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室”一词,翻译成英文为“studio”,在国内属于比较新的模型,在国际上也没有形成定论。工作室一般是指由几个人或一个人建立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特点。在笔者看来,教学领域,“工作室”这一概念要可以理解为:空间面积相对较小,成员人数不多,有着共同的爱好,在共享资源、加强合作的同时,会使工作效率较高。不难看出,工作室的成功建设,一方面与物质建设密不可分,同时也与人员建设有着极大的关系。
作为语文学习工作室,在设计时不仅要注重通过具体实物的布置体现学科特点,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兼顾成员的兴趣与特长,即语文教师和学生的特点,甚至包括学生在不同学段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学情的发展和变化。
首先,从学科特点来看,语文学科有着其独特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进行工作室建设时,笔者想突出“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
同时,从学段来讲,高中的语文课程应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建设工作室时,笔者做了以下设计:
外墙的设计。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楼道里、各班门口以格言的形式展示着各工作室教师的教学态度,张贴《弟子规》用以提示学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准则、规范。努力营造学习氛围,营造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氛围。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应仅局限于某一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语文学习尤其如此,应该是终身学习。所以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教室后门处布置了一些文学大事件的宣传海报、名家名作介绍,或是文学界的最新事件,例如莫言其人其事。
内墙的设计。以名家作品欣赏和学生作品展示为主题。
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工作室的展示内容也相应地进行调整。
第一期—初入高中,学生首先面对的是初高中过渡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状态,熟悉高中语文课堂的特点,掌握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进入高中学习的状态,这是极其重要的。笔者把刚送走的高三毕业生的学习感悟和他们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做成了一个展板,题为《高三师哥师姐们的寄语》。对于这些“过来人”的中肯建议,高一的孩子们接受起来相对更容易一些,这远胜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说教或宣读一些硬性规定。事实证明,这种形式教育效果很好,引起了学生的热议,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二期—语文学习气氛的营造。工作室黑板上方的名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时刻关注自己学习的态度。工作室后黑板的上方张贴的是提示授课教师教学方面的格言,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使教师时刻铭记自己的职业理想。
工作室的建设能不忽视每一个细小的地方,例如窗帘。我们将名家名作印制在窗帘上(如图1所示),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欣赏作品,同时也达到了文化熏陶、提高其审美情趣的目的。
高中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讨论的天地。我们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所以在桌椅摆放上,根据授课方式进行变动,方便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开展学习(如图2所示)。
第三期—高一阶段以必修为主,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具体包括诗歌、小说、话剧、科普类文章等内容。高中阶段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要“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例如在必修二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积极进行创作,有的学生以图画的方式展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有的学生自主研究古诗词的创作规律,以写诗填词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图3所示)。
在学习“中国新诗”时,教师适时地将一些美文、诗句展示在工作室,不断深化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学生还自主创作了诗歌作品,并刊登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报纸、杂志上。
第四期—在接触现当代名家作品时,学生会对一些作家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以研究的心态进行学习,随后指导学生形成书面报告,并将研究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
第五期—随着高中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个性化学习也日趋明显,我们利用这一特点组织了一个板块—“画出文字的魅力”,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让其自主选择课内或课外的内容。例如课内的有《琵琶行》《胡同文化》。课外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过的内容进行图书的封面设计(如图4所示)。
第六期—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容忽视,这种意识应贯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当然,在工作室建设中也可以体现出来,例如帮助学生养成书写工整的好习惯,并进行书法作品的展览。工作室的主体成员应该是学生,教师是读者,是欣赏者,工作室内容的展示不仅要有学生间的交流,还要有师生间的互动。因此,展示的内容既可以有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将教师的作品加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热情,并有利于形成学生持续性学习的良好局面。
第七期—工作室是为了同一个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共同努力的集体,它的主旨应为“工作”,在这里,学生进步才是不变的话题。所以无论如何,更换展示的内容,学生学习效果的展示是唯一不变的主题。因此,学生主导工作室的设计。在这里,有学生的学习规划、作业反馈、学生自主设计的背诵计划、自己挑选的美文赏析、“勿忘我(学习备忘录)”等。
经过几年语文工作室教学,笔者深刻地感受到其教学优势。工作室不应是形式上的存在,在其建设和设计中应较多地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在学科气氛浓厚的环境中,工作室的建设不仅体现了一种专业精神,更体现了一种对教师与学生的尊重,同时在精心的设计中,也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被日益激发出来。
作为语文学习工作室,在设计时不仅要注重通过具体实物的布置体现学科特点,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兼顾成员的兴趣与特长,即语文教师和学生的特点,甚至包括学生在不同学段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学情的发展和变化。
首先,从学科特点来看,语文学科有着其独特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进行工作室建设时,笔者想突出“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
同时,从学段来讲,高中的语文课程应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建设工作室时,笔者做了以下设计:
外墙的设计。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楼道里、各班门口以格言的形式展示着各工作室教师的教学态度,张贴《弟子规》用以提示学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准则、规范。努力营造学习氛围,营造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氛围。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应仅局限于某一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语文学习尤其如此,应该是终身学习。所以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教室后门处布置了一些文学大事件的宣传海报、名家名作介绍,或是文学界的最新事件,例如莫言其人其事。
内墙的设计。以名家作品欣赏和学生作品展示为主题。
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工作室的展示内容也相应地进行调整。
第一期—初入高中,学生首先面对的是初高中过渡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状态,熟悉高中语文课堂的特点,掌握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进入高中学习的状态,这是极其重要的。笔者把刚送走的高三毕业生的学习感悟和他们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做成了一个展板,题为《高三师哥师姐们的寄语》。对于这些“过来人”的中肯建议,高一的孩子们接受起来相对更容易一些,这远胜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说教或宣读一些硬性规定。事实证明,这种形式教育效果很好,引起了学生的热议,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二期—语文学习气氛的营造。工作室黑板上方的名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时刻关注自己学习的态度。工作室后黑板的上方张贴的是提示授课教师教学方面的格言,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使教师时刻铭记自己的职业理想。
工作室的建设能不忽视每一个细小的地方,例如窗帘。我们将名家名作印制在窗帘上(如图1所示),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欣赏作品,同时也达到了文化熏陶、提高其审美情趣的目的。
高中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讨论的天地。我们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所以在桌椅摆放上,根据授课方式进行变动,方便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开展学习(如图2所示)。
第三期—高一阶段以必修为主,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具体包括诗歌、小说、话剧、科普类文章等内容。高中阶段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要“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例如在必修二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积极进行创作,有的学生以图画的方式展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有的学生自主研究古诗词的创作规律,以写诗填词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图3所示)。
在学习“中国新诗”时,教师适时地将一些美文、诗句展示在工作室,不断深化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学生还自主创作了诗歌作品,并刊登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报纸、杂志上。
第四期—在接触现当代名家作品时,学生会对一些作家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以研究的心态进行学习,随后指导学生形成书面报告,并将研究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
第五期—随着高中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个性化学习也日趋明显,我们利用这一特点组织了一个板块—“画出文字的魅力”,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让其自主选择课内或课外的内容。例如课内的有《琵琶行》《胡同文化》。课外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过的内容进行图书的封面设计(如图4所示)。
第六期—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容忽视,这种意识应贯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当然,在工作室建设中也可以体现出来,例如帮助学生养成书写工整的好习惯,并进行书法作品的展览。工作室的主体成员应该是学生,教师是读者,是欣赏者,工作室内容的展示不仅要有学生间的交流,还要有师生间的互动。因此,展示的内容既可以有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将教师的作品加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热情,并有利于形成学生持续性学习的良好局面。
第七期—工作室是为了同一个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共同努力的集体,它的主旨应为“工作”,在这里,学生进步才是不变的话题。所以无论如何,更换展示的内容,学生学习效果的展示是唯一不变的主题。因此,学生主导工作室的设计。在这里,有学生的学习规划、作业反馈、学生自主设计的背诵计划、自己挑选的美文赏析、“勿忘我(学习备忘录)”等。
经过几年语文工作室教学,笔者深刻地感受到其教学优势。工作室不应是形式上的存在,在其建设和设计中应较多地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在学科气氛浓厚的环境中,工作室的建设不仅体现了一种专业精神,更体现了一种对教师与学生的尊重,同时在精心的设计中,也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被日益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