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计划:那些从故乡带回的植物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ao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FPiX工作室的“还乡计划”已经进入了第七个年头,故乡的植物成为了拍摄对象。
  或许在摄影上,也有“七年之痒”——确定今年春节的拍摄主题,着实让计划发起人任悦有点为难。知名德国摄影家托马斯·鲁夫对于如何拍摄花曾这样表示:“很想拍,但就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拍!”大师尚且面临这样的困窘,这一季的参与者们,能完成好这个任务吗?
  同时,我们要用怎样的方式观看故乡的植物?
  在过往的生活中,我们对植物投入的注意力可以说是吝啬的,无论花繁还是叶茂,似乎都抵不上对自我意识的强调,植物总是被动背负着某些意义。但它们的本来面貌,是什么样的?
  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是,现代人是否还有真正的故乡,抑或仅拥有想象中的乡愁?每年春节,还乡带来的复杂情绪总让人浮想联翩。植物与故乡,无论哪个,在表达上都是难题。
  OFPiX工作室尝试引导摄影师用影像来探究这两个难题。回到故乡,重新观看这些无声植物,看清楚每个隐秘的细节、记住它们的名字,并怀着客观的好奇心探究它们的历史。这就是“植物与故乡”工作坊发出的任务。
  春节期间,21位工作坊成员四散到天南海北,又从故乡带回了各自的植物和书页。他们中有7位来自北方(北京、山西、山东),14位来自南方(四川、重庆、云南、福建、广东、江西、湖南、湖北)。最终的成果,令人惊喜。

植物之美


  植物向来是各类艺术题材中体现“美”的符号,它们的色彩、形态备受大自然恩赐,而意涵也常常被升华指代人类的某些美好品格。突显植物之美,是本次工作坊一个鲜明的特点。
  来自四川成都的吴为,将成都望江楼公园里的竹子装订成了一本《竹之游》。这些照片用富士中画幅相机拍摄,画质清朗温润。11.6×29.5厘米的开本十分修长,顺应了竹子的形态。竹影婆娑之间,藏着摄影师在一座公园中的童年、青春回忆。吴为觉得,通过与植物长时间的相处,她“打开了自己”,能与植物做交心的朋友,让它们守护自己的秘密。
  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的吴雨航,循着一份药引重新刺探家乡重庆江津。这本书展现的情感浓烈而隐晦,书名“Teng”既代表“藤”的缠绕感,也隐含“疼”的刺痛感。在一次旧疾复发后,母亲为他写了一副土药方,全家人都为他上山采药熬制,缓解他的疼痛。虽然家乡是回不去的存在,但家乡的草药植物,却深深地寄托了摄影师个人情感、亲情关系和乡愁的联系之中。成品摄影书装帧设计上的许多细节,也与他这种隐秘的痛感卡日呼应,例如采用了刺穿书页的骑马钉、在伤疤式的贴纸上题写书名,并用透明的硫酸纸附在封面上,让“Teog”的感觉不那么突兀。书中的照片是冷调的,而各处小细节则体现出摄影师略带温度的情感。
  同样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殷晖,制作了一本色彩明媚的相册——《喜光》。四季如春的昆明,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阳光和鲜花。从封面开始,这种明媚就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镭射纸映射出五颜六色的光线。在拍摄时,殷晖有意使照片稍微过度曝光,凸显阳光的存在。

植物与人的故事


  植物本无情,但一旦它们进入生活,为人所开发、利用、欣赏,就必然承载了人的情感和文化。在本次工作坊中,便有几位摄影师着眼于人与植物的关系,讲述了几个深情款款的故事。
  云南大理盛产兰花,摄影师刘立楠的父亲就是一位兰花的“死忠粉”,養兰30年。兰花不仅是他用以交易的商品,更是割舍不断的情怀。刘立楠拍下了家中那些静静开放、驯顺的兰花,也深入山林,为桀骜不驯的野生兰花取景。翻开《山下兰芽》A5大小的书页,里面装嵌了一本A6尺寸的兰花相册,那是刘立楠父亲多年来积累的兰花写真相册的微缩版,其中的照片有父亲自己拍的,也有请照相师傅和朋友拍的,目的就是在兰友之间相互传阅鉴赏。整本书围绕着兰花与家庭的种种联络展开,洋溢着清新而温情的气息。
  同样在云南,有一种叫“飞松”(又称云南松)的植物也成为了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来自云南个旧的梁心,讲述了过年期间家人与松毛产生联系的温暖场景。他们会将这种绵软的松毛铺在地上,吃饭时一家人席地而坐,也可以当作睡觉的床。松毛铺垫着全家人的过年生活。书的名字相当直白——《没有松毛不算过年》,梁心在扉页写到:此书献给没有忘记传统过年方式的离乡人。
  女摄影师叶岚认为自己有三个故乡——自己的故乡(江西吉安)、父亲的故乡(广西扶绥)以及丈夫的故乡(湖北公安),关于故乡的记忆存储在不同的地方。公公家的小花园唤起了她对已逝父亲的想念,而在拍摄时她却发现,自己想呈现的父亲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父辈的精神”——平凡却又不甘平凡。丈夫也好,儿子也好,他们都将继承两位老父亲的人生哲学,而叶岚也把这本书定名为《父亲》。这是一本如此真诚的书,锁线精装、内嵌照片的棉布封而,全是摄影师的亲手制作。

另类观看


  植物一定等同于美和深情吗?21部交回来的作品里,总会有几个不一样的视角。幽默和跳脱之下,还藏着一些值得细细品味的东西。
  来自北京的林家赓做了一本《冻死个人儿了》,光是名字就已经吸引了观者一半的注意力。这本骑马钉小册子一共20页,读来轻巧愉快,却蕴藏着反抗与冲突。摄影师一开始就想将它与传统的摄影书区分开,制造一种“阅后即焚”“脆弱廉价”的感觉。书中美艳的花朵图像,都是在宜家商场拍摄的假花,而黑白的枯树照片来自春节期间的北京植物园。假的艳丽,真的反而枯萎,这种冲突反映了摄影师对北京“故乡感”的质疑。
  白叨叨的《无花之花》稍显“佛系”,因为他并没有拍真正的花。山西的寒冬并没有花朵盛开,但摄影师感受到了人们对花的向往:花灯、花样造型、花色服饰各处都有。他还加入了想象性的表达,将“心花怒放”“貌美如花”的人也归到花的范畴中,用人来表达花,拓展了植物主题的边界。
  还乡之后,每个人都掌握了一些植物的知识,以从未有过的视角去观看植物,很多人借由此主题重新观察家乡,或与家人展开了深度的交流。这次还乡的成果,在5月6日奇遇花园咖啡馆的“模拟丛林”书展中得到了展示。21本摄影书陈列在咖啡馆外的桌子上,供慕名前来的影友和过往的行人翻看。植物的故事,顺着每双翻书的手蔓延了下去。
  我们不可能看懂所有的植物,或许也没有能力重返真正的故乡。以植物为引子,在记忆和现实的交织中重新认识故乡,或许可以稍稍减少我们对故乡的陌生感。
其他文献
海蔚蓝  中国的山寓意广博,中國人对山也有敬畏之心。  孔子便说:仁者爱山。这个“仁者”实在是一个慈悲高尚的人格象征,关爱人类,心忧天下。这种理想的人格与山结缘,无疑使中国山更富有内涵和意义。  借助山来阐述中国人对传统、当代以及未来的思考是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馆长、总策展人海蔚蓝在纽约曼哈顿策划“山艺术·中国摄影家的镜像”大展的命题本意。这场包含27位摄影家63幅不同作品的展览将在纽约的核心地块
期刊
他是众多超一线明星的御用摄影师,全球报价最高的广告摄影师之一,被哈苏官网誉为“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摄影师”。纵观他大部分作品,都是从“人”的维度切入,表达更深层次的内在精神。他通过无数时代人物的面孔,解读着他眼中的这个时代。  他,就是艺术家汤辉。  人,闭上眼睛会有很多种原因,睡眠、放松、回味、打坐、思考......当然还有不屑、无视、痛楚、死亡......面对世间嘈杂的一切,闭眼,是否可
期刊
归乡  襁褓中的苦难,  年少的离愁,  模糊又深刻。  抹去泪痕。  用你清澈的眼睛  微笑吧。  我们总会  带着希望,  回到家乡。6月28日  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北部加拉蒙山区的杰拉吉尔镇前的过境点,返乡难民办理简单的登记、核验手续。今年5月,叙军方宣布大马士革及其周边地区武装分子被完全清除,安全局势好转,部分难民开始成规模地返乡。目前已有约3200名难民办理了登记返乡手续,准备返回他们
期刊
中國人相信,自然是人的精神栖居之所。因此,“山水”孕育着中国的历史与文明,成为传统文化、审美中最独特的DNA。  而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形成了中国人的美学、哲学基础。无言的山水,千年来沉默地容纳着历代中国士人的抱负与情怀。走下朝堂的柳宗元对着万籁无声的群山写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告诉后人:“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在纯粹的自然中,渴望“出世”的人找
期刊
因拍摄黄山而出名的汪芜生,今年4月在上海去世,享年73岁。一生中,他留下了一批极具辨识度的“黄山”影像:黑色的山,白色的云海,嶙峋的岩石和松枝,一片缥缈的山水意象。  汪芜生1945年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196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1973年担任安徽新闻图片社摄影记者,1981年旅居日本和美国,2010年归国。他于1974年开始拍摄黄山,在他出版的8本摄影集中,有5本直接在标题中便提到了黄
期刊
杨泳梁是在上海旁边的郊区长大,从1980年代起,他就旁观着上海这座都市的发展。他年幼师从香港中文大学老师杨洋,接受了国画、书法等中国传统艺术教育近十年,这段经历就像是向未来伸出的橄榄枝,让他形成了对中国文人山水以及古典绘画的良好审美,成为日后切入创作的角度。  从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国美院上海设计分院毕业后,在2005年,杨泳梁开始用水墨进行试验、创作,在转年便完成了《蜃市山水》系列,其中大量使用
期刊
陈业伟  风光是许多摄影师最钟情的题材之一,或光影交错、或色泽艳丽、或风格简约,人们不断探索寻找未曾被发现的自然之美。在这些摄影师中,陈业伟将他对风光摄影的热爱表达到了极致。为了拍摄白雪皑皑的壮阔高山,他辞去了在金融领域的工作,历时十多年,走遍了从喜马拉雅到喀喇昆仑的所有山峰、冰川,成为全球首位独立完成14座8000米级雪山的摄影家。  登山不是一件易事,探险者需要克服各种自然考验,面对未知危险,
期刊
穆森登神庙  在真正踏上爱尔兰国土前,对于这个国花是三叶草的国度的了解还仅仅来自于课本中其与英國数百年的爱恨情仇,U2、小红莓等爱尔兰乐队大腕儿,以及2003年首度来华、在人民大会堂连演八场、场场爆满的《大河之舞》。不过,这座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的“翡翠岛国”一直是让我充满向往的地方,只待一日将其美好——发现。  当这一日终于到来,即将踏上被幸运三叶草守护的土地前,我犹豫再三,
期刊
适马(SIGMA)是个喜欢特立独行的日本厂商,总能搞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他们最新的产品是2019年7月推出的全畫幅可换镜头无反相机fp。  这台2460万有效像素的可换镜头无反相机没有采用适马独有的X3感光元件,而是采用了常规的背照式无低通CMOS,卡口是“马徕松”联盟共同的L卡口。快门速度范围B门、30~1/8000秒,背后固定式液晶屏为3.2英寸,像素210万,对焦系统对焦点数量49个。无论
期刊
巴西不仅拥有享誉世界的“足球王国”称号,对冲浪运动的热爱也是由来已久。近期,旅居巴西的摄影师王卫光拍摄了一组海边冲浪的作品。常年居住在里约热内卢,他深深感到冲浪运动在巴西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男女老幼,各阶层群体都会参与其中。王卫光说:“冲浪不是人与人的对抗性运动,是人对自然的驾驭与和谐。巴西人十分喜爱富有挑战趣味的运动,在海浪波涛中,冲浪带给人们的酣畅淋漓之感,正是巴西人自我个性的展现和释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