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什么”和“怎么写”是小学作文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思维分级发散导向能有效引导学生从抽象思维到具象思维,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拓宽学生的思路,不仅能够尽快帮助学生找到可以写作的素材,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将所学文本中抽象的语言进行梳理并具象化,让学生对写作的方法有比较具体的了解,形成一种可操作的写作思路,解决写作文难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思维导向;训练目标;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中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需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在看似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就要将文本中抽象的语言进行梳理并具象化,便于学生对写作方法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形成一种可操作的写作思路。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概括、归纳、整理等抽象思维的理解、掌握有较大难度。因此,要借助一定的方法策略将文本中抽象的思维过程具象化、可视化,将写作能力分为若干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在指导学生思考和学习怎么写的时候,要目标清晰、思路明确、方法得当,这样才能让学生一课一得,学有所获。
一、思维分级发散及其特点
1.由抽象到具象。它以话题为思维原点,由抽象到具象进行发散。因此,要让学生学会概括和提炼。如,一讲到美食马上就想到红烧排骨、麻婆豆腐等具体的菜式,那么就很难扩大思维的广度。将美食概括、提炼为热菜、凉菜等不同种类后,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对热菜,可从原料的角度考虑,有鸡、鸭、鱼、肉等;在此基础上,又从做法的角度发散,有煎、炸、蒸、煮等,这样菜的种类就更多了。
2.同一级的各个发散点是并列的。如,主食、小吃,热菜、凉菜之间基本上不能够互相包含、互相交叉,否则容易导致混乱。
3.各个发散的层级可以根据喜好和需要灵活变化。每一级、每一个角度都不是绝对的,各级发散可多可少、可大可小,关键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的需要。例如,美食也可以直接从原料、做法、地域等角度发散,或者先从原料再从不同做法发散,或者先从不同地域再从不同做法发散都可以。
思维发散是有一定规律的。思维发散图可以将抽象的、看不见的思维具象化、显像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二、用思维分级发散导向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步骤
1.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发散
对原点进行发散之后,会产生许多新的发散点。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点、目标,选择其中一个或若干个发散点,进行进一步的针对性发散。这样,就能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写作的方法。在指向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角度。如, “写清楚事物(麻婆豆腐)的特点(做法)”的思维发散过程,选择了麻婆豆腐之后,通过观看视频、聆听解说词,从看、闻、尝、听等方面,细致地写出麻婆豆腐的色、形、香、味等主要特点,表达出对美食的喜爱之情。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由来、特点、做法、有关的故事等,这样使表达更有条理。
由于主要目标是“写清楚事物的特点”,次要目标是“有条理地介绍事物”,思维发散就主要导向色、香、味、形等方面,然后再梳理特点、由来、做法、与之有关的故事等。如果主要目标是“有条理地介绍”,则側重介绍制作的过程:按照“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順序进行描写,再梳理特点、由来、做法以及与之有关的故事等,这样就能够条理清楚地介绍事物了。
如果是训练素材选择或详略安排的内容,就要根据这一目标进行思维发散。
如果作文重点目标是选择素材,那么通过全面发散找到具体的老师之后,针对性发散可以是表现老师的若干事例。发现这些事例之后,再选择其中最能表现老师特点的几个事例来写,就达到学习选材的目标。如果是学习详略安排,则进一步引导,这些事例,不需要每一个都具体地描述,要详略得当。这样,文章就显得简练而丰富。
如果作文训练的重点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则可以将发散的事例调整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然后再将发散点进行细致描写,这样就能够实现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目标。
假如景物描写的训练目标是有顺序、有条理,那么发散就可以选择远近、上下、左右的发散角度,然后按照这些角度进行描写。如果是学习描写和想象、抒情、议论相结合,则可以按照描写、想象(抒情)的角度发散。
2.通过发散将生活和世界纳入胸怀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写作需要描写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作文的内容、题材就要从生活中撷取,从生活的世界中选择。要促进小学生写作素材选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就要充分利用发散思维,从掌握一种事物、一类人的写作方法开始,发散到所有类型的人、事、景、物等,探寻其共同的写作规律。
(1)从小到大。教学“记录生活”一课,经过发散思维的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怎样抓住特点、有条理地介绍美食的思路和方法。但是,美食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以美食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进一步发散思维,拓宽思路,选择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进行习作。
美食属于生活中“物”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生活中的“物”,还有衣、住、行等方面。生活中除了“物”,还有人、事、景等。因此,教学时我们从具体的美食入手,倒推生活中“物”的衣、住、行等方面;接着,由“物”再倒推到人、事、景等方面,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扩大。这是由小到大的发散方向,是从针对性发散到全方位发散的过程。
(2)从大到小。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从生活中抽象的人、事、景、物发散开去,从抽象的人、事、景、物到次抽象的衣、食、住、行(物),熟悉和陌生(人),喜怒哀怨(事),东西南北(景)等角度发散。这是从大到小,从全方位发散到针对性发散的过程。
根据思维的特点,相对而言,从小到大更符合低中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维习惯;从大到小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更适合中高段或以上学生的心理需求。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发散方法,灵活选择发散的角度,能够将思维导向教学目标、理清思路,对小学生进行具体有针对性的作文指导,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思维导向;训练目标;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中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需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在看似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就要将文本中抽象的语言进行梳理并具象化,便于学生对写作方法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形成一种可操作的写作思路。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概括、归纳、整理等抽象思维的理解、掌握有较大难度。因此,要借助一定的方法策略将文本中抽象的思维过程具象化、可视化,将写作能力分为若干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在指导学生思考和学习怎么写的时候,要目标清晰、思路明确、方法得当,这样才能让学生一课一得,学有所获。
一、思维分级发散及其特点
1.由抽象到具象。它以话题为思维原点,由抽象到具象进行发散。因此,要让学生学会概括和提炼。如,一讲到美食马上就想到红烧排骨、麻婆豆腐等具体的菜式,那么就很难扩大思维的广度。将美食概括、提炼为热菜、凉菜等不同种类后,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对热菜,可从原料的角度考虑,有鸡、鸭、鱼、肉等;在此基础上,又从做法的角度发散,有煎、炸、蒸、煮等,这样菜的种类就更多了。
2.同一级的各个发散点是并列的。如,主食、小吃,热菜、凉菜之间基本上不能够互相包含、互相交叉,否则容易导致混乱。
3.各个发散的层级可以根据喜好和需要灵活变化。每一级、每一个角度都不是绝对的,各级发散可多可少、可大可小,关键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的需要。例如,美食也可以直接从原料、做法、地域等角度发散,或者先从原料再从不同做法发散,或者先从不同地域再从不同做法发散都可以。
思维发散是有一定规律的。思维发散图可以将抽象的、看不见的思维具象化、显像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二、用思维分级发散导向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步骤
1.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发散
对原点进行发散之后,会产生许多新的发散点。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点、目标,选择其中一个或若干个发散点,进行进一步的针对性发散。这样,就能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写作的方法。在指向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角度。如, “写清楚事物(麻婆豆腐)的特点(做法)”的思维发散过程,选择了麻婆豆腐之后,通过观看视频、聆听解说词,从看、闻、尝、听等方面,细致地写出麻婆豆腐的色、形、香、味等主要特点,表达出对美食的喜爱之情。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由来、特点、做法、有关的故事等,这样使表达更有条理。
由于主要目标是“写清楚事物的特点”,次要目标是“有条理地介绍事物”,思维发散就主要导向色、香、味、形等方面,然后再梳理特点、由来、做法、与之有关的故事等。如果主要目标是“有条理地介绍”,则側重介绍制作的过程:按照“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順序进行描写,再梳理特点、由来、做法以及与之有关的故事等,这样就能够条理清楚地介绍事物了。
如果是训练素材选择或详略安排的内容,就要根据这一目标进行思维发散。
如果作文重点目标是选择素材,那么通过全面发散找到具体的老师之后,针对性发散可以是表现老师的若干事例。发现这些事例之后,再选择其中最能表现老师特点的几个事例来写,就达到学习选材的目标。如果是学习详略安排,则进一步引导,这些事例,不需要每一个都具体地描述,要详略得当。这样,文章就显得简练而丰富。
如果作文训练的重点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则可以将发散的事例调整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然后再将发散点进行细致描写,这样就能够实现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目标。
假如景物描写的训练目标是有顺序、有条理,那么发散就可以选择远近、上下、左右的发散角度,然后按照这些角度进行描写。如果是学习描写和想象、抒情、议论相结合,则可以按照描写、想象(抒情)的角度发散。
2.通过发散将生活和世界纳入胸怀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写作需要描写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作文的内容、题材就要从生活中撷取,从生活的世界中选择。要促进小学生写作素材选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就要充分利用发散思维,从掌握一种事物、一类人的写作方法开始,发散到所有类型的人、事、景、物等,探寻其共同的写作规律。
(1)从小到大。教学“记录生活”一课,经过发散思维的练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怎样抓住特点、有条理地介绍美食的思路和方法。但是,美食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以美食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进一步发散思维,拓宽思路,选择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进行习作。
美食属于生活中“物”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生活中的“物”,还有衣、住、行等方面。生活中除了“物”,还有人、事、景等。因此,教学时我们从具体的美食入手,倒推生活中“物”的衣、住、行等方面;接着,由“物”再倒推到人、事、景等方面,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扩大。这是由小到大的发散方向,是从针对性发散到全方位发散的过程。
(2)从大到小。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从生活中抽象的人、事、景、物发散开去,从抽象的人、事、景、物到次抽象的衣、食、住、行(物),熟悉和陌生(人),喜怒哀怨(事),东西南北(景)等角度发散。这是从大到小,从全方位发散到针对性发散的过程。
根据思维的特点,相对而言,从小到大更符合低中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维习惯;从大到小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更适合中高段或以上学生的心理需求。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发散方法,灵活选择发散的角度,能够将思维导向教学目标、理清思路,对小学生进行具体有针对性的作文指导,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