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照戏曲观众审美——浅谈李渔戏曲观众本位思想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曲艺术的发展经历了辉煌与没落,复兴、弘扬传统文化正是当务之急。戏曲的观众群有着久远的历史,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可见,没有观众的登场是没有意义的。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关照不同层次的戏曲观众需求及重视观众的审美反馈两个方面浅谈李渔的戏曲观众本位的思想。
  【关键词】:浅谈;戏曲;李渔;观众本位思想
  李渔说:“填词之设,专为登场。”① 观众与舞台就像是一对双生,只有台下有观众,表演才称其为表演,而没有观众的表演是没有意义的。李渔的这句话不仅在几百年前就强调了观众的重要性,表明了戏曲表演是以观众为本位的,还为现代中国的戏曲观众学奠定了基石。几百年的发展,戏曲艺术就像是一代代人的见证,雕刻了一次又一次,保持住本真,又怕消失在如今的传媒时代,跟随脚步,又怕失去曾经那古老悠远的气息。在这就两难的境况下,现在的戏曲应该如何存在,我们从从历史时光中的观众说起。
  戏剧艺术的出现和繁荣,还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市民社会。他需要一个群而不只是少数几个有足够的闲暇时间的人,需要一种对于精神生活的群体性的追求,还需要这样一个足够大的消费群,以支撑这门艺术的生存发展所需的经济基础。②戏曲观众对于戏曲艺术的发展来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动力,没有观众的艺术,最终将成为孤寂的博物馆艺术,重视戏曲观众,接收观众的信息反馈,实现演员与观众的互动,才是一门鲜活的艺术。古今变迁,戏曲的观众群有着久远的历史,回眸那段辉煌的艺术时刻,寻找出一条真实的戏曲艺术之路。
  宋元时期,是戏曲的一个兴盛时期,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随着戏曲的发展,这时期出现了瓦舍、勾栏等集体性的娱乐场所。在瓦舍勾栏中设有观众席,并且分为三五九等,没有站位,这便说明宋元时期开始了从形式上对观众群的重视,也体现了观众的分层。到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经济突飞猛进,市民阶层崛起。戏曲和小说是明清时期做受欢迎的通俗文学,这些老百姓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也开始注重精神生活,民间的戏院、戏楼、酒楼等公共场所出现了以谋生为求的职业戏班,达官贵人蓄养家班也蔚然成风,由此,戏曲成为风靡一时的娱乐形式,拥有着庞大的市场。正是在这种形势之下,商业性质的戏班、家班、特别是编作戏曲的文人,为了吸引更多的票迷,都以观众的喜好来表演,纷纷开始重视不同层次的观众的需求,这与李渔的主张不谋而合。
  一、李渔主张关照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
  “看戏曾经是中国人的第一娱乐活动,是一种最经济、最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它以生动的故事情节、优美的唱腔旋律,大胆夸张的表演吸引了城乡观众,满足了不同阶层观众的观剧需要。”③可见,这种经济实用的演出最大程度的满足了不同阶层的观众,这是其倍受追捧的原因。不同的观众有着不同的的审美趣味,这决定了戏曲的发展走向。李渔的戏曲观众理论关注到了这一点,他把视角建立在全国观众之上,从形式到内容的要求均体现出关照不同观众群的重要性。他所理解的观众群是广泛的,贫民与达官贵人,百姓与文人,南方与北方,通俗与高雅,所以李渔在戏曲的创作上对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上都有着规范化的要求。
  他在《闲情偶寄》中说:“总而言之,传奇不比文章,文章做与读书人看,故不怪其深;戏文做与读书人與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使文章之设,亦为与读书人、不读书人及妇人小儿同看,则古来圣贤所作之经传,亦只浅而不深,如今世之为小说矣。”④李渔深知不同阶层有不同的审美心理、不同的理解能力,市民的文化水平低需要通俗易懂的,大夫的理解能力高则追求文学性高的作品,他通过分析观众的不同特点,寻找到他们共同的心理诉求,这便要求戏曲编剧能于浅处见才。为抓住观众听戏为图一乐的“忘忧”心理,重视戏曲中插科打诨的喜剧效果,就如他所说的“科诨非科诨,乃看戏之人参汤也”。
  李渔不仅对戏曲的创作形式有所见解,更是渗透到了戏曲本体创作中,对于内容的理解、规范有独到的见解。他的戏曲接受观甚至是可以同西方的接受美学相媲美的,主张从观众出发,为观众服务,演观众的戏,当戏曲拥有了广大的观众群,文化传承也许根本就不是一个需要担心的问题。
  二、李渔重视观众的审美反馈
  可以说李渔对戏曲的锦绣前程寄托了太多的期望,才会如此用心的去叮咛重视剧作家、演员、观众间的互动。这种一度创作、二度创作、三度创作的思维并不是西方文艺理论的专属。明代袁于令《焚香记序》说:“剧场即一世界,世界只一情,人以剧场假而情真,不知当场者有情人也,顾曲者尤属有情之人,即从旁之堵墙而观听者若童子、若鼓叟、若村媪,无非有情人也。倘演者不真,则观者之精神不动,然作者不真,则演者之精神亦不灵。”⑤在袁于令看来,戏曲艺术的“当场者”(演员与观众)、“顾曲者”(作家),都必须统一在“情”字上。只要表演情感真切,曲尽形容,才能使观众心动神摇。
  戏曲的观众本身就是一种传播的介质,观众的鉴赏与评价属于三度创作,这种反馈在演员的二度创作中是举足轻重的。根据观众的鉴赏水平,李渔将之分为“观场矮人”与“知音”,矮人不论戏好戏坏随声附和、只当玩笑,而“知音”确是优质的审美反馈,多为“要津之上、缙绅长者,风雅之人”,点评多是风度怡人、恰中要害,不偏不倚,对于演员的演出是有推动作用的。
  “戏曲演出是一次性完成的,随着演出结束,作品也消失,如在演出,则需重新创作。演员会根据观众的反应对作品进行修正。”⑥观众与演员在表演中的交流是一个接受的过程,一种审美的反馈,可以说演员的每一次演出都是在与台下观众的互动交流中完成的,有的演员表演如行云流水,观众兴致颇高,释放出叫好、拍掌的信号,演员得到信号更加卖力塑造角色,建立一个良性循环,戏曲作品才会有进步。
  三、结语
  戏曲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观众独特的审美心理,“听书生,看熟戏”,戏曲作品并不是刻意求新的,反而是容不得对旧曲的随意改动的。李渔说:“传至于今,其人其事,观者烂熟胸中,欺之不得,罔之不能,所以必求可据,是为实则实到底。”⑦尽管李渔是追求创新的,但是他更是尊重传统文化的,正如他所说:“贵远贱近,慕古薄今,天下之同情也”。
  当今,戏曲正处于瓶颈阶段,各种意见方法,谋求出路,新的面貌层出不穷。青春版《牡丹亭》结合时代特色,迎合观众的口味,一时间获得无数好评;《大羽华裳》意象展,服装走秀,吸引观众眼球,这些都是一些新的形式,也并无出格之嫌,而对于戏曲的发展合不合适,还是需要时间的验证,立足于观众的角度所做的努力与尝试,是值得鼓励的。总之,传统也好,求新也罢,戏曲的发展之路荆棘丛生,却不忘“字字铿锵,人人乐听”之盛况。
  注释:
  ①陈多注释,李渔著.《李笠翁曲话》.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05页.
  ②⑥周爱华.《美学导论》.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年版,第21页、第200页.
  ③傅瑾.《中国戏剧艺术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
  ④⑦李渔著,方晓译.《闲情偶寄》.武汉:崇文书局2007年版,第52页、第34页.
  ⑤陈多,叶长海.《中国历代剧论选注》.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229页.
其他文献
【摘要】:舞台艺术是具有很强综合性的艺术,舞台艺术性来源于对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经验的艺术感悟。好的艺术构思节目需要完美的舞台综合艺术。伴随着当前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艺术水平和欣赏水平大大提升,要求舞台艺术对技术手段进行充分运用,进而为剧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音响效果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对诸多艺术门类进行配合和协调,因此,要充分发挥音响效果的艺术性作用、增值性作用、主力性作用,强化
期刊
【摘要】:被称为国人道德滑坡标志的“彭宇案”至今热潮未退。本文将以纵向的角度去探讨彭宇案的是与非,文章以有关公平责任的法律规定、民事证据规则、法律论证理论为工具,对南京彭宇案的一审判决书进行了批判性检验,在逻辑中追求论理,在判决中寻觅正义。  【关键词】:道德与法律;常理;彭宇案  一、案情简介  2006年11月20日上午,南京老太太徐寿兰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公交车站摔倒,彭宇自称上前搀扶。随后,
期刊
【摘要】: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通过,于2011年4月1日起施行。颁布实施后,一些学者认为第42条的规定并不全面,无法有效保障涉外案件中消费者的权益,他们认为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不够,法律应该给予消费者最有利的保障。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第42条之规定“适可而止”、“悬崖勒马”般合理的对涉外案件消费者的权益做出恰当的规定。消费者相对于商品销售者、服务提供者而言,
期刊
观念摄影的实质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上的一种转变和延伸,是在艺术中抽离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创作手段和形式。观念摄影的主旨是利用影像来传递某种观念,利用影像的方式对人们的生存现状或其他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引发人们对该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观念摄影在一定层次上动摇了传统艺术摄影的地位,许多例证刻意证明观念摄影在摄影出现之初就开始存在了。观念摄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是源于西方后现代社会并波及全球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
期刊
【摘要】: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都是呈现螺旋式回转的状态,或者可以说是从有到无,从无到有周而复始的过程。“新”纪实摄影在本质上来说,是摄影家的个性发展,是对传统纪实摄影的某种意义的突破。既是从有到无的发展过程、从秩序到自由的改变过程、从共性到个性的成长过程。  【关键词】:摄影流派;景观摄影;人道主义;波普艺术;美国人  1、前言  跨步新时代之后摄影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摄影流派和话题多样化,同时诸多
期刊
【摘要】:近年来,影视圈抄袭成风,然而《著作权法》却没有对抄袭与借鉴的内涵和认定标准作出规定,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对于两者的认定标准不明,认定方法不一,导致此类案件的判决存在一定混乱。本文以具有极强的标杆意义和示范效应的琼瑶诉于正《宫锁连城》抄袭《梅花烙》一案,来分析抄袭与借鉴的边界问题,本文运用思想表达二分法的基本原理来分析本案,并对于抄袭和借鉴的边界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为完善我国的抄袭
期刊
【摘要】:电影海报是宣传影片、提高票房的有力手段之一,主要通过文字、图像、色彩、亮度等视觉元素巧妙组合,运用多种模态建构意义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为理论基础,运用Kress 和Van 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法,对2015年热映电影《何以笙箫默》的内地宣传海报进行解读。分析图像的互动意义,旨在进一步探讨电影海报是如何通过多模态构建一个完整的语篇,并达到宣传电影的目的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影像叙事分析法解析《美丽中国》的影像内容,阐释中西方纪录片惯常的叙事差异,而《美丽中国》突破了这种差异性,重在故事化的叙事展现而非说教。平视的叙事视角让受众感到平等交流与对话;唯美的镜头语言塑造了神秘的东方印象;线性基础上的板块结构在时空之中突出重点,使受众掌握了更多的讯息。这些西式的影像叙事技巧无不展现了中国广袤土地上的自然奇观,更向世界展示了西方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达到了中西方
期刊
【摘要】: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日益关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本文旨在对数十年年来国内外学术领域有关金融创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研究进行一个简要的综述,以阐明其的定义、内涵和形式,进而为该领域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逻辑起点。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创新  国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大多基于经济发展理论。J·Bain(1959)提出有效的组织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社会资源
期刊
【摘要】:公司制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公司的经营者往往不是公司的所有者,而两者的目标不完全一致,因此产生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协调。本文首先阐述职业经理人产生的原因,再解释职业经理人腐败问题的缘由及具体表现形式,最后对职业经理人腐败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经理人腐败问题;委托代理关系;代理问题;原因及解决  一、职业经理人产生的原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