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命题方向:味道
人说,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是最难以忘记的,只有你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在记忆里,在暗香浮动、红红的山楂闯入眼帘的刹那,身体里的血管贲张,流动于其中的血液开始喧嚣,甚至有让人克制不住想要沸腾的感觉。
文题亮相:
记忆里,春天,是自家种的南瓜花或一种不知名却甜甜的花,夏天,是自家种的丝瓜配上瘦肉,加上妈妈做的酸豆角。记忆里,最想念的是妈妈煮的面,奶奶做的素心饼!一片片金黄色的美味,闪烁着点点油花,散发着诱人香气,那是庄稼成熟的颜色,农民丰收的喜悦,更是奶奶慈爱的味道!记忆里,我同散发着墨香味道的书籍有个约定,在每个阳光明媚抑或阴雨霏霏的日子相见;记忆里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累了,就躺在绿油油的青草上,那青草的幽香,仿佛把我带进了那只有书本上才能找到的世外桃源。
请以“记忆深处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
这是一个贴合生活实际的题目,包容性很强,有张力,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写作。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
其一,精心选材,避免俗套。
在选材时,有些同学会选择母爱的味道。亲情的味道,这样在选材时就会显得俗气,主题立意难以有新意,写作时,要避免选材的俗套,另辟蹊径。
其二,借物抒情,选准意象。
写好借物抒情类文章,首先要选好所借之“物”,也就是我们要说的意象。要注意意象的优美。如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借对优美的意象——“月亮”的描写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情感。
其三,立意广泛,写出高度。
写“记忆深处的味道”,不要把选材局限于亲情,还可以把写作触角延伸到“故乡”等具有文化内涵的主题立意上来,如“故乡的味道”,通过写故乡的酸菜,来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记忆深处的味道
◎辛英杰
红灯笼,满山头,不言语,却刻在人儿心上头,引得谁呀泪儿流。
——题记
记忆中,老奶奶家门前的那棵枣树每年都会结出满树的枣儿。每到丰收的季节,那满树的枣儿就像一串串红灯笼挂满枝头,为老屋平添了几分生机,也温暖着过路人的心房。
那棵枣树的年纪已经很大了。我很小的时候,它就已经在那儿了。它的身子高大、挺拔,站在那儿,就像一个驻守边疆的战士。每到金秋时节,便是枣儿成熟的时节,红彤彤的枣子挂满它的枝桠,偶尔有一两颗还未熟的,就像豆蔻年华的少女,青涩未消。每到这时候,老奶奶看到满树的红枣子,总会露出满意的笑容,阳光下她布满皱纹的脸被那一片枣子映得通红。要是有过路的人,看到这满树的枣儿,再也挪不动步子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晶莹的枣子,忍不住咽下几口口水,也不好意思摘,只是站在那里,一副垂涎三尺的样子。老奶奶看到后,总会踮起脚,摘下两大把,塞进路人的衣兜里。
这时的我也不会闲着。我会跑到老屋门前摇枣子。我环抱住枣树的树干,可劲儿地摇,“刷拉拉”“刷拉拉”,许多涨红的枣子像下雨一般,砸到地上,似乎发出“咔嚓”的开裂声。我从地上捡起一个,不管三七二十一,整个儿塞到嘴里,“嘎吱”“嘎吱”,一股香甜的味道便直冲味蕾。老奶奶迈着小步走了过来,她眯起眼,从地上捡起那些剩下的枣子,笑着说:“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喏,你瞧,满树的枣子,让你吃个够。”
几天之后,那些枣子便一个个都待不住了,开始陆续往下落了。老奶奶想趁枣子还新鲜,摘些下来,给邻居家送點儿。她就踩着椅子,抻着身子,摘枣子。一不留神,她踩了个空,摔倒了,摔坏了腰。
那个秋天,枣子落了一地,也没人捡拾。而那棵枣树,也好像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曾经挺拔的树干也变得佝偻了,好像是在认错。
当最后一缕秋风吹过的时候,老奶奶的腰还没有好起来,医生说,恐怕她剩下的日子只能在床上度过了。老奶奶却笑着答道:“没事,躺床上就躺床上,不是还有那枣树陪着我吗?我终究是跟这枣树分不开的啊。”她满眼深情地望着门前的枣树。可最后老奶奶还是没能扛过那个冬天,就永远地走了。
又是一年中秋节,我随外婆来到老屋门前,那棵枣树佝偻着腰,站在那儿,红彤彤的枣挂满枝头,像当年一样。外婆惊奇地发现,那棵枣树的顶部分了杈,生出一条新的枝叶。那条新的枝叶借着老树的力量,爬到了屋外,生机盎然。外婆说那是老奶奶的魂。
一阵风吹来,满树的枣子簌簌落下。我捡起一颗放进嘴里,那股香甜沁人心脾,霎时间勾起了我往日的记忆。我这才发现,枣树和老奶奶已经成了我心底深处最难忘的记忆。
点评
作文选取老奶奶家门前的一棵枣树作为描写对象,并且以枣树为线索串联起全文,使得作文的条理非常清晰。叙述上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表现了自己对枣树、对老奶奶日渐深厚的感情。全文语言流畅自然,清晰地表达了儿时枣树带给“我”的欢乐和美好。不足之处在于,作文结尾的点题不够自然。
记忆深处的味道
◎郑佳宜
记忆深处的味道,是老屋的味道。
那间老屋,于我总是有着独特的记忆。或许是因为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所以心里总觉得老屋就是我的童年。
印象中,上一次见到老屋,已经不知道是哪一年了。老屋离我现在的生活实在是太远了。可老屋带给我的回忆,却是那样的清晰。那些时光深处的记忆,就像老电影一样一帧一帧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在记忆中,我们家的老屋占据了全村最好的位置。出门沿着小路一直走,就是村子里的馒头房,向左转就是村里的戏台。每到晌午,爷爷总是拉着我的手走出老屋,穿过小路去馒头房买馒头。可是爱闹腾的我闲不下来,总是趁爷爷不注意,就偷偷溜到戏台那里,去看看有没有别家的小孩子也出来玩。爷爷买完馒头找不到我,倒也不着急,他慢悠悠地从馒头房里走出来,对着戏台的方向喊一声:“我可要回家吃饭了,今天你奶奶做的饭是你最喜欢的。”喊完,爷爷提着一大袋子馒头边走边说:“我要全吃完了,一点也不给你留。”躲在戏台后面,本来想捉弄一下爷爷的我,听他这么一说,便沉不住气,“哇”地一声哭了出来,边哭边跑回家,进门时还被门槛绊了一下,这下哭得更是撕心裂肺。奶奶听见我的哭声,赶紧放下手中的锅铲,从厨房跑了出来,小心地把我抱起来,拍拍我身上的灰,嘴里念叨着:“不哭不哭,没事了没事了。”等把我安抚好了,奶奶这才回过头去数落爷爷,爷爷此刻就像个犯了错的小孩一样,不停地点头,应和着奶奶说的话。
老屋里有一间房,里面放满了爷爷下地用的工具,那里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堂。每当爷爷扛着锄头要去菜地里时,我就一定要去找一把小镰刀,嚷着要一起去。说着是去帮忙除草,实际上就是去摘路边的小花。从老屋到菜地的这一路上,我摘的花已经编了两个花环了,头上都戴不下了。到了菜地,我就拿着手里的工具给蚂蚁挖个洞。偶尔也会打开菜地边的水龙头弄点水,把刚建好的蚂蚁的家搅成泥巴,玩得不亦乐乎。
后来,那间老屋被夷为平地,重新盖起了新的楼房。我们家也同样分到了新房子。可是每每回老家,看着眼前崭新的楼房,想着以前充满欢乐的老屋,心里就像压着一块巨石,沉重无比。老屋给我留下的回忆实在是太过美好了,以至于偶尔想起那些幸福的片段,嘴角还是会忍不住地上扬。
老屋再难寻回,童年的时光也一去不复返,可老屋带给我的欢乐滋味和幸福感受,值得我用一生去咀嚼、回味。回首往事,唯有珍惜当下,砥砺前行?
点评
作文以老屋引出童年的美好回忆,偷偷溜到戏台边玩耍、挖蚂蚁洞、玩泥巴等童年趣事,将“我”的调皮可爱、天真无邪表现得淋漓尽致。小作者选材真实、典型,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写出了自己对童年的怀念。不足之处在于,作文题目是“记忆深处的味道”,但又是以老屋为线索,可改为“老屋的味道”;结尾虽升华了主题,但是没有进一步点题、扣题。
命题方向:味道
人说,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是最难以忘记的,只有你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在记忆里,在暗香浮动、红红的山楂闯入眼帘的刹那,身体里的血管贲张,流动于其中的血液开始喧嚣,甚至有让人克制不住想要沸腾的感觉。
文题亮相:
记忆里,春天,是自家种的南瓜花或一种不知名却甜甜的花,夏天,是自家种的丝瓜配上瘦肉,加上妈妈做的酸豆角。记忆里,最想念的是妈妈煮的面,奶奶做的素心饼!一片片金黄色的美味,闪烁着点点油花,散发着诱人香气,那是庄稼成熟的颜色,农民丰收的喜悦,更是奶奶慈爱的味道!记忆里,我同散发着墨香味道的书籍有个约定,在每个阳光明媚抑或阴雨霏霏的日子相见;记忆里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累了,就躺在绿油油的青草上,那青草的幽香,仿佛把我带进了那只有书本上才能找到的世外桃源。
请以“记忆深处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
这是一个贴合生活实际的题目,包容性很强,有张力,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写作。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
其一,精心选材,避免俗套。
在选材时,有些同学会选择母爱的味道。亲情的味道,这样在选材时就会显得俗气,主题立意难以有新意,写作时,要避免选材的俗套,另辟蹊径。
其二,借物抒情,选准意象。
写好借物抒情类文章,首先要选好所借之“物”,也就是我们要说的意象。要注意意象的优美。如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借对优美的意象——“月亮”的描写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情感。
其三,立意广泛,写出高度。
写“记忆深处的味道”,不要把选材局限于亲情,还可以把写作触角延伸到“故乡”等具有文化内涵的主题立意上来,如“故乡的味道”,通过写故乡的酸菜,来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记忆深处的味道
◎辛英杰
红灯笼,满山头,不言语,却刻在人儿心上头,引得谁呀泪儿流。
——题记
记忆中,老奶奶家门前的那棵枣树每年都会结出满树的枣儿。每到丰收的季节,那满树的枣儿就像一串串红灯笼挂满枝头,为老屋平添了几分生机,也温暖着过路人的心房。
那棵枣树的年纪已经很大了。我很小的时候,它就已经在那儿了。它的身子高大、挺拔,站在那儿,就像一个驻守边疆的战士。每到金秋时节,便是枣儿成熟的时节,红彤彤的枣子挂满它的枝桠,偶尔有一两颗还未熟的,就像豆蔻年华的少女,青涩未消。每到这时候,老奶奶看到满树的红枣子,总会露出满意的笑容,阳光下她布满皱纹的脸被那一片枣子映得通红。要是有过路的人,看到这满树的枣儿,再也挪不动步子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晶莹的枣子,忍不住咽下几口口水,也不好意思摘,只是站在那里,一副垂涎三尺的样子。老奶奶看到后,总会踮起脚,摘下两大把,塞进路人的衣兜里。
这时的我也不会闲着。我会跑到老屋门前摇枣子。我环抱住枣树的树干,可劲儿地摇,“刷拉拉”“刷拉拉”,许多涨红的枣子像下雨一般,砸到地上,似乎发出“咔嚓”的开裂声。我从地上捡起一个,不管三七二十一,整个儿塞到嘴里,“嘎吱”“嘎吱”,一股香甜的味道便直冲味蕾。老奶奶迈着小步走了过来,她眯起眼,从地上捡起那些剩下的枣子,笑着说:“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喏,你瞧,满树的枣子,让你吃个够。”
几天之后,那些枣子便一个个都待不住了,开始陆续往下落了。老奶奶想趁枣子还新鲜,摘些下来,给邻居家送點儿。她就踩着椅子,抻着身子,摘枣子。一不留神,她踩了个空,摔倒了,摔坏了腰。
那个秋天,枣子落了一地,也没人捡拾。而那棵枣树,也好像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曾经挺拔的树干也变得佝偻了,好像是在认错。
当最后一缕秋风吹过的时候,老奶奶的腰还没有好起来,医生说,恐怕她剩下的日子只能在床上度过了。老奶奶却笑着答道:“没事,躺床上就躺床上,不是还有那枣树陪着我吗?我终究是跟这枣树分不开的啊。”她满眼深情地望着门前的枣树。可最后老奶奶还是没能扛过那个冬天,就永远地走了。
又是一年中秋节,我随外婆来到老屋门前,那棵枣树佝偻着腰,站在那儿,红彤彤的枣挂满枝头,像当年一样。外婆惊奇地发现,那棵枣树的顶部分了杈,生出一条新的枝叶。那条新的枝叶借着老树的力量,爬到了屋外,生机盎然。外婆说那是老奶奶的魂。
一阵风吹来,满树的枣子簌簌落下。我捡起一颗放进嘴里,那股香甜沁人心脾,霎时间勾起了我往日的记忆。我这才发现,枣树和老奶奶已经成了我心底深处最难忘的记忆。
点评
作文选取老奶奶家门前的一棵枣树作为描写对象,并且以枣树为线索串联起全文,使得作文的条理非常清晰。叙述上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表现了自己对枣树、对老奶奶日渐深厚的感情。全文语言流畅自然,清晰地表达了儿时枣树带给“我”的欢乐和美好。不足之处在于,作文结尾的点题不够自然。
记忆深处的味道
◎郑佳宜
记忆深处的味道,是老屋的味道。
那间老屋,于我总是有着独特的记忆。或许是因为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所以心里总觉得老屋就是我的童年。
印象中,上一次见到老屋,已经不知道是哪一年了。老屋离我现在的生活实在是太远了。可老屋带给我的回忆,却是那样的清晰。那些时光深处的记忆,就像老电影一样一帧一帧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在记忆中,我们家的老屋占据了全村最好的位置。出门沿着小路一直走,就是村子里的馒头房,向左转就是村里的戏台。每到晌午,爷爷总是拉着我的手走出老屋,穿过小路去馒头房买馒头。可是爱闹腾的我闲不下来,总是趁爷爷不注意,就偷偷溜到戏台那里,去看看有没有别家的小孩子也出来玩。爷爷买完馒头找不到我,倒也不着急,他慢悠悠地从馒头房里走出来,对着戏台的方向喊一声:“我可要回家吃饭了,今天你奶奶做的饭是你最喜欢的。”喊完,爷爷提着一大袋子馒头边走边说:“我要全吃完了,一点也不给你留。”躲在戏台后面,本来想捉弄一下爷爷的我,听他这么一说,便沉不住气,“哇”地一声哭了出来,边哭边跑回家,进门时还被门槛绊了一下,这下哭得更是撕心裂肺。奶奶听见我的哭声,赶紧放下手中的锅铲,从厨房跑了出来,小心地把我抱起来,拍拍我身上的灰,嘴里念叨着:“不哭不哭,没事了没事了。”等把我安抚好了,奶奶这才回过头去数落爷爷,爷爷此刻就像个犯了错的小孩一样,不停地点头,应和着奶奶说的话。
老屋里有一间房,里面放满了爷爷下地用的工具,那里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堂。每当爷爷扛着锄头要去菜地里时,我就一定要去找一把小镰刀,嚷着要一起去。说着是去帮忙除草,实际上就是去摘路边的小花。从老屋到菜地的这一路上,我摘的花已经编了两个花环了,头上都戴不下了。到了菜地,我就拿着手里的工具给蚂蚁挖个洞。偶尔也会打开菜地边的水龙头弄点水,把刚建好的蚂蚁的家搅成泥巴,玩得不亦乐乎。
后来,那间老屋被夷为平地,重新盖起了新的楼房。我们家也同样分到了新房子。可是每每回老家,看着眼前崭新的楼房,想着以前充满欢乐的老屋,心里就像压着一块巨石,沉重无比。老屋给我留下的回忆实在是太过美好了,以至于偶尔想起那些幸福的片段,嘴角还是会忍不住地上扬。
老屋再难寻回,童年的时光也一去不复返,可老屋带给我的欢乐滋味和幸福感受,值得我用一生去咀嚼、回味。回首往事,唯有珍惜当下,砥砺前行?
点评
作文以老屋引出童年的美好回忆,偷偷溜到戏台边玩耍、挖蚂蚁洞、玩泥巴等童年趣事,将“我”的调皮可爱、天真无邪表现得淋漓尽致。小作者选材真实、典型,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写出了自己对童年的怀念。不足之处在于,作文题目是“记忆深处的味道”,但又是以老屋为线索,可改为“老屋的味道”;结尾虽升华了主题,但是没有进一步点题、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