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帆的“流浪之旅”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2月,电影《流浪地球》成為春节档口碑第一的黑马。出人意料的是,该片导演郭帆本科念的是法学专业,“不务正业”的他是如何造就了《流浪地球》的成功?
  法学院里唯一拿摄影机的人
  郭帆从小喜欢画画,11岁的时候曾获全国少儿书画大赛绘画组冠军。
  1999年,刘慈欣创作了小说《流浪地球》,正是这一年,中国高考作文中史无前例地出现了富有科幻色彩的命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郭帆的文章仅仅扣了2分,文章的亮点在于,他加入了爱情元素,并设置了意外反转的结局。
  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喜欢美术和电影的他,最后在家人的劝阻下,成为海南大学法学院一名新生。
  大二时,郭帆开始自己摸索着捣腾机器——向学校电视台借来笨重的摄影机,试着去拍文艺小短片。
  2003年,面对毕业选择时,郭帆在内心问了一下自己,“到了80岁,躺在椅子上回忆时光时,会为放弃电影梦想而后悔吗?”答案是一定会!因此,他决定去北京,追寻自己的电影梦。
  郭帆带着自己的两部短片,来到北京各大电影公司应聘,得到的回应是“我们不需要法务”“专业不对口”……郭帆屡屡碰壁,但这没能让他放弃。
  此后的6年里,郭帆一直漂在北京,尽管不能进入电影行业,但他从广告设计、传媒工作做起,逐渐站稳脚跟。他心中的电影梦依然没有消散,不懂电影前期、后期制作知识,就靠自学弥补。对电影行业有了一定了解之后,郭帆再次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并实现了愿望。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11年,郭帆自编自导了处女作《李献计历险记》。第一次当导演,他才发现做导演不只是创作的事,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包括人际关系的处理、团队管理以及拍摄现场的控制。
  幸运的是,《李献计历险记》口碑不错,次年,该片获得第16届韩国富川国际幻想电影节“欧洲幻想电影节联盟亚洲奖”。他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同桌的你》上映后,票房超过4.56亿元,影片荣获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大奖。
  不过,郭帆念念不忘的还是科幻。业余时间,他买了很多关于天体物理、量子力学的书,一点一点啃,为拍科幻片做准备。
  2014年11月,国家电影局开展“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选派郭帆、宁浩、陈思诚、肖央、路阳五位青年导演赴美国交流。短暂的交流学习让郭帆开了眼界,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流程令他叹为观止。真正意识到中美之间在电影方面的差距后,他反而想放手一搏,拍一部真正属于中国的科幻电影。
  2015年8月23日,中国作家刘慈欣撰写的《三体》斩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那是世界科幻文学领域至高荣誉,也是亚洲人第一次获此殊荣。电影界自然盯上了刘慈欣的作品。中影集团曾找过国际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吕克·贝松,邀请他们合作拍刘慈欣的作品,但都被一口拒绝了;拿给国内的几位知名导演,也纷纷被回以消极的答复。无奈之下,中影集团找到了郭帆。郭帆很开心,他立刻承接了这个任务。 “学法律的人,做事特别有条理,连标点符号都会特别较劲。”郭帆以法学生特有的严谨和逻辑性,开始构建这个庞大的科幻故事的拍摄。
  将遭嫌弃的剧本整成爆款
  《流浪地球》原著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难以直接在电影中呈现。郭帆团队对小说大幅调整,把故事主线设定在2075年,在保留原著核心设定的基础上重新编织人物关系。为了达到硬科幻的要求,让电影故事真实可信,郭帆到中科院请来4位专家帮助解决天体物理问题,并花了8个月时间来做世界观设定:在发生了太阳危机后,地球会有哪些变化,历法是否有变化,每天还是不是24个小时,没有昼夜人类如何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会如何改变……为此,团队为地球做了一个长达百年的编年史。原著作者刘慈欣都不得不佩服地说:“好的科幻是把疯狂的幻想描述成新闻报道般的真实,《流浪地球》做到了这一点。”
  特效是决定科幻片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流浪地球》最后的成片一共有2003个特效镜头,都由中国公司制作。为了精益求精,他们翻来覆去地修改。陆家嘴坍塌的那个镜头,就修改了251次。
  在中国制作科幻电影,空白的环节太多。缺少经验,拍摄工作好似看不到方向和终点的马拉松,越往后,整个团队从心理到生理越疲惫,情绪也不稳定。郭帆几乎每天都在怀疑自己,不确定电影还能不能拍得出来。让他坚持下来的,依然是最初的那个起点——不想让自己后悔。
  一般好莱坞投资一部科幻片的预算大概在两三亿美元,而郭帆最初只拿到了1亿元人民币的预算。电影拍到后期,资金出现赤字。几个投资公司一商量,又增加了几千万元的投资,很快又花光了。没钱了怎么办?郭帆把全部家当900万砸了进去;制片人龚格尔把自己的车卖了;演员们自降了片酬……为了这部科幻片,所有人倾其所有。
  所幸,他们的付出在电影上映后得到了回报。《流浪地球》票房一路逆袭。如潮的好评已然将《流浪地球》定义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开启之作”。国际大导演卡梅隆也特别送上满满期待:“希望《流浪地球》的太空之旅顺利,祝福中国的科幻电影之旅好运。”
  筹备与拍摄《流浪地球》的4年“流浪”之旅,郭帆几乎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最难的时候全靠抽烟来提神撑着,他说:“现在,终于可以下决心把烟戒了。”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其他文献
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是现年79岁的董加耕每晚都不会错过的头等大事。新闻中报道现代农村日新月异的发展的新闻,总能唤起他18岁时和乡亲们一起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回忆。去农村,是他这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决定。  董加耕生于江苏盐城农村,他从小品学兼优,14岁加入共青团任少先队大队长,初中毕业考进了龙冈高中,18岁被推荐入党。1961年5月,董加耕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哲学系。  去首都最好的大学读书,是
期刊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响应国家“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江苏共派出数十万名知青,其中有2万名知青去往新疆边陲小镇和大漠戈壁开垦农田,建设工厂,屯垦戍边长达数十年,有些人甚至终身都扎根在了那里。  1965年9月3日是南京各学校学生行动最集中的一次,人数有2000多人。他们一路上激情高歌,“让生命发出光和热……”  李兵当时只有16岁,他是写血书立志投身新疆建设中的一员,跟他坐同一排、立志“吃大苦耐
期刊
1940年,18岁的吴良镛亲历了一次日本飞机的猛烈轰炸。那天,刚考完试的吴良镛正在午休,日本飞机就轰隆隆地飞了过来。一番轰炸后,整个城市浓烟滚滚,大半个重庆陷入火海。  望着满目疮痍的城市、流离失所的民众,吴良镛体会到国破家亡的痛楚。无论世事多艰难,民众总要生活下去,他立志学建筑,学成后重建家园。  考入中央大学建筑系后,吴良镛对中国的传统建筑非常感兴趣。毕业时,他写了一篇追溯汉朝建筑的论文。著名
期刊
1913年,郁达夫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学过医学、法学和经济学。  留学期间,郁达夫接触到新思想、新环境,对日本“私小说”尤其痴爱。“私小说”多为作者描写身边琐事与心理活动,这是中国宋元话本、明清小说所没有的叙事文学创作模式。  郁达夫很快掌握了“私小说”的精神和写作技巧,并化为己用。他与同为留日学生的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组创文学团体“创造社”,1921年,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文
期刊
常州技师学院的传技广场上,红铜鲁班锁雕塑落座其中,这件巧工之作,让人不禁想起诞生过鲁班、墨子、李春等巨匠的时代。近代工业革命后,从詹姆斯?瓦特到亨利?福特,西方现代工业催生了一批能工巧匠,而曾经辉煌的中国匠人却一度式微。  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格局下,中国迎头赶上,正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格外受到重视。一个匠心回归的青春时代正潮涌向前。  如果不是事先了解,很难把“江苏大
期刊
2000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周文明开发出一款用于高清打印的软件,软件很快被一些印刷企业购买。循着自己的想法,周文明又用ASP语言开发了“QQ秀”,用户可以上传文字、照片、音频,展示个性化的自己,也略有小成。  此后,随着互联网浪潮袭来,周文明相信,网络科技发展,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将会大不一样。10年前,周文明决定创业,南京优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那一天,他就为企业定下了目标:让科技与
期刊
复旦大学法学学士、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任一个身份都能显出李晓愚的优秀。  有朋友当面恭维李晓愚,是一个在文史长河边捡拾贝壳的女子,而且像魔术师一样,时不时地变出一串串闪光的珍珠。李晓愚却不领情地转移话题说:“我只是一个资深的吃货。”在《我在剑桥》里,她曾经写过一篇《我的中国胃》。而在了解她的人看来,她还是另一种吃货——吃书的货。她到底看过多少
期刊
2018年10月2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奖大会在杭州举行,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出席,并被授予“王选奖”。他步伐稳健地走上了领奖台,从龙芯立项,到龙芯1号、2号、3号相继诞生时的情景,一幕幕在脑海闪现,他百感交集。  立项,磨难的开始  胡伟武大学毕业后被保送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2000年年末,胡伟武所在单位正要筹备CPU(中央处理器)设计项目,胡伟武心潮澎湃,
期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4月29日至30日,参加巴黎凡尔赛宫和平会议的英、美、法国家代表召开会议,议定将德国在山东所攫取的权益让与日本。  5月2日,北京政府密电通知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可以签约。次日消息传出,当晚北大学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学生大会,并约请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代表参加会议,决定次日集会示威。  5月4日,3000余名北京学生游行高呼“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呼吁各界
期刊
从电视剧《大江大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到前段时间热播的《都挺好》,2019年的热播剧,侯鸿亮几乎都参与出品。  每支常胜队伍,都有相似的价值观  从1992年入行,侯鸿亮先后当过摄像、导演、制片人,经手的作品屡获大奖。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他背后强大的团队。  侯鸿亮所在的团队被外界戏称为“处女座团队”,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爱较真,执著于剧中的细枝末节。在侯鸿亮心目中,导演孔笙是整个团队的核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