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垫”与“伏笔”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文学类作品阅读中,常常设有“作用类”试题。从行文结构上看,或有铺垫,或有伏笔。它们之间的辨别,常常令大家头痛。
  “铺垫”和“伏笔”,确实容易混淆,它们都有为下文服务的共同目的,但服务的重心明显不同。我们如果能借助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来理解、识记,面对新的语境时就不愁不能融会贯通,实现迁移,给出准确答案。
  
  概念俗解
  
  通俗地说:铺垫是“打基础”,伏笔是“作暗示”。
  铺垫时,所用笔墨往往较多,可謂浓墨重彩;是“显性”的。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甚至大肆渲染,惟恐渎者不见,但其着眼点却是主要人物或事件。其“铺叙”是为主要人物或事件作衬垫、打基础的。
  伏笔时,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它往往是“隐性”的,甚至貌似“闲笔”。使用时,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经典例析
  
  其实,铺垫和伏笔的经典运用,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频频出现;大家自己平时也都已有所接触。只要我们善于回忆,调用积累,便可以形象、透彻地理解这两种表现手法的具体运用,而不至于混为一谈。现各举一例剖析。
  1 “铺垫”例(节选自刘鹗的《明湖居听书》):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作者对这“帘子里面出来”的“姑娘”铺叙笔墨挺多,可谓浓墨重彩,惟恐读者不见;但她却是“次要人物”)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说着的时候,黑妞早唱完,后面去了。这时满园子里的人,谈心的谈心,说笑的说笑。……满园子里听来都是人声。(用“旁坐”两人问答和“满园子”里的“人声”继续“渲染”“衬垫”)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经过层层铺叙衬垫、“打基础”之后,“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又出来”的这位姑娘才是“主要人物”——白妞)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
  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这时“少年人”和“旁边人”对白妞说书艺术的评价才能让人感到合理;人物形象才更鲜明)
  解析 文章主要想表现白妞出神入化的说书艺术,但先写了黑妞的演唱。黑妞的精彩演出更衬托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为主角白妞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这其实是用次要情节“打基础”,从正面衬托主要情节,收到了“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
  2 “伏笔”例(节选自莫泊桑的《项链》)
  “再没有别的了吗?”
  “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
  “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过了一个星期,他们所有的希望都断绝了。路瓦栽,好像老了五年,他决然说:
  “应该想法赔偿这件首饰了。”
  第二天,他们拿了盛项链的盒子,照着盒子里面的招牌字号找到了那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说:
  “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的;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路瓦栽夫人送还项链的时候,……
  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她的朋友正担心她打开盒子。……(以上横线句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它也许根本不会引起我们阅读者的注意,因为它貌似“闲笔”)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得五百法郎!……”(对这儿出现的“原先项链是赝品”的事件,有了前文的“预作暗示”,可以说前有了“呼”,后面的“应”,才不会让读者感觉突兀;当然,小说也显得情节连贯、结构紧凑)
  解析 ①借项链时,女友相当大方,丝毫没有犹豫:“还有呢。你自己找吧”“当然可以!”②买项链时,老板查了许多账簿,说“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的;我只卖出过这个盒子”③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
  借时佛来思节夫人轻轻松松又随便的言语,赔买时店老板道破天机的一语,还时佛来思节夫人看也不看的举动,都为后文项链显“假身”作了“暗示”。如此,有了处处不经意的“貌似闲笔”的“暗示”,文末点出那是一件赝品也就完全在意料之中了。
  
  综合分辨
  
  铺垫是铺叙衬垫,是为了衬垫主要的人或物而先铺叙另外的人或物。它是为了蓄“山雨欲来”之势并突出主旨。一般来说,铺垫下面要写的内容马上就是紧承前一段文字而来的,是上一段文字刻意强调的,它会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
  伏笔则是在文章前面对将要出现的人或事作某种暗示,在后面再作回应、说明。它的感觉像是提前隐藏一些与后文相关的信息,但这个信息在后文的哪里回应,就不得而知了。它的最大特点是“伏”得巧妙,让读者无法轻易察觉到。
其他文献
如果不能抓住一首诗  抓住一行诗句也好  一行诗句生长在我的体内  足以使我變得轻盈  直至轻如一根鹅毛    如果不能抓住一行诗句  抓住一个词语也好  一个词语生长在我的体内  足以使我发出尖叫  直至这尖叫的声音越来越高    如果不能抓住一个词语  抓住一个字也好  一个字生长在我的体内  足以在我的血管卷起风暴  直至这风暴使血液掀起不息的波涛    如果不能抓住一个字  抓住其中一个笔
期刊
近几年,我省高考文言文阅读多为名家的非名篇,内容为人物传记,如2007年为王士祯的《先祖事略》,2008年为宋濂的《龙渊义塾记》,今年为苏氏兄弟的《孟德传》和《书(孟德传)后》,从选文来看,都严格遵守《考试大纲》的“浅易文言文”的原则,题型也较固定,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3个选择题,主要考查四个实词在文本中的含义,人物性格的概括和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理解,对作者观点的辨析等;第二部分为语句翻译,这
期刊
2009年高考已经结束,各省市的语文试题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总体来看,湖北卷的命题的确体现了《湖北省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语文科补充说明》中的“指导思想”:“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本文仅选取第六大题中的语言运用各小题细加分析。  [第20题简析]这道题笔者暂且称之为“回归教材”题,应该说此题已成为湖北语文试卷的特色题。湖北卷此前已连续三年出现这种题型,虽具体题目
期刊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诗歌解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期刊
现代文中实词方面的同义词辨析,实质上是近义词辨析。大凡是近义词,它们多有一个共同的语素;而其不同的语素恰恰形成了近义词间的细微差别。近义同辨析的重点不在“同”,而在“异”,“异”讲的就是近义词间的细微差别。近义同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概念和意義上的差别    [例1]作客——做客  辨析 前者指客居他乡,后者指当客人。“客”在文言中有两大义项:①寄居或迁居外地,如“萍水相逢,尽
期刊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特别是其中反映花妖鬼魅与人类之间浪漫爱情的故事,更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深爱。但是,在这风花雪月,刻骨铭心的浪漫背后,却有这样两篇篇幅短小,却不能不让人动容的篇章,这就是以动物为主角的《鸿》和《义鼠》。前者与爱情有关,后者与友情有关。在《聊斋志异》四百九十余篇文章中,这两篇小文以其真挚的感情和独特的写作技巧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真挚的情感展示
期刊
论说文以深刻厚重的思想启迪人,记叙文以生动精致的情节感动人,写景抒情散文中的铺展描写可以让人在熨帖繁丰的文字中沉醉放松,这不能不说又是一个取悦读者的好办法。  下面谈淡具体操作的方法:  一、词语选择上多用文艺色彩极浓的“艺术辞藻”,尽量运用色彩感强的有感染力的词语。如具有感情色彩的“温柔、优雅、欢欣、憧憬”,具有视觉形象的“露珠、璀璨、晶晶亮”,具有听觉形象的“叮当、噼啪、淙淙”,具有嗅觉与味觉
期刊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鉴赏古典诗词时,会就同题目或同题材的作品加以比较,辨别异同,品评高下。可进行思想与艺术性的全方位比较,也可着重就诗词的主旨、意象、章法、技巧、风格等一两个要素进行比较,说明特点,道出妙处。一般说来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有下面一些。    一、不同诗歌选取同一意象的寓意及思想感情进行比较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期刊
美文欣赏    快乐  梁实秋  天下最快乐的事大概莫过于做皇帝。“首出庶物,万国成宁。”至不济可以生杀予夺,为所欲为。至于后宫粉黛三千,御膳八珍罗列,更是不在话下。清乾隆皇帝,“称八旬之鱼觞,镌十全之宝”,三下江南,附庸风雅。那副志得意满的神情,真是不能不令人兴起“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喟。  在穷措大眼里,九五之尊,乐不可支。但是试起古今中外的皇帝于地下,问他们一生中是否全是快乐。答案恐怕相当复
期刊
句子成分省略    一、省略主语  1 承前省。如:“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其聲)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赤壁赋》)  2 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3 自述省。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笔录,(余)计日以还……(余)录毕,(余)走送之,(余)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