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告诉我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成败会十分敏感地反映在学生身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显然制约物理课程改革的瓶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与认识。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定位及教学行为转变的思考
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自我角色定位发生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教师由教学权威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转变,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将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新课程中,综合性学习正是当代课程改革中旨在实现课程统整的一种努力,教师要突破学科专门化的樊篱,具有整体把握与综合的能力,改变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与其它学科教师联手合作。
课堂上,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教师要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教学是师生间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放下尊严的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师生间的关系是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就必须通过学习课改理论,参与课改培训,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二、新课程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的思考
课标通过加强過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学生要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弗赖登塔尔认为人类知识有两类:思辩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物理学科是对生活现象与经验的提炼总结,是人类知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可以分为上面提及的两类知识。对于思辩性知识宜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如在研究导体电阻影响因素及其定量关系时,猜想和实验方法的设计思想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探究活动中,让他们去思考,去理解,去运用已具备的知识分析问题。而对于几种常见的磁场磁感线的分布只是根据真实的磁场虚拟出来的,不宜采用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运用接受式学习方式,进行识记、练习、理解甚至灵活运用。在学习过程中,个人程序性知识积累到质的飞跃就会内化为方法性知识,即思辩性知识,而方法性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又外化于程序性知识学习,能积极地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和质量。由此可见,两种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因此我们不能互相排斥,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学习的思考
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物理教学主要是形成物理知识过程中师生的交流合作。课标指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与行动的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与指导,又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有利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全程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物理是个人思考的学科,合作学习首先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思维、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质量的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问,也就是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或在解题策略的“关节点”上,或在知识间联系的“联结点”上,或在物理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如此提问,必能“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其次,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合作学习思考时间长,没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见解,只有表面的热闹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可以采取课堂内外结合,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给学生,同时教师也置身于问题探究之中,对合作学习给予必要的提示,点拨,合理指导。另外,教师要注重责任的分工,使合作学习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互配合支持,期待所有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效率的途径。这样的合作学习必将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个人的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要求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新角色的建立与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建立与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的权威者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形象,切实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定位及教学行为转变的思考
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自我角色定位发生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教师由教学权威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转变,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将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新课程中,综合性学习正是当代课程改革中旨在实现课程统整的一种努力,教师要突破学科专门化的樊篱,具有整体把握与综合的能力,改变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与其它学科教师联手合作。
课堂上,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教师要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
教学是师生间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放下尊严的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师生间的关系是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就必须通过学习课改理论,参与课改培训,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二、新课程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的思考
课标通过加强過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学生要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弗赖登塔尔认为人类知识有两类:思辩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物理学科是对生活现象与经验的提炼总结,是人类知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可以分为上面提及的两类知识。对于思辩性知识宜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如在研究导体电阻影响因素及其定量关系时,猜想和实验方法的设计思想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探究活动中,让他们去思考,去理解,去运用已具备的知识分析问题。而对于几种常见的磁场磁感线的分布只是根据真实的磁场虚拟出来的,不宜采用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运用接受式学习方式,进行识记、练习、理解甚至灵活运用。在学习过程中,个人程序性知识积累到质的飞跃就会内化为方法性知识,即思辩性知识,而方法性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又外化于程序性知识学习,能积极地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和质量。由此可见,两种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因此我们不能互相排斥,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学习的思考
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物理教学主要是形成物理知识过程中师生的交流合作。课标指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与行动的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与指导,又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有利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全程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物理是个人思考的学科,合作学习首先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思维、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质量的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问,也就是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或在解题策略的“关节点”上,或在知识间联系的“联结点”上,或在物理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如此提问,必能“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其次,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合作学习思考时间长,没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见解,只有表面的热闹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可以采取课堂内外结合,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给学生,同时教师也置身于问题探究之中,对合作学习给予必要的提示,点拨,合理指导。另外,教师要注重责任的分工,使合作学习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互配合支持,期待所有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效率的途径。这样的合作学习必将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个人的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要求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新角色的建立与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建立与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的权威者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形象,切实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