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需要一场供给侧改革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shilei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发展,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教师培训必须跟上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但现实中一些教师不愿意参与培训,存在教师培训机构“抢教师培训”的问题。近日,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创新教师专业成长”论坛上,专家呼吁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与方法,以支撑未来课堂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教师培训经费增加、培训机会增多、培训方式和手段不断丰富。然而,当前教师培训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师需求,不能完全顺应未来教育的挑战,突出表现为注重理论灌输、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单一、实效性不强等。尤其是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实际和专业成长需求,而一些培训的内容没有有效结合一线教学实际,没有结合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缺乏针对性,制约了培训效果的提高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提升。这也是部分教师参加教育培训的兴致不高的原因所在。
  伴随着对教师培训的重视,教师的培训需求其实也在水涨船高,教师已不满足于一些常规性、一般性的培训方式,而是希望有更高质量的培训资源、更具实效性的培训活动,满足其个性化的培训需求。因此,提升培训课程内容与一线教育教学实际的关联度,进一步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全面提升教师培训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6年12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教师发展阶段为基础,以能力诊断为依据,根据教师年度发展和周期性发展需求,进行递进式设计,推动教师持续成长。”前不久,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学)》(以下简称《指导标准》),为提高教师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了指导标准。《指导标准》分为培训目标、能力诊断、课程内容、实施要求等四个主要模块,旨在建立分学科的教学能力标准体系,科学设立培训目标,通过帮助教师对照“能力表现级差表”进行自我诊断,发现培训需求,然后为教师培训提供针对性的培养,从而破解教师培训难题,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
  建立教师专业测评体系,科学设立教师培训目标,在掌握教师培训需求的基础上,推进分层分类、分科分段的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是破解教师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突破点。在实践方面,从2016年开始,中国教育学会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在山东、四川、江苏等多地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实验区。通过开展教师专业测评,对教师专业水平进行数据量化分析,发现问题、了解需求,然后组织专家,针对不同教师群体,形成分层、分类、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教师专业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取得了不错成果,为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积累了诸多经验。
  21世纪的教育面临着無法预测的全球挑战,在对教育的内容、方法产生挑战的同时,也会对教育的主体——教师,对忽视教师个体需求的传统教育培训模式提出尖锐挑战。学生需要个性化的教学,前提当然是教师拥有个性化教学的能力,那么对教师的培训又岂能不针对教师个性化的成长需求而展开呢?教师培训迫切需要来一场供给侧改革。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其他文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小学生减负”“课后三点半”等问题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这些都是长期被诟病的“老问题”,多年来反复治理却始终存在。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已经不能是“头痛医头”的末端治理,而需要从源头上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教育生态,将家长、學生从种种纠结中解放出来,重新树立对教育功能的价值认同。就此话题,记者近日与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进行了
期刊
很多年前在和朋友谈论读书,就听他说读书定要“三净”:一要净手,二要净口,三要凈心。  在我看来,书是一种极具灵性的圣物,作家将其毕生的才华与人生遭际凝于笔尖,并附有思想的波澜、苦闷、彷徨与喜乐,化成智慧的文字集结成卷,静下心来一页一页阅读,还真似一个奇妙的精灵在你眼前呈现。因此,净手是要告诫自己万不得弄脏书页;净口则是要求在高声诵读时,切勿让口水沾染了书卷;净心就是要在每次阅读时除去心底的杂念,以
期刊
60年,一个甲子。  从1958年2月11日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批准并决定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起,至今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60个年头。如今,汉语拼音已经深入每一个人的学习与生活,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汉语拼音使很多人能够在互联网上学习、写作、互通信息,能够利用互联网处理公务、商务等事务,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好工具、好伙伴。  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座谈会近日在北京
期刊
校外培训在过去10多年里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校外教育的诟病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全民参与”校外培训,给学生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从而加剧了教育不公;其次,校外培训给学生带来沉重不堪的学业负担;第三,补习机构野蛮生长,对全日制学校的教学秩序造成了冲击。  尽管学界对校外培训进行了一些探讨,但校外培训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都游离于各项教育治理和改革政策之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校
期刊
2008年到2017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凌旻华对上海60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了跟踪研究,记录他们求学时经历的制度歧视、地区发展和社会文化差异等困境。  他们在上海长大,大多就读打工子弟学校,从未获得在上海中高考的资格,要么留下读职校,要么独自回乡上学,只有极个别人能最终考上大学。然而不管经历过什么,他们去了又回,仿佛这个自己没有户籍的城市,才是家的所在。  轨道交通10号线的
期刊
“我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吗?”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自己的“饭碗”。而随着人工智能进军教育领域,许多教师也开始忧虑起来:“机器人会让我失业吗?”  实际上,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2016年5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艾休克·戈尔,在自己的网络课程中,将一款聊天机器人安排为自己的助教。这一聊天机器人在后台回答问题的功能非常强大,学生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聊天对象是机器人
期刊
近期,一段采访河北衡水中学学生与家长的视频流传于网络。有学生表示,高考结束后最大的心愿,是能慢慢地“啃下骨头吃条鱼”。  用“争分夺秒”来形容衡水中学的学习节奏,一点也不夸张。视频里,一位学生看了眼手表,说自己从教室跑出来到吃完饭只花了8分钟。在如此紧张的氛围中,“啃下骨头吃条鱼”的确堪称奢侈。  近年来,在高考前后,河北衡水中学、安徽六安市毛坦厂中学等“高考工厂”被媒体集中关注,几乎已成惯例。这
期刊
韩国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被人工智能打败后,很多人开始担心,人类如何抗衡人工智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回答高中生的提问“人工智能对世界的影响”时,幽默地说:“你们要好好学习,未来还是你们的,不是机器人的。”  “学习”的确是人们面对人工智能首先要采取的姿态。  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重塑人脑  “在计算机擅长的领域中,人类绞尽脑汁来战胜人工智能是不明智的。与其在这个领域中和机器较劲,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
期刊
近日,在教育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强调“要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笔者认为,再次明确将禁止宣传状元、升学率纳入高考总体安全框架,有着重要意义。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提出的十项禁令,就包括“严禁初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中高考成绩排名、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
期刊
“未来人工智能环境下的课堂,可能是‘双师型’的课堂,人机交互、人机结合将成为主要形态。一堂课可能由一名教师和一个机器人共同来上,布置和批改作业、知识点训练、监督学习、学习情况的分析等工作可能由机器人来完成。”在日前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数据驱动教育改进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这样描述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  人工智能不能代替学习  面对席卷而来、被称为人类“第二次零点革命”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