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时效、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之辨析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诉讼时效与票据时效
  1.1时效
  民商法上的时效有三种:取得时效、诉讼时效和消灭时效。第一种时效是经过一定时期,就可以取得某物权;消灭时效制度则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持续不行使其权利,就会丧失其权利的制度。此种制度适用下丧失的是实体权利;诉讼时效制度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其权利,则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就将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的制度。在这种情形下,权利人丧失的是胜诉权。前两种时效事关形成权,后一种时效事关请求权。民法总则规定的时效属于诉讼时效,票据法第17条规定的时效则属于消灭时效。
  1.2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主体行使诉讼权利的期间。民事权利主体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未在法定时效期间内行使权利,则权利人丧失胜诉权。当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时,如果权利人未行使诉讼权利,则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法院将依法对其诉讼请求予以支持。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法院就不再对其权利予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存在障碍,但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仍应当受理。法院受理起诉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或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而应当判决支持其诉讼请求。
  1.3票据时效
  票据时效是指持票人可以有效地进行票據权利的行使的期间。 这里“票据权利的行使”作广义解释 ,既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的行使 ,也包括请求承兑、请求做出拒绝证明书等。因此广义票据时效相应地也应包括行使票据权利的时效和保全票据权利的时效。经过一定的期间不行使票据权利或不保全票据权利 ,票据权利人对特定票据债务人不能有效地行使相应的请求权 ,票据义务人当然得拒绝其请求。
  票据时效可以理解为票据权利的消灭时效,即票据权利人如果在一定的期间内不行使其权利,该权利即归消灭,该一定的期间,就是消灭时效的期间。我国《票据法》第十七条规定:持票人对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行使期限自票据到期日起2年,对其他票据前手的追索权,自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在上述期间内不行使票据权利,则票据权利消灭。
  法律规定票据时效的原因在于票据权利是一种债权,票据的作用主要靠流通,为加强票据的流通性,对票据权利的保护较一般债权更强。票据债务人的负担较一般债务人重,而且一张票据中往往有多个债务人,票据法规定了较短的票据时效,其目的是促使持票人尽快行使其权利,以保护现时的商业秩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票据法司法解释》)第二十条规定:票据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票据权利时效发生中断的,只对发生时效中断事由的当事人有效。从中不难引申出票据时效仍然可以基于一定的事由而发生中断和延长。
  2.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
  2.1保证期间
  保证期间(也称保证责任期间)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合同约定,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期间。如果债权人在该期间没有主张权利,则保证人不再承担责任。保证期间是对债权人的一种制约,债权人应当在此期间内主张权利。我国《担保法》第25条、26条规定,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主张权利,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可见,保证期间是法律规定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效力存续期间,保证期间届满即发生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我国《担保法》上的保证期间有两种:一是当事人约定的保证期间,二是法律规定的保证期间。在当事人约定的保证期间不明时,适用法律规定的保证期间。
  2.2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连接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期间,都是重要的法律制度,如果债权人在该期间没有行使权利,均导致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的法律后果。故两者的目的是统一的,都是为督促债权人及时行使权利,从而将保证责任严格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期间内。
  债权人在保证期间主张了权利,应当认定为保证期间的作用已经完结,此后的诉讼过程中应当适用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二者之间实现无缝对接。
  2.3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从法律效果上看,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具有相似的地方,即都是对债权请求权人请求权的限制,但从根本上而言,二者有着巨大的区别。
  首先,保证期间是约定期间,诉讼时效应为法定期间。根据《担保法》第25条、第26条及《担保法》司法解释第 32条的规定可以看出,该项制度的目的、前提是当事人自由约定保证期间的长短,只有在一定的情形下才由法律强制规定。而诉讼时效的长短则是完全取决于法律的规定,不由得当事人协商,这区别于保证期间。其次,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起算点不同。《民法总则》第188条第2款明确规定了诉讼时效的何时起算;而保证期间的起算则是有约定的依照约定,没有约定的则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起算。再次,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延长,而诉讼时效则适用中止、中断的情形。由此可见,保证期间为不变期间,诉讼时效为可变期间。最后,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直接适用对象及产生的法律效果也不尽相同。诉讼时效的直接适用对象是债权人的债权请求权,如果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没有主张权利,债务人就将获得抗辩权,若债务人在庭审中主张此项权利,权利人即会丧失胜诉权。而保证期间的直接适用对象则是债权人的保证债权形成之前的请求权,换言之,债权人要先为一定的条件,只有这些条件具备了保证债权才能真正成立。
  3.除斥期间与时效的区别
  3.1除斥期间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权利存续的期间,当期间届满时该权利消灭,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1条的规定,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延长,可见保证期间属于除斥期间。其主要原因在于保证责任不同于一般的民事责任,保证人通常所承担的是单务、无偿的法律责任,本身并不享有对待给付的待遇。因此,法律才专门另设一种特殊的制度对保证责任加以限制,保证期间制度侧重于对保证人利益的保护。
  3.2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票据时效的区别
  除斥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延长,而诉讼时效则适用中止、中断的情形。我国《民法总则》第194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民法总则》第195条规定了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诉讼时效因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此外,二者在适用对象、构成要件、法律效力、起算时点以及法院可否依职权主动适用等方面也有着较大区别。
  虽然《票据法》第十七条规定了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在一定期限内不行使即消灭,但《票据法司法解释》第二十条的规定表明了票据时效仍可基于某些的事由而发生中断和延长,因此票据时效不属于除斥期间。
其他文献
【摘 要】清查摸底工作不仅是人口普查登记前的一项基础工作,更是保证人口普查成功的重要一环。因此,要做好人口普查工作,清查摸底工作要达到“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的目标,必须对清查摸底工作的各个环节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本文结合台州普查工作实际及当前形势,来探索基层在人口普查清查摸底工作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人口普查;摸底工作;思考探索  1.紧盯人口普查的核心指标:人口总量  第七次
期刊
【摘 要】导演与演员是息息相关的,在漫长的拍戏期间,演员是导演工作的主要对象。一部好作品的出世,既离不开好演员的悉心演绎,更是少不了导演对演员的编排与运用、对剧本的理解与解释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构思。随着表演界的蓬勃发展,导演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处理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帮助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意义。因此,作为导演,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自己在拍
期刊
【摘 要】2020年春,在这场大考之中,不能忽略一个至关重要的群体——新时代青年群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特殊时期下新时代青年群体应主动担负起“冲锋队”“主力军”和“开拓者”的责任与使命,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党和人民一道,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智慧与勇气,坚守住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使命;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体系内涵的基本分析,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提出构建细致化消防法规、构建标准化消防安全管理、构建消防监管数据信息平台、构建消防监督检查名录信息库、强化主体责任推进自主管理等方面的新体系综合性构建路径,以此促进相关社会领域中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双随机、一公开”;消防监管新体系;构建路径  引言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既要建立监督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个领域的生产水平不断的提升,一些企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忽略了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在石油企业中,推动政工工作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因此,企业应不断借助现代化先进技术,创新政工工作方式,提升党员思想政治素养,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和人文协调发展。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开展石油企业政工工作的重要性,总结出一些石油企业政工工作的有效开展途径。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千余年前东斯拉夫人使用的古东斯拉夫语经过演变在12世纪逐渐形成了现代俄语的雏形,这一过程与国家民族的形成息息相关。受政治因素影响,18世纪以来俄罗斯帝国强制性的语言政策扩大了俄语使用范围,苏联时期从列宁的语言平等政策到斯大林的“俄文化”,赫鲁晓夫的“第二母语”,勃列日涅夫的双语制再到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俄语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最终达到顶峰。但是苏联解体之后,受到民族意识因素影响,绝大多
期刊
【摘 要】随着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作为检察机关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定位、发展路径和管理效能等方面暴露出诸多不能适应任务需求的问题。本文结合检察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司法警察服务保障检察办案新模式,旨在进一步提升司法警察职业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司法警察;职能定位;履职路径;警务保障  引言  近年来,检察机关建立了“四大检察”、“十大业务”职能体系。检察机关司法
期刊
【摘 要】突发的公共事件是无法预测的,因为当它们突然发生时,将对一些遭受经历的人产生直接的打击。通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类似自然灾害的事件,例如地震、海啸、洪水和龙卷风等,都是突发性公共事件。此外,像突发的瘟疫、新冠肺炎一样,这些大规模的传播疾病也是突发的公共事件。有必要不断加强政府预警机制的实践和创新建设,以确保满足政府应对新时期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工作要求。本文将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科普
期刊
【摘 要】在涉及化工药物、试剂的工厂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由于化学试剂还有一定毒性和危险性,一旦操作不当,就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然而,现代人们的生活又离不开化工生产,这就意味着,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安全问题。本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首先集中探讨了化工操作和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几个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发生的成因,提出与之对应的预防措施,希望能够为现代化工生
期刊
【摘 要】处在当前国际大变局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哲学新体系,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唯物辩证地解读“命运”和人类社会命运共体,以引导人类走出困惑几千年的“宿命”观或“天命”、“神命”论误区,坚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必由之路。  【关键词】命运观;哲学新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