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检测是与非

来源 :精品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身体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PET-CT一次检查就够。”一家预约挂号网站打出了这样的广告。
  一位曾尝试过PET-CT体检的健康人表示:“一次PET-CT检查,就能查遍全身,值。”
  因在肿瘤诊断方面独具优势,这项价格高昂的检查除了用做诊断与治疗,也被用于对健康人进行体检,并日益受到追捧。
  在一些体检机构,只需一个电话,就可以预约PET-CT检查,价格在7000元~14000元不等。一位医生说:“一些PET-CT体检中心甚至常年有人排队等候。”
  但不久前,解放军306医院肿瘤外科的医生蔺宏伟发布微博,批评PET-CT有“滥用”之势。他呼吁:“PET-CT不是用来做体检的!”
  某媒体记者10月末在芬兰参观一家私立的癌症检测理疗中心时,也被告知,不会随便使用PET-CT进行体检。“再有钱也没有用,必须得其他仪器检查之后,医生认为有必要才能做。”该医院院长说。
  具有临床价值
  “三号患者,请将手中的液体喝掉三分之一;八号患者,请到注射室注射药物。”11月15日,在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的PET-CT中心,一位放射科医生正对不同患者发出不同的指令。
  “这里的液体是指造影剂,需要注射的‘药物’则是含有放射元素的显像剂。”医生说。
  PET-CT是当今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它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X射线断层扫描两种诊断方式,十年前开始被用于临床。
  由于可以将两种不同成像原理的设备同机组合,两种图像融合后,既有精细的解剖结构又有丰富的生理、生化功能信息,能为确定和查找肿瘤及其他病灶的精确位置定量、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但是,PET的显像需要放射性元素。目前最常用的显像剂“18F-FDG”,就是含有放射性的氟元素18F的葡萄糖类似物。PET-CT通过探测18F-FDG在体内的放射性分布,寻找葡萄糖代谢特别旺盛的恶性肿瘤。
  “对于肿瘤的治疗来说,PET-CT能更好地对临床治疗进行动态监测。”前述三甲肿瘤医院PET-CT中心医生说。以淋巴肿瘤为例,目前,淋巴肿瘤的治疗仍是试探性的,以往,在一线化疗四个周期后,需要通过CT判断一线治疗是否有效,此后再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案。
  “但淋巴瘤患者对化疗只有八个耐受周期,如果这四个周期的治疗显示无效,那么剩下可以弥补的时间也所剩无几了。”他说,“但PET-CT出现后,一些研究认为,最快24小时就能判断治疗是否有效。而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保守些,在两个周期的治疗后,可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对于年轻的淋巴瘤患者来说,这大大节省了治疗时间,对他们的生命意义重大。”
  除对评价监测肿瘤的治疗效果、协助临床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作用显著之外,PET-CT对于寻找肿瘤的原发灶、早期发现肿瘤转移,鉴别肿瘤治疗后的复发、残存或治疗后的改变,确定肿瘤的生物靶区、指导精确放疗,指导肿瘤活检及介入治疗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蔺宏伟表示,PET-CT多用于晚期肿瘤复发的确诊、定位,或者来源不明的肿瘤的诊断。但对其用于体检,他表达了强烈质疑:“PET-CT绝非用于常规体检!它需要往身体里注射一种药物,具有辐射。对身体可以说是有害的!”
  争论因此而起。有放射科医生反驳称,“PET-CT是安全的”;“在癌症高发的中国,只要经济能够负担,用PET-CT进行体检值得考虑。”
  那么,PET-CT到底能否用于健康人的体检?
  风险与收益
  对于PET-CT用于肿瘤治疗的作用,业界已有共识。目前,美欧诸国均已将某些成本效益高的PET-CT治疗检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美国2007年的统计显示,仅非小细胞 肺癌一项,由于用了PET-CT,就给美国政府的联邦医疗保险省了19亿美元,而这只是美国多种保险中的一种。”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田嘉禾说。
  在不久前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办的“燕京肿瘤临床与PET-CT应用会议”上,多位中国肿瘤专家与放射专家呼吁:在限定了适应症后,应将PET-CT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检查纳入医保。
  不过,相比多国医保对PET-CT用于临床治疗的积极支持,绝大多数国家并未将PET-CT体检纳入报销范畴。
  “这不是因为价格,而是因为风险。”荷兰癌症研究所核医学部专家柯尼里斯·霍夫纳格尔(Cornelis A. Hoefnagel)表示,“像日本那样的PET-CT体检,可能100个人里才检查出5个人。为了5个人而让其他95个人承担辐射风险,不值得。”
  PET-CT的安全性一直受到质疑。2009年4月《放射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对香港和美国进行的放射剂量研究表明,目前全身PET-CT扫描伴随着大量的辐射剂量和致癌风险。
  日本是最广泛使用PET-CT进行体检的国家,由此催生了国际“体检旅游”服务。该项服务目前也吸引了大量中国人。即使在日本国内,对PET-CT体检的争议也未能避免。
  “用PET-CT进行体检的成本收益如何,这方面的证据还不足。”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统计分析科主任片野田耕太表示,“目前PET-CT体检主要是由一些医疗机构的利益驱使,我们还在等待更多的证据,不会将它作为指南来推动。”
  一篇发表在2007年《亚太肿瘤预防杂志》的论文表达了更加负面的观点。该研究发现,在用PET-CT对50岁~59岁的健康日本人进行体检时,其阳性预测值仅有3.3%。也就是说,经PET-CT体检发现有肿瘤异常的患者中,近97%都不是真正的恶性肿瘤患者。
  而若以60公斤体重为标准,则一次PETCT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在6.34毫西弗至9.48毫西弗之间。
  “这意味着,在日本,很多假阳性患者暴露在至少6.34毫西弗的辐射中,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收益。”论文指出,“对于PET-CT在健康人中的运用,仍需更多效果评估。”
  无独有偶,由加拿大政府资助的非营利性组织“加拿大医疗服务研究基金会”也指出,PET-CT扫描不仅不能预防癌症相关的死亡,还会给患者带来风险。
  该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指出,一个好的检查应该具有易感性和特异性,错误率较低。它应该能够降低某种疾病的死亡率,而且不应使人们受到不应有的伤害。
  “没有证据表明,PET-CT扫描能预防癌症相关的死亡。”在梳理了近年来对PET-CT体检效果评估的多篇论文后,这篇报告称,“PET-CT扫描既不具有易感性也不具有特异性,它还给患者带来大量的风险,包括不必要的检查、过多的放射暴露以及很高的错误率。此外,它还增加了过度医疗的几率。”
  造成焦虑,还是缓解焦虑?
  争议同样存在于中国的放射科和肿瘤医生之间。
  “如果我的朋友想检查是否患有肿瘤,我会建议他做PET-CT检查,因为PET-CT检查的整体性是其他检查无可取代的。”北医三院一位放射科医生说。
  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表示:“一般不给健康人作为体检推荐。因为这项检查花费大,辐射较大,在发现空腔脏器(如食管、胃、肠等)病变方面还有盲区,不能代替胃镜与肠镜检查。”
  前述三甲肿瘤医院医生指出,PET-CT检查并不能取代CT和MRI检查。“每项检查都有其优势。有时候在做PET-CT检查时,我们还会要求病人进一步进行CT、MRI甚至B超检查。”
  事实上,PET-CT检查并不能检查出所有肿瘤。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上,PET-CT就效果不佳。
  在PET-CT是否安全的问题上,医生们也莫衷一是。各项有关PET-CT的宣传资料都有这样的表述:“接受PET-CT检查时,受检人静脉注射的放射性显像剂仅含极微量的放射性,衰变极快,通常在几十分钟到几小时内就能完全从体内清除,对人体不会构成伤害。”
  很多医生据此认为,“PET-CT的安全性毋庸置疑。”但也有医生指出,即使单次PET-CT检查是安全的,如用于健康人体检,因需使用多次,其累加风险如何,现有研究并不充分。
  有的观点甚至挑战了整个健康体检的必要性。“对健康人进行经常性体检本身就需要质疑。”北京协和医院一位放射科医生表示,“PET-CT能够发现一些很小的肿物,但有时即使发现了也没有意义。因为太小没有办法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查只能造成患者的焦虑,引发一轮又一轮不必要的检查。”
  实际上,尽管影像学检查进步飞速,但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仍然只遵循一个“金标准”,即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新的检查手段层出不穷,影像越来越清楚,但一定是好事吗?”
  北京协和医院另一位放射科医生的观点恰恰相反:“有很多人来做PET-CT检查,不是因为不舒服,就是因为心理焦虑。现在肿瘤发病率那么高,他总是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如果检查能缓解他的焦虑,你说是否值得?”
  不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流行病学家乔友林教授,也对PET-CT用于普通人群体检持否定态度。
  他指出,目前许多癌症都有成熟简便廉价的检测方法,而PET-CT检查过于昂贵,且存在风险,“不具备向全体人群推广的价值。”
  田嘉禾也坦承,PET-CT用作常规体检确实需要指导原则。“应该建立一个疏导方法,什么情况下应该用,什么不应该用。”他说,“我主张对于高危人群,也就是有肿瘤家族史、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嗜好的人群可以使用PET-CT进行体检。”
  “现有的数据积累还不够。”前述三甲肿瘤医院医生说,“如能先进行初步筛查,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后再进行PET-CT检查,是一种更为妥当的做法。”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前影像学检查的安全与操作规范亟待完善。“在我们中心康复的一个癌症晚期病人,在四个月内被要求做了六次CT检查,其中两次PET-CT ,理由是别的医院的不行,来我这儿就要重做。都是北京的著名医院啊。”在蔺宏伟发布的那条微博下,有这样一条留言。
其他文献
BBC最近做了一件得罪人的事情,准确地讲,是得罪了英国女运动员。从1953年开始,BBC就开始了一项卓有影响力的评选——年度体育人物(简称SPORTY)。算起来,这已是第58个年头了。有评选就有候选,依循惯例,先公布10位候选人,颁奖当日揭晓答案。出人意料,2011年所有候选人皆为男性,引得一片指责之声,北京奥运会和上海游泳世锦赛均夺得两块金牌的瑞贝卡·阿德灵顿小姐公开拒绝了BBC的邀约,以不出席
期刊
如果你在自家院子里做什么都被无人机看得一清二楚,日子肯定不好过。无人机出色的情报搜集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它能在万米高空悄无声息地飞行,将敌军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在和平时期,这些巡弋的幽灵若是被警方用于监控犯罪活动,同样会给不法分子造成巨大的震慑——这并非虚构的情节,而是正在当今的美国发生的事实。  偷牛嫌犯遇上“捕食者”  2011年6月下旬的一天傍晚,北达科他州尼尔逊郡的警长凯利·简克来到该郡居民
期刊
2010年10月,一项拟在距离世贸中心遗址几个街区的地方建造一个伊斯兰教活动中心的计划在纽约出台,其后,美国某边远小型福音教会的一位牧师发出了欲举行公开焚烧《可兰经》活动的倡议,一番争论之后,有关架设沟通桥梁及促进不同宗教之间对话的言论此起彼伏。随后,卡迈勒·贾迪迪教授提出了一项“社会企业家”应该参与到治愈世界创伤中来的计划,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卡迈勒·贾迪迪教授牵头,与剑
期刊
吉世光最近真是太火了,网民们恨不得专门发明一个词来“膜拜”他,或者就直接将他的名字作为“优秀潜伏工作者”的代名词。  “逃犯也疯狂”的故事不只吉世光一例,今年它在国内上演了一次又一次,让人瞠目结舌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且桥段一个比一个令人匪夷所思。  江西九江身背命案的徐某潜逃17年,摇身一变,成了浙江某著名寺庙的住持法师;2010年公开声称自己拥有“曹操墓”造假铁证而被称为“2010网络风云人物”
期刊
从巴到纽普洛拉的托山的区工到厂卡,-我诺们给看拉到的了平辛原,劳、再挣钱、节省的中国工人、老板、成年人。那他们的孩子呢?这些移民二代是什么样的呢?他们是谁?他们在想什么?  2007年1月1日,12.2万合法居留意大利的中国人中,4.5万人不满30岁,2.6万人小于25岁。本能地,我们希望他们更像意大利人,希望他们能剪掉种族的脐带,走向没有抵触对立的未来。  但是我们错了。跟中国孩子们你可以谈任何
期刊
安徽农民李家珍、刘土胜两家人的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这种感动,是既喜且惊的。因为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种“久违”的美德。它是那样简单、纯朴、真实,却又毋庸置疑地闪烁着光芒。实际上,它就是“天良”,即人性中天然固有的善。因为天然,所以简朴;因为固有,所以真实;因为良善,所以辉光。  天良是超越民族、地域、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的。2003年8月4日下午,我们一家四口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遭遇车祸,
期刊
羊刚,1957年9月生,现为浙江省湖州中学语文教师、校教科室主任,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中语会副理事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在教学一线打拼30余年,形成了 “和”“实”“活”“畅” 的教学风格,近年重点研究基于语文学习力培育的活力课堂。  “他注定不会因为做课或制造一些教学事件而成为教学明星,也不会因为追逐某一流行理念而成为风云人物。这不符合他的教育理念及人生哲学。他是一
期刊
随着“不雅照”一案的宣判,闫凤姣再次回到了公众视野。  “艳照门”之前,闫凤姣是江苏卫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清纯的女嘉宾,走的是邻家女孩式的路线,多次被男嘉宾评为心动女生,粉丝也越来越多,这个1989年出生的化妆师、兼职模特已经站在了成名的起点上。  不过,就在她略微走红的时候,一组种子文件名为“yfj”,亦即“闫凤姣”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的照片,毫无预见地出现在网络上。在这些照片里,身高1.67
期刊
又一国次家,质蒙量牛监出督事检了验。检疫总局12月24日公布近期对全国液体乳产品抽检结果,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黄曲霉毒素M1为已知致癌物,具很强致癌性。12月25日凌晨1点,蒙牛在其官网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 。(《京华时报》2011年12月26日)  据此,我忍不住腹黑地猜测了蒙牛牛奶毁灭人类的几个步骤:  2008年,蒙
期刊
“如果不是我,阿婶怎么也能再活头十年。现在……”在李家珍老人的遗像前,刘士胜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李孝香走上前搀扶着,只说了句:“这也怪不得你。”  刘士胜和李孝香都是安徽合肥新站区磨店社区沿河村的村民,两家并不熟。2011年8月13日9点多,赶集回家的刘士胜遇见了李孝香的婆婆李家珍。出于好心,刘士胜开着电动三轮车带了老人一程。没想到,刚到村口车子翻了,76岁的李家珍一头栽到地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