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国家,科学素养一词的英文表达是 Science Literacy。Literacy有着两个不同的意思:一是指有学识,有学养,跟学者有关;另一个是指能够阅读,能够书写,对象是一般普通大众。我国专家对科学素养的内涵也进行过探讨,有专家认为,可把科学素养分成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二是科学能力,三是科学观,四是科学品质;还有专家把科学素养的结构划分为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非智力结构来论述。
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只有在整个物理教育过程中,都注意到科学素养教育的渗透,才可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渗透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动手操作,培养兴趣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说没有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本身。尤其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既可以增加物理课堂的趣味性,挑战性和知识性,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例如在《液体性质》中,有的学生研究小组做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把硬币放在水面获得了成功,有的小组用一个小铁珠从圆形的细铁丝圈中的肥皂沫穿过而肥皂沫并没裂开,有的小组通过两片玻璃中水面的上升来计算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等。学生设计的实验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科学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
2、物理知识的选取对科学素养的建构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在构建科学知识框架时,我们应选取那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社会以及自身发展来说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现代化程度高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支持作用和思维训练价值。删除那些过多的具体学科的知识细节和过多的技能训练;删除对于多数人一生用不到的知识。
另一方面,物理教学以反映自然界本质与联系的科学主题为核心。在自然科学中,可以用某些科学主题来统整自然科学知识,揭示自然科学知识的本质之间的联系,把科学活动中的分立的信息片段融入广阔的、有逻辑内聚力的结构中,甚至淡化了各学科知识的界线,体现自然科学内在的整体性。
3、重视学生探究过程,注重教材中科学研究的过程、思维和方法
重视学生的智力探究过程,把科学知识体系、儿童的认知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这三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将科学思维过程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开发这方面的内容时,把科学思维过程转变为可操作的培养过程,这样不但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各种科学思维过程,而且把每个过程都分解为不同层次,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环上升。
4、重视物理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科学意识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教会学生用科学、知道科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及社会的紧密关联是物理课程的又一功能。因此,要把物理知识融入生活的根基。生活世界是教育和教学的“母机”,生活总是启迪和指示学生成长的路向和样式。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指出:“教育既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物理规律和理论是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经验的提炼和总结,重视各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它浓缩了社会生产生活、试验实践的各方面要素和精华,另一方面,物理教学的本体价值还在与回归实践并不断地进行反思,正所谓“教育即生活”。例如学习了几何光学一部分知识,更重要的是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来解释日食和月食、海市蜃楼、光的色散、光谱、蒙气差、平面镜成像、透镜成像等生活中常见现象,学生在解释现象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知识,转化能力,提高素质。
5、重视各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
从综合的科学文化视角,以科学的方法去融合与连结理科各学科内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从各学科相互渗透和影响、科学综合知识网络和科学方法的角度去认识自然界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现象与规律,认识不同运动形式中的特殊现象与规律,理解和把握各学科知识点与综合知识网的关系,进而逐步建立正确的、比较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前物理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有识之士的共识。当然还包括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 西安中学、西安市第89中)
责任编辑 丁洪刚
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只有在整个物理教育过程中,都注意到科学素养教育的渗透,才可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渗透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动手操作,培养兴趣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说没有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本身。尤其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既可以增加物理课堂的趣味性,挑战性和知识性,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例如在《液体性质》中,有的学生研究小组做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把硬币放在水面获得了成功,有的小组用一个小铁珠从圆形的细铁丝圈中的肥皂沫穿过而肥皂沫并没裂开,有的小组通过两片玻璃中水面的上升来计算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等。学生设计的实验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科学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
2、物理知识的选取对科学素养的建构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在构建科学知识框架时,我们应选取那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社会以及自身发展来说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现代化程度高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支持作用和思维训练价值。删除那些过多的具体学科的知识细节和过多的技能训练;删除对于多数人一生用不到的知识。
另一方面,物理教学以反映自然界本质与联系的科学主题为核心。在自然科学中,可以用某些科学主题来统整自然科学知识,揭示自然科学知识的本质之间的联系,把科学活动中的分立的信息片段融入广阔的、有逻辑内聚力的结构中,甚至淡化了各学科知识的界线,体现自然科学内在的整体性。
3、重视学生探究过程,注重教材中科学研究的过程、思维和方法
重视学生的智力探究过程,把科学知识体系、儿童的认知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这三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将科学思维过程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开发这方面的内容时,把科学思维过程转变为可操作的培养过程,这样不但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各种科学思维过程,而且把每个过程都分解为不同层次,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环上升。
4、重视物理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科学意识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教会学生用科学、知道科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及社会的紧密关联是物理课程的又一功能。因此,要把物理知识融入生活的根基。生活世界是教育和教学的“母机”,生活总是启迪和指示学生成长的路向和样式。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指出:“教育既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物理规律和理论是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经验的提炼和总结,重视各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它浓缩了社会生产生活、试验实践的各方面要素和精华,另一方面,物理教学的本体价值还在与回归实践并不断地进行反思,正所谓“教育即生活”。例如学习了几何光学一部分知识,更重要的是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来解释日食和月食、海市蜃楼、光的色散、光谱、蒙气差、平面镜成像、透镜成像等生活中常见现象,学生在解释现象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知识,转化能力,提高素质。
5、重视各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
从综合的科学文化视角,以科学的方法去融合与连结理科各学科内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从各学科相互渗透和影响、科学综合知识网络和科学方法的角度去认识自然界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现象与规律,认识不同运动形式中的特殊现象与规律,理解和把握各学科知识点与综合知识网的关系,进而逐步建立正确的、比较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前物理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有识之士的共识。当然还包括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 西安中学、西安市第89中)
责任编辑 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