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似”到求“异”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8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仿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天性,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符合课标对小学作文教学“练习”的定位。仿写不仅指词、句式、段落、篇章结构、形式的模仿,同时也是对他人生活的观察、素材的积累、立意等的模仿。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仿写教学呢?
  
  一、读写结合,循序渐进,激发兴趣
  
  在小学生的仿写中,“画虎类犬”“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现象不少。这说明小学生对仿写仍是不得要领,这与学生自身的素质有关。有些学生懒于思维,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的直接迁移能力较差,但这也与老师没有运用有效的方法展开作文教学有关。在仿写作文教学中教师须把握以下几点。
  1.读写结合进行仿写教学
  读中学写、以读导写,这是仿写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有目的地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使写有所仿效借鉴的对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猫》一文的第一段,作者写猫的性格是这样写的:“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当学生学完这段,教师就可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让学生按关键句式:“说它……吧,它的确……;说它……吧,它的确……”和“总—分”写法进行仿写训练。如写人物性格的古怪,有位学生这样写道:“我弟弟的性格是实在有些古怪。说他勤劳吧,他的确不懒,每天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说他懒惰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连自己的洗脚水都要妈妈帮他倒呢?”
  2.循序渐进进行仿写教学
  教师在教学生仿写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整体教学原则进行通盘考虑,循序渐进地进行仿写教学。
  在低段教学生进行仿写时,要紧紧地抓住句子的几个要素来仿写。如按“谁 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写一些完整的话,或抓住句子中重要的词语进行仿写造句,还可进行扩句、缩句、变换句式、修改句子,等等。
  在中段应进行片段的仿写训练。如《称象》这课,作者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些词语就把称象的经过写清楚了。教师让学生学后仿写《扫地》等,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在高段应继续进行仿写训练,更多地应进行篇章结构仿写训练。即总分式、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因果式、方位式、整体布局式等。如方位式,学了《参观人民大会堂》让学生依据文章以空间位置转移安排结构的记叙文,写《XX游记》。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对每一单元每一篇文章的摹仿写作不能贪多,不能面面俱到,“一口吃不成胖子”,多了效果未必佳。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典范的、写作特点比较突出的文章与学生写作训练最需要的进行仿写。然后把这一点一滴积累、串联起来,以达到系统训练的目的。
  3.仿写中激发写作兴趣
  仿写常带有机械性。德国教育学家蒂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表扬和鼓励是使人们进取的一大法宝。在平时训练当中,教师要发现他们的优点,只要他们能对照课文,仿写出大同小异的文章来就应多表扬。特别是中下生,这样能激起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慢慢地,他们的文章就能有所提高。
  
  二、由仿到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有些教师在仿写指导中往往强调“确定性”,而忽略了“求异性”“多向性”,导致学生仿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思路雷同、句式也相仿即单纯地仿写。实际上模仿与创造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就是顺应小学生模仿的心理特点,坚持由仿到创的原则,逐步达到“大同小异—大异小同—百花齐放”。写出真正有特色的作品才是小学生作文的目的。单纯仿写他人,步他人后尘,是永远超越不了他人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仿写向深处发展。
  如写《月季花》,同一题材就可写出不同类型的作文,可写成说明文,介绍月季花的种类、特点、生长过程;可写成记叙文,描写月季花的色、形、味,赞美月季花的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也可以写成游记,记下观赏月季花过程中得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文体不同作文就多姿多彩,富有新意。就是同一内容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以求构思新颖、表达巧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在写作顺序结构安排上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在语言表达上可运用不同的词汇、句式、修辞,生动自如地表情达意,写出自己的“活语言”。
  仿写这种作文教学模式既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体现了作文教学的特点。虽然仿写不是作文教学的唯一途径,但也不失为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种有效方式。我们既要看到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是引导学生作文上路的必经阶梯,也要看到模仿毕竟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让学生逐步学会创造。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边仿边创,努力增加创造的因素,让孩子们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去创造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作文世界。
其他文献
初中学生的确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过于敏感,心灵容易受到创伤,就像一条清澈的溪流,容不得一星半点儿的污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真切地感到,这些学生太需要爱和关怀了。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着重强调知识的传授,但是这种纯粹的“传授知识”型教育慢慢暴露出了它的诸多弊端,知识与感情失去了平衡,导致了学生的感情饥饿,不少学生考试成绩得高分,情感、精神上却难以及格。很多学生对学校、教师、父
摘 要: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是采用集中的法治专册方式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充分研读教材以掌握教材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丰富情境,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正确道德观念。  关键词: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24 文章编号:1674-120X(2
班主任类似作家,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创作。作家的创作是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呈现出来,将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人的命运以故事情节的形态呈现出来,以引起观众的共鸣。班主任工作也是创作。不同的是,它不是对生命的一种呈现,而是对生命的一种引领、把握、雕琢,是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进行创作。  一、对生命的创作可以使繁琐的工作变得美丽  班主任工作是十分繁重的。仅以一份乡镇中学的《作息时间表》为例,足可以说明这份工
摘要:要想上好语文阅读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新课的导入。怎样进行阅读教学的新课导入,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对照新课程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情境;兴趣;释题;回忆;悬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歌曲导入,创情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
语文课堂向来以隆重、华贵为人称道。古时的先生们是一袭长袍,两袖清风,举止有仪,俯仰有度;近时的老师则大多西装革履,笑语盈盈,口吐珠玉,循循善诱。然而,在当下各种评赛课堂上,不少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置可否、含混其词,生怕否定学生的回答会扼杀学生的主动性,挫伤其自尊心;还有的老师遇到学生的精彩回答也不敢喜形于色,至多颔首称许而已,惟恐失了语文的严谨和风度。虽然营造了一种学生喜欢、专家满意的热闹氛围,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对学生学习、教学质量乃至整个教育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在人们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众多途径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业务素质的培养而轻视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实际上,教师思想道德涵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韩愈在当时不重视教师的情况下仍要坚持“信其道”,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现状确实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师说;思想道德涵养;教师专业化;途径    一、《师说》的师道思想及当今社会转型期
摘 要: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选择利用报刊、网络等优质信息资源中的微短篇文章,辅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阅读,并循序渐进地达到质的提高,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将探讨高中教师如何最好地利用各种小而精的阅读资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克服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研;微短篇阅读;阅读入门;阶段提高  学生在高中阶段,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懂得了基本的英语语法,这个
摘要:本文为适应海南大学三亚学院“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上社会”的育人宗旨,在验证性吸收其他院校及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尝试,总结出“课本与教辅材料相结合、讲授与多媒体及网络手段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后拓展相结合、专题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专业教学实践新模式。  关键词:启发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健康人格;教学评估    社会竞争与发展对高
摘要:在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多做有心人,找准课文与习作练习的结合点,将课文剧本化、范例化,并进行积极的“评头论足”,让课文成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石。  关键词:剧本化;范例化;评头论足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之于习作教学,它就是教我们怎样选材构思、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好例子。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多做有心人,认真把握教材,找准课文与习作练习
今年新课程改革已在湖南省全面展开,尽管目前新课程还未进入高考,但新课程中的“倡导探究性”,“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理念已在近几年的考纲和高考试题中得到了体现。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在理念上要体现向新课标的过渡,要注意适时与新课程进行衔接,适当地采用新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来训练学生,更应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的基本安排    采用三轮复习法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