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往往是见仁见智。笔者以为,一堂语文课,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自主能动地学习,积极开展多元的思维活动,并且能自觉地、尽情地释放自己的表达欲望,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谐而又热烈,这样的课堂才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但是,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令人满意,“满堂灌”的现象仍很普遍。在这样的课棠上,学生的思维完全处于一种“半睡眠”的状态,也就无任何的表达欲望,即便少数学生有一些表达的意愿,也常常会自觉地隐藏起来。
这样的语文课,少有灵动而又热烈的氛围,给人以单调乏味之感,必然会严重影响到语文课堂的教学效能。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基础上,自觉地释放自己的表达欲望,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化知识灌输为思想交流,化单向吸收为多维融合,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笔者拟就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和探索略陈一二,以就教于方家。
一、积极开展多元性课程活动
语文课程活动是多元的。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教学情景,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活动。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以下活动形式:一、诵读类:如朗诵、演讲、讲故事、口头作文、专题报告、学习经验交流、课本剧表演等;二、讨论类:如辩论赛、人物采访、问题讨论等;三、阅读类:如读书活动、读书报告会、专题讲座、影视评论等;四、写作类:如作文擂台赛,出黑板报、编刊物、对联征集等;五、欣赏类:观赏影视节目、欣赏音乐、鉴赏诗文等。这种语文课程活动,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特定的情景,提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并使其在活动过程中,更为充分地释放欲望,进而获取一定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如在执教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向青春举杯”时,笔者就和同学们一起设计了多维的语文活动,下面是师生共同设计的活动方案:
1.自选和“青春”相关的诗文,准备在活动课上诵读。
2.课上诵读展示,然后同学们围绕青春话题开展对话交流。
3.课后结合对话交流内容,自选一首诗歌或散文进行仿写训练,然后择优展示。
4.每个同学就“青春”的`话题,给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写一封信,可发抒感想,可表达愿望,也可憧憬未来。
在这些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中,笔者以一个参与者和倾听者的身份见证了同学们展示的一个个精彩的场景和亮点。这些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说和写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他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呈现出昂扬有为的精神面貌,表现出了跃跃欲试、欲吐为快的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二、精心设计开放性教学问题
当下语文教学十分强调问题教学,问题教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阐发了他引导爱弥尔进行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那就是以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是语文教师普遍重视的问题。如果问题设计过浅、过窄,就不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也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表达激情。一般而言,一些枯燥的、考查型的问题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而一些有趣味的、开放性的问题则往往极易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领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題,使他们产生表达的冲动,为他们的学习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三、着意打造生成性语文课堂
教学必须要有预设,也必须要有生成。课堂教学的生成,是指充分重视师生双方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过程的复杂性,把每节语文课都视作是不可复制的情感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多重组合的教学活动,往往呈现出超乎教师预料的情景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突破预设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巧妙地抓住和利用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在这种生成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交互共鸣、触类连通,让各种观点碰撞和互补,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各种观点交锋、合流的意义交汇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得到有效的调动,他们的表达欲望也就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在笔者看来,一些非常出彩的语文课,往往有丰富的生成内容。正是生成,使课堂教学具有了灵动的色彩;正是生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正是生成,使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潜质得到了充分彰显。笔者在执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具体阅读了这首诗,请大家就本诗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
生1:本诗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都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生2:这位同学对杜甫诗作中所表达的情感分析是不正确的,因为杜甫的思想立场有很大的问题。
师:你有自己的探究精神,值得肯定。但科学的探究必须建筑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你能否就你的观点作必要的论述?
生2:杜甫和剑南节度使严武有特殊关系,而严武肆志逞欲,恣行苛政,穷极奢靡,赏赐无度,为老百姓深恶痛绝。严、杜之间有着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杜甫曾经写过深切悼念严武的诗篇,并反复吟咏,对严武作了高度的评价。杜甫为这样一个为百姓所不齿的小人歌功颂德,可见其立场有问题。因此,杜甫诗作中所表达的情感是虚假的。
师:这位同学涉猎面颇广,见解似乎不无道理。同学们可以围绕该他们提出的观点展开讨论,畅所欲言。
在这里,笔者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让同学们就生成的问题展开激烈论辩。整个探究过程,大家饶有兴味,尽情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终达成了共识,肯定了此诗所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这种由学生自我阅读产生的生成性教学环节,使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从而达成了灵动的教学境界,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和语文思辨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价值。
当然,在自主训练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教会学生恰如其分地应用各种表达形式。好的表达往往是摄人心魄、引人入胜的。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在谋篇布局、语言运用、表达技巧等方面加以具体指导。而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表达形式,他们才能进行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个性化自由表达,他们的表达欲望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才能得到更好地释放。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长乐初级中学校)
但是,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令人满意,“满堂灌”的现象仍很普遍。在这样的课棠上,学生的思维完全处于一种“半睡眠”的状态,也就无任何的表达欲望,即便少数学生有一些表达的意愿,也常常会自觉地隐藏起来。
这样的语文课,少有灵动而又热烈的氛围,给人以单调乏味之感,必然会严重影响到语文课堂的教学效能。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基础上,自觉地释放自己的表达欲望,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化知识灌输为思想交流,化单向吸收为多维融合,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笔者拟就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和探索略陈一二,以就教于方家。
一、积极开展多元性课程活动
语文课程活动是多元的。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教学情景,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活动。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以下活动形式:一、诵读类:如朗诵、演讲、讲故事、口头作文、专题报告、学习经验交流、课本剧表演等;二、讨论类:如辩论赛、人物采访、问题讨论等;三、阅读类:如读书活动、读书报告会、专题讲座、影视评论等;四、写作类:如作文擂台赛,出黑板报、编刊物、对联征集等;五、欣赏类:观赏影视节目、欣赏音乐、鉴赏诗文等。这种语文课程活动,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特定的情景,提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并使其在活动过程中,更为充分地释放欲望,进而获取一定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如在执教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向青春举杯”时,笔者就和同学们一起设计了多维的语文活动,下面是师生共同设计的活动方案:
1.自选和“青春”相关的诗文,准备在活动课上诵读。
2.课上诵读展示,然后同学们围绕青春话题开展对话交流。
3.课后结合对话交流内容,自选一首诗歌或散文进行仿写训练,然后择优展示。
4.每个同学就“青春”的`话题,给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写一封信,可发抒感想,可表达愿望,也可憧憬未来。
在这些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中,笔者以一个参与者和倾听者的身份见证了同学们展示的一个个精彩的场景和亮点。这些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说和写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他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呈现出昂扬有为的精神面貌,表现出了跃跃欲试、欲吐为快的强烈的表达欲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二、精心设计开放性教学问题
当下语文教学十分强调问题教学,问题教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阐发了他引导爱弥尔进行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那就是以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是语文教师普遍重视的问题。如果问题设计过浅、过窄,就不利于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也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表达激情。一般而言,一些枯燥的、考查型的问题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而一些有趣味的、开放性的问题则往往极易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领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題,使他们产生表达的冲动,为他们的学习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三、着意打造生成性语文课堂
教学必须要有预设,也必须要有生成。课堂教学的生成,是指充分重视师生双方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过程的复杂性,把每节语文课都视作是不可复制的情感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多重组合的教学活动,往往呈现出超乎教师预料的情景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突破预设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巧妙地抓住和利用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在这种生成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可以交互共鸣、触类连通,让各种观点碰撞和互补,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各种观点交锋、合流的意义交汇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得到有效的调动,他们的表达欲望也就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在笔者看来,一些非常出彩的语文课,往往有丰富的生成内容。正是生成,使课堂教学具有了灵动的色彩;正是生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正是生成,使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潜质得到了充分彰显。笔者在执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具体阅读了这首诗,请大家就本诗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
生1:本诗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都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生2:这位同学对杜甫诗作中所表达的情感分析是不正确的,因为杜甫的思想立场有很大的问题。
师:你有自己的探究精神,值得肯定。但科学的探究必须建筑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你能否就你的观点作必要的论述?
生2:杜甫和剑南节度使严武有特殊关系,而严武肆志逞欲,恣行苛政,穷极奢靡,赏赐无度,为老百姓深恶痛绝。严、杜之间有着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杜甫曾经写过深切悼念严武的诗篇,并反复吟咏,对严武作了高度的评价。杜甫为这样一个为百姓所不齿的小人歌功颂德,可见其立场有问题。因此,杜甫诗作中所表达的情感是虚假的。
师:这位同学涉猎面颇广,见解似乎不无道理。同学们可以围绕该他们提出的观点展开讨论,畅所欲言。
在这里,笔者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让同学们就生成的问题展开激烈论辩。整个探究过程,大家饶有兴味,尽情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终达成了共识,肯定了此诗所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这种由学生自我阅读产生的生成性教学环节,使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从而达成了灵动的教学境界,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和语文思辨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价值。
当然,在自主训练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教会学生恰如其分地应用各种表达形式。好的表达往往是摄人心魄、引人入胜的。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在谋篇布局、语言运用、表达技巧等方面加以具体指导。而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表达形式,他们才能进行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个性化自由表达,他们的表达欲望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才能得到更好地释放。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长乐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