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wang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课改,教师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正视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性教学,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总结、分析。
  新课标下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要求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要求通过课程标准体现的基本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使知识性和思想性相互渗透,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更好地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下面我就学习新课标,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课程理念之一。
  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理论上的探究、课堂的探究,也有实验室或课外的实验探究。这些探究活动的设计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探究活动的质量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收获。但是,探究式学习也需要各种条件支持,如:时间的准备、材料的准备,这些是外部条件,还有内部条件,就是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另外就是学生在情感上的、认知上的支持也需要我们的关注。新教材在编写中也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为整套书的任务,但探究学习并不一定进行探究性活动,只是用来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二、新课程理念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讨论式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1.问题导学法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生命科学问题,在教师的引导、疏导、辅导下,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运用问题导学法,“问题”是基础,“导”是关键,“学”是核心。
  2.当教师发现对于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或不同思路的时候组织讨论效果较好,意见的反差越大,越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当深入到各组中,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用语言、眼神、点头、微笑等给予鼓励和认可。教师要会让学生“斗”学生。课程改革要改变教师“一问到底”“一讲到底”“一统课堂”的垄断地位。
  3.“创新始于问题”,变革“填鸭式”教学,实施新课标,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让问题充满学生的头脑,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或从新的角度思考老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揭示问题,使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既敢问、乐问,又会问、善问。
  三、传统的学习方式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教师为了保持权威,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半功倍,新课标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性学习是主要方式之一。
  合作性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合作性学习就是通过不同基础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形成知识、思维和能力上的互补,促进教学班集体的整体认知水平的提高。采用合作学习时,必须先考虑具体内容,当用则用,不能滥用。采用合作性学习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一定难度,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发散性。合作学习以小组探索为基本特征,但也离不开教师的适时指导和调控,因为学生的探索活动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可能偏离活动主体,也可能遇到难以逾越的问题,所以教师的适时调控和指导,是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得以解决,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重视实验。
  新课标更重视实验的教学,学生实验探究是高中实验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姿态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亲自体验知识形成和培养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验证性试验,我们也可以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已不是传授与接收的关系,而是平等民主的关系,民主的气氛要弥漫于整个课堂,学生有问题提出时教师不会以自己的教学计划为核心,置学生的问题于不顾,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学习共同争取成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
  六、体现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标兼顾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描述了人的情意领域的完整画面,构成了由低级到高级的情意发展连续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是靠渗透和讲解就能接受并同化的,可以通过大量阅读,经过各种形式的讨论、辩论,达成共识,通过探究实验设计、实施和改进如“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了解人类的活动对生物的影响,通过对各种资料的分析,能有自己的分析和决断能力,确定自己是接受还是拒绝。因此,教师的工作不应只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 ,应该广泛利用典型的事实、资料、影视材料或各种相关的记录等,设计更多的活动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发展情感,从而形成客观的态度、追求科学的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科学素养较高的公民。
  七、应用多媒体教学。
  新课标中提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能促使知识的有效整合加大知识点的覆盖面,能有效地优化教学加强师生的互动,通过教师课件的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美妙的生物界,对于学生来说也许不能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全部意义,但至少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蕴含在有趣的、多姿多彩的生物界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避免流程式的线性结构,而要采用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可进行灵活调配的模块式结构,尽可能地考虑让学生能通过多媒体教学,缩短知识学习和应用的感知距离。可见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极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56.
  [2]贾雪梅.问题式教学.中学生物教学,2001,(3):34.
  [3]吳圣潘.问题教学模式的设计[J].生物学教学,2001,27,(7):10-11.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任务、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在中职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中职化学教学 人文素质教育 途径    现代社会要求创新人才必须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即不仅拥有科学知识,而且要有人文知识,一个人的人文知识背景越宽、视野越广,融会贯通能力越强,创新能力就越强,也就越有可能进入学科前沿,并取得巨大成就。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时代需要人文精神,时代呼唤加
生命科学所研究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与其他自然学科相比,更具有人文性,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十分可行。本文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例,阐述运用小说式语言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无疑,在课的导入这一教学的起始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情境创设的作用。  情境的创设应该为教学服务。判断能否形成真正有效的情境,不在于问题提供方式差异之分和氛围营造的简单华丽之别,而应归结为本质上有无刺激和引起学习主体主动作出反应,并达到一
在张家港市水稻土和潮土类型上,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水稻常农粳5号品种测土配方施肥对当季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土类型上,水稻配方施肥对氮、磷、钾
一、教学理念和背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诗句,描述的是诗人游历时遇到山峦重重,水道弯弯,以为无路,却发现实则有路。诗中蕴涵丰富的哲理:即使陷入困境,也可能会出现新的契机;也说明对于身边事物,我们如果能换个角度来观察,摆脱主观的成见,可能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
生物被学生和老师戏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可见其既有理科的计算特点,又有文科的大量记忆特点,而且生物知识点又很零碎,虽然同学们对生物这一门课很感兴趣,但常常因为繁琐的记忆而对这一门课的兴趣性降低。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用“口诀记忆”的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失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条捷径。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口诀”及注解,以帮助学生学习
摘 要: 新一轮教改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作为普通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应结合生物学科特点,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培养问题意识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日益加快,培养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已为各国所瞩目,在此背景下实施的新一轮
一、不是公开课,还需要情境创设吗?  一提起“情境”,许多老师马上就与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认为是在公开课时才用的。日常教学中学生课前要做预习案,课上主要是交流讨论,似乎“情境”就用不着了。  我们首先要弄清究竟什么是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情境是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创设情境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当学习者运用
摘 要: 微粒观点是化学体系的基石,是处理化学问题的有力手段。要让学生建立微粒观点,科学的途径是结合学习进程,运用微粒观点对有关概念、基本计算、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使学生体验到微粒观点的巨大魅力,从而逐步建立起微粒观点。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微粒观点 教学实践    所谓微粒观点,就是在对物质进行研究的时候,从组成物质的微粒入手,通过对微粒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微粒观点是整个化学体系的基石,无论
被发展与业绩严重困扰的电商名人还可以拉出长长一串名单,2011年风光无限的电商胜景被整体性困境取代——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房地产一旦成为地方政府主要财政收入,成为政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