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现代农业

来源 :中国农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p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着“三农”问题,我们近年做了很多的探索,仁智各见。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调研,试从一个较“新”的角度去审视这个问题,并得出一些管见,在这里提出与方家商榷。
  1 对我国“三农”问题根本原因的认识
  1.1 农民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民问题的根本实质是人的问题,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的问题。而从事农业的劳动者表现在现实表现中最明显的是素质问题。
  1.2 农村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问题主要反映的是农业的生产要素问题,而农业的生产要素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我们目前不是缺乏生产要素,问题的实质:一是我们没有完全注意到传统农业是传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生产要素中的配置,是低层次的配置,缺乏有效的升级与改进。二是我国农村生产要素的多样性差异。如土地资源既有耕地,又有林地;既有水面滩涂,又有草场、牧场。使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农业,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在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上的表现都不相同。三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农业资源由于受所有权制度的束缚不能转化为积极的生产要素进入生产活动之中。
  1.3 农业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业问题要从农业部门的生产活动中来找。由于我们独有的国家主导产业的组织管理形式,农业问题也必然反映在国家的行政行为上
  2 关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实质。
  我们谈“三农”就说城乡二元结构。我们认为,“三农”问题就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解决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也就解决了“三农”问题。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城乡二元结构理论的产生是没有看到农业的产业链本质,是没有看到在产业链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演化规律,没有看到生产要素在产业链配置上的具体方式。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1954年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呈现二元经济结构并存的特征,而且这一理论具有普遍性,被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经济转型的基石。不过在刘易斯所界定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模式中,是把整个经济划分为农村的传统经济部门和城市的现代经济部门,并且两个部门的劳动力供给和平均工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设定的前提情况并不完全符合当前的现实,这就需要我们打破思维的束缚,勇于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美国学者舒尔茨在其《改造传统农业》一文中为我们指出了另外一条不同的道路。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核心是农业同样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点的亮点,关键是打破农业本身的封闭体系,使农业能够得到新的、现代农业的生产要素或生产技术。他用收入流价格理论解释了传统农业停滞落后、不能成为经济增长源泉的原因。
  要看到在我国,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多数地方仍停留在传统农业的方式上,它的现代性方式没有表现出来。因此,我们的出路就是发挥我国对国家管理的主导性优势,改造传统农业。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中,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时候,生产力能够较快地发展,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都能得到提高,社会将在安定的状态下发展。这里就体现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也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西方的经济学家虽然没有采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但其分析得出的要素显而易见地表现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统一论。经过理解,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三农”问题的实质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发展的不均衡所产生的矛盾,而不是城乡二元结构。而解决“三农”就是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入手,生产力为本,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生产力为中心调整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也就是改造传统农业,建立现代农业。
  3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3.1 传统农业的标志
  我们目前对传统农业的定义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是采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的农业。传统农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在当今时代依然发挥重要作用。这个定义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它仅仅表述了生产力的内容,是没有从事物发展的两个角度来判定问题,传统农业的特征不仅仅是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上,还表现在与之同步的生产关系上。如对农业人力资源的投入,农业生产要素的低层次配置方式,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等。
  3.2 现代农业的标志
  我们目前对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的理解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其基本特征,现代农业是由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应用,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也一种片面的认识,它过多强调了生产力要素对农业发展起到的作用,而没有看到农业的本质是产业链经济形式,忽视了生产要素的多样性带来的农业产业的多样性,以及新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作用于农业的结果。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义现代农业。笔者见,所谓现代农业,就是按照现代农业产业链运行规律的要求,采用现代生产技术并调整与之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达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重新配置并实施的农业体系。就是说,我们不仅要采用现代的生产力技术,将最先进的应用知识转化成新的、优越的生产要素,更要在着眼于市场的前提下对现代生产关系进行农业产业的一体化设计,让新型的农业组织管理形式、农业技术推广形式、所有权制度、金融体系、农业调控体系、社会服务配套功能体系的组织形式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4 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4.1 建立现代农业首先建好农业产业链
  行业的发展必须从行业的本质入手,农业的本质是产业链,做好了产业链这篇文章,也就找对了对农业现代化改造的入手点,也就解决了农业的现代化问题,也就解决了“三农”问题。从农业生产活动上看,农业产业链要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来分析。大致上讲,农业的产前环节主要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准备。包括农资、农机供应准备,人力准备及分工、信息采集及分析、技术采用、生产方案建立及评估。农业的产中环节主要有:生产行为的实施、管理,人员对技术的应用及分工协作,信息及物资供应的调整。产后环节主要有:农产品采集、收储、加工、运输及销售。传统的说法叫产、供、销一条龙,理解的稍粗糙一点,其实在操作时要抓住重点要素。对于现代农业,在产业链的反映上要素主要有:生产前的组织活动(信息、决策、技术、人员、物资),有效的组织形式(农业生产组织机构),农业生产活动,农产品加工、收购、储运,农产品交易(销售)。
  4.2 建立现代农业要抓住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4.2.1 建立现代农业,新的生产要素配置是核心
  在生产要素,特别是在围绕着农业产业链的生产要素配置上我们是有成型经验的。如我们在国有农场的改革上,新型管理体制与新农业技术的应用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里应注意的是,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上关注生产力的因素居多,如对新的应用知识的采用和推广,并形成新的、优越的的农业要素,相对来说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就少了一些,而现代农业在改造过程中,产业链的要求恰恰是对新型生产关系中做为生产要素的充实与调整,主要有: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金融手段的使用,信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产业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所有权制度,人力资源的投入与使用等,发现并使用好这些要素,并把这些要素配置到位以后,才能真正使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使得做为生产力的新技术采用成为可能。
  4.2.2 建立现代农业,引进和培育人才是根本
  做为一个产业,其根本的支撑是做为产业运行主体,即农业组织及其核心的人员。我们目前很多支撑农业的人才并是不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包括技术人员,也由于产业的特点,我们的人才多数集中在城市,这使得农业的组织形式和人才的达不到农业生产要素重新配置的需要,也可以说,用人来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从人才需求上讲,能做好农业工作的并不一定是农民。因此,建立人才的流动机制,人才的培养机制势在必行,引进人才,吸引人才,让一批优秀的企业家进入到农业领域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当务之急。附注一点的是,企业家不是管理者,真正的企业家是能够在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上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4.2.3 建立现代农业,建立新型的组织体系是关键
  这是现代农业的运行特征,是对生产要素的科学性、均衡性使用的必然选择。一是从区域划分上建立农业协会。主要负责本地各种生产信息的收集、分类与整理,市场研判,应用知识的选择与推广,生产行为的决策指导,协调与政府的关系等。二是建立农业合作社。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作用主要是在农业协会的指导下,对本社农业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把握市场趋势,规避市场风险,利于农业生产活动减少成本,利于农业增收。主要工作是:生产行为最终统一决策权,信息资料的使用,劳动技能的采用、分工与使用分配,生产资料的选择与成本控制,生产行动的组织等。
  4.2.4 建立现代农业,农民增收是动力
  建立现代农业政府要采取行政指令与利益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实践证明,政府指令性的行为多数不成功,或者失败。农民最关注的是自身的利益,农业收入的增加就意味着所有生产要素的整合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反之,农业生产不增加收入,农民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损伤,任何模式对农民不说都没有积极性。因此,建立现代农业,也要考虑到农民这个群体的特点,要用行政指令与利益相诱的方式,让农民实实在在的增收,开局见效方能推而广之。
  4.2.5 建立现代农业不能忽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一是不能农产品的价格一波动,我们就利用行政手段去干预物价,要看到物价变化的实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农产品的限价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前提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对流通环节去限价呢?农产品的限价谁又是受益者呢?二是农民的固定资产,由于城乡产权制度的差异,市场价格形成巨大差别,差别形成了农民财产收益的相对减收。
  4.2.6 建立现代农业要注重生产要素的地域化差异,做到因地制宜
  我国的农业生产要素状况复杂,不同地域差异较大。宜耕、宜养、宜牧、宜林、宜渔,情况千差万别,农业资源不同,劳动者水平,生产技术水平也不同,社会配套服务水平的更是不同。因此,在改造传统农业,建立现代农业的道路上要区分情况,结合实际,抓住要素,把握时机,统筹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在UG开发环境下,通过水壶的逆向造型设计,对逆向工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UG;点云数据;逆向工程  1 引言  水壶是由多个形状复杂的三维曲面构成的,不仅要求具有实用功能,具有装配的互换性,而且很大程度上要求符合整体的艺术性和美观,要求线条优美,曲面平滑光顺。利用传统的正向设计方法,需要经过产品造型设计、工艺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加工制造、样件试生产等复杂的过程,因为
摘要:本文从为什么和怎么样建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思考,并以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实践。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思考;实践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
倍受国内外亿万电视观众瞩目的CCTV“脑白金”杯服装设计暨模特电视大赛,经过两场紧张激烈的角逐,已于11月19-20日决出了服装设计大赛的结果.来自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
CRM即企业客户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应用软件.它综合了现代市场营销(Marketing)和现场服务(Fiela Service)的理念,并结合了CTI(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和Inte
目的:分析和研究参白扶正颗粒在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
笔者有幸系统学习了彭子益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1]一书,近期收治了一例肺癌晚期病人,运用阴阳五行六经圆运动理论采取以中医为主导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摘要:本文阐述了电子技术的现实意义,介绍了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结合的优势,也谈到了当今热门话题物联网,开阔了读者的视野。  关键词:电子技术;计算机;物联网  我们正生活于“电子时代”。电子技术所具有的强大“渗透力”和“化合力”,当前几乎还没有哪一门技术可与之相提并论;而且,这种“渗透和化合”已拉开序幕。“科技组合”或“科技复合”,是当前科技和生产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电子技术无论是作为“组合”的主体或
摘要:结合多年批发市场检测室管理经验,就如何开展提高检测室质量管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控制  批发市场是蔬菜流通领域的重要集散地。如何将不合格蔬菜拒之门外,逐步实现市场准入制是当前批发市场工作的难点。这就需要检测提供高效、准确的检测结果,为不合格蔬菜的处置提供有力依据。作为批发市场这点显得尤为突出。实验室管理的核心是质量控制,即将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之内。笔者
“中国制造”正在催生海量需求,如今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重要的市场,占据了全球需求量的20%以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人才自由流动性大、人才争夺战问题愈发突出,而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能够防止人才流失,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薪酬制度作为激励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实施薪酬管理制度成为了重中之重。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遵循差别激励的原则,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实施不同的薪酬管理方法,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薪酬激励机制,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