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的10个转变,让糖尿病患者全面获益(下)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753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变五由“控制高血糖”向“控制血糖波动”转变rn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患者平均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指标,患者糖化越高,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越大.同时,研究者还注意到:糖化水平相同的两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不相同.后来发现,这两组患者尽管糖化血红蛋白相似,但其血糖波动的幅度相差甚远.
其他文献
最近一条有关糖尿病最新标准的微信在网络疯传.这条微信冠名为“空腹血糖最新标准,你有可能不是糖尿病了”,内容为美国已经发布空腹血糖最新标准,很多人已经不能被诊断为糖尿病.以往空腹血糖正常的标准是根据人们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定义正常的血糖为4.4~7.1 mmol/L.
期刊
注射胰岛素是许多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必须要做的事情,那么,如何规避错误的做法,使得胰岛素发挥出最好的治疗效果呢?rn胰岛素注射时间随意rn根据胰岛素的作用特点,正确安排胰岛素的注射时间.例如,基础胰岛素提供夜间及正餐与加餐之间身体所需要的胰岛素,需要在每天同一时间进行注射;餐时胰岛素提供餐时身体所需要的胰岛素,应进餐前注射,其中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起效快,皮下注射后约15分钟起效,可以在进餐前即刻甚至餐后立即注射,短效胰岛素需要餐前30分钟注射;预混胰岛素是基础胰岛素与餐时胰岛素的混合物,早餐前及晚餐前注射,预混
期刊
跌倒是指一种突然意外的倒地现象.对于蹒跚学步的孩子,跌倒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但对于老人,跌倒则可能是生命的杀手.老年人跌倒容易发生骨折等外伤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后果严重.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髋部骨折后3个月病死率为20%,死因常为长期卧床所致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即使渡过难关,许多患者也将终生残疾,生活质量太差.统计数据表明,老年人跌倒总病死率比无跌倒的老年人高5倍,如跌倒后1小时仍不能站起来者,其病死率还要高1倍.跌倒造成的意外损伤是老年人死亡的第6位原因.
期刊
60岁的朱女士,前几年经常发生牙龈肿痛,鼓脓包,吃点消炎药就好了.但最近几个月,朱女士发现自己的牙龈肿痛此起彼伏,常常是上边牙龈肿胀刚消,下边又有了,左边还没好,右边又有了,吃了消炎药和去火凉茶,牙龈还是频繁出血、发炎肿胀,遂去三甲医院就诊.牙医建议朱女士查血糖.朱女士一开始还不理解,但没想到一查,血糖达14.0mmol/L,还真的是糖尿病.在医生的指导下,朱女士服用降糖药,控制饮食,锻炼身体,同时配合洗牙、做刮治,3个月后,牙龈终于不再反复鼓脓包了.
期刊
CGM的工作原理及性能rnCGM通过植入皮下感应器24小时连续监测葡萄糖水平,以每5分钟1次的频率提供连续、动态的葡萄糖信息;数据可通过信息提取器导入到电脑/手机,分析软件定性和定量地描述患者的血糖状况.
期刊
血液中的红细胞主要作用是输送氧气到全身的细胞、组织和脏器,它之所以能够输送氧气,是因为有一个能够运输氧气的特殊载体——血红蛋白.这个能干的美眉血红蛋白,随着血液在人体畅游的同时,努力地为人体工作着,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她心仪的、同样能干的帅哥——血糖,它们俩一旦相遇、相知相爱,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牵手走入婚姻的殿堂,开启新的生活,肩负新的使命,同时,也会拥有一个新的名字——糖化血红蛋白.
期刊
在我诊治糖尿病的历程中,至少有3位糖尿病患者夜间打来紧急电话,说自己把睡前的长效地特胰岛素注射成速效门冬胰岛素了,特别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种情况虽然不常见,但由于事件发生后的意外风险比较大,还是需要和大家谈一下.rn发生这种情况的糖尿病患者,一般是采用一日4针胰岛素注射的控糖方案,即三餐前注射速效(或短效)胰岛素而睡前注射一针长效胰岛素.我们人体自然分泌的胰岛素包括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这种三短一长方案中的一针长效胰岛素就是模拟基础胰岛素,三餐前注射的速效或短效就是模拟餐时胰岛素了.
期刊
半个世纪前,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个取得了人工胰岛素结晶rn中国早在半个世纪前,在糖尿病领域就有突出贡献.1965年9月17日清晨,中国科学家制成的人工胰岛素生物活性达到天然胰岛素活性的80%.这表明,在长达数十年的国际竞争中,中国科学家第一个取得了人工胰岛素结晶.1959年底,当我们率先完成胰岛素的拆、合,为了避免西方同行利用该发现而率先完成人工合成胰岛素,科学院等机构的领导选择保密,没有让文章发表.
期刊
人体有哪些应激表现rn应激状态时,除了高血糖外,临床表现还有精神紧张、呼吸短促、血压上升、耗氧量增加、肌肉紧缩等症状,常见于急性脑出血、颅脑外伤昏迷、骨折、大面积烧伤、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严重患者.另外,应激性消化性溃疡吐血也是一种严重的应激表现.还有,低血糖时出现心悸、颤抖、出汗,也是身体应对这种低血糖急症时的自救过程.如果没有这种反应,就是无症状性低血糖,是更需要重视的一种严重状态,很容易出现严重后果.
期刊
“得了糖尿病就要吃药,而且要吃一辈子的药”,这句话绝对是糖尿病患者不爱听、不想听,却不得不听的一句话.不过,我们在门诊接触到无数糖尿病患者,遇到形形色色的情况,可以负责任地跟大家说:上面说的这句话,可不一定对.rn母子同患糖尿病,不幸rn王女士24岁时,无明显原因出现皮肤瘙痒,皮肤科医生没找到具体原因,验血发现患者空腹血糖7.7mmol/L,结合其他检查,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