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设数学情境是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本文阐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创设数学情境,从而唤起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 数学情境;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们知道,语言学习注重语境. 与之类似的,注重数学情境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 新版教材的优点之一是以情境作为手段来引入知识. 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 现今的数学课堂,部分教师 “出奇招”,设置了很多问题,往往会将数学课上成语言交际课,表面上师生互动频繁,但是却失去了数学课应有的特色. 长此以往,不仅影响数学教学质量,还会对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产生误导. 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成为教师争论的焦点. 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一、创设数学情境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教师在教学中组织的任何活动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有机和谐的统一. 因此,所谓“有效地创设数学情境”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对学生所提要求要具体而明确,不能仅仅以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唯一目标. 一是要做到数学问题必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不能与生活脱节. 二是最大限度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流于形式,“花架子”不可取.
  一位二年级教师在执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用一副美丽的画面作为导入,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后踊跃发言,有的说看到了一条流淌的小河;有的说看到了河上还有一座小桥;还有的说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
  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让我们意外的是,没有一名学生说看到图上有兔子. 那位老师便进一步引导:“你们还看到其他的什么没有啊?”这样孩子终于把注意力放到了兔子身上. 有学生说看到了6只兔子,教师又追问学生:“你怎么知道图上有6只兔子的?”有学生说是挨个数的;有的学生说一眼看出来的,没有数. 于是,教师急道:“有没有同学两只两只地数的?”虽然课堂中学生的情绪相当高涨,但是这几分钟的热闹场面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创设,只是简单呈现一幅画面而已.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热闹”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弱化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就此次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时可以重新设计以下两个提问:“谁能一眼就看出图上有几只兔子?你是用什么好方法看出来的?”这样的提问既给学生指明了方向,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致,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兴趣. 这里可以看出,提问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相当重要.
  二、创设的数学情境要跟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相适应
  任何活动开展都是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基础的. 提问或者创设问题都要与认知水平相适应. 就小学生而言,所提问题不宜过难. 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以学生认知中原有的认知状况为基础. 例如笔者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课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秒作为一个计时单位和时间单位的进率,还要设计多个游戏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一秒的时间,赋予知识内容生活化色彩. 又例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一课时,要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推理得出6的乘法口诀. 三、创设的数学情境应与生活紧密联系
  将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不仅对理解情境中的问题有好处,而且能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如我在教学“认识物体”这部分内容时,便有意识地收集一些物体(牙膏盒、魔方、鞋盒、易拉罐、乒乓球、小球、茶叶罐),然后让学生将它们进行分类,再根据学生分类的结果,给物体命名.
  结果分类如下:
  长方体:牙膏盒、鞋盒;
  正方体:魔方;
  圆柱体:易拉罐、茶叶罐;
  球:乒乓球、玻璃球.
  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过程来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与球等几何体的特点. 最后让学生用这些物体进行拼摆图形,进一步提高对这四种形状的物体的认识. 结果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整节课都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奥妙.
  四、结 语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以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原则,一切活动的开展均应以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标准. 只要是基于学生实际,让学生在情镜中获得快乐,唤起其情感,激活思维,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就能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杜紫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08(9):25-27.
  [2]张建梅.创建生活化情境,体验生活化教学[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4(2).
  [3]郑大年,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
其他文献
【摘要】 初中数学教学,因学生的年龄段和学龄段的过度,需要教师在学生由小学到初中这一特殊年龄段进行特殊对待. 传统的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它不可否认的优势之外,也暴露出相应的缺点,而新式教学也应该借鉴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优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师生共同努力配合,将初中数学教学难的现象从根本上改变.   【关键词】 数学;传统教学;新式教学     很多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由于环境和课程的新鲜感,
【摘要】 在课改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先学后导,自主互助”的数学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先自学,再进入 “导”的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 老师导的内容少而精,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课堂上老师当好导演,做好主持人,用精准的语言,引领学生紧张、高效地学习,打造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 立足课改课堂;品味数学教学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先学后导,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自学结束后,就进入
“数感”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发觉,面对同一个数学情境,有些学生反应迅捷,思路简洁,有些学生苦思冥想,思路混乱. 这实质上是数学气质的表现,数学气质的精髓便是数感.  一、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要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感知、发现,主动地探索,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例
【摘要】作为一种批判思维,近些年来,很多教育从业人员都对高中学生所具有的反思能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高中学生反思能力并不高。反思一直都是认识自我和不断完善自己的重要途径,更加是对自己思维过程以及最后总思维结果进行有意识的分析和回顾,对于自身所关注的问题能够主动进行研究和思考,本文就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能力;分析;培养;浅谈    身为
【摘要】 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教材,但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照本宣科,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及学生特点灵活地把教材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它进行科学适度地调整、加工和处理,使之更适合于活的、具体的、实际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1. 合理调整顺序,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7章“数值的估算”其实是“有理数”一章的延伸,而且是有理数中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一部分内容,也不难掌握,没有必
【摘要】本文基于阅读自学能力培养的视角分析新教材的呈现方式.我们认为新教材的呈现方式适合学生阅读自学.教材采用观察、思考、探究等不连续呈现方式,就是为了制造一种对话形式,打造编写教材专家、教师和学生三维对话的平台;在对话的过程中,带领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问题意识、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我提问”;元认知;合情推理  一、问题的由来  
一、课始导入,留一点思考的时间给学生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学的老师们都认识到了数学教学首先应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课始的导入往往新奇巧妙,有引人的故事导入,有精致的课件导入等,期待着把我们的学生很快地带入到数学学习中,实践也证实了这一做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然而,很多时候课题一出来,施教者往往就迫不及待的进入到预设的教学程序中,根本不去考虑此时学生的思维状态. 课始导入,留一点思考的时
数学中对空间形式的探究主要表现在图形的研究上. 特别是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学习能力的阶段,对学生几何直观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老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及研究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充分认识,感悟图形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变化. 所以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观感受,为以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小学阶段乃至日后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所面临的课题
教材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 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苏霍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