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机制研究

来源 :大学·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lbue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教融合”是当前高教界热点问题之一,通过产教融合,可以有效把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这也是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路径。本研究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探究其在推进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深化产教融合的对策和建议,为深入、持续推进地方应用性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5-0031-03
  产教融合办学思想已成为我国办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1],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2],是深化推动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由“产业发展的辅助作用”向“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转变,推进高校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增强应用型本科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本研究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机制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为地方本科高校有效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决策和参考。
  一、“产教融合”提出的背景
  2013年底,为促进高等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升级,缓解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难和发展的同质化倾向的结构性矛盾,政府开始推动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 [3-4]。此后,国家又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加速部分高校转型发展,促进产教融合 [1,5]。因此,新时代条件下,研究和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人力资源供给性结构改革、推进精准就业、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校企合作,甚至以政策的形式促进高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也正试图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产教融合教育观念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校的主要办学目标集中在综合性、研究型上,没有深刻认识到产教融合不仅是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其他研究型高校的标志,更是应用型高校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作为新时代“产教融合”主力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是满足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需求 [6],更是其责任与担当。
  (二)专业链与地方产业链对接不够紧密
  地方高校受原有办学思路的影响,在学科专业尤其是在新办学科专业的设置上,没有或很少考虑到地方和行业对专业的需求,导致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行业脱节,专业同质化、校企“两张皮”、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多不与行业、企业进行合作,深度合作更是不可能的。
  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教师还是以“满堂灌”的知识讲授为主,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契合的案例式、项目化教学方法应用不多;在实践育人方面,实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现代企业新技术要求。在合作育人方面,校地、校企合作不够,共享共建形式单一,缺少产学研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导致地方应用型高校所培养人才引领性不足。
  (三)科研服务地方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学研究重数量、轻服务
  现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部分教师直接从高校引进,他们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水平高,再加上评审职称导向的影响,导致其发表的许多科研成果理论性较强,但不能转化为实际生产,难以支撑地方企业或行业发展对科技成果的需求。这种科研“孤岛现象”,直接影响了地方本科高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和支撑作用 [7]。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力,服务地方活力不足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而目前多数地方本科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应用型师资队伍等不能很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这必将直接影响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的能力。
  我国当前的产业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企业核心技术和职工工匠精神存在短板,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通过产教融合,聚产业与教学两方面的内容与资源为一体,实现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联手”,培养引领产业发展的人才,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科学研究、应用型专业(学科)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三、地方本科院校促进“产教融合”的建议
  (一)立足地方,坚持应用型大学定位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基本属性就是地方性,所以,扎根地方办大学是其发展的平台和基础。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产出地方需要的应用性成果” [8]。因此,在办学过程中,突出区域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培育高质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二)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一流应用型学科专业群
  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均有自己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在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上,要加强优势学科专业群建设,突出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并通过优势特色学科专业集群建设,引领和带动其他学科专业集群建设,最终形成布局合理并能够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学科专业体系。
  此外,学科专业集群建设应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如以医药专业为主的地方高校,急需高技能医药类专业人才和一批具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和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工匠人才,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上,高校应着力建设以医药健康产业为主的学科专业集群,满足医药、食品、生物等专业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地方医药发展和“人才强市”的打造提供保障。
  (三)打造人才队伍,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地方高校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不但知识应用能力强,而且熟悉产业发展趋势,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个性化需求,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服务能力。二是立足地方经济发展主战场,不但要追求格物致知,而且要追求经世致用。树立“服务科学”即“服务生产”观念 [9],使科研与经济结合,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速推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坚持成效与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完善适用于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分层分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培训体系,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不断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四)整合资源,创新“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
  冯子芳老师认为,做好服务地方、企业革新、产业行业规划、行业企业标准、政府和社会资源的“五对接” [10],是地方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实现路径。
  地方高校应围绕区域产业集群建设和产业带建设,按照企业、政府、高校三维联动运行机制,创新“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依据产业链为人才培养指明方向,推进教学过程、课程内容、教学资源、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对接,培养能够满足产业链需求的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整合行业产业资源,及时跟进产业技术发展新要求,以人才链-产业链为基础,培养“双对接”人才,以“平台+模块”方式构建课程体系,以能力递进方式打造实践教学体系、打造集技能训练、教学科研、资源开发、技术交流、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专业群综合实训基地,实现实训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地方应用型高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解决其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教育观念认识不足、专业链与地方产业链对接不够紧密、科研服务地方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校企合作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地方高校从立足地方,坚持应用型大学定位;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一流应用型學科专业群;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整合资源,创新“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欣怡.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的产教融合机制研究[D]. 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9.
  [2] 刘晶晶.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3] 王宝宇. 新建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4] 邹松林. 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建设路径研究——以A学院为例[D]. 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6.
  [5] 泰逊. 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的创新研究[D]. 合肥:安徽大学,2017.
  [6] 贺军.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路径[J]. 南阳师范学学学报,2019,18(05):51-55.
  [7] 陈星. 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动力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7.
  [8] 刘献君. 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J]. 教育研究,2007(07):31-35.
  [9] 别敦荣. 打通产学研“梗阻”需多方联手[N]. 中国教育报,2015-11-23(02).
  [10] 冯子芳.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探究[J]. 管理观察,2016(14):81-84.
  (责任编辑:刘宇凡)
其他文献
摘 要:“1+X”证书制度的提出,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带来重要变革。文章探讨了“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明确教学标准、推动校企合作、突破传统教学三个方面共同发力,促进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以期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动力。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结构以及国家政治建设的多维转变,城市基层治理的形态和机制逐渐出现社会化、多元化的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党建作为城市基层治理中极为重
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科特点的学生对荣誉心理价值体验以及各种荣誉对學生成长的影响等,进一步丰富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工科特点的学生荣誉教育体系,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促进学校校风、学风建设。通过对工科特点的学生荣誉教育体系建设,鼓励学生不断上进,促进工科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意识,并引领集体价值观念等的
摘 要:教育部实施“双万计划”背景下,全面理解“两性一度”并据此开展一流课程建设成为高校教学工作重点。因此,高校应厘清“高阶知识”“高阶思维”“高阶能力”概念并明确其与“高阶学习”的关系:高阶学习是影响个体思维发展和知识获取的核心影响因素,高阶知识与高阶思维又将对学习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本文从“高阶学习与低阶学习的融合”“学习、思维、知识与能力的融合”两个层面建构一流课程“高阶性”生成路径,明确了
摘 要: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在《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下,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和引进高新技术的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的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借鉴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构建智能制造创新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与高校的综合实力、人才培养治理关系紧密,是完善校园治理、开展多元化培训、深化产教融
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大高校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在线教学活动,这是全面抗疫形势下教育系统积极应对之举,也是实现育人方式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契机,更是对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挑战。本文采用经验总结法和分析归纳法,以疫情常态化防控为视角,对疫情中高校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对策。结合教师在线教学的经验,明确在线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常态化模式,以期为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提供重要借鉴。
摘 要:为探讨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在平产接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60名2017级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年专助产专业的二年级女性学生,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名学生。针对助产学实训课程的平产接生部分,观察组采用基于三维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训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评价和技能考核成绩。结果显示,观察组96.67%的学生认为基于三维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训教学能够辅
摘 要:医学术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在正式参加工作前,需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实习,在此期间要灵活应用专业知识及技能,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如此才能更好地胜任相关工作。本文主要就影响外科实习教学质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外科实习;教学质量;问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R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5-00
摘 要:“00后”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路径的探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生涯教育的实施,鞏固思政教育着力点。关于大学生群体特点与生涯规划教育关系的理论和研究流派纷呈。本文选择了以代际差异视域下“00后”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具有代际差异的大学生群体所呈现的不同生涯规划心理、存在的问题,结合OBE理念思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路径,探索提高大学生生涯规划科学性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代际差异
摘 要: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资源分配失衡,资源配置依旧存在区域差异性;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有待完善,资源质量低下;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等。面对这些挑战,职业院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有效的策略,进一步推进“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互联网+”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挑战以及对策,为职业教育资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