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越是发达,其内部结构中存在的阶层矛盾,贫富差距愈是突出。作为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底层依然是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为缓和阶层矛盾,争取底层话语,作为人类良知代表的文学,被要求为底层写作。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作家都不约而同的将视线转向社会底层人物,通过朴素的现实主义叙述方式,去反映社会转型中农民、工人或其他群体的艰辛与苦难。尤以陈年为代表的煤矿系列小说,凭借其苦难中散发着的人道主义光辉,备受当代小说界的青睐。
作为一名70后作家,从小生活于煤矿的陈年,因为经历过刻骨铭心的苦难生活,所以对煤矿风土人情有着独特的感受,也许正是因为对现实生活的细微体察,这样一位普通女性才能以她细腻的笔触,塑造出诸如陈小手、蓝孩儿、陈平、陈果等各类人物形象,以此为典型探究着底层人民简单灰暗但充满人情味儿的生活。正因为如此,身为读者的我们虽未曾经历那样的生活,但却对书中人物倍感亲切,为他们的善良美好所打动。而“真,善,美”由此也成了陈年小说的魅力之处。
一、苦难中的众抹亮色
陈年笔下的人物是满带伤痕的,而这源于生活的苦难,命运的无常。一个是窑黑子,一个是发廊妹,都曾有着不堪的过去——一场矿难,击碎了陈小手对生活所有的期盼,丑陋的面容让他自暴自弃,浑浑噩噩的活着;胭脂,一个曾风华绝代的女子,放荡的生活方式让他众叛亲离,遭人诟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生活让他们相遇,并渐渐靠近,相互抚平内心的伤痛。就在这看似不捡点的关系间,爱情默默相生。陈小手为给胭脂买玉白菜,违背自己一贯的生存法则,因偷盗大型工业器材而被捕入狱。如果在这里故事就戛然而止了,那么陈年的小说就无异于其他专写底层苦难的作品,眼界偏狭,过度悲观。然而不一样的她却于阴暗,苦难中播撒希望之花。小说的最后“一个孩子的诞生”必将成为二人重生的希望。有苦、有乐;有爱、有痛;美丽着的不完满,却是生活最完型的真实。除人物塑造外,作品中常出现的“污言秽语,不捡点的男女关系”其实都是矿井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所以说陈年写矿上小人物的生活,并非以俯视的态度,第三者的身份待之,更多的是将个人融入其间,写来真切感人。而作为读者,我们对这些小人物更多的是尊重、同情,而非厌恶、鄙夷。
《九层塔》中,有支离破碎的婚姻家庭,有深重隔阂的母女亲情,有险境重重的矿工生活,即使如此,也不乏陈平与养父间无话不谈的浓浓情意,更不乏陈平对老徐的那份短暂却美丽的爱情。黑暗里总有星火相伴,淡化了的苦难,处处潜藏温情。“九层塔”一种特殊的花,裹狭着爱与企盼。结局是温暖的,前妻回来后,陈平主动离开老徐,并与自己的养母冰释前嫌,回归最纯洁质朴的爱。
命运是难以琢磨的,蓝孩儿的离去,突然地让人来不及悲伤,然而希望还是存在的。梅影与蓝孩儿的孩子由妹妹一家抚养,一个鲜活的生命将继续生长,这是悲苦命运中的又一抹亮色。不仅《梅花沟》如此,就连读来极其浓黑与压抑的《小烟妆》中也不乏明亮处——就小烟来说,曾经欢乐幸福的家庭,在一夜间坍塌。买学区房,送儿子读不错的幼儿园,此刻真转成梦。为赚钱养家,供孩子读书,她不惜牺牲自己的身躯,沦落风尘。就这样回答了一个母亲的存在价值,而这也决定了她的生存方式。当然,这样的女子你不会厌恶她,闲她肮脏,相反心疼,同情是对这位母亲形象的最好理解。这就是陈年,她总能让我们在苦难中看到丝丝温情,在寸寸笔尖上流露着她的人文关怀。同时这部作品特殊之处还在于回忆穿插,并行线索的运用,吊足读者的胃口,直至十四部分,交织的线索才回答了读者所有的疑问。原来的朋友关系一下子变成嫖客与妓女的关系,看似荒诞,但却是生活给予的最大真实。
二、静默中的阵阵呼喊
在《梅花沟》中,黑勺子般的煤矿在蓝孩儿的描述中成了一道圣洁靓丽的风景线,但实际上,这里有“不甚干净的旅店、污浊到让人厌恶的露天澡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淳朴的民风,生活的感动却让“我”黑白的笔端再次生出耀眼的光泽。这篇小说较前面提及的《胭脂杏》而言,出场人物多,先前读来看似无关,但作者却以巧妙的构思,使这一切勾连,在使得作品更具完整性的同时,带给读者更多的是惊喜,创造了极富张力的艺术世界——“我一直寻找的蓝孩儿,竟然就是住店老板娘的姐夫”,文中最先出现的是老吴,一个退伍军人,通过开车赚取生活费,对于上级给他安排的下井工作,态度是淡然的,因为在他那里“养家糊口”才是生存的责任。我们所看到的矿难等危险,在他们的眼里似都不足为意。是无意还是无奈,笔触间,作家处处流露着担忧与同情。“蓝孩儿”“我”大学的好朋友,为生活所迫下井工作,丧失了年轻的生命,留下的只是一个受刺激而患薏症的妻子和过了年岁的老爹。这一切看来难掩悲痛,然而在那样的地方,矿难给家庭带来的无尽伤痛却是稀疏平常。“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作者将这一切逐层展现,没有激切的批判,但却在朴素的叙述中隐隐地透露出更为深切、沉重的东西。“底层生活为什么会如此的苦涩”“谁可以,谁应该为这一切负责”呼喊虽非强烈,却也是对“那群不具备完整表达自身能力人”的深厚关怀。
《九层塔》一篇关于爱与信仰的小说。陈平,一个遭遇不幸婚姻,混迹“茶楼”谋生的中年妇女,不曾希冀再次遇见爱情,只希望可以找个安稳可靠的人度过她的下半生。与她一样,养父也同样面临着婚姻窘境,与原配离婚,和年轻女子结合,自认为找到了幸福,到头来只是昙花一现。陈年在这里呈现了两代人的婚姻困境,而这也是当前社会所存在的,当代文学所热衷讨论和写作的一个话题。老徐是个执着于婚姻爱情的人,走失的妻子一直是他心头的痛,工作在矿山,诸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成为妻子逃离的缘由,这样的窘境,也是矿工们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看似在写一个人,实则在写一群人,虽并非最强有力的呼喊,但也是代底层、弱势群体,向社会,政府提出质疑。
《胭脂杏》中,像小手这类煤矿的临时工人,“猪头肉拌二锅头”之于他们是最高的生活追求,而“老婆孩子热炕头”可能有些奢侈。写来苦涩,可这样的生存状态又会有谁来观照。《小烟妆》也是如此,它展现了底层中最令人心痛的苦难——易碎的生命,突如其来的病痛,堕落风尘的女子。一切的一切,残忍的揭示着命运的无常和底层的悲哀。陈年用笔呈现了最为真实的矿工及其家庭的苦难生活,一个群体的困境,小到少人关注,没有出路的生活,谁来为矿工们的生命安全负责,又有谁去关注家庭顶梁柱失去后妻儿的生活会何去何从。淡淡的描述中实则处处是反思与关怀。
“文学的使命在于展示人类普遍意义上的生存状态或灵魂处境,在于对生命的关注,或者说对生命的悲悯。整个人类的经济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科技再發达,社会再现代化,人的生命总是有困境的。”煤炭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因较高的安全隐患,一直备受关注。山西大同作为丰富矿产资源的“拥有者”,也因频发的矿难在上世纪80、90年代成为焦点。进入新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矿井的安全化建设以及矿工、矿主安全意识的增强,矿难事故已少有发生。所以作为世纪初的陈年小说,既有对那个矿难频发时代的反思,也有对新时代工业人文关怀的启发。陈年作品大多以矿工苦难生活为背景,穿插爱情、亲情、婚姻、家庭等时下元素,在展现底层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与道德理想同时,为底层代言,呼喊,为他们争取应有的话语权和关注度,而这不正是“底层文学”的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
马禹,1993年,女,山西大同人,西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
作为一名70后作家,从小生活于煤矿的陈年,因为经历过刻骨铭心的苦难生活,所以对煤矿风土人情有着独特的感受,也许正是因为对现实生活的细微体察,这样一位普通女性才能以她细腻的笔触,塑造出诸如陈小手、蓝孩儿、陈平、陈果等各类人物形象,以此为典型探究着底层人民简单灰暗但充满人情味儿的生活。正因为如此,身为读者的我们虽未曾经历那样的生活,但却对书中人物倍感亲切,为他们的善良美好所打动。而“真,善,美”由此也成了陈年小说的魅力之处。
一、苦难中的众抹亮色
陈年笔下的人物是满带伤痕的,而这源于生活的苦难,命运的无常。一个是窑黑子,一个是发廊妹,都曾有着不堪的过去——一场矿难,击碎了陈小手对生活所有的期盼,丑陋的面容让他自暴自弃,浑浑噩噩的活着;胭脂,一个曾风华绝代的女子,放荡的生活方式让他众叛亲离,遭人诟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生活让他们相遇,并渐渐靠近,相互抚平内心的伤痛。就在这看似不捡点的关系间,爱情默默相生。陈小手为给胭脂买玉白菜,违背自己一贯的生存法则,因偷盗大型工业器材而被捕入狱。如果在这里故事就戛然而止了,那么陈年的小说就无异于其他专写底层苦难的作品,眼界偏狭,过度悲观。然而不一样的她却于阴暗,苦难中播撒希望之花。小说的最后“一个孩子的诞生”必将成为二人重生的希望。有苦、有乐;有爱、有痛;美丽着的不完满,却是生活最完型的真实。除人物塑造外,作品中常出现的“污言秽语,不捡点的男女关系”其实都是矿井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所以说陈年写矿上小人物的生活,并非以俯视的态度,第三者的身份待之,更多的是将个人融入其间,写来真切感人。而作为读者,我们对这些小人物更多的是尊重、同情,而非厌恶、鄙夷。
《九层塔》中,有支离破碎的婚姻家庭,有深重隔阂的母女亲情,有险境重重的矿工生活,即使如此,也不乏陈平与养父间无话不谈的浓浓情意,更不乏陈平对老徐的那份短暂却美丽的爱情。黑暗里总有星火相伴,淡化了的苦难,处处潜藏温情。“九层塔”一种特殊的花,裹狭着爱与企盼。结局是温暖的,前妻回来后,陈平主动离开老徐,并与自己的养母冰释前嫌,回归最纯洁质朴的爱。
命运是难以琢磨的,蓝孩儿的离去,突然地让人来不及悲伤,然而希望还是存在的。梅影与蓝孩儿的孩子由妹妹一家抚养,一个鲜活的生命将继续生长,这是悲苦命运中的又一抹亮色。不仅《梅花沟》如此,就连读来极其浓黑与压抑的《小烟妆》中也不乏明亮处——就小烟来说,曾经欢乐幸福的家庭,在一夜间坍塌。买学区房,送儿子读不错的幼儿园,此刻真转成梦。为赚钱养家,供孩子读书,她不惜牺牲自己的身躯,沦落风尘。就这样回答了一个母亲的存在价值,而这也决定了她的生存方式。当然,这样的女子你不会厌恶她,闲她肮脏,相反心疼,同情是对这位母亲形象的最好理解。这就是陈年,她总能让我们在苦难中看到丝丝温情,在寸寸笔尖上流露着她的人文关怀。同时这部作品特殊之处还在于回忆穿插,并行线索的运用,吊足读者的胃口,直至十四部分,交织的线索才回答了读者所有的疑问。原来的朋友关系一下子变成嫖客与妓女的关系,看似荒诞,但却是生活给予的最大真实。
二、静默中的阵阵呼喊
在《梅花沟》中,黑勺子般的煤矿在蓝孩儿的描述中成了一道圣洁靓丽的风景线,但实际上,这里有“不甚干净的旅店、污浊到让人厌恶的露天澡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淳朴的民风,生活的感动却让“我”黑白的笔端再次生出耀眼的光泽。这篇小说较前面提及的《胭脂杏》而言,出场人物多,先前读来看似无关,但作者却以巧妙的构思,使这一切勾连,在使得作品更具完整性的同时,带给读者更多的是惊喜,创造了极富张力的艺术世界——“我一直寻找的蓝孩儿,竟然就是住店老板娘的姐夫”,文中最先出现的是老吴,一个退伍军人,通过开车赚取生活费,对于上级给他安排的下井工作,态度是淡然的,因为在他那里“养家糊口”才是生存的责任。我们所看到的矿难等危险,在他们的眼里似都不足为意。是无意还是无奈,笔触间,作家处处流露着担忧与同情。“蓝孩儿”“我”大学的好朋友,为生活所迫下井工作,丧失了年轻的生命,留下的只是一个受刺激而患薏症的妻子和过了年岁的老爹。这一切看来难掩悲痛,然而在那样的地方,矿难给家庭带来的无尽伤痛却是稀疏平常。“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作者将这一切逐层展现,没有激切的批判,但却在朴素的叙述中隐隐地透露出更为深切、沉重的东西。“底层生活为什么会如此的苦涩”“谁可以,谁应该为这一切负责”呼喊虽非强烈,却也是对“那群不具备完整表达自身能力人”的深厚关怀。
《九层塔》一篇关于爱与信仰的小说。陈平,一个遭遇不幸婚姻,混迹“茶楼”谋生的中年妇女,不曾希冀再次遇见爱情,只希望可以找个安稳可靠的人度过她的下半生。与她一样,养父也同样面临着婚姻窘境,与原配离婚,和年轻女子结合,自认为找到了幸福,到头来只是昙花一现。陈年在这里呈现了两代人的婚姻困境,而这也是当前社会所存在的,当代文学所热衷讨论和写作的一个话题。老徐是个执着于婚姻爱情的人,走失的妻子一直是他心头的痛,工作在矿山,诸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成为妻子逃离的缘由,这样的窘境,也是矿工们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看似在写一个人,实则在写一群人,虽并非最强有力的呼喊,但也是代底层、弱势群体,向社会,政府提出质疑。
《胭脂杏》中,像小手这类煤矿的临时工人,“猪头肉拌二锅头”之于他们是最高的生活追求,而“老婆孩子热炕头”可能有些奢侈。写来苦涩,可这样的生存状态又会有谁来观照。《小烟妆》也是如此,它展现了底层中最令人心痛的苦难——易碎的生命,突如其来的病痛,堕落风尘的女子。一切的一切,残忍的揭示着命运的无常和底层的悲哀。陈年用笔呈现了最为真实的矿工及其家庭的苦难生活,一个群体的困境,小到少人关注,没有出路的生活,谁来为矿工们的生命安全负责,又有谁去关注家庭顶梁柱失去后妻儿的生活会何去何从。淡淡的描述中实则处处是反思与关怀。
“文学的使命在于展示人类普遍意义上的生存状态或灵魂处境,在于对生命的关注,或者说对生命的悲悯。整个人类的经济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科技再發达,社会再现代化,人的生命总是有困境的。”煤炭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因较高的安全隐患,一直备受关注。山西大同作为丰富矿产资源的“拥有者”,也因频发的矿难在上世纪80、90年代成为焦点。进入新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矿井的安全化建设以及矿工、矿主安全意识的增强,矿难事故已少有发生。所以作为世纪初的陈年小说,既有对那个矿难频发时代的反思,也有对新时代工业人文关怀的启发。陈年作品大多以矿工苦难生活为背景,穿插爱情、亲情、婚姻、家庭等时下元素,在展现底层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与道德理想同时,为底层代言,呼喊,为他们争取应有的话语权和关注度,而这不正是“底层文学”的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
马禹,1993年,女,山西大同人,西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