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谖客孟尝君》是《战国策》中的名篇,其“欲扬三抑”笔法鲜明突出的运用,使叙事逻辑、形象塑造变得妙趣多姿,“令人读一段想一段。真有武夷九曲,步步引人入胜之致 。”(清代余诚在《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四)让我们在细微之处进行揣摩品读,来进一步感受其独特别致的妙处。
此文一抑冯谖无才无能。冯谖才智出众,而文章开始却让他以“不能自存”“无好”“无能”的落魄穷乏的形象示人,没有亲谒却“使人属孟尝君”来表达“寄食门下”愿望的情节,更会让读者觉得这很有可能是一个不能自食其力、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的形象。作者欲扬先抑,欲露先隐,而冯谖藏才不显,寓巧于拙,形象描绘立刻“平地起风澜”,摇曳陡生姿;而这一抑,也似乎可见冯谖在试探孟尝君是否真能做到“客无所择,皆善遇之”,同时,也侧面衬托出孟尝君礼贤下士、慷慨待客的君子风范。
此文二抑冯谖贪得无厌。冯谖寄于孟尝君门下,不顾“君贱之”,三次“弹铗而歌”,先后提出了食餐有鱼、出门坐车、供养家口的要求,在门客的嘲笑轻视中,读者顿觉其得寸进尺,有些“厚颜无耻”。而面对冯谖“任性无赖”的索求之举,孟尝君竟然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此一抑,让读者在冯谖“贪婪”品性的定位中,生出几分厌烦,而孟尝君宽容大度的形象也在反衬中强化了。不过,在渐生波澜的情节中,读者也心生疑问:有着“无业”“无好”“无能”“三无”简历的冯谖无劳无功,却无所顾忌地要求提高待遇;何德何能,竟大言不惭地升级非分之想?“嗜贪”成性还是另藏玄机?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于是,冯谖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读者也在心中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故事情节会如何发展?冯谖又会有怎样的表现?真是让读者不断思之疑之,又猜之断之,好似登山揽胜、下洋寻宝,风景诱人,魅力不减。真是欲罢不能,欲止难从。
此文三抑冯谖矫命焚券。孟尝君贴出通告寻找一位深谙会计业务能去薛地收债的门客,冯谖毛遂自荐,愿受此任,何其主动,何其自信!孟尝君致歉并委以重任加之冯谖“责毕收”的信誓旦旦,让每一位读者都充满了更大的期待。期待其收债凯旋,满载而归;期待其受君赞赏,加官晋爵。但是情节走向未如读者所愿,冯谖不顾孟尝君的信任重托,竟然自作主张,矫命焚券,何等唐突,何等反常!完不成使命,交不了公差,曾经自信满满的冯谖你又该怎样面对孟尝君呢?读者在暗暗为冯谖捏一把汗时,又对他的“鲁莽草率”“不计后果”多了几分责怪。空手而归,孟尝君不悦,而所买的“义”又似乎那么虚幻遥远,不知其在何处,其效安现?读者对冯谖的做法也心存疑虑,又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冯谖的形象也再次经受质疑的挑战。可以说,这一抑,让读者疑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情节也在悬念迭造、姿态横生的叙述中多了几分引人入胜的思索和趣味。
最终“营造三窟”的典型情节,让读者豁然开朗,明知了孟尝君的重利轻义,更懂得了冯谖的仁义爱民,而冯谖的深谋远见也终于“拨开云雾见阳光”了。孟尝君受“三窟”之益颇多,真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其罢相归薛,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可谓深得民心;其巧借诸侯重聘大造声势,助己恢复相位,可谓深得威权;其请命齐王在薛地建立先王宗庙,固己地位,免除后顾之忧,可谓深得其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这足见冯谖的智慧超群,见识卓越。
作者“欲扬三抑”的笔法,成熟精妙,让冯谖这样一位独特不凡的策士,呼之欲出,光辉闪耀,也使其穿越千年风雨、万里河山,渐渐融入国人的心田,深深地扎根吐绿,茁壮参天,风姿无限,化为一片永远的春色!
此文一抑冯谖无才无能。冯谖才智出众,而文章开始却让他以“不能自存”“无好”“无能”的落魄穷乏的形象示人,没有亲谒却“使人属孟尝君”来表达“寄食门下”愿望的情节,更会让读者觉得这很有可能是一个不能自食其力、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的形象。作者欲扬先抑,欲露先隐,而冯谖藏才不显,寓巧于拙,形象描绘立刻“平地起风澜”,摇曳陡生姿;而这一抑,也似乎可见冯谖在试探孟尝君是否真能做到“客无所择,皆善遇之”,同时,也侧面衬托出孟尝君礼贤下士、慷慨待客的君子风范。
此文二抑冯谖贪得无厌。冯谖寄于孟尝君门下,不顾“君贱之”,三次“弹铗而歌”,先后提出了食餐有鱼、出门坐车、供养家口的要求,在门客的嘲笑轻视中,读者顿觉其得寸进尺,有些“厚颜无耻”。而面对冯谖“任性无赖”的索求之举,孟尝君竟然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此一抑,让读者在冯谖“贪婪”品性的定位中,生出几分厌烦,而孟尝君宽容大度的形象也在反衬中强化了。不过,在渐生波澜的情节中,读者也心生疑问:有着“无业”“无好”“无能”“三无”简历的冯谖无劳无功,却无所顾忌地要求提高待遇;何德何能,竟大言不惭地升级非分之想?“嗜贪”成性还是另藏玄机?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于是,冯谖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读者也在心中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故事情节会如何发展?冯谖又会有怎样的表现?真是让读者不断思之疑之,又猜之断之,好似登山揽胜、下洋寻宝,风景诱人,魅力不减。真是欲罢不能,欲止难从。
此文三抑冯谖矫命焚券。孟尝君贴出通告寻找一位深谙会计业务能去薛地收债的门客,冯谖毛遂自荐,愿受此任,何其主动,何其自信!孟尝君致歉并委以重任加之冯谖“责毕收”的信誓旦旦,让每一位读者都充满了更大的期待。期待其收债凯旋,满载而归;期待其受君赞赏,加官晋爵。但是情节走向未如读者所愿,冯谖不顾孟尝君的信任重托,竟然自作主张,矫命焚券,何等唐突,何等反常!完不成使命,交不了公差,曾经自信满满的冯谖你又该怎样面对孟尝君呢?读者在暗暗为冯谖捏一把汗时,又对他的“鲁莽草率”“不计后果”多了几分责怪。空手而归,孟尝君不悦,而所买的“义”又似乎那么虚幻遥远,不知其在何处,其效安现?读者对冯谖的做法也心存疑虑,又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冯谖的形象也再次经受质疑的挑战。可以说,这一抑,让读者疑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情节也在悬念迭造、姿态横生的叙述中多了几分引人入胜的思索和趣味。
最终“营造三窟”的典型情节,让读者豁然开朗,明知了孟尝君的重利轻义,更懂得了冯谖的仁义爱民,而冯谖的深谋远见也终于“拨开云雾见阳光”了。孟尝君受“三窟”之益颇多,真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其罢相归薛,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可谓深得民心;其巧借诸侯重聘大造声势,助己恢复相位,可谓深得威权;其请命齐王在薛地建立先王宗庙,固己地位,免除后顾之忧,可谓深得其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这足见冯谖的智慧超群,见识卓越。
作者“欲扬三抑”的笔法,成熟精妙,让冯谖这样一位独特不凡的策士,呼之欲出,光辉闪耀,也使其穿越千年风雨、万里河山,渐渐融入国人的心田,深深地扎根吐绿,茁壮参天,风姿无限,化为一片永远的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