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心理效应的作文立意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aaaa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共生效应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共生”指的是不同种类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共生现象,这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但在当代,人们更愿意把这当成一种社会学现象来研究,并定义“共生效应”为在一定的参照群体中的人们,在从事日常的劳动、工作和学习时,受到群体中成员的智慧、能力及以往的劳动成果的影响,在思维上获得启发,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现象。这种影响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的、潜移默化的,是发展个人潜能的社会激发因素之一。
  ·立意·
  1.不同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同,好的环境可以对人产生好的影响,人要学会选择好的共生环境。
  2.“獨木不成林”,要学会和人共生,人不可独立于世,无论是敌人,还是朋友,都要学会和他们共生。
  二、安泰效应
  安泰效应是一旦脱离相应条件就失去某种能力的现象。故事来源于古希腊神话,其中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他力大无穷,无往不胜。因为他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无穷的力量。他的对手发现了这个秘密,便诱使他离开地面,在空中杀死了他。
  ·立意·
  1.从材料整体来看,人要想有所作为,就不能离开根本。
  2.从安泰角度来看,人要立于不败之地,就需扬长避短;人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人要有自知之明。
  3.从对手的角度来看,做任何事情都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要战胜敌人,就要找到敌人的弱点。
  三、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故事最早讲的是,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了2元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往往会引起对方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这样会事与愿违,就如马克·吐温,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立意·
  1.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一定的“度”。
  2.做事时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
  3.做事要注意一定的方式、方法。
  4.做事不能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四、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经写过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让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了个寒风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行人春意上身,先是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于是南风获得了胜利。这个故事也称为“南风法则”。在“南风法则”的寓言故事中,北风遵循惯性思维,只想一举吹掉行人身上的大衣,结果无功而返;南风则善于顺势而动——不是盲目吹下行人的大衣,而是让行人感到温暖,然后自觉脱掉大衣,结果如愿以偿。“南风法则”给人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它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故而“南风法则”也称“温暖法则”。
  ·立意·
  1.做事要从人的内心深处入手,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2.做事要审时度势,要学会相机行事,而不是不讲方法的蛮干。
  3.有时放弃惯性思维,方可事半功倍。
  五、刺猬法则
  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刺猬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人们后来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称之为“刺猬法则”,用于人与人之间,其实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立意·
  1.距离产生美,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要学会把握距离。
  2.只有在反复的实验中才可以找到合适的距离。
  3.别让你的爱,伤害了身边的人!
  六、淬火效应
  淬火效应,原意指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中,经过冷却处理,工件的性能会更好、更稳定。心理学把这定义为“淬火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长期受表扬而头脑有些发热的学生,我们不妨设置一点小小的障碍,施以“挫折教育”,几经锻炼,其心理会更趋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对于麻烦事或者已经激化的矛盾,我们不妨采用“冷处理”,放一段时间,思考得会更周全,办法会更稳妥。
  ·立意·
  1.要适当地给予小孩以“挫折教育”。
  2.“冷一冷”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我很可爱对不对,所以一定会有人爱我的对不对。  ——《我可能不会爱你》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地陪着你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千与千寻》  有功夫绝望的话,还不如吃点好吃的去睡觉呢,走吧,去吃肉。——《非自然死亡》  欢迎来到现实世界,它苦涩得很,但你终将会爱上它。  ——《老友记》  任何事情都会有皆大欢喜
期刊
最近,“吃货们”又有了盼头。《舌尖上的中国》第1、2季原班团队,时隔四年后推出了美食探索类纪录片《风味人间》。关注美食背后的故事,每帧画面都堪称壁纸,与外国餐饮碰撞火花,这部新作延续了该团队一贯的匠心。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人生一串》,从《寻味顺德》到《新疆味道》,近几年走红的美食类纪录片层出不穷。纪录片播出后,比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理解“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更直接的,是“品味”热潮迅速掀
期刊
2018戛纳金棕榈最佳影片,讲述了一个小偷家庭的故事。他们靠犯罪来维持家计,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捡回一个遍体鳞伤的小女孩后,这个家庭的秘密渐渐曝光。原来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只是一群社会的失语者在抱团取暖。  一场披着喜剧外衣的人性实验——公司员工团建出游遭遇海难,众人流落在荒岛之上,为了生存他们只能竞争反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以三国为背景的权利对峙的故事,正如片名“影”所暗示的,人性是个无底
期刊
今天,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享年94岁。  很多年前,金庸先生就已经看淡了生死,以一种顽童的姿态笑对人生。  有人问他:人生该如何度过?他答曰: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老先生曾给自己设计过墓志铭:  这里躺着一个人。在20世纪、21世纪,他写过十几部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  这可能是全世界华人之中,赞同度最高的一份墓志铭。  秋风清,秋风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
期刊
【原创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锦鲤绚丽多彩,多被视作好运的象征。微信朋友圈里的一篇文章以“躺赢锦鲤”为人设,作者给大家讲述了她的运气从小到大都好到爆炸的故事。作者宣称,自己让人羡慕的人生纯粹靠运气,并且,接近她甚至转发她的文章,就可传递好运。那些面临生活困境的年轻人纷纷转发,这篇文章赢得千万的阅读流量和不菲的打赏红包。  材料二:  出生于1991年的矣晓沅来自云南
期刊
同学们想在写作上有所突破,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积累”,而其中最高效的方式就是阅读名家名篇。好的文字是一方沃土,能够让我们内心里面意识的种子汲取营养,浸润思想,萌生文学之芽。  名家金句是最丰富的宝藏,那些隐藏其中的写作奥秘正等待着我们去挖掘与探索。   一、学会“映衬”——兼顾正面与侧面。  正侧面相结合是非常高效的描写方式,二者相互映衬,对凸显主要描写对象起到重要作用。  推荐篇目:丁玲《风雨中忆
期刊
创意写作的核心是“创意”,本质是创造性写作,它涵盖了传统文学创作,但又远远超越传统文学创作。创意写作目前分为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如小说、随笔、剧本、诗歌、散文、游记、回忆录、传记等)、工具类功能文本写作(如说明书、调查报告、书写、访谈等)、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如歌曲词、影视剧本、清口相声、商务推介文案等)。  在2018年的高考中,我们看到了一些优秀的作文,这些作文另辟蹊径,为我们展现了当代青年人
期刊
【编者按】  面对一棵古松,木商思量着它可以成为值钱的木料;植物学家则将其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思考它为何活得这般老;只有画家,只有他,会欣赏它苍翠的颜色、龙蛇般的线纹以及它“笑向闲云似我闲”的风度。本期“悦读汇”选取了防城港市北部湾高中师生共读《谈美》的一组稿件,希望能带你走近美,欣赏美,创造美,让“美”成为你生命里的一种常态。  【一句话推荐】  美学是一个泥潭,玄得很。别怕!我们带你读朱光潜的《
期刊
编者按  很多学生拟写高考议论文标题时会出现把话题当作标题、涉及的范围过大、过宽、没有针对性,或拟得过长、松散、缺乏新意等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章老师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议论文好标题的基本特征,强调好的标题应该紧扣话题、有的放矢,还应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接着,他用《人民日报》的记者大咖写作评论时拟写的标题来引导学生,得出好的标题是运用了反问或比喻等修辞手法,进一步拓展到拟写标题用其他的
期刊
(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