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对于现代教学的目的有了明显变化,要求教师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基础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因此小学在道德素质培养的课程安排上从以往的《思想政治》改变为《道德与法治》,这一举动也代表着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实现学生未来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小学时期学生年龄较小,社会经历和理解能力都较为欠缺,所以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德润心灵,法护成长的教学理念就成为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实践策略
核心素养作为我国现代教育当中极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成长需求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在我国教育不断优化的当下,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体现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也包含了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建立。因此在学生意识建立的初期,从小学教育就开始在课程计划中融入了《道德与法治》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思想、法治意识,然而为了能够让这一课程能够具有实际价值,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深入发掘,探索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供参考。
一、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化
虽然在现代教育中提高了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视,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重点还是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學经常会缩短教学时间、简化教学内容。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低,对于教学的内容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教学时间有限,为了能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就会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直接画出教学重点或告诉学生课程安排的目的,让学生自行理解或学习,导致了这一课程变得过程化,只进行了教的过程却没有达到教的目的。
(二)缺少实践内容
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习惯于以教材为基础为学生进行讲解,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教学过程的顺利,会将教学范围局限于课堂和书本之中,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当中,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画来了解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内容,以自身的理解来学习,那么就会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缺少实践性,文字表达头头是道,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于自身和实际当中。
(三)教学方式单调
《道德与法治》是具有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包含了丰富的教学知识,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以教材、黑板、口述来进行讲解,根本没有体现其综合性和学科特性,更没有让学生深刻、明确的了解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这样单调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只了解知识的表面,而没有深入探究在课程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长期以往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枯燥且没有实用价值,对自身没有明显的帮助,从而逐步降低学习兴趣。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与策略
(一)深化教学内涵,增强教学实际价值
核心素养的建立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良好体现,那么为了能够增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深入发掘教学内涵,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方向,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来开展教学,将教学过程细化,让每一个教学过程都具有相应的教学意义,促使学生能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切实得到自身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培养,达到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我很诚实》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举例不诚实的行为有哪些,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补充,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不诚实的人和事,然后为学生讲解不诚实的后果以及诚实的重要性,再以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氛围当中,让其切身体会诚实与不诚实之间的对比,通过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来感受说谎的原因与危害,最后让学生思考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启发?如何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自己有没有不诚实的行为以及不诚实的原因,进而使其明白诚实的重要性。
(二)增加实践过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治是社会意识的基本体现,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不论年龄大小都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小学生正式建立道德思想品质的重要时期,但是道德与法治是思想意识和行为表现的抽象性概念,学生很难清晰明确的了解其真正的含义。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让将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行为,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在《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教学中,生活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一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情景来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如: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擅闯红灯、不乱扔垃圾等等,然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进入到公共场所通过维持秩序、保护环境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不遵守规则会为生活和他人造成哪些不便、严重违反规则会触犯哪些法律,通过换位思考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让学生明白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遵守规则是自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我国现代教育极力推广的教学理念,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运用相应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创建丰富的教学方式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时,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让学生了解民间意识的来源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艺术魅力,然后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民间艺术体验,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如剪纸、玉米皮编制、风筝制作等民间艺术创作,进而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正视这一教学的重要性,让这一课程变得细致化、具体化,从思想进行渗透,进而对行为进行规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法律意识,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卜军娥.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思考[J]. 考试周刊,2021(28):109-110.
[2]张金秀. 聚焦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践[J]. 读与写,2021,18(7):47.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实践策略
核心素养作为我国现代教育当中极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成长需求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在我国教育不断优化的当下,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体现于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也包含了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建立。因此在学生意识建立的初期,从小学教育就开始在课程计划中融入了《道德与法治》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思想、法治意识,然而为了能够让这一课程能够具有实际价值,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深入发掘,探索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供参考。
一、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化
虽然在现代教育中提高了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视,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重点还是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學经常会缩短教学时间、简化教学内容。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低,对于教学的内容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教学时间有限,为了能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就会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直接画出教学重点或告诉学生课程安排的目的,让学生自行理解或学习,导致了这一课程变得过程化,只进行了教的过程却没有达到教的目的。
(二)缺少实践内容
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习惯于以教材为基础为学生进行讲解,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教学过程的顺利,会将教学范围局限于课堂和书本之中,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当中,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画来了解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内容,以自身的理解来学习,那么就会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缺少实践性,文字表达头头是道,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于自身和实际当中。
(三)教学方式单调
《道德与法治》是具有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包含了丰富的教学知识,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以教材、黑板、口述来进行讲解,根本没有体现其综合性和学科特性,更没有让学生深刻、明确的了解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这样单调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只了解知识的表面,而没有深入探究在课程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长期以往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枯燥且没有实用价值,对自身没有明显的帮助,从而逐步降低学习兴趣。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与策略
(一)深化教学内涵,增强教学实际价值
核心素养的建立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良好体现,那么为了能够增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深入发掘教学内涵,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方向,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来开展教学,将教学过程细化,让每一个教学过程都具有相应的教学意义,促使学生能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切实得到自身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培养,达到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我很诚实》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举例不诚实的行为有哪些,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补充,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不诚实的人和事,然后为学生讲解不诚实的后果以及诚实的重要性,再以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氛围当中,让其切身体会诚实与不诚实之间的对比,通过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来感受说谎的原因与危害,最后让学生思考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启发?如何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自己有没有不诚实的行为以及不诚实的原因,进而使其明白诚实的重要性。
(二)增加实践过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治是社会意识的基本体现,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不论年龄大小都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小学生正式建立道德思想品质的重要时期,但是道德与法治是思想意识和行为表现的抽象性概念,学生很难清晰明确的了解其真正的含义。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让将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行为,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在《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教学中,生活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一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情景来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如: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擅闯红灯、不乱扔垃圾等等,然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进入到公共场所通过维持秩序、保护环境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不遵守规则会为生活和他人造成哪些不便、严重违反规则会触犯哪些法律,通过换位思考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让学生明白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遵守规则是自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我国现代教育极力推广的教学理念,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运用相应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创建丰富的教学方式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时,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让学生了解民间意识的来源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艺术魅力,然后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民间艺术体验,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如剪纸、玉米皮编制、风筝制作等民间艺术创作,进而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正视这一教学的重要性,让这一课程变得细致化、具体化,从思想进行渗透,进而对行为进行规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法律意识,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卜军娥.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思考[J]. 考试周刊,2021(28):109-110.
[2]张金秀. 聚焦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践[J]. 读与写,2021,18(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