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我国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在评价教学质量方面有效性教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准。至于怎样更好地开展电化学基础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及有效性,更是现阶段化学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对此,本文立足《电化学基础》,简要分析有效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电化学基础;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21)-24-458
引言
何为“有效课堂”,其主要指的是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及时间内,依托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一方面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
一、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以《原电池》这一章节为例,基于知识体系分析,此原理属于高中化学的一个核心基础理论,也是新课标中的关键知识点,不仅占据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且也是理解实用电池等有关知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效用。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中电动跑车高速行驶的视频,虽然没有发动机但是最高时速能达到200km/h,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清楚跑车的行驶,全部凭借7000个智能模块监控的锂电池充放电得以实现,同样,借此机会教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电动跑车不需借助发动机呢?”,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依据导学案中的框架进行初步论证,然后提出小组的观点及论证结果。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明白是锂离子电池串联将化学变为了电能,而且是现阶段广受欢迎的新能源汽车,与节能低碳环保理念相符。以视频将学生带入到探究情境中,会轻松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更能让其认识到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化学学科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师生彼此间的沟通
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及课堂地位平等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基础,对此高中化学教师需及时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尽可能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缩短学生和教师彼此间的距离,在保证有效教学的同时强化彼此间的默契配合。相比其他学科,化学会涉及大量的实验,而高中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望浓厚,针对新鲜的化学知识会十分好奇,而作为化学这种的“动手课堂”,极易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基于此,化学教师应掌握好学生整体特征。
以某道练习题为例。有种充电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如下:H2+2OH--2β-=2H2O,NiO(OH)+H2+β-O+=Ni(OH)2+OH-当是电池充电的情况下,连接外电源正极的电极会发生怎样的反应?
(1)的还原;(2)H2O的还原;(3)2的氧化;(4)H2的氧化。
在具体讲解时,教师应采取直观易懂的语言而且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如果做原电池,作为还原剂的H2要被(等待学生回答)氧化,然后提出“作为氧化剂应被怎样?”的小问题,让学生回答。而如果在充电情况下H2属于还原产物、至于属于氧化产物,连接正极的阳极会进行氧化反应,因此(3)是正确答案。
三、深入挖掘教学资源
有关教学资源的挖掘与使用,通常指的是挖掘教材与灵活运用教学设备[2]。在具体进行课堂教学时,需做到对教材的活学活用,不应只拘泥在教材,而是将教材作为基础。关于电化学这部分知识,教师完全可以和物理有关知识相结合,以此辅助学生进行学习,由此学生一方面能够学到新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巩固以往所学,有机融合其他学科理论知识,防止学生“读死书”。此外,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设备,即在讲解课程时需灵活运用辅助资源,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总结归纳环节中,教师便应将多媒体教学设备优势发挥出来,在PPT上为学生呈现直观的知识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清晰回顾这一单元学习的知识,和学生共同梳理相关内容,以此达到有效性教学。
四、突出学生课堂主体性
应正确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其主体性的发挥有助于自主意识的提高。在化学课堂中必须发挥教师具备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相关知识点讲解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开展化学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例如在观察发现铜片上面产生气泡时,化学教师应该及时加以引导,提出“稀硫酸与铜无法发生反应,试问铜片上面的气泡是怎样产生的?”,学生会就该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然后再对学生循序渐进的引导,真正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为其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一方面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强化其自学意识。
结束语:电化学基础是构建高中化学的关键部分,若使学生能够全面清晰把握这一模块的相关知识,则需要相应教学手段的支持。基于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化学教师应实现深入挖掘教材,充分运用学校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激发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课堂中真正能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汪馥郁.课堂中的逻辑味道:让理性引导教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52.
[2]王春江.高中化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电化学基础;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21)-24-458
引言
何为“有效课堂”,其主要指的是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及时间内,依托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一方面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
一、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以《原电池》这一章节为例,基于知识体系分析,此原理属于高中化学的一个核心基础理论,也是新课标中的关键知识点,不仅占据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且也是理解实用电池等有关知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效用。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中电动跑车高速行驶的视频,虽然没有发动机但是最高时速能达到200km/h,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清楚跑车的行驶,全部凭借7000个智能模块监控的锂电池充放电得以实现,同样,借此机会教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电动跑车不需借助发动机呢?”,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依据导学案中的框架进行初步论证,然后提出小组的观点及论证结果。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明白是锂离子电池串联将化学变为了电能,而且是现阶段广受欢迎的新能源汽车,与节能低碳环保理念相符。以视频将学生带入到探究情境中,会轻松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更能让其认识到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化学学科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师生彼此间的沟通
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及课堂地位平等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基础,对此高中化学教师需及时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尽可能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进一步缩短学生和教师彼此间的距离,在保证有效教学的同时强化彼此间的默契配合。相比其他学科,化学会涉及大量的实验,而高中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望浓厚,针对新鲜的化学知识会十分好奇,而作为化学这种的“动手课堂”,极易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基于此,化学教师应掌握好学生整体特征。
以某道练习题为例。有种充电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如下:H2+2OH--2β-=2H2O,NiO(OH)+H2+β-O+=Ni(OH)2+OH-当是电池充电的情况下,连接外电源正极的电极会发生怎样的反应?
(1)的还原;(2)H2O的还原;(3)2的氧化;(4)H2的氧化。
在具体讲解时,教师应采取直观易懂的语言而且要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如果做原电池,作为还原剂的H2要被(等待学生回答)氧化,然后提出“作为氧化剂应被怎样?”的小问题,让学生回答。而如果在充电情况下H2属于还原产物、至于属于氧化产物,连接正极的阳极会进行氧化反应,因此(3)是正确答案。
三、深入挖掘教学资源
有关教学资源的挖掘与使用,通常指的是挖掘教材与灵活运用教学设备[2]。在具体进行课堂教学时,需做到对教材的活学活用,不应只拘泥在教材,而是将教材作为基础。关于电化学这部分知识,教师完全可以和物理有关知识相结合,以此辅助学生进行学习,由此学生一方面能够学到新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巩固以往所学,有机融合其他学科理论知识,防止学生“读死书”。此外,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设备,即在讲解课程时需灵活运用辅助资源,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总结归纳环节中,教师便应将多媒体教学设备优势发挥出来,在PPT上为学生呈现直观的知识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清晰回顾这一单元学习的知识,和学生共同梳理相关内容,以此达到有效性教学。
四、突出学生课堂主体性
应正确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其主体性的发挥有助于自主意识的提高。在化学课堂中必须发挥教师具备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相关知识点讲解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开展化学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例如在观察发现铜片上面产生气泡时,化学教师应该及时加以引导,提出“稀硫酸与铜无法发生反应,试问铜片上面的气泡是怎样产生的?”,学生会就该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然后再对学生循序渐进的引导,真正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为其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一方面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强化其自学意识。
结束语:电化学基础是构建高中化学的关键部分,若使学生能够全面清晰把握这一模块的相关知识,则需要相应教学手段的支持。基于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化学教师应实现深入挖掘教材,充分运用学校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激发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课堂中真正能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汪馥郁.课堂中的逻辑味道:让理性引导教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52.
[2]王春江.高中化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