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大数据构建信息技术学科互动课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ia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三通两平台”指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首期目标,是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是从教学艺术的角度促进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班级优化大师”班级管理软件的研发,自动分析数据反馈教学,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核心概念
  (一)教学评价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评价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
  之间的差异,而是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态度和行为的情况,知晓学生的知识需求与不足,促进学生和教学及时的反思和调整。
  (二)教学数据
  教学数据是指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数据,包括所有学科通用的评价维度:举手答问、认真看书等,也包括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性的评价维度:爱护鼠标键盘、打字速度快准确率高、工具的使用恰当等。
  二、问题的提出
  (一)现实困境
  信息技术课程正值初创阶段,课堂管理方面,经验较少。我们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存在如下问题:
  学生方面:常规混乱,行为习惯差;老师方面:多班教学,口头评价流于形式,纸质评价,后期的统计工作繁重;课堂方面:课堂氛围差,纪律难管理。
  (二)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超星发现等文献平台上,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管理的文献存在如下问题:
  1.数量少
  各权威平台上的文献资料,关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管理的几乎很少。
  2016年度,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有593篇文献,课堂管理有463篇文献,只有7篇文献是信息技术管理。
  2.专业性缺乏
  关于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管理的文献,几乎都是语数外课堂教学经验的生搬硬套。
  3.形式单一
  在前期的问卷调查中, 80.43%的学生喜欢采用加减分进行评价,其中,68.09%的班级有加减分评价机制,54.42%的班级采用纸质积分管理,另外的45.58%的班级是还是处于word+Excel这种电子积分管理,耗时费力。
  三、班级优化大师的优势
  班级优化大师是希沃公司研发的,采用游戏化的积分机制,进行班级管理,获取多元的教学数据,借助数据分析,轻松调控课堂。
  (一)挑战多班教学,轻松实现记录和评价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多班教学。常规做法是口头评价,一周要记住几百个娃娃的评价,借助班级优化大师电子评价系统,轻松完成记录和评价。
  (二)采用及时反馈功能,增加教学互动的趣味性
  为了增强信息技术课堂趣味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借助班级优化大师课堂互动时,及时评价记录个人、小组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案例一】执教《奇妙的取色工具和彩色橡皮擦》一课,教师对比演示,分别用颜色1、颜色2画一个相同的图像,再选中橡皮擦工具,分别选中鼠标左键、鼠标右键进行擦除,让学生观察这两种操作的区别。
  生1:左健、右键擦除的颜色不一样。
  师:观察很仔细,究竟有何不同,能描述得更明确一些吗?
  生2:左键擦除颜色1,右键擦除颜色2。
  师:你的描述已经很明确了,颜色1 也叫前景色,颜色2又叫背景色,谁能再完整的总结它们的区别?
  生3:选中橡皮擦工具后,单击鼠标的左键,擦除颜色1(前景色),单击鼠标右键,擦除颜色2(背景色)。
  师:你们会观察,更会描述,奖励你们一个“观察之星”“表达之星”。老师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和手势,进行及时点评。
  通过案例一发现,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彩色橡皮擦”讲解过程,转化为一个对比试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在总结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准确表述。
  四、初探“教学大数据”支持下的小学信息技术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班级优化大师通过课堂点评,游戏化的管理体系,基于多元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课堂表现一目了然,班级报表一键导出,智能评测孩子在校表现。结合教学大数据,将班级优化大师引入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初探互动教学模式。
  課前导学榜单知识回顾,积分回顾:个人榜单、小组榜单,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中四环节教学评价结合成都市龙泉驿区的“三课四学”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课归为“学时课”,其中“四学”,即“首学、互学、群学、共学”,在这些环节中,孩子听讲、书写、操作、发言这些体现,学习态度的表现都可以利用软件及时记录下来,实施多元评价、多维度评价,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后积分小结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课后,也是当堂课进行积分小结,展示班级报表,个人报表,对热评榜、进步榜的学生予以及时鼓励。
  精准反馈教学以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和大数据为支撑,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反馈评价,形成信息技术学科互动教学评价机制。
  五、反思与总结
  教育走进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客观的评价指标,高信度的测评工具,基于班级优化大师进行精准教学,进行学科性评价。从教学数据的角度构建互动课堂,进行学科性评价。在未来的日子中,我们将不断尝试结合steam项目教学法、多学科融合思想的“班级优化大师”教学,将更加彰显信息技术学科的魅力。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立足“说、问、做、思”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一、高效数学课堂关键在“说”  我提倡学生大声的读概念、读数学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先将已知中得到的结论说出来,再和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结论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结论和所求之间的关系,然后动笔写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生生之间探讨交
期刊
学习英语,在最初阶段固然应以“听说”领先,但是经过一个时段的学习后,单靠“听说”手段显然很不够,还必须加上“写作”这个重要环节,使口语和笔语同步进行,以便形成“听-说-读-写”这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英语“四会”能力的全面发展。   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Bacon)说过:“Writing maketh an exact man”(写作使人精确)。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校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让传统文化精髓与教育教学工作实实在在地融为一体,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传统之美”,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包含儒、佛、道三家主流文化。其次,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
期刊
有声阅读是一种说书与听书相结合的阅读形式。朗读就是一种说书的过程,它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种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听书,就是用耳朵去代替眼睛进行阅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听书快速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新潮的一种阅读形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的语文教材重大改动之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孔子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带着兴趣学习的人要比生硬学习的人学得好、学得快。我们高中化学的传统教学因多年的经验积淀已非常成熟,但其千篇一律的模式在新时代的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正日渐凸显,如课堂上空洞的知识传递、费时的板书承载不了生活的实际、出了实验室不知为何物等等问题,这些都使教学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不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因此,要
期刊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由于不适应教育发展潮流与新课改目标逐渐被淘汰,新的教学模式营运而生。它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数学阅读能力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理解教材、拓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加深学生理解,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数学题目、掌握有效的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走进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大力提高语言的文字运用能力。但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悄然走进学校,走进农村。在2016年创建教育现代化春风吹拂下,我校装配了一体交互机,实行了班班通,现代信息的普及和运用,给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股冲击力,给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一场全新的感受。作为孩
期刊
摘要: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
期刊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如情。”[1]情感是文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文学活动的归宿。作家写作时往往主动地把握自己的情感,按照情感的发展逻辑表现自己。对于读者,教师应运用各种策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  一、适时补充资料,丰富对人物心理的理解  “读者要积极探寻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是将作者话语蕴藉中的思想、情感和意义挖掘出来,‘虽幽必显’。”[2]补充背景资料,利于学生理解
期刊
当今社会很多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三、四代人的爱集于一身,身处众星捧月环境中的独生子女,天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自由自在地坐等着父母的付出,时间久了竟不知如何爱父母、爱亲人了,所得到的一切都觉得是天经地义的。在这种“太无私”的爱中,封闭了幼儿的回报意识,束缚了幼儿的回报手脚,剥夺了幼儿的回报权利,从而使他们习惯地、理所当然地尽情享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关爱,却不懂得回报爱。使很多孩子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