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深院里的科学大腕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nb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京味作家萨苏自幼在中国科学院大院长大,与华罗庚、陈景润、童第周等“神仙人物”为邻,其父师从华罗庚。该书以说书人的口吻还原科学家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与读者分享科学院大院深处不为人知的趣事。
  陈景润反被遭污耍“流氓”
  陈景润成名以后关于他的传闻五花八门,比如有说他房间地板下边藏金砖的,有说他通苏联的……那些我没法证明,但有一个说法是陈景润以前曾经耍流氓,倒令人啼笑皆非。
  当然还是陈景润没有出名的时候。那时候张劲夫管科学院,陈是单身,工龄年龄都不够,张劲夫特意关照陈,给他分了一间“补房”。所谓“补房”,就是利用旧建筑的剩余空间,比如地下室之类改造的住居。
  话说老陈的这一间,原来是四层上一个厕所,封死了马桶,但是没有拆。老陈挺满意,正好做床架。而且这个地方清静,后来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很大一段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没想到问题来了,这个楼下有个公共浴室,当然比四楼低多了。女浴室的窗户和老陈的新居正好斜对着,为了通风打开几扇,到浴室开放的时候老陈往下一看,只见白花花的人体好像妖精打架。说起来,老陈这书呆子乍看此场面肯定是吓了一跳。他决心要改变这种有碍观瞻和伤风败俗的行为。怎么办呢?
  他的招真绝—— 他写了一张小字报,贴到了浴室的门上。他写的意思是,这里浴室斜对着我的窗户,开着天窗从上面一目了然。这可不好啊同志,要是有坏人到楼上,那就什么都看见了,有碍观瞻,伤风败俗,建议大家以后洗澡关上天窗云云。当然不是原词,原来的早就让大伙给撕了。末了,工工整整书上大名:陈景润。
  那年头,大家可以想象第二天女工们去洗澡的时候会发生怎样的事情了。也不知道是谁挑的头,反正是恼羞成怒的娘子军一拥而上,在老陈的宝宅骂的骂,砸的砸—— 好在也没什么可砸的。有人还亮出粉拳要揍这个“臭流氓”。幸好有人叫来了领导。领导当然明白老陈的为人,让他耍流氓他也没学过呀,当然是把娘子军们训斥了一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有趣的是,虽然闹事后澡堂的天窗关了几天,后来还是照开不误,也不知道是不是大伙忘了上面有个“流氓”。
  华罗庚的天价稿费
  谈到华罗庚先生,很多中国数学界的人物都出自他的栽培。有位院士提起来,说难怪华先生在数学上屡有创见,他有个特点,想的事情和别人总是不一样。
  有一天,他忽然问身边几个人,说你们多大岁数了?
  正好陆汝钤先生在旁边,他一看华先生瞅他,赶紧回答:“我二十八岁。”
  没想到,华先生冲着他比出了两个手指头:“你还有两年时间啊。”
  “两……年时间?”陆先生不解其意。
  解释后,他才明白,原来华罗庚有个理念,认为一个数学家,三十岁以前一定要出成果,如果三十岁干不出来,以后再努力,也干不出来了!
  这一句话,把二十八岁的陆先生吓了一跳,快五十年了,还记得清楚,描述起来栩栩如生。也许,就是被这句话吓坏了,赶紧争分夺秒,才有了今天的陆先生。
  一句话能有这样大的威力?那当然,要看谁说的了。
  在座有人说了:“华老一个字顶一个馒头呢。”这又是什么典故呢?人家解释了:“华老那时候稿费高啊,一千字足足四十块钱,可把我们羡慕死了。一千字四十块,一个字可不就是四分钱,那年月,可以买一个馒头了。”
  中国密码专家震惊美苏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国际上一直认为,中国有一个神秘的人物,在他的面前,设计多么巧妙的密码都如同草芥。他们把他叫做“中国的眼睛”。
  中美建交的时候,双方曾经互赠礼物。
  美国赠送给中国的,是日本“宝船”阿波丸号的沉没地点,中国后来组织力量打捞,获得大量战略物资。中国赠送给美国的,是一本小小的册子。那就是中国方面破译的苏军最新军区级军用密码。这套密码之准确,几乎让美军的情报人员吐血。他们马上就意识到了,这肯定来自“中国的眼睛”。
  其实,“中国的眼睛”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小组,如果一定要把它聚焦在一个人的身上,那就是章照止先生。中国科学院系统所研究员章照止先生,是我国最出色的密码算法专家。
  前几年有中央常委去看望了章先生,宣传了一下,希望给这些当年隐姓埋名的无名英雄们做一点补偿。当时军事科学院组织人员准备写中苏密码战,写作班子的人说了一个情节,他们去苏联查资料,有个原来阿穆尔军区的情报军官说了一件事。
  珍宝岛战斗后一年多,这个军官调到阿穆尔军区,他所在的师在黑龙江以北,是前线部队,和中国军队隔江对峙。他上任第二天有一个苏军团长请假外出失踪,苏军担心被人劫持,出动直升飞机和军车搜索。
  这时候,此军官还在熟悉工作,情报部门利用掌握的一条中国有线电话截获了中国前线一个步兵连和后方的通信。他们就听到大致下面内容的对话:
  前線连:“×部×部,对面直升机飞我头顶了,是不是进入阵地?”
  后方:“不要不要,没事。”
  前线连:“是不是有情况?”
  后方:“没有没有,休息。”
  最后后方突然补充了一句:“没事,他们丢了一个团长,已经找到了,死了。没事了。”
  正在这时,苏军这边拿到搜索部队的密码电报—— 那个团长已经找到,翻车掉到了沟里,因为下大雪被埋住所以开始没有发现,人,已经死了。
  这个军官当时抽了一口冷气—— 中国人比我们还先知道啊!这是什么样的对手啊!
  因为他刚刚到远东前线,这件事让他印象极深。他说以后每次有重要的事情发密码电报,都有一种被脱光了在人面前走的感觉。
  那时候中国有专门的破译中心这件事苏联人已经知道,他们工作的办公室墙上就贴着标语 ——“警惕中国的眼睛”。
  谁出了最难高考题
  时值高考时节,我不由得想起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承彪先生。
  中国的高考,习惯是找学科权威来出题的。实际上,我觉得这根本没有道理。因为学科权威的本领在专、在精,对于中学教育那就擀面杖吹火—— 一窍不通。实证就是科学院数学所的孩子们没一个敢找自己老爹辅导数学的,我们都知道那肯定是越讲越糊涂。
  但是,孩子都明白的道理,教育部却偏偏不明白!于是,出高考题,它不找高中的模范教师来做,却找到了潘教授,潘教授只出了一道题——也还好只出了一道题。
  那一年,考数学的孩子们都嘬了牙花,有愁眉苦脸的,有咬牙切齿的,有目瞪口呆的,有满地找牙的—— 找了牙准备咬出题的一口。所有的这些学生,都是卡在了潘先生这道题上。这道题答对了的不到1%。
  是太难吗?那倒不是,潘先生知道不能拿微分方程折腾孩子们。就出了一道特别简单的题。那就是—— 请证明勾股定理。
  对高考的学生来说,这实在太简单了!但就是因为太简单,根本没有几个学生还记得这东西怎么证。勾股定理嘛,简直像地球是圆的那么自然,但是证明?这东西还要证明吗?!
  下来以后,学生老师没有不骂的—— 这谁呀,出这种题!
  那些天,潘先生就总是灰溜溜的,对议论高考的人很敏感,而且经常打喷嚏。见到同僚,一个劲儿地嘱咐:人家要问,你可千万别说那道题是我出的啊。
  (《高墙深院里的科学大腕》/萨苏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年10月版)
其他文献
张爱玲与周瘦鹃  张爱玲初识周瘦鹃,由于周瘦鹃的识珠,造就了现代文学一颗巨星的冉冉升起。这会面的过程,周瘦鹃写了《写在〈紫罗兰〉前头》 所谓“编者的话”,连同张爱玲的 《沉香屑——第一炉香》一同刊在1943年5月的 《紫罗兰》 复刊第二期上,其中写的当为实情。张爱玲的 《小团圆》 中,有写到“汤孤鹜”这个人,明眼人会猜得到他是周瘦鹃。《小团圆》 是在两人会面的三四十年后写的,并非实录,而有着张爱玲
股票是西方的舶来品,但对近代国人而言却绝不陌生。  早在1860年代,洋行股票即在开埠未久的上海面世。之后,随着洋务新政的次第铺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近代知名企业相继发行股票。其股价也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不断发展而扶摇直上,如最初乏人问津的轮船招商局股票,由银价100两升至260两的高位,不过十余年。  股票的不断升值无疑是个赚钱的良机,嗅觉敏锐的商人也很快看到了这点。  1882年后,大量资
在我的记忆中,大凡教过我的老师,我都不曾忘记,但真正对我产生影响的可能只有那么几位。  一、别伤了孩子的心  第一位要说的可能还算不上是老师,因为她只是幼儿园临时代课的。那时上幼儿园,只要交两块钱,自己搬个板凳,坐到一间小房子里,然后整天地游戏、唱儿歌。我原本没上学之前都是和大我八九岁的大孩子玩,所以心早就“野”了,一时进了这么一间小房子感觉真不适应。其他和我一般大的孩子在一起玩得有滋有味,我只是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当贯穿小学三年级至高中阶段的整个学习过程。除此之外,对该课程的指定领域进行了明确规定,主要分为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个人经验为基础,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以知识技能综合应用为侧重点的一门课程,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教
最近,“穿山甲公子”的爆红,让今已不多用的“公子”尊称从历史和辞典中,重新在当代社会语境中鲜活而生动起来。这可能是继“小姐”由深闺称呼之雅而至娼门称呼之俗之后,又一个沦陷的古雅称谓。  考证源流,“公子”一称始现于周。周天子分封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公爵的儿子被尊称为“公子”,孙子则尊称为“公孙”。《通志》:“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 (姓) 氏者。”《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这个
摘 要:“探究—发现—创造”的教学思想,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做学生的引导者,把学生引上一条能成长为“创造型人才”的道路。文章现结合教学实践,着重从探究——营造想象的空间、发现——捕捉思维的火花、创造——开掘智慧的潜能几方面,对小学美术创新思维训练教学策略进行案例举隅,以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能“授”学生以“渔”。  关键词:小学美术;探究;发现;创造;创新思维训练  中图
摘 要:书法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思想感情,成为一个反映生命的艺术,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书法和国学经典内容的结合,会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彰显了国学内含的浩气,体现了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文化素养。通过国学书法的教学,弘扬国学文化、提倡中华文明,会使中学生更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书法,能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
一  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天塌下来,有他顶着。”罗瑞卿在公安系统工作了整整10年,后来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等多个要职,但是在“文革”前夜,他不幸蒙难,度过了10年的艰难岁月。“文革”结束之后,又是他公开地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今天,曾经担任过罗瑞卿政治秘书的王仲方老人,将向我们讲述他眼中的罗瑞卿。  1966年春节,王仲方从外地回到北京,想去
徐志摩的一生,被隐去的是怀揣着救国梦想渡海、以政论文章针砭时弊的青年热血,被放大的是两段婚姻、三个女人和几首口耳相传的爱情诗。  1918年8月14日,上海十六铺码头,“南京号”轮船缓缓起锚离岸。21岁的徐志摩站在甲板上,挥手向前来送行的亲友告别,踏上了赴美留学的旅程。离愁别绪并未在他心中停留太久。轮船驶入太平洋时,他站在船头,眼前是宽广无垠的大海,脚下是滚滚翻腾的波涛,海风吹乱了他的头发,也吹动
摘 要:为了提升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速度,“2014国培计划——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开启了甘肃省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文章以参训的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调查对象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和真实需求为出发点,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政策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音乐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