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新闻的“硬”实力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b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日益扩大,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成为海外媒体高度关注的大事件。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再次将中国作为封面,刊载了长文《通往繁荣之路》;法新社和德新社在临近10月1日的一周,先后播发了有关中国的系列稿件。这些文章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安保等方面对中国展开大跨度、全景式的报道,其中不乏对中国沧海桑田的宏大叙事。但与这些充满“远景”和“中景”的叙述不同,英国《卫报》的“十字路口的中国”系列,以其广角镜头配合特写镜头的组合报道,从诸多外媒中脱颖而出。
  《卫报》在这组报道中,安排了经济问题、环境保护、社会变迁、政治改革、中国与世界等几个栏目,通过综述、特写、人物访谈、被访者陈述(冠以“中国的声音”的总题)等形式向读者全方位展示中国的变化和现状,其中讲述中国普通人故事的特写报道以其极具感性的“小切口”和血肉丰满的细节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常说新闻报道要“用事实说话”,我们的新中国60周年报道,也常见对历史事实的长篇陈述、不厌其烦的数字列举。然而,数字的堆叠往往被视为毒害读者阅读兴趣的氰化钾,而硬邦邦、干巴巴的事实展示本身,也常常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其说服力也就无从谈起。“酒香也怕巷子深”,这一认识凸显的是“包装”的重要,精彩的故事胜过干涩的事实,用好故事包装事实是我们改进对外报道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实现与海外读者话语体系的对接,拉近与海外受众的距离进而对其产生影响力。
  让我们看看《卫报》的文章是怎样讲故事的。
  
  选择恰当的样本
  
  在关于新中国60周年的特写报道中,《卫报》记者真正做到了放下身段,深入中国的社会基层,触探中国社会的末梢神经,象照相机镜头的推进,拉近了与报道对象的距离,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城市平民作为报道的切入点。
  《寻找爱情,自由并不是答案》一文,以一对老夫妻的故事贯穿始终,讲述他们当年如何走到一起,以及他们现在如何帮助年轻人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这对老夫妻很有典型意义,他们大半生的经历,见证了新中国60年的社会变迁:从寻找爱情需要单位批准,到市场价值左右择偶标准;从全社会共同的目标感,到价值体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一变化过程中有传统文化的势微甚至崩解,也有部分当代中国青年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回归和坚守。此外,其他人物样本——主要是寻找爱情的单身人士,也都恰到好处地诠释了记者所要表现的主题。 采集生动、鲜活的直接引语
  恰到好处的直接引语对一篇好故事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有利于表现文章主题,而且对偏重感性的普通读者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例如,“寻找爱情”一文中,一位单身的幼儿园教师反复考量择偶对象:“医生不错——因为健康很重要……工程师也可以……我不是很喜欢司机,那种工作太危险。我知道公共汽车司机很努力地工作,运送乘客,但是如果作为我的丈夫我会非常担心。”这段引语很生动,真实可信,符合人物身份,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某种变化。
  专家的引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对文章主题的解读和升华。“寻找爱情”一文引用了社会学者这样的点评:“中国真正的问题,是在家庭赡养老人的传统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间出现了断层”;“独立出去的个体,现在自发地希望重新融入集体当中”,等等。
   细节:赋予文章丰满的血肉
  
  想让故事真正活起来,离不开有血有肉、活色生香的细节。《卫报》的这篇文章并不缺少这样的段落。
  比如写主人公介绍婚姻:“每个周末,……他们在树丛中将传单象晾衣服一样挂成一排:一张张纸上写着征婚者的姓名、年龄、身高、体重、教育水平、籍贯、工作情况和婚姻状况等……有的周末,会有一千多个形单影只的人来这里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有些装作漠不关心地从旁边走过,有些则拿着本子和铅笔,皱着眉头,态度认真。”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次60周年配合报道中,我们的对外特稿正在缩小同国外优秀报道的差距,富有感染力的细节刻画正是成就这些有说服力的好故事的重要元素。
  比如,我们这样描写中国人的饥饿记忆,每天一斤粮食的定额如何分成三顿吃最耐饿,成了一个十几岁少年和同学们经常切磋的问题:“我试过二四四(早二两、午四两、晚四两),又试过四三三(早四两,中午和晚上各三两)、一五四(早一两、午半斤,晚四两),三四四(早三两,午三两,晚四两)……有人说喝稀的比吃干的管饱,……可尿几泡尿后,依旧饿。”
  再如,我们这样记录主人公对天安门的“痴迷”:“那一次,闰树军特别选了一家在天安门广场南端的旅馆住宿。第二天,他根本没出屋。他要看晨曦中的天安门、黄昏中的天安门、暮色中的天安门、星光下的天安门。‘我一天没怎么吃东西,不觉得饿,就觉得天安门怎么看都看不够。”’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认为,“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上面两段细节描写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脚,其间有一种从心中流淌出的真挚与坦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令人难以忘怀。
其他文献
编者按: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  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
期刊
2005年和2006年夏季,美中两国分别遭受了飓风“卡特里娜”和强台风“桑美”的袭击。中美两国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本国发生的自然灾难的报道是很不相同的。本文以自然灾害发生后1周时间内《人民日报》对“桑美”的报道和《纽约时报》对“卡特里娜”的报道为对比样本,通过对两家媒体报道内容构成、侧重点、新闻价值体现、对待政府的态度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来论证新闻文化不同对媒体的报道影响;并基于此
期刊
在用线形排列的拼音文字读写的西方人眼中,结构复杂多变的方块汉字,就像一幅幅奇妙的图画,它本身的美令人赞叹,而其义涵却深不可测。因此,与陶瓷、青铜、绘画等比较直观的视觉艺术相比,汉字的书写艺术,即书法艺术,在西方是最后被认识的。  近百年来,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虽然也有一些出类拔萃的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学者,但是其人数之众和著述之丰远不如其他艺术门类。近二十几年,世界各国学习汉语、喜爱中国书法艺术的
期刊
编者按 “翻译与多元文化”是前不久在上海结束的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的主题。这个主题也正是当今对外传播所面临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该主题所阐述的精辟见解,蕴涵着外宣工作者深入思考的永恒话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在接受专访时指出:“本届大会的主题体现了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人民对文化多样性的共同关注。”他同时表示,我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在国际上已经被越
期刊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会议5月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出明确政策信号:2010年底前,中央各部门各单位148家经营性出版社将全部转制为企业,其所属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等经营性出版单位一并转为企业。  与共和国同龄的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今年在迎来60年局庆的同时,其下属的多家以出版外宣图书为主的出版社,也将面临改企转制。原本以外宣为主业的事业单位,改制后如何在国家的支持下利用市场机
期刊
新疆外宣办在“7·5”事件中,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对外舆论引导工作。    第一时间有效抢占舆论制高点    “7·5”事件发生后,自治区党委迅速做出进行报道的决策,要求新闻办及相关部门组织协调好事件的舆论宣传,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当天晚上,新华社新疆分社迅速安排得力记者队伍深入现场,实地采访,同时撰写新闻稿件。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新疆电视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天山网等主流媒体纷纷刊发通稿。7月5日晚
期刊
9月19日至25日,2009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在平遥古城成功举办。大展主题为“生命·梦想”。2万余幅中外作品,25万人次参观规模。让我们在这里见证了影像艺术穿越国界的魅力。    展现世界文明的橱窗    国际摄影大展已在这里成功举办了9届,本届7天的大展让古城平遥再次成为反映世界各国摄影艺术的橱窗。大展突破了以往摄影展举办地多以反映当地人文地理风貌为主的做法,而是让平遥成为聚焦中国和世界的窗口、世
期刊
一年中要度过一半寒冷、阴暗季节的大多数俄罗斯人,对秦皇岛明媚的阳光、温暖的沙滩、自然的生态环境十分向往。如何吸引更多俄罗斯客人来秦皇岛度假旅行,一直是秦皇岛人在思考的问题。2007年秦皇岛市接待俄罗斯游客超过5万人次,目前,这股热浪仍没有降温,今年1-7月,接待俄罗斯游客1.9万人次,比2007年同比增长1.3%,俄罗斯已成为秦皇岛最大的国际客源地。    点对点推介    针对俄罗斯地广人稀,总
期刊
《法兰克福汇报》在所有的德国严肃报纸中拥有最高的国外知名度。因其在德语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它登载的文章经常被其他国家的媒体引用或转载,从而使该报成为最具国际知名度的德文报纸。每天要向大约140个国家提供该报,所以《法兰克福汇报》是德国所有高品质的日报中在国外发行最广的。《法兰克福汇报》拥有一个遍布全球的记者网,除了在国内15个城市建有分社外,还在包括中国在内的24个国家和地区派驻了记者。而在一些国际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速查1949-2009》    外文出版社,2000年9月  这是一本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周年的历史图书,内容以影响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和政策为主,同时涉及社会生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比较有影响力的事件和人物。  编者将丰富的内容浓缩为200多个关键性的词条,并按照时间顺序用一条时间轴将这些词条串连起来,勾画了当代中国发展变迁的全景式画卷。全书配有几百幅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