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集体备课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提高教员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如何才能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应该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介绍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集体备课误区的一点认识,并对如何进行集体备课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集体备课 课堂效益
随着武警部队院校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对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员就要在备课、授课、答疑等各个环节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集体备课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教学研究活动,能更好地培养教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最大限度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集体备课作为教员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受到了广大学校的认可和大范围推广。
一、认真思考,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一)重“共性”,轻“个性”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有效的合作研究形式,能更好地体现教员的教学个性,适应学员的具体学情。它不仅能动地发挥了教员个人的潜能,显现出教员个人的教学魅力,还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实现了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提高了教学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集体备课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员的个人备课,它应该是建立在教员个体充分酝酿和实践摸索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探讨出日趋完善的,集群体智慧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同时,要防止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进同一模式。教学设计需要执教者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体现出个性特色。这样才能避免不同教员上同一教材“如出一辙”,甚至步入极端,失去自我。应该鼓励教员写个性化教案,组内集体交流之后,要进行教案的分析和整合。整合的教案中要留下一定空间,这可以方便教员随时进行个性化的修改。
(二)重“集中”,轻“交流”
组内集体交流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集体备课中落实教学方法,形成教学共识的过程。集体备课要求“集中”,但也离不开“交流”,“形散神聚”的散文形式是集体备课的理想状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经常可见在集体交流中设置了主讲人,成为了绝对的主导者和掌控者。这就让大部分的成员都沦为听众,他们不再是平等的参与者和讨论者。这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集体交流中应该放开备课形式,让广大教员都能平等地参与其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取有效的教科研信息,探索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让教员把集体备课作为一种习惯。在平日的教学空暇之余,就要多进行分析和研讨,把在教学中随时碰到的问题或感受拿出来分享和交流,并及时进行反思和改进。
(三)重“课前”,轻“课后”
集体备课时,教员应充分考虑学员的情况,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只有事先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才能为集体备课打好基础。如果说课前的精心准备能保证上好一堂课,那课后的教学反思能帮助我们一辈子上好课。然而这一点常常被忽视。课后,教员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感悟点,这些其实也是在备课。教员们将教学感受记录下来,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既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传播经验,也可以为第二年备课或研究提供素材,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与研究能力。要反思该课是否上得成功,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员的实际状况,课堂上学员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当时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哪种方法有效等,从而扬长避短,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反复钻研,追求集体备课的真谛
集体备课作为教员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员团队优势,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中,使集体备课真正成为教员探究教法、砥砺思想、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交流平台呢?
(一)个人钻研是前提
每个人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是不同的,对教材的理解和加工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因此,个人钻研是集体备课的基础。集体备课前,应先布置教员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在集体交流时,再与其他教员共同探讨问题,交流经验。只有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酝酿,教员才能更加了解讨论的主题和关键,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交流,畅所欲言,最终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
(二)求同存异是手段
不同学员的学习基础、自学能力、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期望一个教学方案放之各班而皆准,显然是一个美丽的神话。魏书生指出,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广大教员应该将“蜜蜂采集花粉酿蜜”作为集体备课的根本态度。应该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在正确把握课标精神和教材理念、导向方面要达成共识,在具体教学方式方面可以联系教学实际,有选择性地吸收集体生成的智慧,设计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
(三)解决问题是目的
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在研讨并解决问题上,有利于教员在设计教案的基础上开展自我反思,发现并探究问题;有利于紧扣教学的需要,抓住关键问题进行集体攻关,依托群体智慧清淤除障,释疑解惑;有利于避免备课中照搬照抄的现象,使每个教员都积极参与,在交流中获得共识,在争论中深化认识,真正达到促进教员专业成长的目的。基层财务课的教员以教研方式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基础基层财务课的教学方法和课件制作,在理论方面经验丰富的老教员多指导年轻教员,在课件制作方面年轻教员多帮助老教员。大家集思广益,整合教材,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1.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员初步了解基层财务的体系。为了让学员了解基层财务的全貌,明确给谁当司务长、怎样做司务长、基层财务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授课教员应首先集体制作几个学时的课件,课件中以一个基层中队为例,给学员讲授基层经费的领报、发放、报销和核算等一系列过程。让学员明确基层财务的最终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官兵的日常生活、学习、训练等开支。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员初步了解和熟悉财务报表,引出“表从账出”,账由记账凭证登记而来,记账凭证是中队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原始凭证采用复式计账的方法。运用已经设置好的会计科目编制而成,并在课件中具体讲授会计科目的设置、复式计账的原理等。这样做学员不但对基层财务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增强了学习基层财务的兴趣,更为“做”中“学”的实践教学打下了基础。
2.整合教材,模擬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基层财务教材中的例题和基层财务习题册中的练习题虽然比较多,也自成体系,但却不够全面、不够丰满,不能将全部经济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账务处理来反映中队经费活动的全貌。因此,教员必须集体对教材进行整合,使各章的例题相互衔接,共同构成某中队一个月的正常经济业务。教员还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出该中队本月经济业务的期初余额和各类账户的累计发生额。
3.运用课件作指导,让学员在“做”中“学”。教员将课本中的全部例题及期初余额、累计发生额输入课件,再将这些经济业务所使用的原始凭证全部扫描到课件中。给学员发放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经费账、各种会计报表等。然后运用课件指导学员用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此时将凭证的有关知识讲授给学员),用记账凭证登记经费账(此时将账簿知识和账务处理程序讲授给学员),对经济业务进行财产清查,根据正确的账簿记录编制财务报表(此时将报表知识讲授给学员)。财务报表出来以后,学员通过其提供的信息,最终明确经费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集体备课 课堂效益
随着武警部队院校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对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员就要在备课、授课、答疑等各个环节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集体备课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教学研究活动,能更好地培养教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最大限度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集体备课作为教员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受到了广大学校的认可和大范围推广。
一、认真思考,走出集体备课的误区
(一)重“共性”,轻“个性”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有效的合作研究形式,能更好地体现教员的教学个性,适应学员的具体学情。它不仅能动地发挥了教员个人的潜能,显现出教员个人的教学魅力,还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实现了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提高了教学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集体备课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员的个人备课,它应该是建立在教员个体充分酝酿和实践摸索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探讨出日趋完善的,集群体智慧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活动。同时,要防止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进同一模式。教学设计需要执教者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体现出个性特色。这样才能避免不同教员上同一教材“如出一辙”,甚至步入极端,失去自我。应该鼓励教员写个性化教案,组内集体交流之后,要进行教案的分析和整合。整合的教案中要留下一定空间,这可以方便教员随时进行个性化的修改。
(二)重“集中”,轻“交流”
组内集体交流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集体备课中落实教学方法,形成教学共识的过程。集体备课要求“集中”,但也离不开“交流”,“形散神聚”的散文形式是集体备课的理想状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经常可见在集体交流中设置了主讲人,成为了绝对的主导者和掌控者。这就让大部分的成员都沦为听众,他们不再是平等的参与者和讨论者。这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集体交流中应该放开备课形式,让广大教员都能平等地参与其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取有效的教科研信息,探索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让教员把集体备课作为一种习惯。在平日的教学空暇之余,就要多进行分析和研讨,把在教学中随时碰到的问题或感受拿出来分享和交流,并及时进行反思和改进。
(三)重“课前”,轻“课后”
集体备课时,教员应充分考虑学员的情况,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只有事先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才能为集体备课打好基础。如果说课前的精心准备能保证上好一堂课,那课后的教学反思能帮助我们一辈子上好课。然而这一点常常被忽视。课后,教员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感悟点,这些其实也是在备课。教员们将教学感受记录下来,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既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传播经验,也可以为第二年备课或研究提供素材,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与研究能力。要反思该课是否上得成功,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员的实际状况,课堂上学员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当时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哪种方法有效等,从而扬长避短,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二、反复钻研,追求集体备课的真谛
集体备课作为教员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员团队优势,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中,使集体备课真正成为教员探究教法、砥砺思想、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交流平台呢?
(一)个人钻研是前提
每个人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是不同的,对教材的理解和加工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因此,个人钻研是集体备课的基础。集体备课前,应先布置教员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在集体交流时,再与其他教员共同探讨问题,交流经验。只有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酝酿,教员才能更加了解讨论的主题和关键,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交流,畅所欲言,最终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
(二)求同存异是手段
不同学员的学习基础、自学能力、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期望一个教学方案放之各班而皆准,显然是一个美丽的神话。魏书生指出,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广大教员应该将“蜜蜂采集花粉酿蜜”作为集体备课的根本态度。应该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在正确把握课标精神和教材理念、导向方面要达成共识,在具体教学方式方面可以联系教学实际,有选择性地吸收集体生成的智慧,设计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
(三)解决问题是目的
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在研讨并解决问题上,有利于教员在设计教案的基础上开展自我反思,发现并探究问题;有利于紧扣教学的需要,抓住关键问题进行集体攻关,依托群体智慧清淤除障,释疑解惑;有利于避免备课中照搬照抄的现象,使每个教员都积极参与,在交流中获得共识,在争论中深化认识,真正达到促进教员专业成长的目的。基层财务课的教员以教研方式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基础基层财务课的教学方法和课件制作,在理论方面经验丰富的老教员多指导年轻教员,在课件制作方面年轻教员多帮助老教员。大家集思广益,整合教材,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1.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员初步了解基层财务的体系。为了让学员了解基层财务的全貌,明确给谁当司务长、怎样做司务长、基层财务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授课教员应首先集体制作几个学时的课件,课件中以一个基层中队为例,给学员讲授基层经费的领报、发放、报销和核算等一系列过程。让学员明确基层财务的最终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官兵的日常生活、学习、训练等开支。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员初步了解和熟悉财务报表,引出“表从账出”,账由记账凭证登记而来,记账凭证是中队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原始凭证采用复式计账的方法。运用已经设置好的会计科目编制而成,并在课件中具体讲授会计科目的设置、复式计账的原理等。这样做学员不但对基层财务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增强了学习基层财务的兴趣,更为“做”中“学”的实践教学打下了基础。
2.整合教材,模擬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基层财务教材中的例题和基层财务习题册中的练习题虽然比较多,也自成体系,但却不够全面、不够丰满,不能将全部经济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账务处理来反映中队经费活动的全貌。因此,教员必须集体对教材进行整合,使各章的例题相互衔接,共同构成某中队一个月的正常经济业务。教员还要在适当的时候给出该中队本月经济业务的期初余额和各类账户的累计发生额。
3.运用课件作指导,让学员在“做”中“学”。教员将课本中的全部例题及期初余额、累计发生额输入课件,再将这些经济业务所使用的原始凭证全部扫描到课件中。给学员发放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经费账、各种会计报表等。然后运用课件指导学员用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此时将凭证的有关知识讲授给学员),用记账凭证登记经费账(此时将账簿知识和账务处理程序讲授给学员),对经济业务进行财产清查,根据正确的账簿记录编制财务报表(此时将报表知识讲授给学员)。财务报表出来以后,学员通过其提供的信息,最终明确经费的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