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选秀节目中的信任危机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lzs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本论文选题从选秀节目出发,选择选秀节目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选秀节目在制作与播出过程中暴露出的信任危机。在进行论文资料收集时,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文献资料的收集,主要是通过阅读专业教材中有关选秀类节目制作方面的理论,同时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看专家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这其中主要是针对选秀节目发展现状的细节进行讨论,笔者选取了从2005年至今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对论文的创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选秀节目研究概况
  选秀节目,是一种面向普通民众的、低门槛的电视才艺选拔节目,主办方将选拔过程制作成电视节目予以播出,并对参赛者中的优胜者进行发掘、培养、包装,帮助其实现明星梦,并将其纳入娱乐体系之中的一种电视娱乐节目。国外的媒体人将电视选秀节目归结为“真人秀”节目的一种形式。
  目前关于选秀节目的研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秀节目的起源及在我国发展概况
  赵军的《真人秀电视节目的真实性研究》和王静的《选秀节目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共同提到:作为选秀节目的鼻祖,2002年,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推出《美国偶像》,该节目立刻红遍全美。2004,湖南卫视模仿《美国偶像》而打造的一款真人秀歌唱才艺节目《超级女声》,获得空前成功,从而引发了国内选秀类节目的发展狂潮。
  郑欣的《电视选秀节目研究综述》和张小弛的《试议选秀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之路》中指出,以《超级女声》为始,2006年中国的选秀赛事进入白热化阶段,《梦想中国》、《挑战主持人》、《加油,好男儿》、《寻找紫菱》《中国红歌会》等轮番上阵。
  (二)我国选秀节目成功的原因
  1.平民化:选秀是大众娱乐需求的真实体现
  郑欣在《电视选秀节目研究综述》中提出,“不分唱法、不论年龄、不问地域”,这种全民海选的传播模式是当今娱乐节目的重要特点,也是“全民狂欢”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她认为,低门槛、少限制、平民化给参与者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均等机会。
  2.参与性:传受互动的传播模式
  电视传播过去一直是单向传播,电视观众大多情况下属于被动接受。选秀节目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强大的参与性与空前的互动性使得人人都能成为选秀节目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观众可通过短信投票决定参赛选手的命运,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大众参与的热情。
  3.真实性:引起受众的自我认同
  赵军在《真人秀电视节目的真实性研究》中指出,真人秀节目成功源于其“真实性”,摄入镜头的真实人物的娱乐故事,对大众有很强的吸引力。当观众认为节目是真实的,就会产生依赖,引起共鸣,建立起与真人秀电视节目稳固的关系。
  (三)我国选秀节目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
  对于我国选秀节目暴露出的问题,众多专家和文献资料均有较一致的分析及结论。
  1.原创性不足,同质化严重
  王静的《选秀节目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张小弛的《试议选秀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之路》、陈可昉《“秀”从何来,“秀”往何去》及金妍的《对国内选秀节目出路的思考》均认为我国选秀节目盲目克隆、照搬照抄国外选秀节目,本土气息微弱,内容上严重同质化,观众渐渐产生心理疲劳,继而对此类节目产生抵触心理、冷淡此类节目。
  2.恶意炒作
  陈爱华、李婷的《中国选秀节目的发展瓶颈及对策》、彭思源的《浅析中国选秀节目的现状与发展》、金妍的《对国内选秀节目出路的思考》及张小弛的《试议选秀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之路》中均认为选秀节目为了抢夺收视率,费尽心思地炒作,不断制造各种新闻和噱头来吸引观众的注意,使得选秀节目走入了一个歧途和误区,即重心不是放在节目质量、选手培养上,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比赛之外的东西,例如刻意制造的话题、媚俗等。
  3.短信投票遭质疑,公平性有待考证
  王静的《选秀节目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和陈可昉的《“秀”从何来,“秀”往何去》共同指出,短信投票是电视选秀节目饱受非议的重灾区。陈可昉指出,众多选秀节目时时传出选手买票丑闻,对选手短信票数的质疑也声声不断,大大小小、来路不明的投票公司应运而生。种种非议,严重削弱了电视选秀节目的公平性。
  (四)如何解决我国选秀节目中的问题
  关于我国选秀节目的出路,陈爱华、李婷的《中国选秀节目的发展瓶颈及对策》、张小弛的《试议选秀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之路》、王静的《选秀节目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彭思源的《浅析中国选秀节目的现状与发展》及杨雅芸的《娱乐选秀节目多的反思》中都提到了应对我国选秀节目危机的对策。
  1.正确的定位及严格的底线
  其中,张小弛和王静都认为,电视作为大众媒体应树立其良好的社会效应。娱乐选秀节目的立意和主旨也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选秀节目为大众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它们实现自我的梦想,这才是选秀节目应该传达的信息。而不应误导年轻人,让他们认为只要参加选秀就能找到通向成功的捷径。
  2.加强媒体自律
  彭思源在《浅析中国选秀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中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并存,反映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陈腐落后的价值观念也如污水横流,导致了信仰危机、文化贬值、精神滑坡、道德失范等问题。反映到选秀节目上,具体表现为:盲目克隆、过度炒作以及急功近利等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失范。加强媒体自律,有利于防止和消除新闻腐败,恢复和提升媒体公信力。
  3.注重节目的本土化和个性化,树立自己的节目品牌
  王静和杨雅芸共同认为,是否足够本土化、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选秀节目能否获得长远发展的决定点。
  杨雅芸认为,要将节目形成品牌的力量,这种品牌的力量需要不断积累,仅仅依靠投机做节目无法长远取胜。
  而金妍则认为我国有丰富的传统资源和民间资源,创作不愁源头。她举了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的例子,《中国红歌会》充分结合了江西这块老革命根据地特有的地域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赢得了大众的高度认可。   二、媒体信任危机研究概况
  目前关于媒体信任危机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关于媒体公信力的概述
  管洪在《公信力:媒体的生命之基》中阐述了媒体公信力的含义,表明了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性,通过摆数据显示了我国观众对电视媒体的信任缺失度,以及提出了媒体该如何提升公信力。
  (二)从电视栏目解读我国媒体信任危机
  熊芳芳的《从全民选秀看媒体公信力》、董妮的《从真人秀节目引发的信任危机的思考》及方杰的《国内典型电视栏目潜在“信任危机”现状分析》对我国媒体信任危机进行了分析及指出了解决措施。
  方杰从“电视情感栏目、电视养生栏目、电视法制栏目”的三个角度分析了这些电视栏目在播出过程中媒体责任感的缺失及观众信任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电视栏目必须重拾媒体公信力的结论。
  熊芳芳从“选秀前、选秀中、选秀后”三个方面,提出了树立媒体公信力的三个办法:树立正确导向,确保新闻真实,信息流量适度。
  (三)媒体真实性研究
  赵军在《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研究》中提出,媒体获得受众信任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媒体传播信息的真实性。
  赵军认为:电视节目提供的“真实性影像”,使受众以对节目中嘉宾的平民身份心理认同的方式参与到节目中,完成对自我认同的过程。而受众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与节目之间的交流,从而引起二者交互性的共鸣和提升,产生满意、信任、依赖等感受,与该电视节目形成稳定的品牌关系。这就是真实性能够带给观众的良好信任感。
  总结
  通过这两部分文献的参考,笔者确定了本文论述的思路以及论述的方式。基于目前的文献资料的现状,笔者在进行论文创作时希望能够借鉴到这些文献的精髓内容,然后结合笔者对我国比较有名气的选秀节目的观察,从中归纳出应对选秀节目信任危机的对策,完成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实现论文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静,选秀节目如何在困境中突围,现代视听,2009(06):52-53
  [2]郑欣,电视选秀节目研究综述,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42-50
  [3]彭思源,浅析中国选秀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中外文艺,2011(05):56-61
  [4]胡波,近年来国内真人秀节目素描及趋势分析,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08:235-248
  [5]郑欣,电视选秀节目研究综述,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42-50
  [6]朱丹,电视选秀节目的文化分析,电影评介,2007(10):78-7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拟对该篇与鲁迅《故乡》的互文性进行探讨,通过对“归乡模式”的变用,及“路”的意象的解读两个部分去探寻作家在关照国人生存、体悟人生之路上对鲁迅的内在的继承与发展——这是一个绝望与希望并存的探索之路。  【关键词】:古典爱情;归乡;生存之路  “归乡”是鲁迅小说的重要艺术表征之一,也是现当代作家常使用的文学母题。在“离去——归来——再离去”的归乡模式中,故乡作为一个特殊的存在,在小说中承
期刊
【摘要】:中篇小说《镜花》以第一人称视角“我”讲述了苏邶燕和鄢丽的虚无空寂生活,从“花”和“镜”这两个部分来分析小说的题目与内容的丰富内涵,展现出当下女性繁华生活之后的虚假的爱情和空寂的内心。  【关键词】:花;镜;女性;爱情  《镜花》是阿袁2015年发表在《上海文学》的中篇小说,以大学老师“我”的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我”应老教授的要求让其外甥女苏邶燕来旁听课程,后受邀参加她举办的大院妇女读
期刊
【摘要】:《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通过一个看似寻常的爱情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作者用细腻,冷静的笔触展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不仅揭示了社会生活中婚姻,爱情的幻象,更探讨了一个灵与肉、自由与道德相冲突的主题,展现了一位女性在经历爱情,背叛,死亡等磨砺之后走上精神救赎道路的故事。本文将从题目對主题的暗示、故事情节对主题的推动,中国元素对主题的烘托这三个方面对小说主题进行解
期刊
【摘要】:陈染的《私人生活》近似于自传,以女性角度书写了一段私人的生活体验,文本中涉及到相当一部分女性身体的描写,实质上是对传统女性身体的一种解放,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而企图追求的女性身体私人化,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女性独立。  【关鍵词】:身体描写;解放;私人化  《私人生活》描写的是一个名叫倪拗拗的倔强而敏感的女孩成长过程中一系列的关于自身私人化的经历体验,“通过对女性个体成长历程的解密,突显主体独
期刊
【摘要】:在研究外国文学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吸收,有借鉴,也有对自身文化身份地位的反思。在现代文学这个多姿多彩的发展阶段,一定的自我文化身份问题的反思,可以让自己在研究他国文化的过程中不忘自己,不忘初心。在学习研究外国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本土文化在世界上的发展与影响,这对于促进世界文学的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文化身份  从新中国的建立到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中
期刊
【摘要】:对于日本人来说,上海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特别是在明治维新以后,打着“脱亚入欧”旗号的日本把上海视为踏出亚洲的玄关,于是大量日本人怀揣各自不同的企图纷纷涌入这座“魔都”,来感受它的魔力与神秘。当时号称“东方巴黎”的上海是一个与传统中国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充满现代魅力的城市,一个西方文明在亚洲交汇融合的舞台。井东宪笔下所描画的“激变上海”给读者留下截然别样的文学感受。本论试从井东宪的文学
期刊
【摘要】:表于2015年《我们的踟蹰》是弋舟最新城市爱情长篇小说。他秉持了一种近乎“自然主义”的原则,以复杂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了现代城市人焦虑的生存、爱情状态。  【关键词】:城市;互文性;爱情;踟蹰;长篇小说  已经有多久,我们没有认认真真地谈论过爱情?在我们这个时代,讨论爱情,渐渐变成了讨论婚姻与婚外情、暧昧与记忆,以及这背后的人际关系、经济基础。这令作家弋舟不禁在他的新书《我们的踟蹰》中发
期刊
【摘要】:《骆驼祥子》写了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这一自信好强的劳动者,希望通过个人的奋斗成为独立劳动者,最终没有实现而走向堕落。旧社会的压迫、同隶属剥削阶级的车厂老板之女虎妞的结合以及祥子自身的性格弱点,孤立零散的个人奋斗选择成为导致其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而身处反动军阀连年混战、剥削者林立的黑暗社会则是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关键词】:祥子;社会悲剧;婚姻悲剧;性格
期刊
【摘要】:《石头记》主旨是“大旨谈情”,这里的“情”不单是宝黛的爱情,更是广义上人们的感情、情绪,世俗在内的普世价值,石头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入空是对“情”的一些列感悟和总结,情以空为结束并不是意味情是痛苦的根源,陷入彻头彻尾的悲剧主义,而是呼唤真情永存,激励后人探索。  【关键词】:谈情;色;空;人情;世情;  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第一回提到: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
期刊
【摘要】: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的美学大师,他的一生都是一个美的追求着与探索者。在他的作品中无不蕴含着日本文学传统中的独特的审美意识。川断康成的作品中总有一缕缕氤氲首尾的悲哀,构成他作品的悲剧美。本文试通过分析《古都》这部作品蕴含的美丽与哀愁,来揭示充溢于川端作品字里行间的日本文学独特的审美传统。  【关键词】:川端康成;美丽与哀愁;古都;传统美  《古都》和《雪国》、《千羽鹤》“以其敏锐的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