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方法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na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学生的积极投入,而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加强对历史课文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课前阅读课文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这是历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陶行知先生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这些观点都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教”的真谛,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的做法是:一节课结束时,不仅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一番总结,还要布置一个预习作业,即预习新课。布置预习新课时,要求学生用铅笔在书本上做批注,理清头绪,归纳本节线索,使课本内容条理化、结构化,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时,学生可以在课本中划符号,所用符号应统一规范,如一般常用的重要语句下面划波浪线,准确记忆的用在字下面画小圆圈,用着重号表示关键性的字,用问号表示对课文内容的质疑等,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阅读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方便记忆,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突出重点,而且还有利于强化复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导入下一节内容。历史教材内容非常丰富,而且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从宏观上驾驭教材。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习惯上由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导入下一节内容,其实这几个问题是教师精心设计好的,学生根据问题被动地回答。我改变了这种方法,每讲完一节课,要求学生对下一节课进行预习,根据下一节的标题,各小标题的内在联系,要学生自己设计提问的问题,并且导入下一节课,学生起初虽提出了五花八门的问题,但这毕竟是经过思考的,而且这样既对前几节内容进行了复习,又对下一节内容进行了预习,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说不管多好的教学方法,如果长时间使用而不变化,学生也会厌烦,就像一首好歌百听不厌,但听千遍可能就没感觉了。教学时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要让学生有兴趣,就一定要不断拿出新东西,让学生对你的课有所期待,渴望着你的到来。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创造性设计进行教学,让他们体验学习的过程。
  三、培养学生抓考点的能力
  课后作业是加深学生印象、巩固知识内容的重要途径。现在教育体制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且高考覆盖面广,内容深,要求能力强,只有深刻挖掘教材,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在课后要求同学这样做:
  首先,把最基本的课后练习做完,课后练习题是检验本节知识掌握程度最基本的练习要求,同学必须能熟练掌握。这种练习的处理应在当节课内完成。
  其次,留课后作业,我要求作业的一道题是:在讲完的本节内容里至少找出十个填空题,十个选择题,学生可以随便在教材里找,这样学生必须对教材融会贯通,必须看完教材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掌握了教材的知识点,增加了对教材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总之,一堂好的历史课,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山西省方山县职业中学 033100)
其他文献
编号:G40(2016)13-03-02  作者:韩长玲  所谓虚拟情境是指由课程开发者根据课程的需要,以史实为依据,虚构出来的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历史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热门话题,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认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虚拟情境教学法,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那么历史课堂中如何创设虚拟情境呢?进
期刊
编号:H1(2016)13-01-02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
期刊
历史教学要与时俱进,教学的一切活动以社会和学生的发展为本,新时期的人才要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和优秀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确立现代历史教育观,追踪当代科技发展趋势,深化学科领域,完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把学生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协作者”。课堂教学中必须“以人为本”,打破“注入式”的教学理念,任学生尽可能地动起来,然学生的情感
期刊
编号:G40(2016)12-02-02  作者:徐 华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侧重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期刊
编号:O1(2016)13-04-02  作者:王钦忠  一、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有效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升数学应用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在初中数学中,很多应用题都是围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所以教师在讲解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将其放在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能够联
期刊
编号:H1(2016)12-03-03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语文教学呈现实效。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正确把握教材,合理制定教学
期刊
编号:O1(2016)13-02-01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简约而高效的数学课堂就成了我们一线教师的追求目标,教学中我努力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师生平等对话、引导提问等方式展开数学活动,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以下是本人在追求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二、大胆跳出课前预设,让平等对话实现有效课堂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导致教学
期刊
编号:G8(2016)13-03-01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1. 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
期刊
编号:O1(2016)12-03-01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教育是什么?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孩子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书写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因为写字的
期刊
编号:H1(2016)13-04-01  1.以文本导情  语文课本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文学,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在导入课文时,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挖掘出课本中极富感情的内容,经探析、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