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文姜传说及庙会中的文化研究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hui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山东淄博博山,有一个流传甚广的颜文姜神话传说,她是博山孝文化的典型代表。后世,人们为了纪念她,会在每年规定的时间举行祭祀仪式,这就博山著名的颜文姜庙会。颜文姜传说、颜文姜庙会中蕴含了博山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文化脉络,有着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颜文姜;庙会;孝文化
  一、颜文姜的民间传说
  在我们博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寅时娶进颜家女,卯时死了郭家朗”。这说的就是颜奶奶的故事。
  颜文姜,是东周时期齐国的一名女子,家住在青州府严家庄(今博山八陡),在很小的时候就与凤凰山(今博山神头)下的郭家订了亲。忽然,郭家的儿子重病,郭家便让颜文姜嫁过来给儿子冲喜。不料,拜堂结束没多久郭家儿子就去世了。郭婆婆一直对颜文姜克死自己的儿子耿耿于怀,屡屡针对颜文姜。为了故意刁难颜文姜,郭婆婆姜让她到遥远的大山深处挑水。为防止颜文姜偷懒,还给她做了一对尖底木筲,只要担水上肩,路上就没办法停下休息。太白金星看到人间的颜文姜如此孝顺,还被婆婆故意刁难,心生怜悯,决定帮一下这个可怜的姑娘。于是太白金星来到人间,先试一试颜文姜,求她赐水饮马,颜文姜立刻将自己喝的水递给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大为感动,赠给了颜文姜一条神鞭。告诉她只要将神鞭搭在瓮中,瓮中的水就会取之不尽,便不用每天跑远路挑水了。
  不料时间长了,郭婆婆发现颜文姜不去挑水家里的水也一直没断,便起了疑心。一天,郭婆婆趁颜文姜出门发现了瓮中的神鞭,将神鞭从瓮中提了出来。一瞬间,大水从瓮中涌出,像是猛兽般快要吞没整个村庄。幸好颜文姜立刻赶回家救婆婆,自己用身躯挡住了翁口止住了水,救了全村的百姓。从此大水变成了一股清泉终年流淌不息,形成了现在的孝妇河源头,颜文姜也就此坐化成神,被世人称为“颜奶奶”。
  二、颜文姜庙会的由来
  颜文姜的传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出现了很多的版本,但唯一亘古不变的是对颜文姜孝顺公婆,善良勇敢品质的肯定与赞扬。而且,到了后世,孝妇河畔的村庄和博山当地的老百姓,为了纪念颜文姜,便在每年阴历的六月初一和六月三十,举行隆重的民俗仪式,来缅怀、祭拜颜文姜对整个村庄的贡献,这也形成了博山当地有名的颜文姜庙会。有关颜文姜庙会的场面描述,最早是在万历四十二年颜神镇捕盗通判范一儒写的《重修顺德祠记》:“岁时香火,镪属而至者,不知几千百计。”短短几句,庙会了当时颜文姜庙会的盛况。
  为什么会出现接颜文姜回娘家和送颜文姜回婆家的庙仪式,是因为传说颜文姜在郭家时,婆婆不许她回娘家。好不容易回去一趟,还要她在一日之内返回,并衲好七双鞋垫。于是,人们为了纪念颜文姜,便在每年阴历六月初一这天,由位于博山区八陡镇的村民们,步行走二十里路,抬着轿子来到颜文姜祠把颜奶奶接回娘家,路上的群众都要摆上香案夹道欢迎,让颜奶奶在娘家住上一个月。那么,一个月后的六月三十日,再把颜奶奶敲锣打鼓的送回祠堂,这一天,也就是博山盛大的颜文姜庙会。
  三、颜文姜庙会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一)颜文姜庙会的文化内涵
  首先,颜文姜庙会的主题体现了“孝”这一传统美德。而且,它所体现的孝文化在淄博乃至山东都是独树一帜。颜文姜故事的流传是博山人对孝文化的弘扬与肯定,它构建了博山和谐的社会基础,记录了博山几千年来在历史下的演变,更是承载了博山“孝”文化的发展脉络。此外,在颜文姜祠堂上,还有著名《二十四孝》的故事,它们的流传都是民间“孩子要尊老爱幼,孝顺父母”传统美德的榜样,是做人、立身、处事的基本要求。
  其次,颜文姜的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善”的女性形象。当颜文姜在丈夫去世,还依然选择留在郭家照顾公婆,体现了她的“善”;当颜文姜在遇到太白金星赐马饮水时,毫不犹豫的将水递给了太白金星,体现了她的“善”;当婆婆提出神鞭,大水快要淹没村庄时,颜文姜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翁口,体现了她的“善”。颜文姜“善”的女性形象,不仅符合社会伦理道德,更是提高人们精神境界与道德修养的榜样。颜文姜“善”文化对现代人来说尤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能促进人们建设道德责任感的重要力量,更是构建一个和谐美好民族的基石。
  最后,从颜文姜的故事中,还有许多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品质。其一,忍而忠。在遭遇婆婆的刁难,生活的困苦时,她没有抱怨,而是默默的忍受着一切,依然坚信生活的美好。其二,诚而信。即使生活在坚信。依然选择真诚的面对生活,以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为人处事。其三,强而义。在面对生活日复一日的打压,仍然自强不息,甚至在危难面前,能够舍生取义,奉献自己。
  (二)颜文姜庙会的当代价值
  博山的文姜庙会可以说是除了元宵节外,最大的一个民俗活动。它的整个庙会仪式包含了舞狮、高跷、杂技、旱船。扮玩等民间艺术,是宗教艺术与民间艺术的共荣。
  首先,透过颜文姜神话传说的历史演变,我们能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博山生產水平以及文化脉络的变化、认识博山当地的生活方式和地域特色,学习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此外,颜文姜祠有很多的碑文,这些碑文大多是记载颜文姜的史料,这些史料涵盖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民族信仰,对学者研究颜文姜庙会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其次,颜文姜的庙会文化植根于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文姜庙会的文化价值就在于在人们娱乐身心、放松心情的同时,学习到了孝文化、也参与到了孝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最后,颜文姜庙会是博山本土艺术的重要载体,它里面包含了传统的民间戏曲、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社火、民间杂技、民间工艺等等。这些艺术形式在文姜庙会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体现出了博山艺术的个性。
  四、结束语
  颜文姜的神话故事之所以能跨时代流传下来,是因为颜文姜这个女性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伦理规范的孝文化。同时,颜文姜故事的流传是博山民俗文化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记录了博山历史文化发展的时代脉络,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再现,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如今,颜文姜庙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有着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光华.《孝文化及颜文姜祠探索》[J].管子学刊.2003(2).
  [2] 山曼.李万鹏 《山东民俗》[M].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结艺历史源远流长,新材料新功能制品大量生产,中国结艺渐渐失去散落在日常中的实用功能,旧日的审美趣味也无法符合于现代生活的美学需求,需要通过设计的力量创新出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和生活美学的产品。  关键词:中国结;传统元素;创新设计;生活美学  一、关于中国结  中国结与布艺、刺绣合称作我国的三大手工艺。中国结融入了佛教“盘长纹”的元素,上下对称,左右对称,正反一致,始末相接,编结出双钱结、纽
期刊
摘要:与传统的话剧形式相比,现代话剧实现了内容与形式上的双重创新,这是话剧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形势下,话剧对演员的表现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话剧表演的表现性思维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话剧;话剧表演;表现性思维  引言:  话剧是艺术表现手法的核心元素之一,与戏剧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需要演员将生活中的行为通过夸张的手法应用在话剧表演中。演员通过特定的行为表达角色的
期刊
摘要:音乐剧《阿依达》的故事来自于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阿依达,由迪士尼改编成为了现代音乐剧。本文通过对音乐剧《阿依达》中的演唱作品进行分析,促使我们可以领略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音乐剧《阿依达》故事梗概  音乐剧《阿依达》的故事来自于威尔第创作的歌剧阿依达,由艾尔顿约翰作曲,采用了现代音乐元素来进行创作,所以在风格上是趋于流行唱法的。  故事讲述的是:在埃及现代博物馆中,一对
期刊
摘要: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说《象的失踪》可以说是短篇中最受瞩目的作品之一。村上春树通过小说中“象”的多重隐喻,只有学会思考,保持个体的独立性,才能收获精神的自由,在混乱不堪的世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追求内心那种虚无美好的东西从而摆脱贪婪和嫉妒,不与大自然发生冲突,并且对生活有新的目标、新的追求。  关键词:《象的失踪》;村上春树;隐喻  1985年,村上春树在“文学界”发表了《象的失踪》。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医学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要使我国在医学中的国际地位提高,医学论文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医学论文作为科技文体的一种,具有独特的语体特征与鲜明的文本特點,专业词汇晦涩难懂,上下文逻辑衔接严密,普遍适用的翻译标准如“信达雅”等在医学论文翻译中却难以完全适用。本文在编译策略指导下,通过分析医学论文翻译实例,总结出三种翻译技巧----增译法、改译法以及合并重组法。但三种技巧
期刊
摘要:拉丁舞是在国外引入的一种舞蹈。为了促进人们对伦巴舞的了解学习,对伦巴舞的起源、发展及教学做出系统的介绍时是必要的。本研究以拉丁舞中伦巴舞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对伦巴舞风格特点及基本步中“律动”的基本元素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及讲解。  关键词:伦巴舞;风格特点;基本舞蹈元素  一、 伦巴舞的风格特点  伦巴舞是拉丁舞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被誉为“拉丁舞之魂”。一般初学拉丁舞的人都会把伦巴舞作为初级入门
期刊
摘要: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是我国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是由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作曲,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填词,该作品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意境且流畅,加入了许多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元素,体现了中方与西方的音乐融合。笔者将从《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创作背景、演唱特点与创作特征来进行具体分析该作品。  一、《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创作背景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由刘半农先生在1920于英国伦敦大学所作,。
期刊
摘要:政治制度的制定、变迁是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密不可分的。政治制度构建了人的社会等级和秩序,搭建了人们政治活动的大框架。本文介绍了中国自夏商周开始,历经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以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发展,通过对其变迁的探索,总结出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关键词:中国政治制度;变迁;特点  一、绪论  (一)政治制度的含义  所谓政治制度是指人类组织发展到国家阶段以后从事政治
期刊
摘要:戏曲唱法与民族唱法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两大范畴,戏曲是民族唱法发展形成的基础。从民歌与戏曲关系的角度,阐述民族唱法与戏曲唱法在走共同发展的道路上是如何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的,进而引入地方戏曲莱芜梆子现代戏顺应时代的需要在声腔演唱上大胆创新。目的是为了传承发展莱芜梆子,以及宣传家乡戏尽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民族唱法;莱芜梆子;融合探究  民族声乐演唱的形成与发展受社会经济制度与历史时期变迁影响深
期刊
摘要:一切世界存在的事物都是具有个性与共性的,事物的共性一般是指不同方面、角度,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事物的个性是指事物自身所具有的其他事物不具备的性质。在哲学中,个性与共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是通过其共性表现其个性的。当然,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也有其个性与共性,也正是因为如此,艺术的各个门类才能融合统一。  关键词:艺术;个性;共性  一、艺术的“个性”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艺术是具有个性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