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澳門城市形象多元化,先從電影電視劇開始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deda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 言
  不久前召開的第三次新城區規劃詢大會和澳廣視就新城區規劃舉行的澳門論壇,與會官員、議員、社團代表和一般市民,幾乎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地公開發表他們的看法,焦點則幾乎都集中在“樓宇限高”,亦即B區興建的新樓宇是否會完全遮掩住主教山和西望洋山上面比較具有文物價值,甚至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物的問題。
  綜觀各位與會者的發言,一如既往,當然是代表建築界利益的商人和建築師有他們“不限高”的主張,其他市民有其他市民“必須限高”的主張,“商說商有理,民說民有理”,永遠都沒有交集,於是,有關官員亦享有“上下其手”的機會,多講無謂。
  其實,這次包括A、B、C、D、E五塊土地,面積約頃的新城區填海計劃,是繼1890年代的北灣(內港)填海,1930年代的東灣和南灣(新口岸)填海,和1990年代的南灣湖西灣湖填海之後,澳門有史以來第四次,也是最大規模的一次填海造地計劃。由於城市地理面貌的劇烈改變和必然隨之出現的各式新型建築物,澳門的城市形象,亦必然會出現第四次的劇變。
  澳門城市形象
  不是一成不變的
  對大多數外地人來說,不管是“葡萄牙殖民地”、“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東方蒙地卡羅”、還是“東方拉斯維加斯”,一旦提到“澳門”,大多數人都是先會想起澳門是一個賭場林立的“賭城”。
  然而,實際上,除了“賭場”之外,澳門還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其他豐富的旅遊資源,例如“澳門八景”的“鏡海長虹”、“媽閣紫煙”、“三巴聖跡”、“普濟尋幽”、“燈塔松濤”、“盧園探勝”、“龍環葡韻”、“黑沙踏浪”,或者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舊城區”裡面的古代城牆、古堡、炮台、教堂、廟宇、街道、廣場、雕塑、建築等歷史悠久的觀光景點,和在城區內星羅棋布的葡國餐廳、廣東茶樓、中西美食店、手信禮品店、首飾服裝店、古董傢俱店等等。
  過去的不少民意調查也指出,大多數的外地遊客來澳門,首要的也不是來賭錢,而是到到處逛逛和品嚐美食,賭錢最多只是排名第三。
  回顧過去的歷史,澳門的“城市形象”一直都在不斷變化之中。澳門“城市形象”的變化,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即明末至清代中葉(1557~1841)的“國際通商口岸”、清末至民國初年(1842~1930)的“鴉片走私兼海外華工貿易中心”和民國末年至當代(1931~2015)的“賭城”。
  對明末至清代中葉(1557~1841)到澳門遊歷的外國人和中國人來說,澳門不但是一個典型的“國際通商口岸”,也是一個“天主教傳教中心”(到處都是教堂和修道院)和“花園城市”(到處都是私人莊園),是中國人唯一可以參觀近代西方文化的具體表現(至少包括炮台、堡壘、市議會大樓、警察局、監獄、兵房、教堂、修道院、醫院、診所、救濟所、廣場、噴水池、西洋雕塑、壁畫、油畫、音樂、私人莊園等等),和中國人與西方人可以直接交往接觸的“東西文化傳播交流中心”。
  這個“西洋城市”不但吸引了明末戲劇大師湯顯祖,也吸引了明末六大畫家之一的吳歷,甚至令吳歷到澳門“大三巴”(聖保祿學院)領洗學道(修讀天主教神學),最後成為一位華人天主教傳教士。
  這個相當正面的形象,到了十八世紀末,英國(東印度公司)逐步占領印度,並以印度為基地,以澳門為分銷中心,向中國大量販賣鴉片以平衡對華茶葉貿易逆差後,澳門的美好形象便逐漸質變,愈變愈壞。
  鴉片戰爭(1839~1842)結束之後,澳門不但從一個“外國人居留地”質變為“外國侵華基地”,自清末至民國初年(1842~1930),澳門的“城市印象”也慢慢更換成惡名昭彰的“鴉片走私/海外華工(苦力)貿易中心”。
  年輕的“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在澳門讀書生活期間,在親眼目睹“海外華工貿易”(豬仔館、賣豬仔)的種種狀之後,更種下了他後來作為清庭駐美官員時,向美國政府和南美各國交涉,爭取保護海外華工的決心。
  但是,即使當時澳門到處都是中國型的小型(番攤)賭場(俗稱“地痞賭場”),卻由於同類賭在中國內地遍地皆是,澳門仍未被視為一個“賭城”。
  澳門的“城市形象”轉變成一個“賭城”,是在1930年代澳門實行“博彩事業專營權”之後才開始慢慢形成的,其間至少轉換過兩代/四位“賭王”(高可寧、傅德蔭;葉漢、何鴻燊),直至1960年代才完全定型下來。
  換言之,民國末年至當代(1931~2015)澳門的“賭城”形象,是在澳門於鴉片戰爭結束,“中國對外國際貿易港”地位幾乎被香港完全取代,經過一連串的經濟結構轉型之後,最後才在“路徑選擇”壓力下,走上今天只有“賭業”一支獨秀,其他百業都衰頹不堪的畸型現狀。
  港資電影電視劇再現的澳門
  從“傳播帝國主義”的視角出發,由於大多數以“澳門”為題材的電影,都是由“港資”製作和拍攝的,因此,長期以來,澳門的“城市形象”便都是由香港電影中的鏡頭“再現”的。換言之,相對香港這個和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並驅的的“東亞電影製作中心”來說,香港是“城會”,澳門是其“衛星城市”。
  如果大家有機會到位於香港島西灣河蝴蝶灣的“香港電影資料館”翻閱觀賞一下,其實自1950年代的粵語片時代開始,便有不少港產片,如《紅線女唱遊澳門》(1954)、《女黑俠木蘭花》(1964)等等,以澳門為主要外景的拍攝場地。後來更有數以百計的香港電影,紛紛以澳門為主要拍攝場地,不斷地在“再現”澳門,逐步塑造出澳門的城市形象”
  香港的電視劇方面,曾經於1979年播放時收視率一路高企的《過埠新娘》(A Girl with a Suitcase, 1979)裡的易芳蓉(鄭裕玲扮演),一個拿著一個小行李箱渡海過香港,尋找已經訂婚但未婚夫卻早已移情別戀,留在香港不是,返回澳門也不是的,表面弱質,內裡傳統,但卻堅韌不拔的澳門女子。
  這部澳門味道十足的電視劇的編導甘國亮和編劇岸西,都是在澳門土生土長,中學畢業之後才移居香港的澳門人。
  《十月初五的月光》也沿用著相似的攝製邏輯,用種種充滿人情趣味的戲劇手法,“重演”了一個1980年代到1990 年代的“老澳門”
  不久之前才播完的,由澳門某餅家贊助拍攝的《巨輪》,更是以橫跨港澳兩地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再現”了一遍那個早已逝去不回的“老澳門”。
  改造形象得從電影電視劇開始
  如果以“女性主義視角”出發,進行電影文本分析,大家便可以發現,整部《遊龍戲鳳》,其實就是通過鏡頭中的種種形像(符號、象徵),亦即香港富商程仲森(劉德華飾演)愛上澳門歌舞女郎薜米蘭(舒琪飾演)的曲折經過,通過燈紅酒綠、金碧輝煌的“澳門賭場”和“澳門世界文化遺產城區”(建築群),為澳門“再現”出一個由香港人創造出來的,浪漫的,片面的,但並非完全真實的“城市形象”。
  但是,不管如何,由於《遊龍戲鳳》所附帶的促銷作用,所有電影中帶及的場景,包括澳門半島的大三巴(戀愛巷)、望德堂(和隆街),路環聖方濟各教堂(十月初五街)等等,都成為數以百計中外情侶的“自拍聖地”,連帶附近的各類店舖和行業都因此旺盛起來,不管是在賣文化創意產品、禮品,還是美食餐飲,都是成行成市。
  所以,將澳門城市形象多元化,希望大家不要先想到“賭城”,大家可能要先從未來可能開拍的,有關澳門的電影和電視劇的“再現”開始。但是,目前再有沒有澳門廠商會出資贊助拍攝一些像《巨輪》或《十月初五的月光》呢?
其他文献
由體育發展局主辦的“大眾康體日”活動於7月19日下午在黑沙環公園舉行。活動得到了市民的大力支持,並踴躍到場參與。  活動當日,現場設有多個以康體活動為主題的遊戲攤位供市民參加,每個攤位均有相關體育總會派出的專業人員教授體育項目的正確方法和動作,讓市民學習及掌握體育運動的知識,增加對相關體育項目的興趣。很多家長帶同小朋友一齊參與,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亦給予小朋友帶來輕鬆有意義的假日,場內氣氛溫馨熱鬧
期刊
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源遠流長的美酒文化,獨具一格的釀酒工藝,在國酒茅臺的強力引領下,仁懷醬香酒產業蓬勃發展,已成為仁懷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離開茅臺鎮就釀不出茅臺酒,神奇的氣候、神奇的土壤、神奇的地理環境與生物群落都不可複製,成就了中國醬香型白酒的優質主產區,成就了國酒茅臺,成就了中國酒都——仁懷。  在以“香飄世界百年,相伴民族復興”為主題的茅臺酒金獎百年系列紀念活動啟動前夕,即中新社組織
期刊
位於路環的石排灣公屋群是澳門最大的公共房屋建設項目,由提供出租的社會房屋樂群樓和安順大廈、居雅大廈及業興大廈三個可售的經濟房屋項目組成,共提供9015套公屋。  眼下,正在進行諮詢的《社會房屋法律制度》備受市民關注。其中,社屋富戶退場機制更是引發了全城熱議。其實不難發現,讚同的大多數人是為了能增加申請到社屋的機會,反對的那部分則是認為富戶一旦“退場”,定會造成經屋的申請更加困難。其實“富戶退場銜接
期刊
7月,澳門初級法院宣判一宗關於2013年立法會選舉舞弊案,裁定兩名被告賄選罪成,二人是澳門某聯盟社團的職員和義工,罪名是他們在選舉前夕致電社團會員,承諾提供利益,包括免費餐飲和專車接送,要求投票給某競選組別,藉此影響選民的投票意向。此判決公佈之後,普通民眾反響淡淡,唯獨相關社團亂了套。先是社團負責人在媒體面前哭訴並表示上訴,又有議員指責廉政總署“放蛇”辦案,牽涉“釣魚執法”,一時間公說公有理,婆說
期刊
貴刊七月號“時事辯論”欄目就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系列問題進行了探討,話題主要圍繞文創產業應接受政府資助為主還是以自負盈虧為重,亦即“輸血”抑或“造血”展開。而事實上本澳不少文創產業近年來相繼結業或被逼搬遷,個中原因租金貴、自我“造血”能力差固為主要,政府對其欠缺全盤規劃亦不可忽視。為加快經濟適度多元化步伐,政府早就提出以會展業及文化創意產業,作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切入點,但現實情況與願景相差甚遠。儘管政
期刊
4月15日,政府發言人辦公室和新聞局與傳媒茶聚並合影。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人類已進入“新媒體”時代。貴刊222期《新媒體浪潮:變革還是挑戰》一文指出,“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新媒體咄咄逼人的攻勢,已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不管相不相信,改變已悄然而至”。個人認為,現時政府管治,社會運作模式早已不合時宜,新媒體為底層民眾和弱勢群體提供了新的利益表達渠道和利益博弈手段,客觀上“倒逼”社會管理部
期刊
對於文物保護工作的表現,社會文化司司長給予八十分的評價。對於交通基建工作的表現,好想知道運輸工務司司長會給予多少分?筆者就覺得難以給分,原因已不是關乎表現的好與壞,而是涉及態度和責任的問題。運輸工務部門一向讓人的感覺是力沒少花卻總無辦法,由輕軌建設、房屋政策,到交通措施、新城規劃,無一樣工作能說服群眾,總括而言一團糟。難道司長中文講不好,廣東話也欠靈光?想法未能表達清晰,導致執行上出現一堆又一堆問
期刊
一支煙、一個吸煙室,社會怨聲載道,博彩業團團轉。政府銳意公共室內場所全面禁煙,娛樂場經過三年豁免後,或許會與其他場所重回同一起步線,市民、從業員叫好,業界道怨,一場政治角力展開。支持者主打健康,反對者則怕下坡中的博彩業雪上加霜。雙方出齊理據、權威組織報告,又打起民調戰,惜數據南轅北轍,有些更無頭無尾。信與不信,市民自有判斷。爭議進民意戰階段,實昇華為政治事件。博彩是澳門經濟龍頭,坐擁八萬多與此相關
期刊
繼四月“世界閱讀日”之後,為期十天的“第十八屆澳門書市嘉年華”活動,7月10日在理工學院體育館舉行,本屆以“閱讀·正能量”為主題,除推薦更多好書外,大會還舉辦抽獎、國學論壇、文藝節目等活動,希望吸引更多市民入場,培養良好閱讀氛圍。期間,由民政總署及文化局主辦的“親子閱讀節”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重頭戲“閱讀夢飛翔”嘉年華活動澳門綜藝館現場設多個親子工作坊、閱讀角、才藝表演等項目,民署冀透過活動鼓勵家
期刊
當眾人歡飲鼓舞在上海外灘陳毅廣場帶著對新一年的期待迎接零點鐘聲之時,有一些年輕的生命再也沒能看到2015初升的太陽;當一群老年人帶著遊覽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心願在處於湖北監利段的豪華遊輪上安詳入睡之際,那一夜之後再也沒能醒過來;當充滿著激情、亢奮的新北八仙樂園“彩虹派對”舉行時,那五百位來自台灣各地甚至香港、大陸的年輕新世代們從不曾想到這是影響他們痛苦一生的開始。  我們的記憶裡,似乎這種突發性公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