,与其中的一家达成了合作意向:由自己这方生产苎麻半成品,只要产品合格达标,对方全部收购。合作是谈成了,但没有设备,没有资金怎么办?当地的苎麻到处都是,先赊原材料,用手捶、肩挑、锅煮的传统的手工加工,真正开始了“五块钱两个凳,一根棉线一颗针”的艰苦创业。
寻求发展,创造辉煌
样品生产出来后,送到贵州,对方检验产品各项指标都合格,满意地预付了定金,苎麻加工厂在苦苦挣扎下,有了第一次正常运转。但阳宗立的目标不是这样的小打小闹,他有更广阔的前景,建一个现代化的麻纺厂是他一直追求的终极目标。当时广州的麻纺业技术先进,一直走在行业的前沿。阳宗立带上样品和三个骨干,到广州找厂家争取合作。没有买到坐票,几个人站着去广州,困得实在不行,就铺张报纸在别人的座位底下睡觉。到了广州,找到黄埔区的一家麻纺厂,对方却怎么也不让他们进去。一连几次遭到拒绝,见实在不行,阳宗立留下自己带去的样品,请门卫转交。样品经过化验,纤维支数高,品质好,正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原料。但这事必须得原料科长才能拍板做主,不巧的是科长请假,一周后才来上班,阳宗立却不能等这么久。他要来科长的住址,亲自跑了30公里,在白云区找到科长,听了他的讲述,科长非常感动,带着他见了厂领导。为了考验他们的生产和技术能力,广州方面给了他们一月生产20吨产品的任务。
回到芷江,阳宗立马上组织工人生产,30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在一个月内把20吨半成品生产了出来。货发到广州,对方非常满意,由此取得了广州厂家的信任,决定双方正式合作。随即广州方面投资60万元,并派出了三个技术人员到芷江协助建厂生产。有了资金和技术强有力的支持,手工作坊的麻纺厂终于改头换面,有了质的飞跃,当年赢利20万元,芷江麻纺厂成为全县的知名企业,阳宗立成为跨省联营的企业带头人。
有了发展,但阳宗立却不满足眼前的成绩,他超前的眼光总是盯着更广阔的市场。他提出搞企业不能只注重“小活快”,更应该夯实基础,不然很容易失去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他提出了“墨迹”战略——利用当地的苎麻资源,在麻产品上作文章,不断渗透扩大,开发与麻有关的多种产品,占领更大的市场。经过分析研讨,确定了开发黄麻产品,还是沿用前两次的成功经验,走出去,学技术,找市场。1985年,芷江麻纺厂与杭州麻纺厂签署横向联合协议,由对方提供技术,联合生产加工黄麻袋。当年投产后,生产正常,第二年生产黄麻袋75万条,赢利70万元。黄麻袋主要出口到日本,供不应求。
1988年了,芷江麻纺厂正式被国家纳入“八五”规化,批准成立年产棉纱390吨的苎麻纺织厂。同年,与深圳工业美术厂合作,在本地建立工艺美术厂,生产以苎麻为原材料的手工艺品,产品远销海外。
经过八年的艰辛创业,麻纺厂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成了当地乃至全省的知名企业,八年共上交了税费218万元,实现利润总产值200多万。阳宗立也由此获得了多个荣誉,成为全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企业被批准成为预算外企业,他乘势而上,成立了“振华”商贸公司。
任何成功的付出都是巨大的,阳宗立除了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更大的打击是爱人患了乳腺癌,他却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1990年爱人离世,彻底击垮了阳宗立,他的心中有深深的愧疚。
遇挫折不放弃,投资农业大发展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阳宗立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国内楼市风暴发生,受西方经济封锁,全国的麻纺行业百分之八十的企业濒临倒闭,特别是依赖出口的企业生存艰难。几家合作的企业倒闭,政府用行政命令宣布公司解散。得知上级要解散公司的消息,阳宗立寝食难安,他连夜写了一万字的建议书,往事历历在目,他难以自禁,泪水打湿了纸张。但他的努力没有打动领导,1991年,公司正式宣布解散。
1992年,心灰意冷的阳宗立接受珠海一家工贸公司抛来的橄榄枝,南下珠海。经过十年的拼搏,阳宗立已经赚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其身家达500万元。2002年从珠海回芷江,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后,阳宗立没有安享晚年,闲不住的他又踏上了创业的征程,他在超市里做生鲜专卖。正当生意顺风顺水时,他却中了风,中风病人需要长期的康复过程,顽强的他天天坚持锻炼,为了训练手指的灵活度,他找来一把算盘天天打。配合中草药治疗,一年后,他的身体恢复了原貌,看不出一丝中风的痕迹。 2005年,阳宗立组队研发出“绿茶酒”,并申请了专利,正当项目准备投产时,不料儿子却得了白血病。阳宗立无心再顾及项目,全力挽救儿子,幸好病情发现得早,控制及时,做了骨髓移植后,儿子才得以康复。
2009年,阳宗立把目光转向农业。十七大的召开,确定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中国农业面临新的转型,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农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好,正是切入的好时机。
通过对当地环境的详细考察,阳宗立在离怀化十公里的槐花村租下了1000亩山地,打造集种植、养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立体生态农庄。租下的荒山是不毛之地,虽离县城不远,但不通公路,不通电,没有水源。“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不通,外面的原材料进不来,里面的东西出不去,做什么都是白搭。阳宗立跑关系,筹资金。很快,政府支持的100万元的专款资金到账,村民集资10万元,加上他自筹资金6万元。请来专业的修路队,修通了一条5公里的水泥路。道路通了,才能保证所需的原材料顺利运进来,附近的农民也得到了实惠,出门再不用肩挑背扛走泥泞小路。
接着,阳宗立又拉通电源,打水井,修建了宾馆、水上乐园、鱼塘。开辟荒山,种植油茶200亩,桔子、梨子、桃子等果树300亩。当地的气候土壤适宜桃子梨子的生长,其品种优良,深受大众喜爱。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生态农庄已初具规模,总投入300万元。
2011年中秋节后,阳宗立外出考察现代化养鸡场的建设,并着手筹备建立养鸡场。雷厉风行是阳总的行事风格,他带人仅用了短短的2个月,就把占地1000平米的养鸡场建成了,耗资100万元。农庄总投资达到400万元。
现代化的养鸡场养殖蛋鸡12000只,每天产蛋10400多枚。引进的是饲养了四个月的蛋鸡,引进几天就产蛋,产蛋率在93%以上。蛋鸡产蛋周期为160天,每箱鸡蛋(45斤)215元,由怀化和芷江的两家商户包销。养鸡场现代化程度高,喂料、喂水、刮粪都自动完成,整个鸡场只聘请了三个工人。
农庄建成后,当年的产值20多万,第二年产值60多万,第三年的产值翻了几倍,达到了400万元。但一向看得远走在前的阳宗立没有停止脚步,他仍然在思考如何利用土地资源大做文章,从而带动乡亲父老致富。当正大集团的老总到农庄考察后,给他提出了利用自身资源,发展当地农户,整合多种资源,进行鸡蛋深加工,从而扩大市场的建议。阳宗立有了公司+农户的养殖新思路,发展当地农户养鸡,统一设备、统一技术、统一管理,每家养殖600只,按只收500枚鸡蛋算,就足以保证鸡蛋的供应量,建造蛋白粉加工厂,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2012年9月23日上午,阳总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到创业强化培训班做了简短的演讲,赢得全体学员热烈的掌声。他总结出自己的创业经验,创业者一定要有“正气、霸气、灵气”,要有“居安思危,临危不乱”的思想和胆识,一旦有了机会,就要果断行动。
他的创业精神永远激励着为创业而奋斗的人们。
槐花农庄庄主阳宗立电话:
13789262660
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建起麻纺厂
阳宗立是湖南怀化芷江县人,一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靠给人家做针线活把他和三个姐姐养大成人。虽然家境不好,但母亲却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阳宗立喜爱读书,擅长写作。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阳宗立当上了芷江县经委秘书,负责全县的工业。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那时县里的工业才刚刚起步,规模不大,产品结构单一,整个县城没有自己的支柱产业,与其他几个县比起来,芷江的经济落后。阳宗立是个有心人,他通过调查找出了原因:一是芷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二是缺少带头人;三是现有的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四是没有龙头企业。
芷江有丰富的苎麻资源,可没得到有效的利用。如果在苎麻身上做好文章,把苎麻做成当地的龙头产品,借此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过多方的考证,1981年,他向上级递交了《大力发展麻纺工业》的论文,得到了县委领导的重视,并组成了12人的考察队,去外省考察。考察回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递交到县里,县委马上组成了由县长任总指挥、阳宗立任副指挥的班子,全力以赴筹备苎麻加工厂。
筹集到的资金只有6万元,建加工厂远远不够。最终,他们找到一家废弃的造纸厂,厂房刚建了一半,没有封顶,仅用这点钱完成了后期的工程。可还没等到筹集资金购买设备,阳宗立却接到了上级的指令,麻纺厂停建。还没上马的麻纺厂下马,好比盼望已久的胎儿死于腹中,无奈的阳宗立很难接受这一事实。一直跟随他的工人不知何去何从,这时阳宗立下定决心,坚持到底,绝不放弃。
没有资金,他想到了借鸡生蛋。阳宗立当即就带了几个人去贵州考察了几家麻纺厂,与其中的一家达成了合作意向:由自己这方生产苎麻半成品,只要产品合格达标,对方全部收购。合作是谈成了,但没有设备,没有资金怎么办?当地的苎麻到处都是,先赊原材料,用手捶、肩挑、锅煮的传统的手工加工,真正开始了“五块钱两个凳,一根棉线一颗针”的艰苦创业。
寻求发展,创造辉煌
样品生产出来后,送到贵州,对方检验产品各项指标都合格,满意地预付了定金,苎麻加工厂在苦苦挣扎下,有了第一次正常运转。但阳宗立的目标不是这样的小打小闹,他有更广阔的前景,建一个现代化的麻纺厂是他一直追求的终极目标。当时广州的麻纺业技术先进,一直走在行业的前沿。阳宗立带上样品和三个骨干,到广州找厂家争取合作。没有买到坐票,几个人站着去广州,困得实在不行,就铺张报纸在别人的座位底下睡觉。到了广州,找到黄埔区的一家麻纺厂,对方却怎么也不让他们进去。一连几次遭到拒绝,见实在不行,阳宗立留下自己带去的样品,请门卫转交。样品经过化验,纤维支数高,品质好,正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原料。但这事必须得原料科长才能拍板做主,不巧的是科长请假,一周后才来上班,阳宗立却不能等这么久。他要来科长的住址,亲自跑了30公里,在白云区找到科长,听了他的讲述,科长非常感动,带着他见了厂领导。为了考验他们的生产和技术能力,广州方面给了他们一月生产20吨产品的任务。
回到芷江,阳宗立马上组织工人生产,30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在一个月内把20吨半成品生产了出来。货发到广州,对方非常满意,由此取得了广州厂家的信任,决定双方正式合作。随即广州方面投资60万元,并派出了三个技术人员到芷江协助建厂生产。有了资金和技术强有力的支持,手工作坊的麻纺厂终于改头换面,有了质的飞跃,当年赢利20万元,芷江麻纺厂成为全县的知名企业,阳宗立成为跨省联营的企业带头人。
有了发展,但阳宗立却不满足眼前的成绩,他超前的眼光总是盯着更广阔的市场。他提出搞企业不能只注重“小活快”,更应该夯实基础,不然很容易失去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他提出了“墨迹”战略——利用当地的苎麻资源,在麻产品上作文章,不断渗透扩大,开发与麻有关的多种产品,占领更大的市场。经过分析研讨,确定了开发黄麻产品,还是沿用前两次的成功经验,走出去,学技术,找市场。1985年,芷江麻纺厂与杭州麻纺厂签署横向联合协议,由对方提供技术,联合生产加工黄麻袋。当年投产后,生产正常,第二年生产黄麻袋75万条,赢利70万元。黄麻袋主要出口到日本,供不应求。
1988年了,芷江麻纺厂正式被国家纳入“八五”规化,批准成立年产棉纱390吨的苎麻纺织厂。同年,与深圳工业美术厂合作,在本地建立工艺美术厂,生产以苎麻为原材料的手工艺品,产品远销海外。
经过八年的艰辛创业,麻纺厂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成了当地乃至全省的知名企业,八年共上交了税费218万元,实现利润总产值200多万。阳宗立也由此获得了多个荣誉,成为全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企业被批准成为预算外企业,他乘势而上,成立了“振华”商贸公司。
任何成功的付出都是巨大的,阳宗立除了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更大的打击是爱人患了乳腺癌,他却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1990年爱人离世,彻底击垮了阳宗立,他的心中有深深的愧疚。
遇挫折不放弃,投资农业大发展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阳宗立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国内楼市风暴发生,受西方经济封锁,全国的麻纺行业百分之八十的企业濒临倒闭,特别是依赖出口的企业生存艰难。几家合作的企业倒闭,政府用行政命令宣布公司解散。得知上级要解散公司的消息,阳宗立寝食难安,他连夜写了一万字的建议书,往事历历在目,他难以自禁,泪水打湿了纸张。但他的努力没有打动领导,1991年,公司正式宣布解散。
1992年,心灰意冷的阳宗立接受珠海一家工贸公司抛来的橄榄枝,南下珠海。经过十年的拼搏,阳宗立已经赚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其身家达500万元。2002年从珠海回芷江,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后,阳宗立没有安享晚年,闲不住的他又踏上了创业的征程,他在超市里做生鲜专卖。正当生意顺风顺水时,他却中了风,中风病人需要长期的康复过程,顽强的他天天坚持锻炼,为了训练手指的灵活度,他找来一把算盘天天打。配合中草药治疗,一年后,他的身体恢复了原貌,看不出一丝中风的痕迹。 2005年,阳宗立组队研发出“绿茶酒”,并申请了专利,正当项目准备投产时,不料儿子却得了白血病。阳宗立无心再顾及项目,全力挽救儿子,幸好病情发现得早,控制及时,做了骨髓移植后,儿子才得以康复。
2009年,阳宗立把目光转向农业。十七大的召开,确定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中国农业面临新的转型,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农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好,正是切入的好时机。
通过对当地环境的详细考察,阳宗立在离怀化十公里的槐花村租下了1000亩山地,打造集种植、养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立体生态农庄。租下的荒山是不毛之地,虽离县城不远,但不通公路,不通电,没有水源。“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不通,外面的原材料进不来,里面的东西出不去,做什么都是白搭。阳宗立跑关系,筹资金。很快,政府支持的100万元的专款资金到账,村民集资10万元,加上他自筹资金6万元。请来专业的修路队,修通了一条5公里的水泥路。道路通了,才能保证所需的原材料顺利运进来,附近的农民也得到了实惠,出门再不用肩挑背扛走泥泞小路。
接着,阳宗立又拉通电源,打水井,修建了宾馆、水上乐园、鱼塘。开辟荒山,种植油茶200亩,桔子、梨子、桃子等果树300亩。当地的气候土壤适宜桃子梨子的生长,其品种优良,深受大众喜爱。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生态农庄已初具规模,总投入300万元。
2011年中秋节后,阳宗立外出考察现代化养鸡场的建设,并着手筹备建立养鸡场。雷厉风行是阳总的行事风格,他带人仅用了短短的2个月,就把占地1000平米的养鸡场建成了,耗资100万元。农庄总投资达到400万元。
现代化的养鸡场养殖蛋鸡12000只,每天产蛋10400多枚。引进的是饲养了四个月的蛋鸡,引进几天就产蛋,产蛋率在93%以上。蛋鸡产蛋周期为160天,每箱鸡蛋(45斤)215元,由怀化和芷江的两家商户包销。养鸡场现代化程度高,喂料、喂水、刮粪都自动完成,整个鸡场只聘请了三个工人。
农庄建成后,当年的产值20多万,第二年产值60多万,第三年的产值翻了几倍,达到了400万元。但一向看得远走在前的阳宗立没有停止脚步,他仍然在思考如何利用土地资源大做文章,从而带动乡亲父老致富。当正大集团的老总到农庄考察后,给他提出了利用自身资源,发展当地农户,整合多种资源,进行鸡蛋深加工,从而扩大市场的建议。阳宗立有了公司+农户的养殖新思路,发展当地农户养鸡,统一设备、统一技术、统一管理,每家养殖600只,按只收500枚鸡蛋算,就足以保证鸡蛋的供应量,建造蛋白粉加工厂,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2012年9月23日上午,阳总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到创业强化培训班做了简短的演讲,赢得全体学员热烈的掌声。他总结出自己的创业经验,创业者一定要有“正气、霸气、灵气”,要有“居安思危,临危不乱”的思想和胆识,一旦有了机会,就要果断行动。
他的创业精神永远激励着为创业而奋斗的人们。
槐花农庄庄主阳宗立电话:
1378926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