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和应对策略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m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物馆的藏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科学有效地开展博物馆藏品保护工作是博物馆的一项基础建设工作。充分认识藏品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做好藏品预防性保护工作,制定相应的预防性保护措施,有助于减少藏品受到的各种环境和社会因素的破坏,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关键词:藏品保护;博物馆;预防性保护
  博物馆是藏品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对馆藏物品分类管理,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等文化教育功能的公共机构,在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藏品标本为依托,紧紧围绕藏品来开展各项业务。博物馆的藏品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每一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也是博物馆开展各项业务的物质基础,因此,科学有效地展开博物馆藏品管理和保护是博物馆诸项业务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工作。充分认识藏品保护的重要性,切实做好藏品保护工作,是历史、社会及公众赋予藏品管理工作者的使命。
  博物馆的藏品在入馆时经过正规的入库收藏手续和分门别类入库保管。但是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很多馆藏藏品的保存环境往往不尽如人意,保管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藏品出现问题,且没有进行及时处理或因处理不当造成藏品损坏甚至报废的情况层出不穷。常见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被动思想,造成损坏的事实后果,再怎么修复处理都不能恢复保持藏品原有的样貌状态。因此,在藏品保护工作中把预防性保护工作作为重点,防患于未然,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藏品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性保护措施,来应对藏品遭受的各种环境和人为因素的破坏,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一、博物馆藏品保管存在的问题
  馆藏藏品存放的地方一般是在坚固、密闭,同时通风良好的库房。库房的环境因素对藏品保存有直接影响,是藏品保护应该关注的重点。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库房温湿度、有害气体、虫害、霉菌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还包括库房设施、人为因素等间接影响因素。
  (一)温、湿度对藏品的影响
  藏品标本存放的地方一般是坚固密闭同时通风良好的保管库房。不同的地区,季节气候温度、湿度也不同。四季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存放藏品标本的库房温、湿度变化,导致藏品的性质也发生变化。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度就会增加1~3倍,同时造成物质内在物理、化学结构上的变化,从而引起物质原有属性的破坏。温度、湿度的变化会直接引起不同类藏品的不同破坏和损害。比如纺织品、纸张、木器等藏品发霉生虫,金属文物腐蚀生锈,腊叶、昆虫标本的粉虫侵害,动物剥制标本的皮毛干裂、虫害。因此,在藏品库房的管理工作中,要把温度、湿度监控工作作为藏品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藏品进行预防保护管理。
  (二)有害气体对藏品的损害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生产,人类所处的环境日益遭到破坏。藏品文物所处的环境也会遭到各类有毒有害气体的侵蚀。比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潮湿的环境中会形成具有强腐蚀的酸性气体,当有机质的藏品文物暴露在含有二氧化硫的气体中就会受到腐蚀损害。二氧化硫还容易造成化石的风化损坏、岩石矿物的化学变质等。空气中含有HS、NOX、CL2、等气体对文物藏品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在预防性保护工作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库房微环境,使文物藏品免受有害气体的损害。
  (三)霉菌虫害的影响
  四季气温变化引起温度、湿度的差异变化不同。春夏季是梅雨天气的多发季,库房潮湿的环境易产生霉菌等微生物虫害现象。发霉和霉菌污点主要发生于腊叶标本及动物昆虫类标本等有机藏品标本中。腊叶植物标本在入库时如果烘干不够彻底,熏蒸虫害去除不完全,例如有些原有携带虫卵未被发现就入库的标本,易造成虫害。霉菌虫害也发生于动物的剥制标本中,如猕猴、水獭、鸟类等剥制标本,这些剥制标本在入库时如果杀虫不彻底都会造成霉菌虫害。鲸鱼、鯊鱼等动物皮张剥制标本在制作处理上如果脂肪未脱尽、防腐处理不够彻底,在潮湿温热的环境下也会引起腐烂虫害的发生。因此,防霉、防虫害也是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人为因素的影响
  藏品的保护管理工作是一项烦琐而又具有技术性的工作。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造成的藏品丢失和火灾事件也不少见。藏品上架或下架摆放、清洁擦拭等护理工作也易造成藏品磕碰损坏。在藏品出库过程中如果包装不妥,运输过程中车辆的颠簸震动也会引起磕碰损坏。在展览陈列摆放藏品过程中没有轻拿轻放会产生人为损坏。因此,要加强保管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准则,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藏品损失。
  二、藏品预防性保护的应对策略
  (一)温、湿度控制
  藏品标本保存环境的温度、湿度要控制在有利于藏品保存的值内。对于不同质地的文物,保存它们的温、湿度环境各不相同。经国内外博物馆藏品保护科技人员的长期研究实践,目前已基本公认的博物馆建筑物内环境气候的标准数值是: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45%~6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藏品库房应建立实时监控管理的智能化空调控制系统,采用恒温恒湿系统设备控制库房的环境温湿度,保证藏品标本的存放安全。通过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根据季节变化,合理调节适合各类藏品标本的温、湿度。如果条件不允许,应当结合本馆实际,库房管理人员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不同的季节变化制作馆藏库房的温、湿度日常监控表格,通过日、月、年的汇总表观察分析,获得每一时段库房的温、湿度变化范围,获得理想的控制范围。根据需要,通过抽风机、空调、除湿机、干燥剂等措施达到库房温、湿度要求。
  (二)有害气体的控制
  有些博物馆由于条件限制,现有环境监测手段比较简单,仅配备少量精度不高的简易温湿度表,不能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有害气体进行科学监测、科学分析和治理。因此有必要在馆内建立一套藏品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及控制系统,其无线传感环境监测器能够满足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和含硫污染物等环境质量综合评估要求,实现对库房环境质量的及时感知和风险预控,使藏品处于一个稳定、洁净的安全生存环境。对藏品保存环境的有害气体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最大限度地抑制和减缓环境因素对文物材料的破坏作用,是从源头上预防性保护藏品标本的关键,也是当前我国可移动文物保护迫切与重要的工作。   (三)人为因素的影响控制
  藏品库房管理员在藏品保护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管理员首先要严格遵守并执行库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具备基本的藏品管理工作经验和职业操守以及强烈的工作责任感。管理员在藏品出库运输前必须考虑不同材质的藏品所能承受的震动极限,采用合适的包装箱、包装方法、运输条件等。在给藏品安排上架、下架以及出库交接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粗暴用力而损坏藏品。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仔细地检查库房各个角落的消防隐患,排除各种易燃物品的存放,检查各种消防系统设备的正常使用情况,确保存在消防隐患时能及时处理。在日常的预防性保护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把预防工作放在首位,杜绝由于工作的疏忽和纰漏等人为因素而给国家文物藏品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霉菌虫害的预防控制
  有些博物馆的藏品防治虫害方法较为被动,在日常的巡查工作中发现虫害情况后再采取措施处理。较常采用的方法是用柔软的毛刷清扫虫粉、酒精擦拭、阳光晾晒、冰冻冷藏等简单的方法处理。此等类方法没有从科学可预防性保护出发,没有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虫害霉菌发生前没有能预警防治,藏品遭受霉菌虫害破坏才得以发现,给藏品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要杜绝或减少虫害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改善库房存放环境条件,使库房的微环境保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建设藏品预防性保护空气环境监测平台,监测藏品库房环境空气质量。二、藏品进出库都要进行防虫害处理。对新入库的有机质藏品的防虫防腐工艺质量要严格把关,工艺质量的好坏关系后期虫害防治的难易。三、保持库房清洁。在库房入口设置防尘缓冲带及除尘机,对进出人员进行除尘消毒,杜绝一切外来霉菌与虫害的传播介质。四、定期对藏品进行驱虫消杀。特别是易生虫害的有机质藏品,采用熏蒸、喷杀、低温冷冻、低氧防治等防治方法祛除虫害霉菌。
  三、总结
  现今,随着我国现代博物馆建设的发展壮大,藏品文物保护事业得以发展与创新,藏品预防性保护工作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国家文物局和各级地方文物保护机构也积极开展了各项有利于藏品保护的工作,在藏品环境预防性保护和藏品风险控制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藏品预防性保护领域相关应用技术研究的深入展开,有效促进了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工作的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及信息化,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梁馨,1976年6月生,女,壮族,广西人,助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藏品保护。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手册[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2.
  [2]丁宁.岭南地区博物馆藏品虫害调查报告[J].博物院,2018(2):94-103.
  [3]王春梅.嘉峪關长城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气候检测分析[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3):79-80.
  [4]马文婷.浅谈预防性保护在文物收藏及保护中的重要性[J].丝绸之路,2012(18):99-100.
  [5]王胜兰.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之实践[J].神州,2019(23):19-2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旅游景点已经成为游客观光的主要去处之一,而传统的古建筑必然是游客出行的网红打卡地,由此带来的旅游发展和古建筑保护研究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城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对古建筑进行数字化建模,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立体化、交互式展示已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本文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载体进行项目设计,借助三维技术对建筑进行数字化复原,并通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上海博物馆馆藏件之清代牙雕宝塔的修复为例,从文物背景信息调查整理、修复方案的制定与评估展开,继而详尽阐述了具体修复实操中的每一个步骤,并高度总结了文物保护及修复工作的目标、原则、重要性、技术路线与需攻克的难点。同时,本文涵盖了包括3D打印技术、爱牢达环氧树脂在内的新材料、新技术在文物修复中的使用,探讨了文化历史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关键词:象牙雕刻;文物修复;文物保护;最小干预;材料可
期刊
摘要:现如今,全球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全球一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的出现,使我国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些理念对当代城市建筑和乡村建筑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方的建筑风格影响了国内的设计风格,出现了“建筑一体化”的局面,并且这些建筑没有特点,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较强的识别性。砖瓦材料在中国建筑材料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砖瓦的施工工艺贯穿整个建筑史。  关键词:传统砖瓦材料;砖瓦工艺;当
期刊
摘要:民国时期的居民建筑属于古建筑的一种,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特别是民国建筑作为连接传统木建筑和现代化城市建筑的过渡载体,不仅体现了中西建筑风格的交融,也体现了我国历史的变迁。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包括民国居民建筑在内的很多古建筑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因此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保护。本文先探讨了民国居民建筑的历史演变和价值,并阐述了这些建筑在当今社会中的现状,结合其破坏情况,从建立
期刊
摘要:丝绸之路作为一条重要的商道对中西方政治经济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它还促成了中西方各种文化和艺术的碰撞,孕育出带有鲜明特色的多元文化造型元素。丝绸之路上众多数量的博物馆及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优秀的历史文化可以让现代产品拥有故事性、地域性以及文化内涵。丝绸之路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诞生不仅能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于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也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摘要:琉球接贡使墓是平潭重要的对外交流遗址。琉球与中国外交往来始于1372年,琉球国王中山王察度派遣其弟泰期出使中国,建立了中琉朝贡关系。本文通过挖掘平潭琉球接贡使墓文物的价值,结合清代琉球接贡使团在平潭海域的漂没事件,阐释其蕴含的深层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并探讨实现文物本体保护目标的新途径。  关键词:琉球接贡使墓;文化价值;文物保护  一、琉球接贡使墓简介  琉球接贡使墓(原琉球驸马墓)隶属平潭
期刊
摘要:磨合罗,又称作魔睺罗,自唐宋即有,是一种孩童模样的泥偶,古人也将其称作泥孩儿。在七夕当天,人们会将其置于供桌之上,据说有妇人宜男的美好寓意,而后也成了玩偶和装饰品。磨合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造型和审美属性,使它在相关学科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对磨合罗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磨合罗;起源;发展;特点  一、起源  关于磨合罗的起源,多位学者持有不同意见。首先是胡适
期刊
摘要:清代景德镇制瓷业在督陶官的管理下,官窑繁盛,进而带动了民窑的发展。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制瓷业,达到了中国瓷器生产的巅峰。本文以“督陶官”这一人物群体为中心,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古籍文献与图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其美学背后所隐藏的陶瓷文化现象。  关键词:督陶官;清代;瓷器  一、督陶官制度  督陶官,即清朝奉命管理陶政的官员,其主要职责在于组织御窑厂根据烧造任务,有秩序地生产烧造,
期刊
摘要:博物馆集聚了各种实物和非实物的文化遗产,是典型的城市文化空间,与城市软实力有着共生关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博物馆馆藏文物正快速向智慧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智慧博物馆应运而生。本文通过走访和调研杭州市22家博物馆,并结合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现场访谈等提出了智慧博物馆的文化生产功能在城市文化空间演化进程中的作用:创造出新的文化和知识,凸显智慧博物馆的文化生产功能;创造出新的体验和尝试路径,凸显
期刊
摘要: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自北宋以来,出现了许多传世摹本,现存的大概为三个版本:宋本(原作)、明本(为吴门四家之一仇英所作,也稱“仇英本”)及清院本(乾隆元年由清宫画院五名画家合作画成),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仅以张择端所绘的宋本展开,对其他版本中的主题均不作详细探讨。从元代开始,美术史学家及学者就已经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主题,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