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差异性分析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林啟霞(1987-),女,广东湛江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根据调查,不同群体间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差异,其中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最显著,其次是生源地、性别和专业,不同年级间的差异性较少。直接就业是地方高校绝大多数学生的首要选择,对发展空间、大城市、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最为热衷,对首份工作缺乏长期发展的计划。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差异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62-02
  就业价值取向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2015年5月,笔者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对全校学生开展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78份,有效率为96.86%,问卷内容包括“行为取向”和“价值判断”,比较维度有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和家庭经济状况。
  一、行为取向的差异化分析
  在这一维度笔者设置了4道问题:“毕业后的打算”、“就业地区”、“单位性质”和“首次签约期”。
  在“毕业后的打算”选择上各个群体间没有较大差异,普遍选择直接就业,其中来自城镇(23.53%)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略高于地级城市(20%),但在乡村(19.44%)的学生中又更低;同样在各年级中,大二(12.5%)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最低,大一(26.32%)和大三(25%)基本持平,大四和大五又出现下降。男生和女生对于“继续深造”的选择基本持平,工科生(24.32%)在各专业中最高,贫困生(25%)的比例高于非贫困生(17.18%)。值得注意的是较少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可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仍有待加强。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大多数学生集中于珠三角城市,较少选择西部或偏远地区,其中,只有来自城镇(17.65%)的学生有一定比例愿意到小城镇就业,其他生源地的学生几乎不愿到二三线以外的小城镇或乡村就业,在专业和性别比较中,文科(15.33%)和女生(8.7%)相对有可能到小城镇就业,贫困生基本不愿意到小城镇就业,各年级间除大一(10.53%)其他年级也基本不愿意到小城镇就业。可见,小城镇的发展现状仍不能吸引大学生,而贫困生从小城镇出来后多半不愿意回去建设家乡,反哺情怀的缺失也是教育的责任。
  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各生源地学生的差异不大,但乡村的学生仅有8.33%的比例愿意去私营企业;在各年级中,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差异不大,大四和大五绝大多数选择私企;在性别上,男生倾向于私营企业(21.74%),女生倾向于外资企业(34.78%);而贫困生与非贫困生较大的区别在于贫困生(66.67%)比非贫困生(55.56%)更倾向于在政府机关工作;各专业间没有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学生更倾向于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这是一种求稳心态的表现,也是中国根深蒂固“求仕”思想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作用在弱势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第一次签约期的选择上,“半年内”的比例最多。其中,来自乡村(50%)的学生选择“半年内”的比例比城镇(41.18%)和地级市(33.33%)要高,并且乡村(19.44%)的学生选择“3个月”的比例明显低于城镇(35.29%)和地级市(33.33%);在各年级中,大一到大三的学生较多选择“半年内”,大四和大五的学生更多选择“3个月内”;在专业中,工科的学生倾向于“1-3年”,理科(61.11%)和文科(53.85%)的学生较多选择“半年内”;男女间差别不大,但非贫困生(31.11%)选择“3个月”的比例较贫困生(16.67%)高出一半,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未来职业缺乏长远的计划。
  二、价值判断的差异化分析
  在这一维度笔者也设置了四道题目:“就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初始薪酬”、“服务边远和西部地区”以及“对违约行为的看法”。
  在就业因素的选择上,来自地级市及以上的学生对个人发展(53.53%)和专业对口(53.93%)较为看重,来自城镇的学生更看重薪酬(58.82%)和个人兴趣(52.94%),乡村的学生较看重个人发展空间(69.44%)和薪酬(58.33%)。这一点在各年级中有一个变化过程,低年级(大一,68.42%)的学生更看重薪酬,高年级(大三,70.83%)的学生更看重个人发展空间,同样,文科和理科生更看重薪酬,工科生更看重个人发展,男生(58.7%)比女生(47.83%)更看重薪酬,非贫困生(60%)比贫困生(45.87%)更看重薪酬。可见,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有物质至上的色彩。
  在初始薪酬问题上,大部分学生集中于选择2501-3000元。其中,来自地级市及以上的学生集中于选择“2000-2500元(40%)”和“3000元以上(33.33%)”,来自城镇(58.82%)的集中于2500元以上,乡村的可接受2000元以上;在各年级中,大一(57.89%)的学生较多选择2500元以上,其他年级各选项较平均,可接受2000元以上;在各专业中,文理科生可接受2000元以上,理科生则更多选择3000元以上(38.89%),此外,女生比男生对初始薪酬的要求更低,非贫困生也比贫困生的要求低。初始薪酬的选择是学生就业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大部分学生的选择切合实际。
  在对“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的看法上,大部分学生选择“精神上支持,自己不会参加”,这一选择在各年级和专业上没有明显差异,在生源地上,来自地级市及以上的学生中有6.67%的学生选择“行动上支持,有打算参加”和53.33%的学生选择“不清楚,看情况”,表明这部分学生有参加的可能性,同样,女生和贫困生中也表现出有参加的可能性,可见,目前学生对这类项目的热情度仍不够,奉献精神的培育有待加强。   在对违约行为的看法上,大部分学生认为“不道德,应尽量避免”,但也有5.88%的学生选择“有更好的工作不介意违约”。其中,来自乡村有66.67%的学生选择“不道德,应尽量避免”,对违约的行为容忍度最低;在各年级中大二有83.33%的学生选择“不道德,应尽量避免”,容忍度最低;
  在各专业中,文科生有84.62%的学生选择“不道德,应尽量避免”;男女生区别不大,但有8.7%的男生认为“有更好的工作不介意违约”。同样,在非贫困生中有8.89%的学生选择“有更好的工作不介意违约”,而贫困生中没有。可见,对违约行为大部分学生有正确的认识,但也应看到有一部分家庭条件和自身条件较好的学生出于现实的考虑会选择违约。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功利主义或物质至上的色彩,尤其在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宽松的学生中表现明显,此外,女生和低年级学生对就业抱有较多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对未来缺乏长远计划。当前,本科生对“珠三角城市”和“事业单位”条件的就业机会乐此不疲地追逐虽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其对目标的积极追求,但也明显脱离实际,特别是“继续深造”比例之低和“初次签约期”之短都说明我们的学生对就业形势缺乏深刻的认识,对个人的未来发展缺乏长远计划。
  三、建议与意见
  (一)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理性就业价值取向
  面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功利主义化的倾向,首要任务是通过摆数据、讲事实、轻体验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正确认识;其次,根据群体差异,应加强引导来自城市的非贫困生树立个人长远发展为主的价值取向,鼓励其继续深造或主动到西部、边远山区去磨练自我,增长见识和社会阅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加强专业认知教育,使其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在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能增强立足于专业谋求个人发展的信念。对于贫困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可引导其树立报效家乡的决心,当前,小城镇和农村明显缺乏专业人才,如果贫困生能有反哺情怀,毕业后带着知识和技术报效家乡必然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局面。
  (二)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强生涯规划教育
  由首次签约期之短可知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的认识较模糊,对个人的未来发展缺乏规划。因此,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清形势、认识职业,并有效地督促学生建立短期和长期的职业发展计划,以实现高质量就业。此外,高校也应致力于在现有的教育体系基础上形成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帮助学生理性的评价自己,准确的定位,进而克服用人单位缺少“想聘之才”、学生“无业可就”的现象,让大学生能充分就业,使社会更加稳定和有序。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
  基金项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王天营,李玉淑.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实证研究——基于性别、生源地和年级的差异[J].理论前治,2014,(2).
  [2]常素枝.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分析与对策[J].黑河学刊,2013,(10).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为学生做好榜样。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源于学生的模仿能力。尤其是教师外在的风度仪表,更是学生最易模仿的。因此,教师应该关注自身的风度仪表。  关键词:教师;风度仪表;心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82-01  一、教师美的标准  1.衣着朴实整洁而不呆板。  教师是知识和教养的化身
期刊
作者简介:孙华军(1986.12-),男,汉,江苏徐州,思政助教,文学硕士,嘉兴学院南湖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笔者将“三走”活动与团学活动相结合,探索思政教育新阵地,以此探析在各高校风起云涌开展“三走”活动的背景下,以机建系团总支举办“首届大学生健身健美大赛”为例,探寻“三走”活动常态化机制,搭建有效平台,践行“三走”活动精神,转化思政教育新阵地,让“三走”活动成为大学
期刊
作者简介:李俊松(1984.6-),男,汉,四川达州人,物流管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产品物流。  摘要:本文结合天府学院双语教学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研究学校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双语教学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独立院校;双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85-01  
期刊
作者简介:陶然(1980-),女,汉,湖北武汉人,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度改革。  摘要: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人际交往的技巧与交往模式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情商指导下的交往模式直接决定着人际交往的成功或失败。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几种交往情商模式,研究其对大学生人
期刊
摘要: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以山东理工大学1500名非英语专业2013级、2012级和2011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处在大学英语学习不同时期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如何在学校现有教育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动性和学习效果,为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英语自主学习;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期刊
作者简介:罗通彪(1967.03-),男,汉,四川苍溪人,大学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加工教学、研究与科研管理。  摘要: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存在的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脱节,职业培训与社会需求不适宜,技术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提出调整专业设置,强化社会培训,组建社会服务团队,服务新农村建设等措施,以提高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路径  中图
期刊
摘要:现在实验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通过B/S模式实现汽车类实训室网络化建设和管理。是建设实验室的需要,实验室日常管理中引入6S管理的理念;是加强学生实训教学管理的需要,完成规章制度的建设,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完善6S管理规范中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促进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促进实验室的利用,打造出技能人才。  关键词:B/S模式;技能型;汽车;实训室;6S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2-0035-01  1.专题教学的内涵  从语文教材的发展历史来看,教材的编排方式经历了文选型、语言训练型、训练点和内容组合型直至今天的专题组合型。  新课程推荐教师们开展专题教学,所以应严格界定专题教学概念。专题主要是指专门研究及讨论的题目,德国注重专题教学方面的研究,20世纪背景下的专题教学已然发展为西方国家教育教学
期刊
摘要:陶行知老先生说:“社会即学校”。我们充分利用社会的活环境进行教育,长汀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红色小上海”的美称,有着许多革命旧址,古今名人、名胜古迹,这些文化底蕴为游戏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在开展了“历史名人我爱你”的主题活动后,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结合实际开展“杨成武广场”的建构游戏活动。  关键词:本土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
期刊
作者简介:唐思敏(1988-),女,汉,广东中山人,助教,文学学士,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摘要:几十年来,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了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以IT专业就业的大学生应结合时代特点,了解和发挥自我专业的优势取向,制定科学的、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