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 桐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dj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阔的5月里的每一天,都和桐花有关。香可嚼,醉可调。
  一大早,我便去朝阳道上拍泡桐花。虽说故意起了个早,避开了人流车流的高峰期,可是总有那起得更早的鸟儿已经在觅食的路上。那条街道两边栽种着高大的泡桐树,开着淡紫间白的层层花朵,远远看去,路的尽头花树相交,像沁了淡紫色的云雾,连附近那些盖起并不太久的楼都一同有了历史感。
  女儿读初中时,这条路我来回走了三年,度过了三年的“紫”春。
  泡桐应该是顶中国的植物之一吧。
  晚间,正好读到宋人李昉的《太平广记》,说有一种拇指大小的五色鸟,专门食桐花,桐花谢了,鸟儿也就没了踪迹,因此人们叫它桐花凤。
  因了桐花凤,又寻读到唐代李德裕的《画桐花凤扇赋序》:“成都夹岷江矶岸,多植紫桐,每至暮春,有灵禽五色,小于玄鸟,来集桐花,以饮朝露。及华落则烟飞雨散,不知所往。”
  看来蜀地成都应该多有紫桐。成都有个著名作家何大草,我极喜欢他的小说语言,据说他有一双普希金一样的眼睛。他写了部名為《刀子和刀子》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十三棵泡桐》,还获了当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我寻来看,剧中的学校里、街道边等外景地,哪里是紫色花、墨绿叶的泡桐,分明是翠绿色的舶来品“法桐”。我特意请教作者,作者也很无奈:“剧组找不到泡桐,只好以法桐代替,可是我小时候……”
  嗯,泡桐,的确应该来自小时候。在我的记忆中,堂前屋后应该有一株高大的桐树,不是能引来凤凰和制作良琴的梧桐树,也不是从英国引进、种植在上海的法国梧桐,而是泡桐,顶中国的植物,春天里开了喇叭一样的紫色花朵,毛茸茸的,掉下来,拾起来放在嘴边想去吹。
  因了桐花凤,我还知道清代一个名叫王士祯的人因写了“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这样美好的词句后,从此被人称为“王桐花”,也算是段佳话了。
  那么,桐花凤所食的桐花,是我早晨拍到的淡紫色桐花吗?李德裕所说的“紫桐”也是这种泡桐吗?
  “百度”说:泡桐原产于中国,栽种历史悠久,有2000多年了。至于紫桐,李时珍《本草纲目》上亦有记载。只是,泡桐生长迅速,不仅浓荫蔽日,还会影响其他植物生长。
  然而,泡桐木质较轻,虽然做不成上等的木质家具,却可以用以制作一般的家具,材质叫烧桐木。我对一款烧桐木四方桌心仪了好久,终于在一个“多收了三五斗”的月份拿下,配了同质地的木盘,放在榻榻米上,供我赏玩。
  是了,就是我早上所拍的紫桐花,紫色泡桐花。记忆中顶民间的,小时候瓦屋边、街道旁、黄土中的泡桐。一切,都是因为这个桐花开放的春天,以及放在春天晚上的枕边书《念楼学短》,书的作者是钟叔河。本该晚上9点就关了微信,在宁静的春夜中独自体味春寂,耐心地培养睡眠,皆因为钟先生的书,我才敲字到深夜。
  这是别人推荐给我的书,现在我推荐给你,希望你能在短暂的春天,遇到紫色如烟的桐花万里路。
  只不过,又有谁,在这繁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光里,在乎到底是何种桐呢?
其他文献
那一年,嫦娥在我们咖啡馆对面读大学,课余就跑来做兼职。她长得眉清目秀,又透著股机灵劲儿,我最初十分喜欢她。但她是个奇怪的女孩,会有一些奇怪的举动,比如对长得帅帅的咖啡豆供应商撒娇,比如在闺密生日宴会上故意抢闺密风头……我摸不清她的路数,也难以开口当面和她聊这些事,不知不觉中便和她有些疏远。她毕业以后找了份行政的工作,离咖啡馆很远,于是辞去了这份兼职。  再次见到她是在她的婚礼上,几年不见,她整个人
期刊
好友小蕊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一个颇具古风的传统—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她一定会在家里请一位朋友吃饭。这天,所有的食物都是她亲自制作的,包括茶点、菜品和饭后的水果沙拉。桌上摆着新采的鲜花,连用来摆放餐具的方巾也跟客人的喜好相关。所有的一切,都透着一种庄重又温柔的仪式感,让被请者由内而外、由眼及心,都暖暖的。  小蕊将这一天称为感恩日。所有受邀者,都是她认为在人生道路上对自己有过启示和帮助的朋友。为了不将这个
期刊
疫情像青面獠牙的魔鬼  杀气腾騰向武汉偷袭  原本春暖花开的季节  却遭遇到了一场  罕见的倒春寒  远在美国学习工作的  武汉大学的学子们  不敢相信  一年一度在母校  盛开的灿如云霞的樱花  今年将推迟盛开  或者无法盛开  樱花  是武汉大学最美的春色  也是武汉最早的报春花  “失去春色就意味着  武汉这座城市  失去了尊严  武汉大学的学子们  失去了家园”  于是 身在美国的学子们 
期刊
“轰”的一声,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站了起来。  你能想象那样的画面吗?就在前一秒,他们还手捧爆米花,眼眉上挑地彼此开着玩笑,然而下一秒,就已经笔直地立正站好了。爆米花和可乐罐统统立在了脚边,然后又有两三个人像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偷偷低头抻了抻压皱的衣角。  “去印度看一场宝莱坞电影”,这是我早在出发之前就已经拟定好了的旅行愿望之一。于是,在抵达印度的第二个晚上,我们就来到了位于新德里市中心的一家电影院
期刊
说起来,我和隋傲并无血缘关系。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刚从中国传媒大学退学,又和北京的影视经纪公司解了约,学业与事业双失意。他叫我一声“姐姐”,其实他比我来北京的年头还要久。  他比我努力,比我能吃苦,为人处事上尽显周到,比我情商高。  每次见面我们对彼此认知的惊讶程度都会加深。去年年底,他从香港回到北京,我们在大悦城吃饭的过程中,他和朋友一直在聊这趟旅程的心得。我以为他们是去玩儿了,听半天,才知道
期刊
记得小时候的春天,跟几个小伙伴上山游逛,转过一个山沟,忽然看到一丛桃花时的那种欣喜。彼时,阳光正暖,微风正熏,花儿也开得正好,几个小姑娘忘了路上的争执,摘一大捧花带回家插到花瓶里,没有人能拒绝摘花这个诱惑。当时没有手机,否则的话,肯定也没有人能拒绝和花朵合影的诱惑。的确如此,桃花的美太单纯,只适宜单纯的偶遇,一旦养在院子里、种在公园里,就少了那种灵性和野趣。  说到赏花,李渔这个生活家说,桃花不会
期刊
初夏  夏天才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三个人就中了创作漫画的毒,开始窝在教室想一些可以画的关于校园的事情。故事以我们三个人为原型,小岳负责画,我负责情节,小尤负责创作主题歌曲。分工明确。  小尤是我的同桌,他唱歌很好听,最大的理想是可以在这个夏天逃学去听一场草莓音乐节,他还有一个更大的理想就是有天可以站在音乐节的舞台上唱自己的歌。  他最大的困扰是不会写歌词,所以,我们问他想在漫画里有什么超能力的时候
期刊
一  夜里9点,窗外的上海已经下了一整天的雨,汽车经过,可以听见车轮碾过地面积水的声音。我趴在窗户前面,屋子里灰暗,隐约可以看见玻璃映出我的轮廓,和亮起的手机屏幕。  同一秒,L那边却是晴空万里。视频里,他从悬崖上纵身一跃,接着,像一只灵活的鱼儿钻入水里。淡蓝色的水波淹没他的身体,只能看见一些水花被拍起,像是透明的烟火在空气里飞舞。  我不知道这是L的第几站,只知道他永远在路上。他去热带岛屿,去寒
期刊
吴曼:我与他相恋于2006年,在一起14年了。他记不起恋爱纪念日、结婚纪念日,甚至偶尔会忘记我的生日。他心里牵挂的是如果升职了就全家一起吃个大餐庆祝一下;他不再觉得我漂亮,只是感恩我对家庭的付出。我之于他,是人生的伙伴,而我终生都在追求爱人的陪伴。我想念那个在大学宿舍楼下等我一个小时也不生气的憨小伙儿,我想念那个因为我生理痛而急得团团转的傻小伙儿,我想念那个在我生完孩子第一时间亲吻我、感谢我生下女
期刊
一  这是广东中山某鞋厂宿舍。十多年前,我在这个地方混得不堪回首、一言难尽。  这个宿舍住着8个人,大部分是我的同乡。我被一位沾亲带故的老乡带到这里,他在这个镇上以补鞋为生。  我是一只手拖着一个大包、另一边肩膀上扛着一个大包进来的。此时,宿舍里所有人都抬起头看我。她们显然愣了一下,然后互相对视,掩嘴而笑。  一个女孩子指着我身上的某处,问我:“这是什么?”  我低头一看,立即尴尬得想去死—不知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