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与写作可谓唇齿相依、不可分割。古人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古诗道出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没有了阅读,写作就如无源之水,终将枯竭;离开了写作,阅读就好比没有航标的航船,做着毫无意义的航行。但是从现实来看,很多老师和学生更关注课外阅读,而忽视了课文阅读和写作训练之间的关系,以致造成读写两张皮——课内阅读和作文训练之间产生脱节的现象。如何做好课内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衔接工作,这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之一。那么如何利用课内阅读来促进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第一,必须改变传统教学单纯以课文分析为主而忽视学生技能训练或者只注重阅读能力而忽视写作技能训练的教学理念。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培养一种“乐读——会说——善写”的品质,注重语言兴趣的激发和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视厚积薄发、水道渠成的阅读写作理念,不断积累生成,达到从无法到自然流露、从有法到个性表现的目的。要强调感知、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突出实施“长度——宽度——高度(深度)三维”教学法,实施对思想、观念、思维等全面的熏陶和激荡的崭新的教学法,彻底抛弃传统、单一、僵化的阅读理念。
第二,正确把握写作和阅读的特点,充分认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做好课内阅读和鉴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改善课堂教学的结构,建立以“阅读——写作”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分析课文时应有意识地强调一些阅读的关键环节:
1、分析标题和标题拟题的特点。如标题与作文话题和中心的关系,比如拟题是不是准确、简洁、新颖。如标题《故都的秋》,既表明写作的对象是特定的季节——秋天,又表明了特定的地点——故都北平。“故都”一词又有着很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全文的格调既吻合又协调。《荷塘月色》则表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荷塘月色”,这是全文描写的重点,也告诉我们本文写的荷塘是月下荷塘,月色是塘上月色,不能忽视二者水乳交融的关系。
2、关注文章的结构特色。作文的一个难点是构思,就是如何合理地安排文章思路和结构。的确,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一种特别的结构是有些困难,但是如果学会模仿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独特的结构,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如果我们把从初中到高中所读过的优美篇章回顾一下,会发现有很多独特的构思可供我们借鉴。比如朱自清的《春》,主体写了盼春、绘春、颂春,绘春部分又按照春光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人图展开,这种并列式结构使全文思路清晰、结构鲜明。再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后两节结构类似而稍加变化,使前后形成呼应关系;中间则通过几幅画面把作者对康桥的留恋之情深情地倾诉了出来。《囚绿记》以绿为线索,写了作者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不仅思路清晰而且感情层层推进。《六国论》一开始即表明了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着从赂秦者和不赂者两方面展开论述,由总到分,中间采用并列式结构。这些都是结构安排的典范,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内阅读时好好揣摩、仔细研究,有意借鉴模仿一下,就不用担心自己的结构安排没有头绪了。
3、关注文章的表现手法。一篇文章之所以被多次选入教材,往往是因其有很多独到之处,特别是在表现手段上往往有所创造。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语言平实、质朴,但是由于将人物置于特定的背景下,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过程进行了细节描写,朴实的文字中流露出深挚的感情,所以感人至深;夏衍在《包身工》中既有对包身工整体形象的描绘,又有芦柴棒这样的个体展示,点面结合,从而在报告文学中独树一帜;巴金的《小狗包弟》,通过包弟的遭际,侧面反映了文革这个时代惨无人道的现实,小中见大,手法独到。这样的表现手法对我们写作都是有益的借鉴。
4、积累写作素材,学会活用文中的经典素材。我们阅读的文章,大部分是一些专业的作家所做,他们所用的素材,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很有品味的价值;而且,他们用来抒情的文段,都是很有文学韵味的,从中寻找一些自己认为很有感触的文段资料,就是自己将来再作文的新鲜的血液。近几年,很多高考中的满分作文都是善用课内素材的典范,从屈原沉江到庄子的濮水垂钓,从王羲之的兰亭盛会到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很多学生由于对材料进行了精心的加工,所以不仅运用合理,而且生动、富有表现力。
5、模仿课文的语言句式特点,写出生动形象的语句,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更有文采。富有文采是高考作文的亮点,也是发展能力的依据。所以不妨从课内阅读入手,从模仿一些精彩语段入手训练自己的语言。学了诗歌,我们可以尝试写一首短诗,使自己笔下的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富有哲理;学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包含浓厚感情的排比句,可以模仿着写一写,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气势;学了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写景手法,可以采用博喻和通感的手法模仿着写一段话,使语言生动形象、更有想象力。
第一,必须改变传统教学单纯以课文分析为主而忽视学生技能训练或者只注重阅读能力而忽视写作技能训练的教学理念。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培养一种“乐读——会说——善写”的品质,注重语言兴趣的激发和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视厚积薄发、水道渠成的阅读写作理念,不断积累生成,达到从无法到自然流露、从有法到个性表现的目的。要强调感知、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突出实施“长度——宽度——高度(深度)三维”教学法,实施对思想、观念、思维等全面的熏陶和激荡的崭新的教学法,彻底抛弃传统、单一、僵化的阅读理念。
第二,正确把握写作和阅读的特点,充分认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做好课内阅读和鉴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改善课堂教学的结构,建立以“阅读——写作”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分析课文时应有意识地强调一些阅读的关键环节:
1、分析标题和标题拟题的特点。如标题与作文话题和中心的关系,比如拟题是不是准确、简洁、新颖。如标题《故都的秋》,既表明写作的对象是特定的季节——秋天,又表明了特定的地点——故都北平。“故都”一词又有着很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全文的格调既吻合又协调。《荷塘月色》则表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荷塘月色”,这是全文描写的重点,也告诉我们本文写的荷塘是月下荷塘,月色是塘上月色,不能忽视二者水乳交融的关系。
2、关注文章的结构特色。作文的一个难点是构思,就是如何合理地安排文章思路和结构。的确,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一种特别的结构是有些困难,但是如果学会模仿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独特的结构,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如果我们把从初中到高中所读过的优美篇章回顾一下,会发现有很多独特的构思可供我们借鉴。比如朱自清的《春》,主体写了盼春、绘春、颂春,绘春部分又按照春光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人图展开,这种并列式结构使全文思路清晰、结构鲜明。再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后两节结构类似而稍加变化,使前后形成呼应关系;中间则通过几幅画面把作者对康桥的留恋之情深情地倾诉了出来。《囚绿记》以绿为线索,写了作者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不仅思路清晰而且感情层层推进。《六国论》一开始即表明了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接着从赂秦者和不赂者两方面展开论述,由总到分,中间采用并列式结构。这些都是结构安排的典范,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内阅读时好好揣摩、仔细研究,有意借鉴模仿一下,就不用担心自己的结构安排没有头绪了。
3、关注文章的表现手法。一篇文章之所以被多次选入教材,往往是因其有很多独到之处,特别是在表现手段上往往有所创造。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语言平实、质朴,但是由于将人物置于特定的背景下,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过程进行了细节描写,朴实的文字中流露出深挚的感情,所以感人至深;夏衍在《包身工》中既有对包身工整体形象的描绘,又有芦柴棒这样的个体展示,点面结合,从而在报告文学中独树一帜;巴金的《小狗包弟》,通过包弟的遭际,侧面反映了文革这个时代惨无人道的现实,小中见大,手法独到。这样的表现手法对我们写作都是有益的借鉴。
4、积累写作素材,学会活用文中的经典素材。我们阅读的文章,大部分是一些专业的作家所做,他们所用的素材,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很有品味的价值;而且,他们用来抒情的文段,都是很有文学韵味的,从中寻找一些自己认为很有感触的文段资料,就是自己将来再作文的新鲜的血液。近几年,很多高考中的满分作文都是善用课内素材的典范,从屈原沉江到庄子的濮水垂钓,从王羲之的兰亭盛会到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很多学生由于对材料进行了精心的加工,所以不仅运用合理,而且生动、富有表现力。
5、模仿课文的语言句式特点,写出生动形象的语句,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更有文采。富有文采是高考作文的亮点,也是发展能力的依据。所以不妨从课内阅读入手,从模仿一些精彩语段入手训练自己的语言。学了诗歌,我们可以尝试写一首短诗,使自己笔下的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富有哲理;学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包含浓厚感情的排比句,可以模仿着写一写,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气势;学了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写景手法,可以采用博喻和通感的手法模仿着写一段话,使语言生动形象、更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