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p2781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年三十的迫近,年味儿就像一团点燃的火,越烧越旺,驱走了寒意,还不时地在空气里摩擦,迸发出绚烂明媚的烟花。
  想起小时候呀,到了这时,在那四面通敞的大院子里,,家家户户必会传出“哔剥哔剥”的声响,是花生熟了?是瓜子干了?是芝麻焦了?是蚕豆爆了?大家“心知肚明”,因为那浓郁的干果香,稠腻的糖油味儿早已“出卖”了一切。那股馥郁的香,就像只无形的手,轻轻地,就将肚子里的馋虫给勾出来了。半大的孩子,又有几个做得到“忍住诱惑”?现美味当前,必要胡吃海喝一番,吃得唇焦口裂,又因上火蹿出了火泡,舌上无味,吃饭只能咂吧咂吧地。
  因为上火,奶奶、母亲便不会担心年货会被我“偷吃”。于是在狭窄的厨房里,高高的摞起一层又一层笋白的蒸笼,那小塔似的蒸笼里,堆垛着各式各样的酥点:白胖柔韧的糖年糕;臃肿圆滚的白馒头;软糯甜润、缀着细碎芝麻和桂花儿的芡实糕;镶着红豆莲蓉、盈碧可爱的青米团……小巧的,不盈掌心;精致的,如针雕琢。丝丝缕缕的甜香伴着水蒸气与我扑了满怀,那湿润的温甜恍若可掬,滑滑地擦过我的唇角,轻柔得像抚触婴儿,连水泡也不疼了。我眼馋,却不敢下手,只好拼命得嗅着空气中的香甜,倒也满足。
  待到一笼又一笼精致的糕点熟了,年,也到了。火消了,可以吃汤圆了。
  一个又一个,用白瓷碗盛着,晶莹剔透,半隐半现地看见里面流淌的浓稠醇香的黑芝麻。一个汤圆不过乒乓球大小,软弹,轻咬一口,芝麻香味溢满舌尖,为绵密的口感更添甜意。
  那时的年呀!我们家家户户地串门,尝点儿对面的糖水蛋,吃些隔壁的芋頭酥,那门檐上挂满红灯笼,是雪地里一簇簇熊熊的火焰呀!浓烈的年味儿弥漫在空气中,那些冬天,就连空气都是暖的。
  而今,虽已年下,但年味儿稀薄如高原的空气,飘渺近乎虚无。钢筋水泥,阻隔了深埋于记忆中那永远敞开迎客的大院,堵塞了亲邻间融洽的情谊。各户成为独立体,由“铁将军”把守着,在原本欢庆的节日里,给人一种莫名的压力,褪色的门联在寒风中无端萧索着。时光如白驹过隙,传统也在与科技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默默地隐没于历史长河之中。那一片片黑压压的脑袋,一声声微信的提示音逐渐代替了年夜饭上的“高谈阔论”“欢声笑语”,年味儿也随之淡出人们的脑海。
  于我而言,年味儿是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年更加温馨。时代在进步,可我总忍不住去回望,去怀念,那些独属于年的美好回忆。愿,那些传统,那份年味儿,在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澄后,成为不变的永恒。
其他文献
每一个在历史上定格的瞬间都蕴藏着无尽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随着《白鹿原》的上演,槽运船工的号子声衍化而来的“老腔”拂去了尘封的面纱,撞人大众视野,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这种华丽的转身,不禁引起我们深深地思索:“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有人说,应对“后物欲时代”,更需保留传统之美,静守内心安定。“老腔”一声吼,震撼着从耳朵到心灵的每一个细胞,唤醒你沉溺于名利权势的灵魂,无论多么耀眼的都市霓虹灯
期刊
7  耀州城的四个城门,都有自己的雅名:北门名曰寿门,南门名曰雍门,东门名曰丰门,西门名曰远门。北城门、南城门,与位于城中的衙门,遥相呼应,形成递进式的三点一线,放眼望去,蔚为壮观。  衙门构成了耀州城的白菜心。但白菜心之外,除过一些带有书卷气也带有官府烙印是庭院,比如文庙、学堂以及寺院等,便是市井和民居了。比起官衙的一本正经,市井无疑显得随意了一些,潦草了一些,凌乱了一些。  官衙是官吏们的舞厅
期刊
不觉间,又一个春节的门槛被我们跨过。  这道标注着生命刻度的门槛,不像富丽堂皇的庙堂之门,或低檐矮墙的柴扉之门,人可以绕其而行,避而不入。面对它,人无可选择,逃不掉,摆不脱,只能乖乖地就范,任凭它像收割机那样,将天下所有人一网打尽,悉数收入囊中。  人一贫如洗也好,家财万贯也罢;坐轿子也好,抬轿子也罢;红花也好,绿叶也罢;勤勉也好,懒散也罢……都不得不随时间的节拍而起舞,并随时间的轮回而存亡。  
期刊
毕淑敏说过:生命是一条河,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如果为了以防万一而将物物都装进行囊,追求所谓的“万全”,那么,终有一天有许多东西会成为你的负担。成功不需要大而空泛,好高骛远的妄想与空谈,只需要我们在行囊中装有专注与实干。  那些在行囊中装满了专注与实干的人,那些对准一个“城墙口”进攻的人好似水中的沉香,新淬炼出的钢,散发着穿透岁月的方向与光亮。钱钟书先生不顾外界政治风云的变幻和他人的言语,只
期刊
510年前,逃过生死劫的王守仁,往赴贵州龙场,迎接自己的命运。  在此之前,王守仁受褫衣杖责之辱后,被贬为龙场驿栈驿丞。这个十二岁便立志要当圣人的状元之子,遭遇政治的狂风暴雨,身受死亡的威胁,逃脱锦衣卫追杀,他人生的苦雨终风并未停歇,他行走在泥途之中,前路茫茫。贵州“万山丛薄”,道路崎岖,瘴烟弥路,阴雨连绵,多少人在此荒山野岭中坐愁兴叹,行路如此艰难,效仿前人穷途之哭也并不赧然。  此时,王守仁又
期刊
苏格拉底曾说过:“世上仅有两种活法,一种是痛苦的人,一种是快乐的猪。”做一只快乐的猪,出人意料,而且对于我们来说绝不可能。  曾经在暑假中望着窗外婆娑的树影呆呆地想:如果永远过这样细水长流,岁月静好的日子,我该多么快活啊!但这个念头几乎是在下一秒就被心里另一个声音打壓得无影无踪:别幻想了,人不可能永远过这样轻松的生活。于是,我明白,只有活得像猪,才是永远地得到了“快乐”,而我不想做一只快乐的猪。 
期刊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年功是底子,一分钟是面子。没有十年辛苦磨炼,便无所谓那一分钟的闪耀登场。张伯驹的事例给了我深刻的启迪:若想有光彩的“面子”,又怎能缺少坚固扎实的“底子”?  从前的生活节奏慢,因此人们愿意沉下心,涤去浮躁之气,把内在的涵养打磨成一块光泽湿润的玉石。王羲之写过的毛笔晕染了八缸清水,怀素练字用的基层芭蕉叶堆成了“笔冢”,宋濂在大寒天努力抄书的佳话仍被传颂,张溥又为
期刊
“敬茶神——”,五爷爷的声音清亮而高亢,茶魂树下十几个衣着鲜亮的少年循声叩拜,一碗清茶水泼向天空,被刺眼的阳光一拳打散,掷地有声。站起身来的少年好像在方才茶香的洗礼中褪去了稚气,面色肃穆。又是一年茶祖节,十六岁的少年,成人了。不远处的一株新茶树在料峭的春风中显得单薄,叶子缱绻着,一只素蝶轻点枝头,惊落了日光里打着盹儿的露珠。  峒村依山傍水,传说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地方。村里的孩子出生的时候,家里
期刊
趁着冬日难得闲散的慢时光,我读完了《阿勒泰的角落》。  合上书,倒真觉得它是一本颇适合在冬天懒洋洋的日子捧来一读的散文集。读书时,家中养的那只美短猫“小黑”总是安静而安心地陪伴在我的书桌四周——或者趴在一堆书稿上打着盹儿,或者卧在窗台上,望着天空浓重的雾霾,出神地发呆。  在这冬日难得闲散的慢时光,读阿勒泰那些角落里流淌着的浓稠绵密的岁月,多么美好。  我用心地读书里那些写到牧民们的文字,然后尽我
期刊
九月,十月,十一月。秋天到了。  北京人秋天看枫叶,到香山。挑一个僻静的小亭子,就着满山红枫喝二斤花雕。用热水温了酒,像《孔乙己》“咸亨酒店”中的酒客那般,慢慢喝了。那秋意游走在皮肤上,寒凉不透骨。枫叶红火,满山似烧起了一种凝固的火。枫叶是绚烂中透着静美的,佐酒最好。最好是黄酒或是花雕,也可以来一小杯辛辣的白酒。  然而江南,尤其是江浙,无甚枫叶,也就谈不上喝酒。深秋起来,地上、草叶上满是露水,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