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了解目的语文化是学习语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英美概况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涉及内容极其广泛,对学生来说如何学好这门课、对教师来说上好这门课都是难题。作者首先对本校情况进行了分析,其次讨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后关注了在英美概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 英美概况 教学策略 思辨能力
1.引言
英美文化作为目的语文化,对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英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它来自决定我们生活结构的信仰和习俗的这个社会遗传结合物。Ellis(2000)提出对所学语言的文化和社会习俗感兴趣的语言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成功性更大。了解英美文化,认识西方文明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部分。
某些学生对此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如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教好这门课程的难度可想而知。
2.现状及问题
2.1教学问题
因为这门课程牵涉的内容很多,所以容易出现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老师很想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都告诉学生,但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很难面面俱到,有时难免失去趣味性和交际性。如果都以学生为中心安排教学活动,那么虽然能活跃课堂氛围,但会遗漏很多知识点,所以教师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另外,这门课程的很多教材都是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编写的,虽然之后有再版,做了一些修改,但还是有些滞后。全英语编写的教材,对于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看起来十分吃力。相应地,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会有所降低。
2.2学生态度问题
在我接触的本校的很多大二、大三学生中,很多学生缺乏对西方国家最基本的了解,例如英美的政治体制、选举制度、陪审团制度等。说到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学生有些不以为然。因为此课程包罗万象,涉及英语国家的各个方面,如政治、历史、地理、教育、宗教、法律等,而学生也许只对其中某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而有些方面则完全不了解,且不关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如何在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中找到平衡点,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2.3批判性思维的缺失
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很单纯地认为西方社会在各个方面比中国好,但让他们具体说说哪里好,也说不清楚。在这个时代,一些学生难免会出现崇洋媚外的心态,但正因为不了解,所以才会认为外国的东西比中国的好,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事实呈现在学生面前,告诉他们世界是发展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应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有了这样的认识,对学生的思想便是一种提升。
3.教学策略
3.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网络走进大学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需要运用大量视频、图片资料辅助教学,让学生有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例如,在第一堂课讲述英美地理的时候,我运用大量图片和视频文件介绍山川河流、城市风貌和著名的城市地标等。当涉及美国政治体制时,我为学生播放了美剧“House of Cards”(《纸牌屋》)的片段,并且告诉他们,总统、议会、最高法院的三权分立制度,互相制衡是美国的政治特色,以及众议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中的党鞭、党魁等一系列的名称及其关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激发了学生对西方政治体制的兴趣。
3.2文化比较法
英美两国的国情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有很多不同之处。每个星期我都会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比较英美两国的优势与劣势,有时还会加入我国的情况,甚至是别的国家进行对比。胡红梅(2012)认为,在英美文化教学中,把不同的英语国家相结合有助于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理解文化内涵。例如,在讲福利(welfare)的时候,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西方国家的福利比我国好,那么这是事实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向他们简单介绍了英美两国的福利制度,还提到了福利较好的加拿大、北欧国家及部分阿拉伯国家等,让他们了解每个国家国情不同,福利也不尽相同,而福利较好的国家,相对税收也比较高。另外,福利好的国家也会养一大批的懒人。所以,我们看任何事情都不要只看表面,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3.3体验式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进来。如讲美国政治体制:美国是两党轮流执政,在总统竞选中有很多电视辩论的环节,于是我找来了一段相关视频,展示几位候选人辩论的场景,播完视频后,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准备一些问题,然后在下一节课让他们对相关问题进行辩论。在讲西方的节假日的时候,恰逢感恩节,让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书籍资料,然后上课时讲述感恩节的来历,我播放了梅西感恩节大游行(Macy’s Thanksgiving Day Parade)的视频,最后让学生亲自制作感恩节卡片,送给他们想感谢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从体验中感受到西方文化的魅力,更有效地记住知识点。
3.4引入时事新闻
世界总是在变化发展的,每天都有动态新闻,教科书上的内容总是滞后的。所以在教授英美概况这门课程时,一定要注意结合现实发展。例如,美国的医疗保险改革,书上提到“美国是唯一的没有全民医保的西方发达国家”。然而,奥巴马总统在2012年推行的全民医疗改革却获得成功,人称Obamacare,让美国这个西方发达国家终于有了全民医保,可是听上去很好的全民医保也引出了很多分歧,原因是什么呢?在教学中,我播放了相关的新闻视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西方国家的医保情况。
3.5趣味故事
每周上课我都会准备与主题相关的小故事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二战历史的时候,日本突袭珍珠港,美国立即向日本宣战,致使在美国的日裔面临很大的压力,他们被关入集中营,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此时日裔的二代,甚至三代自愿为美国参战,他们就是著名的日裔第442军团第100独立步兵。因为他们英勇战斗在欧洲战场上立功无数,伤亡率极高,被称为“紫星营”,他们用东亚人的坚韧勇敢,用鲜血证明自己的忠诚,从而用这样的小故事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鼓励学生抒发其独立见解。 3.6考核方式
在考核的时候,要求他们写一篇他们感兴趣的有关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小论文(coursework)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开放式的选题,让学生有了很大的空间思考和研究,激发了他们的浓厚兴趣。课本上提供的知识当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生要阅读相关书籍,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等。例如,有学生就讨论了买房和租房:为什么英美人尤其是年轻人大多是以租房为主,而中国人则大多偏爱买房?他们联系了段义孚的American space,Chinese place(美国人的空间观,中国人的地域感),比较了中美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并结合现在中国的房价,分析得相当透彻深入。
4.培养思辨能力
培养独立性思考和辩证思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也是当代大学生所缺失的,他们往往会相信别人的一面之词,迷信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却很少质疑。所以在英美概况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因为这门课程与其他常规的阅读、写作、听力课不同,做题显得并不那么重要。教学上应该更偏重思考,给学生呈现事实,让他们自己判断是非对错,挖掘事实背后的真相。
沉浸式的学习语言和文化,并不代表被其同化,有了批判性的思维,才能更准确地认识世界发展的规律和轨迹。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应该学会正确客观看待事物发展,不被既定印象左右。黄源深(2010)认为,英语学生如不摆脱“思辨缺席”,走上岗位后,充其量只能做一个掌握一定技能、却亦步亦趋的匠人。他还指出没有思辨能力,英语专业学生很难有出头之日。
5.结语
英美概况课程的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应该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使内容最大化。但是,某些时候老师只能点到为止,所以要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地挖掘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一堂课、一门课程、一个老师能够做到的,却是每个老师的职责所在。在实际教学中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发,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参考文献:
[1]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0.
[2]胡红梅.浅析英美概况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2012(11).
[3]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
[4]周静琼.当代美国概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英美概况 教学策略 思辨能力
1.引言
英美文化作为目的语文化,对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英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它来自决定我们生活结构的信仰和习俗的这个社会遗传结合物。Ellis(2000)提出对所学语言的文化和社会习俗感兴趣的语言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成功性更大。了解英美文化,认识西方文明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部分。
某些学生对此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如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教好这门课程的难度可想而知。
2.现状及问题
2.1教学问题
因为这门课程牵涉的内容很多,所以容易出现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老师很想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都告诉学生,但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很难面面俱到,有时难免失去趣味性和交际性。如果都以学生为中心安排教学活动,那么虽然能活跃课堂氛围,但会遗漏很多知识点,所以教师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另外,这门课程的很多教材都是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编写的,虽然之后有再版,做了一些修改,但还是有些滞后。全英语编写的教材,对于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看起来十分吃力。相应地,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会有所降低。
2.2学生态度问题
在我接触的本校的很多大二、大三学生中,很多学生缺乏对西方国家最基本的了解,例如英美的政治体制、选举制度、陪审团制度等。说到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学生有些不以为然。因为此课程包罗万象,涉及英语国家的各个方面,如政治、历史、地理、教育、宗教、法律等,而学生也许只对其中某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而有些方面则完全不了解,且不关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如何在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中找到平衡点,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2.3批判性思维的缺失
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很单纯地认为西方社会在各个方面比中国好,但让他们具体说说哪里好,也说不清楚。在这个时代,一些学生难免会出现崇洋媚外的心态,但正因为不了解,所以才会认为外国的东西比中国的好,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事实呈现在学生面前,告诉他们世界是发展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应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有了这样的认识,对学生的思想便是一种提升。
3.教学策略
3.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网络走进大学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需要运用大量视频、图片资料辅助教学,让学生有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例如,在第一堂课讲述英美地理的时候,我运用大量图片和视频文件介绍山川河流、城市风貌和著名的城市地标等。当涉及美国政治体制时,我为学生播放了美剧“House of Cards”(《纸牌屋》)的片段,并且告诉他们,总统、议会、最高法院的三权分立制度,互相制衡是美国的政治特色,以及众议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中的党鞭、党魁等一系列的名称及其关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激发了学生对西方政治体制的兴趣。
3.2文化比较法
英美两国的国情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有很多不同之处。每个星期我都会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比较英美两国的优势与劣势,有时还会加入我国的情况,甚至是别的国家进行对比。胡红梅(2012)认为,在英美文化教学中,把不同的英语国家相结合有助于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理解文化内涵。例如,在讲福利(welfare)的时候,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西方国家的福利比我国好,那么这是事实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向他们简单介绍了英美两国的福利制度,还提到了福利较好的加拿大、北欧国家及部分阿拉伯国家等,让他们了解每个国家国情不同,福利也不尽相同,而福利较好的国家,相对税收也比较高。另外,福利好的国家也会养一大批的懒人。所以,我们看任何事情都不要只看表面,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3.3体验式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进来。如讲美国政治体制:美国是两党轮流执政,在总统竞选中有很多电视辩论的环节,于是我找来了一段相关视频,展示几位候选人辩论的场景,播完视频后,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准备一些问题,然后在下一节课让他们对相关问题进行辩论。在讲西方的节假日的时候,恰逢感恩节,让学生课后阅读相关书籍资料,然后上课时讲述感恩节的来历,我播放了梅西感恩节大游行(Macy’s Thanksgiving Day Parade)的视频,最后让学生亲自制作感恩节卡片,送给他们想感谢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从体验中感受到西方文化的魅力,更有效地记住知识点。
3.4引入时事新闻
世界总是在变化发展的,每天都有动态新闻,教科书上的内容总是滞后的。所以在教授英美概况这门课程时,一定要注意结合现实发展。例如,美国的医疗保险改革,书上提到“美国是唯一的没有全民医保的西方发达国家”。然而,奥巴马总统在2012年推行的全民医疗改革却获得成功,人称Obamacare,让美国这个西方发达国家终于有了全民医保,可是听上去很好的全民医保也引出了很多分歧,原因是什么呢?在教学中,我播放了相关的新闻视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西方国家的医保情况。
3.5趣味故事
每周上课我都会准备与主题相关的小故事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二战历史的时候,日本突袭珍珠港,美国立即向日本宣战,致使在美国的日裔面临很大的压力,他们被关入集中营,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此时日裔的二代,甚至三代自愿为美国参战,他们就是著名的日裔第442军团第100独立步兵。因为他们英勇战斗在欧洲战场上立功无数,伤亡率极高,被称为“紫星营”,他们用东亚人的坚韧勇敢,用鲜血证明自己的忠诚,从而用这样的小故事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鼓励学生抒发其独立见解。 3.6考核方式
在考核的时候,要求他们写一篇他们感兴趣的有关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小论文(coursework)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开放式的选题,让学生有了很大的空间思考和研究,激发了他们的浓厚兴趣。课本上提供的知识当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生要阅读相关书籍,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等。例如,有学生就讨论了买房和租房:为什么英美人尤其是年轻人大多是以租房为主,而中国人则大多偏爱买房?他们联系了段义孚的American space,Chinese place(美国人的空间观,中国人的地域感),比较了中美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并结合现在中国的房价,分析得相当透彻深入。
4.培养思辨能力
培养独立性思考和辩证思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也是当代大学生所缺失的,他们往往会相信别人的一面之词,迷信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却很少质疑。所以在英美概况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因为这门课程与其他常规的阅读、写作、听力课不同,做题显得并不那么重要。教学上应该更偏重思考,给学生呈现事实,让他们自己判断是非对错,挖掘事实背后的真相。
沉浸式的学习语言和文化,并不代表被其同化,有了批判性的思维,才能更准确地认识世界发展的规律和轨迹。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应该学会正确客观看待事物发展,不被既定印象左右。黄源深(2010)认为,英语学生如不摆脱“思辨缺席”,走上岗位后,充其量只能做一个掌握一定技能、却亦步亦趋的匠人。他还指出没有思辨能力,英语专业学生很难有出头之日。
5.结语
英美概况课程的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应该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使内容最大化。但是,某些时候老师只能点到为止,所以要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地挖掘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一堂课、一门课程、一个老师能够做到的,却是每个老师的职责所在。在实际教学中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发,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参考文献:
[1]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0.
[2]胡红梅.浅析英美概况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2012(11).
[3]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
[4]周静琼.当代美国概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